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1272发布日期:2021-05-28 14:3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箱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



背景技术:

箱包是对袋子的统称,是用来装东西的各种包包的统称,包括一般的购物袋、手提包、手拿包、钱包、背包、单肩包、挎包、腰包和多种拉杆箱等,目前,针对拉杆箱包的边棱位置,为了避免边棱尖锐伤及使用者,以及出于美观和密封性的考虑,都会在箱包的边棱位置设置黏胶抽条,由于箱包的体积规格不一,所以在实际粘合黏胶抽条时,一方面难以保证完全粘合,另一方面难以保证粘合的效率高,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欠佳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所以这里设计了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包括把持机构和辅助粘合机构,所述把持机构包括安装座、延伸套管和吊管,所述延伸套管固定插接在安装座的轴向侧壁中心位置,所述吊管垂直焊接在延伸套管的尖端,所述辅助粘合机构设置在吊管的下方位置,通过手握把持机构,即可通过辅助粘合机构对体积规格不一的箱包进行黏胶抽条粘合操作,在实际粘合黏胶抽条时,一方面能够保证完全粘合,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粘合的效率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把持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内嵌在安装座的轴向侧壁,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动力轴连接有延伸至延伸套管内部的第一传动杆,且第一传动杆的尖端与延伸套管内部远离安装座的一侧侧壁转动插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外壁固定套接与第一伞齿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传动杆转动,转动的第一传动杆可带动第一伞齿轮同步转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套管的尖端下方转动插接有延伸至吊管内部的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位于延伸套管内部的第二伞齿轮,且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相互转动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位于吊管内部的第三伞齿轮,所述吊管的底端通过销轴分别转动设有第四伞齿轮和滚球,且第四伞齿轮位于滚球的正上方,所述第四伞齿轮与第三伞齿轮相互垂直,且相互转动啮合,所述滚球的外壁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齿槽,所述第四伞齿轮径向侧壁通过啮合齿与滚球的齿槽滚动啮合,转动的第一伞齿轮可带动第二伞齿轮转动,使得第二传动杆跟随第二伞齿轮的转动而同步转动,随后第三伞齿轮可跟随第二传动杆的转动而同步转动,第四伞齿轮可跟随第三伞齿轮同步转动,然后第四伞齿轮利用啮合齿与滚球的齿槽滚动啮合,这样即可带动滚球转动,辅助辊压在黏胶抽条上,实现压实操作,能够保证黏胶抽条与箱包边愣位置完全贴合。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径向侧壁设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便于把持住把持机构进行黏胶抽条粘合操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粘合机构包括两根延伸杆、两个吊装杆、两个缓冲筒体、两个t型缓冲顶杆和两个粘合压辊,两根所述延伸杆对称焊接在吊管的外壁底端,两个所述吊装杆分别滑动设置在两根延伸杆的尖端位置,两个所述缓冲筒体的轴向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吊装杆相对侧壁底端位置,两个所述t型缓冲顶杆分别滑动插接在两个缓冲筒体的尖端位置,且t型缓冲顶杆与缓冲筒体的内部之间设有弹簧,两个所述粘合压辊分别转动设置在t型缓冲顶杆的尖端位置,利用弹簧沿着缓冲筒体的内部实时顶起t型缓冲顶杆,即可将两个粘合压辊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调节,以便于辅助辊压夹持在黏胶抽条两侧位置,配合可滚动的滚球,实现三侧夹紧黏胶抽条,能够使得在实际粘合黏胶抽条时,保证粘合的效率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根所述延伸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矩形中空导向框,两个所述吊装杆分别滑动插接在两个矩形中空导向框的内部,且两个吊装杆的顶端均固定设有位于矩形中空导向框上方的矩形限位块,通过吊装杆与矩形中空导向框的内部滑动卡接,同时利用矩形限位块可避免吊装杆脱离矩形中空导向框,这样即可根据黏胶抽条的尺寸大小实现夹紧压合操作,实现三侧夹紧黏胶抽条。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粘合压辊前后对称分布,且均为圆台型结构,通过将粘合压辊设置为圆台型结构,无论黏胶抽条尺寸大小与否,粘合压辊都可实时夹紧黏胶抽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为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可针对体积规格不一的箱包进行黏胶抽条粘合操作,在实际粘合黏胶抽条时,一方面能够保证完全粘合,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粘合的效率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装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延伸套管以及吊管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中:1、把持机构;11、安装座;12、把手;13、延伸套管;14、吊管;15、滚球;16、驱动电机;17、第一传动杆;18、第一伞齿轮;19、第二伞齿轮;110、第二传动杆;111、第三伞齿轮;112、第四伞齿轮;113、齿槽;2、辅助粘合机构;21、延伸杆;22、矩形中空导向框;23、吊装杆;24、矩形限位块;25、缓冲筒体;26、t型缓冲顶杆;27、粘合压辊。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包生产用黏胶抽条粘合装置,包括把持机构1和辅助粘合机构2,把持机构1包括安装座11、延伸套管13和吊管14,延伸套管13固定插接在安装座11的轴向侧壁中心位置,吊管14垂直焊接在延伸套管13的尖端,辅助粘合机构2设置在吊管14的下方位置,通过手握把持机构1,即可通过辅助粘合机构2对体积规格不一的箱包进行黏胶抽条粘合操作,在实际粘合黏胶抽条时,一方面能够保证完全粘合,另一方面能够保证粘合的效率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如何辅助辊压的问题,把持机构1包括驱动电机16,驱动电机16内嵌在安装座11的轴向侧壁,驱动电机16通过动力轴连接有延伸至延伸套管13内部的第一传动杆17,且第一传动杆17的尖端与延伸套管13内部远离安装座11的一侧侧壁转动插接,第一传动杆17的外壁固定套接与第一伞齿轮18,通过驱动电机16带动第一传动杆17转动,转动的第一传动杆17可带动第一伞齿轮18同步转动。

为了进一步解决如何辅助辊压的问题,延伸套管13的尖端下方转动插接有延伸至吊管14内部的第二传动杆110,第二传动杆110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位于延伸套管13内部的第二伞齿轮19,且第二伞齿轮19与第一伞齿轮18相互转动啮合,第二传动杆1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与位于吊管14内部的第三伞齿轮111,吊管14的底端通过销轴分别转动设有第四伞齿轮112和滚球15,且第四伞齿轮112位于滚球15的正上方,第四伞齿轮112与第三伞齿轮111相互垂直,且相互转动啮合,滚球15的外壁开设有呈环形分布的齿槽113,第四伞齿轮112径向侧壁通过啮合齿与滚球15的齿槽113滚动啮合,转动的第一伞齿轮18可带动第二伞齿轮19转动,使得第二传动杆110跟随第二伞齿轮19的转动而同步转动,随后第三伞齿轮111可跟随第二传动杆110的转动而同步转动,第四伞齿轮112可跟随第三伞齿轮111同步转动,然后第四伞齿轮112利用啮合齿与滚球15的齿槽113滚动啮合,这样即可带动滚球15转动,辅助辊压在黏胶抽条上,实现压实操作,能够保证黏胶抽条与箱包边愣位置完全贴合。

为了解决如何辅助操作整体结构的问题,安装座11的径向侧壁设有把手12,通过设置把手12,便于把持住把持机构1进行黏胶抽条粘合操作。

为了解决如何进行黏胶抽条粘合的问题,辅助粘合机构2包括两根延伸杆21、两个吊装杆23、两个缓冲筒体25、两个t型缓冲顶杆26和两个粘合压辊27,两根延伸杆21对称焊接在吊管14的外壁底端,两个吊装杆23分别滑动设置在两根延伸杆21的尖端位置,两个缓冲筒体25的轴向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吊装杆23相对侧壁底端位置,两个t型缓冲顶杆26分别滑动插接在两个缓冲筒体25的尖端位置,且t型缓冲顶杆26与缓冲筒体25的内部之间设有弹簧,两个粘合压辊27分别转动设置在t型缓冲顶杆26的尖端位置,利用弹簧沿着缓冲筒体25的内部实时顶起t型缓冲顶杆26,即可将两个粘合压辊27向相互靠近的一侧调节,以便于辅助辊压夹持在黏胶抽条两侧位置,配合可滚动的滚球15,实现三侧夹紧黏胶抽条,能够使得在实际粘合黏胶抽条时,保证粘合的效率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如何辅助实现三侧夹紧黏胶抽条的问题,两根延伸杆21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设有矩形中空导向框22,两个吊装杆23分别滑动插接在两个矩形中空导向框22的内部,且两个吊装杆23的顶端均固定设有位于矩形中空导向框22上方的矩形限位块24,通过吊装杆23与矩形中空导向框22的内部滑动卡接,同时利用矩形限位块24可避免吊装杆23脱离矩形中空导向框22,这样即可根据黏胶抽条的尺寸大小实现夹紧压合操作,实现三侧夹紧黏胶抽条。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如何实时夹紧黏胶抽条的问题,两个粘合压辊27前后对称分布,且均为圆台型结构,通过将粘合压辊27设置为圆台型结构,无论黏胶抽条尺寸大小与否,粘合压辊27都可实时夹紧黏胶抽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