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98467发布日期:2021-09-18 02:3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模具控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温机。


背景技术:

2.在橡胶、塑料等制品在成型时需要先进性加热处理后通过模具进行成型,因此现有的用于生产这些橡胶、塑料等制品的模具都配有加热设备,在使用时加热设备多选用水温式高温机进行加热,谁式高温模温机最高加热的温度为110度左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高温。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供高温的模温机。
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模温机,主要包括:加热器、副水箱、模具进水管路、模具出水管路、冷却管路和补水管路;
6.所述模具进水管路包括与所述加热器靠近外部模具的一端串联的感温计,与所述加热器背离所述模具的一端串联的泵浦,所述泵浦还与所述副水箱连接;
7.所述模具出水管路两端分别与所述副水箱、所述模具连接;
8.所述补水管路包括第一补水管路和第二补水管路,所述第一补水管路包括补水口、低压压力开关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副水箱连接,所述第二补水管路包括柱塞泵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柱塞泵接入所述低压压力开关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副水箱连接;
9.所述冷却管路包括冷却电磁阀、板式换热器和补水电磁阀,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冷却水路和待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一端连接所述补水电磁阀,所述补水电磁阀接入所述低压压力开关和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所述冷却水路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外部连接,所述待冷却水路一端与所述冷却电磁阀连接,一端接入所述副水箱和所述模具之间。
10.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加热器上设置有超温保护器和高压压力开关。
11.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加热器上还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外部连接。
12.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模具进水管路在所述感温计和所述模具之间还设置有压力表。
13.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旁通结构,所述旁通结构一端接入所述压力表与所述模具之间,另一端接入所述副水箱与所述模具之间。
14.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副水箱上还设置有排气电磁阀,所述排气电磁阀接入所述第一管路。
15.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副水箱上设置有液位探针。
16.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补水口之前还设置有过滤器。
17.上述的一种模温机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模具进水管路邻近所述模具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球阀,所述模具出水管路邻近所述模具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球阀。
18.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温机,通过采用柱塞泵将进入加热器的水先进行加压,然后再进行加热,可以使得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比较高例如180度,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20.图1为发明提供的模温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1、加热器;10、模具;2、副水箱;21、液位探针;3、模具进水管路;4、模具出水管路;5、冷却管路;51、冷却电磁阀;52、板式换热器;521、冷却水路;522、待冷却水路;53、第一管路;54、补水电磁阀;61、第一补水管路;611、补水口;612、低压压力开关;613、第一单向阀;614、过滤器;62、第二补水管路;621、柱塞泵;622、第二单向阀;63、第三单向阀;71、感温计;72、压力表;73、第一球阀;74、第二球阀;8、泵浦;81、超温保护器;82、高压压力开关;83、旁通结构;84、排气电磁阀;85、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4.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发明提供的模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温机,该模温机包括:加热器1、副水箱2、模具进水管路3、模具出水管路4、冷却管路5和补水管路。
28.加热器1用于对水进行加热,以将进入模温机内温度比较低的水加热得到温度比
较高的水。
29.进一步地,加热器1上设置有超温保护器81和高压压力开关82。超温保护器81用于保护模温机,如果高温水的温度維持高温至超温保护器81的設定温度,控制器会启动模温机实现高温报警并停止工作。高压压力开关82也是用于保护模温机,如果模温机内部压力过高至高压开关设定值时,机器自动泄压。
30.进一步地,加热器1上还设置有安全阀85,如果模温机内部压力继续升高到安全阀85设定值时,安全阀85开启对模温机进行泄压。可选地,安全阀85采用机械式安全阀。
31.模具进水管路3包括与加热器1靠近外部模具10的一端串联的感温计71,与加热器1背离模具10的一端串联的泵浦8,泵浦8还与副水箱2连接。
32.具体地,模温机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与感温计71和加热器1电性连接,感温计71检测模具进水管路3中的水的温度,然后将感测到的水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信息进行控制,例如当感温计71检测到水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则控制器不发送控制信号,若感温计71检测到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器1进行工作。
33.进一步地,模具进水管路3在感温计71和模具10之间还设置有压力表72。具体地,感温计71和压力表72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或者压力信息被传输到恒温机的控制器,控制器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显示结果并进行显示。
34.进一步地,还包括旁通结构83,旁通结构83一端接入压力表72与模具10之间,另一端接入副水箱2与模具10之间。旁通结构83用于在模具10不需要太多水的情况下进行分流作用。
35.进一步地,模具进水管路3邻近模具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球阀73。
36.模具出水管路4两端分别与副水箱2、模具10连接。进一步地,模具出水管路4邻近模具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球阀74。
37.补水管路包括第一补水管路61和第二补水管路62,第一补水管路61,包括补水口611、低压压力开关612和第一单向阀613,第一单向阀613与副水箱2连接,第二补水管路62包括柱塞泵621和第二单向阀622,柱塞泵621接入低压压力开关612和第一单向阀613之间,第二单向阀622与副水箱2连接。
38.进一步地,补水口611之前设置有过滤器614。
39.进一步地,第一补水管路61和第二补水管路62整体设置为汇合分开再到汇合至一起,在第一补水管路61和第二补水管路62第二次汇合在一起的管路上(实际上也是靠近副水箱2一侧的管路)设置有第三单向阀63。
40.冷却管路5包括冷却电磁阀51、板式换热器52和补水电磁阀54,板式换热器52包括冷却水路521和待冷却水路522。
41.冷却水路521一端连接补水电磁阀54,补水电磁阀54接入低压压力开关612和第一单向阀613之间,冷却水路521一端通过第一管路53与外部连接,待冷却水路522内的冷却水经由第一管路53流出。
42.待冷却水路522一端与冷却电磁阀51连接,冷却电磁阀51接入第一管路53,待冷却水路522另一端接入副水箱2与模具10之间。如果感温计71检测到模具进水管路3的水的温度过高,则控制器控制冷却电磁阀51打开,模具进水管路3的水进入板式换热器52的待冷却
水路522,板式换热器52内的冷却水路521对待冷却水路522内的水进行间接冷却,降低水的温度,然后将冷却后水的温度送入副水箱2内开始循环。
43.本发明提供的模温机,通过采用柱塞泵621将进入加热器1的水先进行加压,然后再进行加热,可以使得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比较高例如180度,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44.进一步地,副水箱2上还设置有排气电磁阀84,排气电磁阀84接入第一管路53。排气电磁阀84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在开机时或者需要补水时,控制器控制排气电磁阀84打开进行排气。
45.进一步地,副水箱2上设置有液位探针21。液位探针21检测到液位下降到模温机设定值,则控制器控制柱塞泵621补水预设时间例如30秒,30秒后依然液位比较低,低于预设值,则控制器控制报警停机。
46.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