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2704发布日期:2022-01-12 01:25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司筒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司筒结构。


背景技术:

2.司筒结构,是司筒与顶针配套组成的司筒针组件,是塑胶模具配件中的一种,在一般的模具厂中,也被老师傅习惯叫做推管。
3.在传统管状圆通孔产品注塑成型过程中,注塑冷却主要依靠模仁运水冷却,产品注塑冷却时间长,产品冷却不均匀,导致注塑周期长,顶出时产品容易变形,产品外观及尺寸不稳定,报废率较高。
4.因此,针对现有的管状圆通孔高要求产品,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缩短冷却时间且提高冷却均匀性的司筒结构,以缩短注塑周期且提高产品外观及尺寸稳定性,是业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司筒结构,能够快速均匀冷却传统管状圆通孔产品。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司筒结构,包括司筒套管、司筒内针、气路板及气路接头,所述司筒套管套接在所述司筒内针外,所述司筒内针设置于所述气路板的一端,所述气路接头设置于所述气路板的另一端,所述司筒内针内开设有冷却通孔,所述气路板内开设有进气流道,所述进气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却通孔连通,所述进气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气路接头连通。
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流道包括进气通孔及导气通孔,所述导气通孔的一端贯穿所述气路板的一端面且与所述冷却通孔连通,所述导气通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路板的中部位置处且与所述进气通孔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通孔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气路板的另一端面且与所述气路接头连通。
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气通孔的轴中心线与所述导气通孔的轴中心线垂直相接。
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司筒结构还包括司针板,所述司筒内针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气路板的顶端,所述司针板套接在所述司筒内针的底部。
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司筒结构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设置于所述司针板与所述气路板之间。
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司针板内开设有与所述司筒内针的底部外壁相贴合的司针通槽。
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司针通槽的槽壁内凹形成司针卡口,所述司筒内针的底部与所述司针卡口卡接。
1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司筒结构还包括司套面板及司套底板,所述司套底板
设置于所述司针板的上方,所述司套底板套接在所述司筒内针的顶部,所述司套面板设置于所述司套底板上,所述司套面板套接在所述司筒套管的底部。
15.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司套底板内开设有与所述司筒内针的顶部外壁相贴合的司针插孔,所述司套面板内开设有与所述司筒套管的底部外壁相贴合的司套通槽,所述司套通槽与所述司针插孔连通。
1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司套通槽的槽壁内凹形成司套卡口,所述司筒套管的底部与所述司套卡口卡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8.针对现有的管状圆通孔高要求产品,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司筒结构,通过司筒套管、司筒内针、气路板、气路接头等设置,从气路接头吹入冷气,使冷气经由进气流道导入至司筒内针的冷却通孔内,从而达到快速均匀冷却产品的效果。
19.现有技术是注塑时普通模具单一靠模仁冷却产品,而本实用新型给注塑模具提供了一种新的司筒结构,可以通过模仁运水冷却和司筒吹气冷却两种方式结合一起对产品进行注塑冷却,能够缩短冷却时间且提高冷却均匀性,以缩短注塑周期,提高产品外观及尺寸稳定性,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司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司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6.为了更好地对上述司筒结构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司筒结构的构思。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司筒结构10,包括司筒套管110、司筒内针120、气路板130及气路接头140,
所述司筒套管110套接所述司筒内针120外,所述司筒内针120设置于所述气路板130的一端,所述气路接头140设置于所述气路板130的另一端,所述司筒内针120内开设有冷却通孔121,所述气路板130内开设有进气流道131,所述进气流道131的一端与所述冷却通孔121连通,所述进气流道131的另一端与所述气路接头140连通。如此,在产品注塑时,将传统管状圆通孔产品20套在司筒内针外,前后模仁开模后,从气路接头吹入冷气,使冷气经由进气流道131导入至司筒内针的冷却通孔121内,从而达到快速均匀冷却产品的效果。现有技术是注塑时普通模具单一靠模仁冷却产品,而本实用新型给注塑模具提供了一种新的司筒结构,可以通过模仁运水冷却和司筒吹气冷却两种方式结合一起对产品进行注塑冷却,能够缩短冷却时间且提高冷却均匀性,以缩短注塑周期,提高产品外观及尺寸稳定性,提高产品合格率。
2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流道131包括进气通孔1311及导气通孔1312,所述导气通孔1312的一端贯穿所述气路板130的一端面且与所述冷却通孔121连通,所述导气通孔131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路板130的中部位置处且与所述进气通孔1311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气通孔131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气路板130的另一端面且与所述气路接头140连通。如此可以使气路板130对进气流道131的设计合理,合理利用板内空间。
28.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通孔1311的轴中心线与所述导气通孔1312的轴中心线垂直相接。如此可以使司筒内针120设置于气路板130的顶面,气路接头140设置于气路板130的侧面。
29.进一步地,所述司筒结构10还包括司针板150,所述司筒内针120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气路板130的顶端,所述司针板150套接在所述司筒内针120的底部。如此通过司针板150固定司筒内针120。
30.进一步地,所述司筒结构10还包括密封胶圈180,所述密封胶圈180设置于所述司针板150与所述气路板130之间。如此通过密封胶圈180提高冷却通孔121与进气流道131之间的气密性,当然为了更好的气密性,密封胶圈180可以设置于司筒内针120与气路板130的连接处,又或者设置于冷却通孔121的周边位置处,又或者设置于进气流道131的周边位置处。
31.所述司筒内针120的底部直径大于所述司筒内针120的顶部直径,例如所述司筒内针120为t形结构。所述司筒套管110的底部直径大于所述司筒套管110的顶部直径,例如所述司筒套管110为t形结构。
32.进一步地,所述司针板150内开设有与所述司筒内针120的底部外壁相贴合的司针通槽151。进一步地,所述司针通槽151的槽壁内凹形成司针卡口1511,所述司筒内针120的底部与所述司针卡口1511卡接。如此使得在朝上的方向,司筒内针120无法被拔出,提高司针板150与司筒内针120连接的牢固性。
33.进一步地,所述司筒结构10还包括司套面板160及司套底板170,所述司套底板170设置于所述司针板150的上方,所述司套底板170套接在所述司筒内针120的顶部,所述司套面板160设置于所述司套底板170上,所述司套面板160套接在所述司筒套管110的底部。如此通过司套面板160及司套底板170固定司筒套管110,完成冷却产品后,可通过推动司套面板160及司套底板170,从而移动司筒套管110来起到把产品顶出的效果。
34.进一步地,所述司套底板170内开设有与所述司筒内针120的顶部外壁相贴合的司
针插孔171,所述司套面板160内开设有与所述司筒套管110的底部外壁相贴合的司套通槽161,所述司套通槽161与所述司针插孔171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司套通槽161的槽壁内凹形成司套卡口1611,所述司筒套管110的底部与所述司套卡口1611卡接。如此使得在朝上的方向,司筒套管110无法被拔出,提高司筒套管110与司套面板160连接的牢固性。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36.针对现有的管状圆通孔高要求产品,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司筒结构,通过司筒套管、司筒内针、气路板、气路接头等设置,从气路接头吹入冷气,使冷气经由进气流道导入至司筒内针的冷却通孔内,从而达到快速均匀冷却产品的效果。
37.现有技术是注塑时普通模具单一靠模仁冷却产品,而本实用新型给注塑模具提供了一种新的司筒结构,可以通过模仁运水冷却和司筒吹气冷却两种方式结合一起对产品进行注塑冷却,能够缩短冷却时间且提高冷却均匀性,以缩短注塑周期,提高产品外观及尺寸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合格率,降低产品注塑成本。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