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1616发布日期:2021-12-25 01:57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3d打印通常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同时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等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不同,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
3.如一公开号为cn212498982u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包括3d 打印机,所述3d打印机的一侧安装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内侧安装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壳体的一侧安装有冷风扇,所述冷风扇的一侧安装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侧安装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一侧安装有散热管,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开关,铝合金散热板散热用时较少,效率高,导热性好,散热量大,散热也快,配合内部设置的散热孔使用,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减少散热时间,冷风扇通过转动产生冷风,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散热降温,冷风扇产生的冷风先与3d打印机的机体产生热交换后,形成带有热量的气体,然后经由散热管排出散热装置,进而实现对3d打印机的散热降温。
4.现有3d打印机的散热装置,通过冷风扇产生冷风与打印机的机体产生热交换达到散热的目的,装置中使用了多个风扇,风扇工作时产生震动影响打印机的打印质量,同时,冷风扇对于打印机内部起到散热效果,打印机工作台散热所需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包括打印机框架、散热机构和底座,底座安装在打印机框架内,所述打印机框架两侧设有安装孔一,散热机构位于所述安装孔一内,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风扇、电机一和通风板,通风板上设有两个通风孔,所述散热风扇通过风扇架安装在通风孔内,散热风扇一侧安装有防尘网板,所述电机一安装在打印机框架一端,电机一与散热风扇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一连接,电机一底端还安装有减震垫,所述底座内设有散热腔,散热腔内填充有水,底座上设有凹槽,安装在工作台底端的第二支撑架通过弹簧安装在凹槽内,底座上还设有多个排风孔。
8.进一步地,所述打印机框架前端设有安装孔二,安装孔二内安装有透明板。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一内还设有限位槽,通风板位于限位槽内,且通风板上套设有安装环。
10.进一步地,所述通风板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安装环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二。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穿过打印机框架、透明板与安装在打印机框架上的水箱相连,且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水阀一,出水管上安装有水阀二。
13.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腔内还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安装有电机二,电机二上安装有风扇机,且所述风扇机面向排风孔所在方向倾斜安装。
1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腔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阀一、水阀二和安装在打印机框架上的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位于水箱一侧。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打印机框架上三面设置透明板,便于随时观察打印机的工作情况,若打印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停止进行检修。
17.2.打印机内部高温气体通过散热风扇与打印机外低温气体交换,且打印机两面散热风扇安装位置便于均匀散热。
18.3.散热风扇通过电机一、传动机构一、传动机构二运转,减少运转时产生的震动,且通风板通过安装环安装,缓解散热风扇产生的震动。
19.4.底座、工作台通过风扇机进行散热,底座内用于散热的水与水箱内的水循环使用,节省资源成本,提高散热效率,间接地提高的打印机的打印效率。
附图说明
2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框架轴测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位于打印机框架左侧的散热机构的左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位于打印机框架右侧的散热机构的左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主视图。
25.图中标记为:100、打印机框架;101、安装孔一;102、限位槽;103、安装孔二;200、散热机构;201、通风板;202、传动机构一;203、安装环;204、散热风扇;205、传动机构二;206、风扇架;207、防尘网板;208、电机一; 209、减震垫;210、通风孔;300、底座;301、控制器;302、水箱;303、第一支撑架;304、温度传感器;305、第二支撑架;306、工作台;307、排风孔; 308、弹簧;309、凹槽;310、风扇机;311、电机二;312、水阀一;313、进水管;314、散热腔;315、出水管;316、水阀二。
具体实施方式
26.如图1

图3所示,一种3d打印机散热装置,包括打印机框架100、散热机构200和底座300,底座300安装在打印机框架100内,打印机框架100两侧设有安装孔一101,安装孔一101内还设有限位槽102,散热机构200位于安装孔一101内,打印机框架100前端设有安装孔二103,安装孔二103内安装有透明板,散热机构200包括散热风扇204、电机一208和通风板201,通风板 201位于限位槽102内,且通风板201上套设有安装环203,通风板20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安装环20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通风板201上设有两个通风孔210,散热风扇204通过风扇架206安装在通风孔210内,散热风扇204一侧安装有防尘网板207,电机一208安装在
打印机框架100一端,电机一208与散热风扇204之间通过传动机构一202连接,散热风扇204之间安装有传动机构二205,电机一208底端还安装有减震垫209。
27.为了对打印机内部进行散热,将散热机构200安装在打印机框架100两侧,且散热机构200中的散热风扇204斜对称安装,便于对打印机各处均匀散热,加强散热效果,散热风扇204外侧安装的防尘网板207用于防止打印机外部的杂物等随着散热风扇204进入打印机内,影响打印质量,散热风扇204通过电机一208、传动机构一202、传动机构二205工作,传动机构一202和传动机构二205采用带传动,便于减少散热风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电机一208底端安装的减震垫209缓解电机一208运转时的震动,确保打印平稳进行,提高3d 打印机打印质量,通风板201和打印机框架100前端的透明板便于随时观察打印情况,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检查。
28.如图1和图4所示,底座300内设有散热腔314,散热腔314内填充有水,底座300上设有凹槽309,安装在工作台306底端的第二支撑架305通过弹簧 308安装在凹槽309内,底座300上还设有多个排风孔307,底座300通过进水管313和出水管315分别穿过打印机框架100、透明板与安装在打印机框架100 上的水箱302相连,且进水管313上安装有水阀一312,出水管315上安装有水阀二316,散热腔314内还对称安装有第一支撑架303,第一支撑架303上安装有电机二311,电机二311上安装有风扇机310,且风扇机310面向排风孔 307所在方向倾斜安装,散热腔31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304,温度传感器304、水阀一312、水阀二316和安装在打印机框架100上的控制器301电连接,控制器301位于水箱302一侧。
29.工作台306安装在底座300上,水箱302的常温水通过进水管313进入散热腔314内,风扇机310将散热腔314内的冷空气通过排风孔307与工作台306 所在处的热空气进行热气交换,达到对工作台306散热的目的,温度传感器304 用来探测散热腔314内水的温度,温度传感器304与水阀一312、水阀二316 电连接,控制水箱302和散热腔314内水的交换,更换时,散热腔314内的热水全部流进出水管315时,水箱302内的冷水全部流进进水管313,热水开始进入水箱302时冷水同时进入散热腔314内,达到循环再利用的目的,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启动电机一208,电机一208通过传动机构一202使打印机框架100两侧的其中一个散热风扇204工作,散热风扇204 之间安装的传动机构二205使散热风扇204同步工作,散热风扇将打印机内的高温气体与打印机外的低温气体进行交换,对3d打印机内部进行均匀散热,此时安装环203缓解散热风扇204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减震垫209缓解电机一 208产生的震动,保证打印机平稳的工作,不会受到散热风扇的影响,同时,打开水阀一312,此时水阀二316处于关闭状态,将定量水通过进水管313注入散热腔314内,注入完成后关闭水阀一312,启动电机二311,电机二311驱动风扇机310工作,将散热腔314内的冷空气通过排风孔307与工作台306所在处的高温气体交换,对工作台306附近进行降温,当温度传感器304检测到散热腔314内水温度升高时,打开水阀二316将散热腔314内的水通过出水管送至水箱302内,与此同时,打开水阀一312,将水箱302中的冷水通过进水管313送至散热腔314内,进行水的循环更换使用,散热效果的到加强,间接保证了3d打印机的打印效率。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