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3297发布日期:2022-12-13 22:4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纤维、粘钢、高压灌浆对建筑进行加强加固。此技术广泛用于设计变更,增加梁、柱、悬挑梁、板等加固和变更工程,是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板、梁结构调整的钢筋补强预制梁修复植筋。幕墙埋件广告牌锚固,机械设备安装植筋锚固等。岩石砖砌体等锚固,石材干挂幕墙。石材粘接,矿山洞顶、壁部位的锚固支护;铁路铁轨的锚固,水利设施码头公路桥梁隧道地铁等工程的各种锚固。
3.复合纤维板是建筑加固供的材料之一,翻板冷却机是纤维板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之一,然而翻板冷却机在使用时,翻板一直转动,导致纤维板与机箱内部的冷风接触时长较短,同时机箱内部的冷风在喷吹时会出现盲区,导致纤维板受冷不均匀,从而降低了纤维板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通过增设和,既使得可间歇转动,又能够延长该复合纤维板在冷却箱内腔的滞留时长,同时还可对冷风进行导向作业,有助于提高纤维板的冷却效果。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6.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包括:
7.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冷却箱上设置有风冷机、夹持机构、导风机构、传动机构以及传送机构;
8.其中,所述风冷机用于冷却纤维板,且所述风冷机贯穿安装于冷却箱顶部的中心处;
9.其中,所述夹持机构用于承载纤维板,且所述夹持机构水平设置于冷却箱内腔的下部;
10.其中,所述导风机构用于对冷风进行导向作业,且所述导风机构设置于冷却箱内腔的上部;
11.其中,所述传动机构用于驱动夹持机构与导风机构同步作业,且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冷却箱的后侧;
12.其中,所述传送机构用于传送纤维板,且所述传送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送机构分别设置于冷却箱的两侧。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冷却箱内腔下部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的表面活动套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环,所述套环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环形等
距分布的l形夹板,两个水平相对的所述l形夹板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排相互平行的滚轮。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机构包括水平固定连接于冷却箱内腔上部的方杆,所述方杆位于空心轴的正上方,所述方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水平等距分布的扇风板,所述扇风板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滑动套设有矩形框架,两个相邻的所述矩形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其中一个所述矩形框架远离圆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贯穿至冷却箱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空心架。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冷却箱后侧的遮挡箱,所述冷却箱的后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活动杆的下方,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支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空心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远离空心轴的一端贯穿至冷却箱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远离活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等距分布的凸柱,所述限位环的表面开设有与凸柱相适配的开口。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杆与限位环均关于拨杆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限位环的外表面与两个间隔的凸柱的表面滑动连接。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箱与遮挡箱之间水平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皮带轮,所述蜗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一主动皮带轮与第一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冷却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支板相垂直的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所述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远离转杆的一端贯穿至空心架的内腔并与空心架的内壁滑动连接。
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冷却箱两侧的两组三角架,每两个所述三角架为一组,每组两个所述三角架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所述冷却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辊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二主动皮带轮与第二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一组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罩,所述护罩的一侧与冷却箱的表面固定连接。
20.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本技术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每转动一圈就会带动夹持机构间歇转动,既方便进料或卸料,又能够延长该复合纤维板在冷却箱内腔的滞留时长,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还带动活动杆水平往复移动,进而使得扇风板以方杆表面的转轴为圆心左右摆动,既可对冷风进行导向,又起到扇风作用,有助于增大冷风的扩散面积,有效避免冷却箱内部的冷风在喷吹时会出现盲区,使得复合纤维板主体受冷均匀,从而提高了复合纤维板主体的冷却效果;同时,通过第一电机控制l形夹板和扇风板同步进行工作,无需使用两个第一电机驱动,实现了节能省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的冷却箱剖开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的空心架与传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的扇风板与矩形框架的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
27.图中:1、冷却箱;
28.2、风冷机;
29.3、夹持机构;301、空心轴;302、套环;303、l形夹板;304、滚轮;
30.4、导风机构;401、方杆;402、扇风板;403、矩形槽;404、连接柱; 405、矩形框架;406、圆杆;407、活动杆;408、空心架;
31.5、传动机构;501、遮挡箱;502、第一电机;503、支杆;504、限位环; 505、拨杆;506、活动柱;507、圆盘;508、凸柱;509、蜗杆;510、第一主动皮带轮;511、第一从动皮带轮;512、支板;513、转杆;514、蜗轮; 515、l形杆;
32.6、传送机构;601、三角架;602、主动辊;603、从动辊;604、电机座; 605、第二电机;606、第二主动皮带轮;607、第二从动皮带轮;608、护罩;
33.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6.一种建材表面加固用复合纤维板的加工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 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冷却箱1上设置有风冷机2、夹持机构3、导风机构4、传动机构5以及传送机构6;风冷机2用于冷却纤维板,且风冷机2贯穿安装于冷却箱1顶部的中心处;夹持机构3用于承载纤维板,且夹持机构3水平设置于冷却箱1内腔的下部;导风机构4用于对冷风进行导向作业,且导风机构4设置于冷却箱1内腔的上部;传动机构5用于驱动夹持机构3与导风机构4同步作业,且传动机构5设置于冷却箱1的后侧;传送机构6用于传送纤维板,且传送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传送机构6分别设置于冷却箱1 的两侧。
37.其中,夹持机构3包括转动连接于冷却箱1内腔下部的空心轴301,空心轴301的表面活动套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套环302,套环302的外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环形等距分布的l形夹板303,两个水平相对的l形夹板303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两排相互平行的滚轮304。利用夹持机构3使得纤维板易通过传送机构6送入两排滚轮304之间的缝隙中,起到夹持的作用。
38.更为完善地,导风机构4包括水平固定连接于冷却箱1内腔上部的方杆401,方杆401位于空心轴301的正上方,方杆40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水平等距分布的扇风板402,扇风板402的表面开设有矩形槽403,矩形槽403 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04,连接柱404的表面滑动套设有矩形框架405,两个相邻的矩形框架405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406,其中一个矩形框架405远离圆杆4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杆407,活动杆407的另一端活动贯穿至冷却箱1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空心架408,活动杆407的表面通过轴承与复合纤维板主体1的贯穿处转动连接。利用当扇风板402以方杆401表面的转轴为圆心转动时,可增大冷风的扩散面积。
39.更为完善地,传动机构5包括固定连接于冷却箱1后侧的遮挡箱501,冷却箱1的后侧安装有第一电机502,第一电机502位于活动杆407的下方,第一电机502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杆503,支杆5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504,支杆5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杆505,空心轴3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柱506,活动柱506位于第一电机502的正下方,且第一电机502输出轴的中轴线与活动柱506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活动柱506远离空心轴301的一端贯穿至冷却箱1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圆盘507,活动柱506的表面通过轴承与复合纤维板主体1的贯穿处转动连接,圆盘507远离活动柱5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环形等距分布的凸柱508,限位环504的表面开设有与凸柱 508相适配的开口。当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最终带动夹持机构3在冷却箱1 的内腔间歇性转动。
40.更为完善地,支杆503与限位环504均关于拨杆505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限位环504的外表面与两个间隔的凸柱508的表面滑动连接。当拨杆505拨动凸柱508和圆盘507转动时,利用限位环504可对圆盘507和凸柱508起到限位作用,有效避免圆盘507与凸柱508因惯性转动过度。
41.更为完善地,冷却箱1与遮挡箱501之间水平转动连接有蜗杆509,第一电机5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皮带轮510,蜗杆50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皮带轮511,第一主动皮带轮510与第一从动皮带轮511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冷却箱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支板512,支板51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与支板512相垂直的转杆513,转杆5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蜗杆509相啮合的蜗轮514,转杆5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l形杆515,l形杆515远离转杆513的一端贯穿至空心架408的内腔并与空心架408的内壁滑动连接。当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转动时能够带动l形杆515同步转动,进而使得扇风板402以方杆401表面的转轴为圆心转动,使得冷风均匀地导向至夹持机构3 上的纤维板上。
42.更为完善地,传送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于冷却箱1两侧的两组三角架601,每两个三角架601为一组,每组两个三角架601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辊602 和从动辊603,主动辊602与从动辊603之间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冷却箱1 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机座604,电机座60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605,第二电机6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皮带轮606,主动辊60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皮带轮607,第二主动皮带轮606与第二从动皮带轮607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利用传送机构6对纤维板进行输送,有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43.更为完善地,其中一组三角架6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护罩608,护罩608 的一侧与冷却箱1的表面固定连接。利用护罩608可起到防护作用,有效防止工作人员被高温的纤维板烫伤。
44.值得说明的是,空心轴301两端的横截外表面呈四边或四边以上的等多边形,且空
心轴301的边数、与l形夹板303、凸柱508的数量相等。
45.其中,冷却箱1的表面安装有与第一电机502、第二电机605以及风冷机 2电性连接的控制器7,能够通过人为进行调节第一电机502、第二电机605 以及风冷机2的工作状态或参数。
4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47.步骤一、启动第二电机605,第二电机605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主动皮带轮606转动,第二主动皮带轮606通过皮带带动第二从动皮带轮607转动,第二从动皮带轮607带动主动辊602转动,主动辊602通过传送带带动从动辊603 转动,进而对需要冷却的纤维板进行输送,当纤维板通过护罩608内腔的传动带输送至靠近冷却箱1内腔时,纤维板置于对应前后两个l形夹板303之间,使得l形夹板303内壁面的两排滚轮304对其进行夹持;
48.步骤二、启动风冷机2和第一电机502,风冷机2将冷风送至冷却箱1的内腔,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带动支杆503、限位环504以及拨杆505转动,当拨杆505转动角度大于一百八十度后,拨杆505拨动位于限位环504内腔的凸柱508,使得凸柱508带动圆盘507、活动柱506、空心轴301、套环302、 l形夹板303以及滚轮304同步转动,进而使得夹持的纤维板同步转动,与此同时,当圆盘507转动一定角度后,限位环504的开口对应转动至圆盘507 的一侧,限位环504利用其表面的开口将对应相隔的两个凸柱508进行限位,使得圆盘507、活动柱506、空心轴301、套环302、l形夹板303以及滚轮 304转动一定角度,当拨杆505转至三百六十度时,限位环504与拨杆505恢复至原始状态,因此,拨杆505每转动一圈就会带动夹持机构3以活动柱506 为轴心转动一定角度,周而复始,使得夹持机构3进行间歇转动,以便对下一纤维板进行夹持翻板作业;
49.步骤三、第一电机502的输出轴还带动第一主动皮带轮510转动,第一主动皮带轮510通过皮带带动第一从动皮带轮511转动,第一从动皮带轮511 带动蜗杆509转动,蜗杆509带动蜗轮514、转杆513以及l形杆515同步转动,l形杆515的端部在空心架408的内腔转动,当l形杆515顺时针转动九十度时,l形杆515带动空心架408、活动杆407、圆杆406以及矩形框架405 同步朝冷却箱1的内腔水平移动,矩形框架405的内壁面拨动连接柱404移动,使得连接柱404带动扇风板402以方杆401表面的转轴向前转动,当l 形杆515顺时针转动二百七十度时,最终使得连接柱404带动扇风板402以方杆401表面的转轴向后转动,当l形杆515顺时针转动三百六十度时,最终使得连接柱404带动扇风板402以方杆401表面的转轴向前转动,因此l 形杆515每转动一圈就会带动扇风板402以方杆401表面的转轴前后摆动一次,周而复始,使得扇风板402前后往复摆动,使得冷风扩散至冷却箱1内腔的每个角落,从而对纤维板进行全方位冷却处理;
50.步骤四、纤维板在夹持机构3的作用下转动至另一个传送带一侧时,即可在主动辊602和从动辊603的作用下使得纤维板滑入传送带的顶部,从而完成翻板冷却处理。
51.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