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9163发布日期:2023-02-01 03:2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的制作方法
一种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


背景技术:

2.3d打印笔是一支具有3d打印功能的笔,主要是对pla、abs、pcl等材料进行加热,然后挤出加热后的材料,使得加热后的材料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最后固化成稳定的状态。
3.目前的3d打印笔由于会被用户长时间握持,因此3d打印笔的体积和重量均有限制,使得3d打印笔内设置的可充电电池的容量有限,因此,通常需要对3d打印笔进行频繁充电,但是,目前的充电方式大多采用有线充电方式,需先寻找插头及充电线后才能对3d打印笔进行充电,充电十分不便,另外,由于3d打印笔的笔头在使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热量,在使用结束后随意摆放的3d打印笔的笔头易对人员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具有充电方便,在使用后避免笔头烫伤用户的功能优点。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包括:充电底座、笔壳、第一导电件、第一可充电电池、第一控制板、用于输送料丝的送料装置、用于对所述料丝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及用于输送加热后的料丝的笔头;所述第一导电件、第一可充电电池、第一控制板、送料装置和加热装置均设置在笔壳内;所述笔头设置在笔壳底端;所述加热装置的输入端与送料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输出端与笔头固定连接;所述笔壳上开设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底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笔壳相适配的纳置孔;所述纳置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电件;在所述笔壳插接在纳置孔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电件穿过充电孔后与第一导电件抵接;所述第一导电件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送料装置和加热装置均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
7.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底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设置在笔壳内;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笔壳上开设有与第一导电片相适配的第一充电孔以及与第二导电片相适配的第二充电孔;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与第一可充电电池电连接;在所述笔壳插接在纳置孔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电件的一端穿过第一充电孔后与第一导电片抵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充电孔后与第二导电片抵接。
8.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底板、第一导电弹针和第二导电弹针;所述第二底板设置在纳置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电弹针和第二导电弹针均设置在第二底板上;在所述笔壳插接在纳置孔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弹针穿过第一充电孔后与第一导电片抵接;所述第二导电弹针穿过第二充电孔后与第二导电片抵接。
9.可选的,所述充电底座包括:底壳、第二可充电电池、第二控制板和充电接口;所述
第二可充电电池和第二控制板均设置在底壳内;所述充电接口设置在底壳上;所述纳置孔开设在底壳上;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充电接口和第二导电件均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
10.可选的,所述笔壳上设置有用于表示其正面的突出部;在所述笔壳插接在纳置孔内,且突出部朝向第一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电件穿过充电孔后与第一导电件抵接。
11.可选的,所述送料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料丝的送料管道、用于驱动所述送料管道内的料丝运动的主动轮、用于与所述主动轮配合以夹紧送料管道内的料丝的从动轮及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转动的送料电机;所述送料电机、送料管道、主动轮和从动轮均设置在笔壳内;所述送料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转动设置在送料电机上;所述送料管道上开设有用于供主动轮伸入其内腔后与料丝一侧抵接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供从动轮伸入其内腔后与料丝另一侧抵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笔壳上开设有用于供料丝伸入送料管道的输入端的送料口;所述送料管道的输出端与加热装置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送料电机与第一控制板电连接。
12.可选的,所述笔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下壳的顶端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凹口;所述上壳的底端开设有l形槽;所述l形槽的底部设置有与凹口相适配的凸起;所述凸起卡接在凹口上。
13.可选的,所述笔壳在对应加热装置处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14.可选的,所述笔壳上还设置有多个按键;所述按键均与第一控制板固定连接。
15.可选的,所述笔壳上还设置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第一控制板固定连接。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充电底座的设置,在用户暂停创作时,能够将笔壳插接在纳置孔内,使得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抵接,充电底座对第一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在用户继续创作时,则取出笔壳继续进行创作,具有充电方便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后笔头的温度会较高,通过将使用后的笔壳插接在纳置孔内,还避免了笔头烫伤用户。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笔壳与充电底座处于连接状态的状态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笔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笔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充电底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充电底座;11、底壳;12、充电接口;2、笔壳;21、充电孔;211、第一充电孔;212、第二充电孔;22、突出部;23、送料口;24、上壳;241、l形槽;242、凸起;25、下壳;251、卡接块;252、凹口;26、散热孔;27、按键;28、usb接口;3、第一导电件;31、第一底板;32、第一导电片;33、第二导电片;4、第一可充电电池;5、第一控制板;6、送料装置;61、送料管道;62、主动轮;63、从动轮;64、送料电机;7、加热装置;8、笔头;9、纳置孔;10、第二导电件;101、第二底板;102、第一导电弹针;103、第二导电弹针。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如图1-图4所示,包括:充电底座1、笔壳2、第一导电件3、第一可充电电池4、第一控制板5、用于输送料丝的送料装置6、用于对所述料丝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7及用于输送加热后的料丝的笔头8;所述第一导电件3、第一可充电电池4、第一控制板5、送料装置6和加热装置7均设置在笔壳2内;所述笔头8设置在笔壳2底端;所述加热装置7的输入端与送料装置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输出端与笔头8固定连接;所述笔壳2上开设有充电孔21;所述充电底座1上开设有与所述笔壳2相适配的纳置孔9;所述纳置孔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导电件10;在所述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电件10穿过充电孔21后与第一导电件3抵接;所述第一导电件3与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4、送料装置6和加热装置7均与第一控制板5电连接。
28.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本打印笔时,将笔壳2从纳置孔9内取出,送料装置6将料丝输送给加热装置7,加热装置7对料丝进行加热软化,笔头8将加热软化后的料丝输出,以便于用户进行3d创作,在此过程中,第一可充电电池4持续对第一控制板5、送料装置6和加热装置7供电,第一控制板5用于控制送料装置6和加热装置7,由于用户需握持笔壳2,导致笔壳2的体积有限,因此,第一可充电电池4的容量有限,通过充电底座1的设置,在用户暂停创作时,能够将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使得第一导电件3与第二导电件10抵接,充电底座1对第一可充电电池4进行充电,在用户继续创作时,则取出笔壳2继续进行创作,具有充电方便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后笔头8的温度会较高,通过将使用后的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还避免了笔头8烫伤用户。
29.具体地,笔壳2的下半部分的直径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纳置孔9的直径也从上至下逐渐减小,通过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的设置,在将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上后,纳置孔9的内壁能够对笔壳2起到承托作用,提高了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上的稳定性。
30.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电件3包括:第一底板31、第一导电片32和第二导电片33;所述底板、第一导电片32和第二导电片33均设置在笔壳2内;所述第一导电片32和第二导电片33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笔壳2上开设有与第一导电片32相适配的第一充电孔21121以及与第二导电片33相适配的第二充电孔21221;所述第一导电片32和第二导电片33均与第一可充电电池4电连接;在所述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导电件10的一端穿过第一充电孔21121后与第一导电片32抵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充电孔21221
后与第二导电片33抵接。
31.具体地,第一导电片32和第二导电片33采用金属制成,通过将第一导电片32和第二导电片33设置在壳体内,加强了对第一导电片32和第二导电片33的保护,且不影响用户对笔壳2的握持;通过第一充电孔21121和第二充电孔21221的设置,便于第二导电件10穿过第一充电孔21121后与第一导电片32抵接以及穿过第二充电孔21221后与第二导电片33抵接,实现充电底座1与第一可充电电池4的电连接,以对第一可充电电池4进行充电。
32.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导电件10包括:第二底板101、第一导电弹针102和第二导电弹针103;所述第二底板101设置在纳置孔9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电弹针102和第二导电弹针103均设置在第二底板101上;在所述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弹针102穿过第一充电孔21121后与第一导电片32抵接;所述第二导电弹针103穿过第二充电孔21221后与第二导电片33抵接。
33.具体地,第一导电弹针102和第二导电弹针103均采用金属制成,在本技术中第一导电片32、第二导电片33、第一充电孔21121和第二充电孔21221均为长条状,且均沿笔壳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将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的过程中,笔壳2底部先接触到第一导电弹针102和第二导电弹针103,第一导电弹针102和第二导电弹针103收缩,直至第一导电弹针102进入第一充电孔21121,第二导电弹针103进入第二充电孔21221后,第一导电弹针102伸出与第一导电片32抵接,第二导电弹针103伸出与第二导电片33抵接。
3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充电底座1包括:底壳11、第二可充电电池、第二控制板和充电接口12;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和第二控制板均设置在底壳11内;所述充电接口12设置在底壳11上;所述纳置孔9开设在底壳11上;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充电接口12、第一导电弹针102和第二导电弹针103均与第二控制板电连接。
35.具体地,第二可充电电池和第二控制板均未在图中示出,第一可充电电池4和第二可充电电池可为锂电池,第一控制板5和第二控制板可为pcb电路板;在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且第一导电弹针102与第一导电弹片抵接,第二导电弹针103与第二导电弹片抵接的情况下,第二控制板将第二可充电电池的电能输送给第一可充电电池4,通过充电接口12的设置,第二控制板能够将充电接口12输送的电能传输给第二可充电电池,以对第二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3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笔壳2上设置有用于表示其正面的突出部22;在所述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且突出部22朝向第一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导电弹针102穿过第一充电孔21121后与第一导电片32抵接,第二导电弹针103穿过第二充电孔21221后与第二导电片33抵接。
37.具体地,在本技术中第一方向为充电底座1的前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通过突出部22的设置,在将笔壳2插接到纳置孔9内后,将笔壳2转动至突出部22朝向第一方向时,第一导电件3就与第二导电件10抵接,或是直接将突出部22朝向第一方向后,再将笔壳2插接到纳置孔9内,实现第一导电件3与第二导电件10的抵接,防止在插入笔壳2后,难以确定第一导电件3是否与第二导电件10抵接,而本技术则可以通过突出部22的朝向判断第一导电件3是否与第二导电件10抵接,方便直观。
3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送料装置6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料丝的送料管道61、用于驱动所述送料管道61内的料丝运动的主动轮62、用于与所述主动轮62配合以夹紧送料管
道61内的料丝的从动轮63及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62转动的送料电机64;所述送料电机64、送料管道61、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均设置在笔壳2内;所述送料电机64的输出轴与主动轮62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轮63转动设置在送料电机64上;所述送料管道61上开设有用于供主动轮62伸入其内腔后与料丝一侧抵接的第一通孔、以及用于供从动轮63伸入其内腔后与料丝另一侧抵接的第二通孔;所述笔壳2上开设有用于供料丝伸入送料管道61的输入端的送料口23;所述送料管道61的输出端与加热装置7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送料电机64与第一控制板5电连接。
39.具体地,从送料口23送入料丝后,料丝进入送料管道61内,送料电机64驱动主动轮62转动,由于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配合以夹紧送料管道61内的料丝,主动轮62转动带动料丝向下运动,在此过程中,从动轮63也转动,能够减少料丝与从动轮6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料丝向下运动地更顺畅,以将料丝输送给加热装置7,所述加热装置7可为加热管道,加热管道上设置有加热丝,加热丝与第一控制板5电连接,加热管道的输入端与送料管道61的输出端连接,加热管道的输出端与笔头8的输入端连接,加热丝对加热管道内的料丝进行加热软化,以使笔头8输出加热软化后的料丝以进行3d创作。
40.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笔壳2包括:上壳24和下壳25;所述下壳25的顶端设置有卡接块251;所述卡接块251上开设有凹口252;所述上壳24的底端开设有l形槽241;所述l形槽241的底部设置有与凹口252相适配的凸起242;所述凸起242卡接在凹口252上。
41.具体地,通过l形槽241的设置,卡接块251竖向进入l形槽241后,还需横向转动才进入l形槽241的底部,使得凹口252与凸起242卡接,实现上壳24和下壳25的可拆卸连接,相比于采用插拔的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中上壳24和上壳24连接的稳定性更高,需拆卸时,先反向转动下壳25,使得凸起242从凹口252中取出,然后向下移动下壳25,使得下壳25与上壳24分离,实现上壳24与下壳25的分离,以便于对笔头8、加热装置7或送料装置6进行更换。
42.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笔壳2在对应加热装置7处开设有多个散热孔26。在本技术中笔壳2中对应加热装置7处为下壳25,则散热孔26开设在下壳25上;通过散热孔26的设置,加热装置7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地通过散热孔26排出,防止笔壳2聚集的热量过大对其他部件造成损伤。
43.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笔壳2上还设置有多个按键27;所述按键27均与第一控制板5固定连接。具体地,多个按键27可为电源开关、送料速度调节按键27、暂停按键27、出料按键27、退料按键27、调温按键27等。
4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笔壳2上还设置有usb接口28;所述usb接口28与第一控制板5固定连接。通过usb接口28的设置,也能够通过usb接口28对第一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增加了本技术的充电方式。
45.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充电式的3d打印笔,通过充电底座1的设置,在用户暂停创作时,能够将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使得第一导电件3与第二导电件10抵接,充电底座1对第一可充电电池4进行充电,在用户继续创作时,则取出笔壳2继续进行创作,具有充电方便的效果,另外,在使用后笔头8的温度会较高,通过将使用后的笔壳2插接在纳置孔9内,还避免了笔头8烫伤用户。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