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腔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36084发布日期:2024-05-17 13:21阅读:10来源:国知局
深腔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腔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根据塑料件的不同使用需求,一些塑料件的侧壁设置有倒扣结构,当塑料件设置有倒扣结构时,塑料件对应的注塑模具内需要设置有斜顶,斜顶可以使塑料件的倒扣结构成型,当塑料件从注塑模具脱出时,斜顶远离塑料件运动以使斜顶和注塑料件分离开。

2、当生产具有倒扣结构且高度尺寸较大以及内部空间较小的塑料件时,当塑料件从注塑模具脱出时,斜顶远离塑料件运动会和注塑件的侧壁干涉,导致斜顶无法与塑料件分离开,从而导致塑料件无法从注塑模具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使高度尺寸较大且内部空间较小并具有倒扣结构的塑料件能够脱模,本技术提供一种了深腔注塑模具。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深腔注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深腔注塑模具,包括: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相对设置,且所述上模具适于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所述上模具限定出上模腔且具有进料口和进料流道,所述进料流道连通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上模腔之间。

4、第一脱模机构,所述第一脱模机构安装于所述下模具,且所述第一脱模机构适于伸入所述上模腔内以与所述上模腔的内壁间隔开形成注塑间隙,所述第一脱模机构包括第一顶出件、第二顶出件和导向件,所述第一顶出件具有第一成型壁,所述第二顶出件具有第二成型壁,所述导向件具有第三成型壁,所述第一顶出件与所述第二顶出件连接配合,所述第二顶出件与所述导向件导向配合,所述第二顶出件具有成型部,所述成型部沿所述第一脱模机构的径向方向凸出或凹陷于所述第二成型壁。

5、第二脱模机构,所述第二脱模机构安装于所述下模具,所述第二脱模机构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用于将在所述注塑间隙内成型的塑料件从所述第一顶出件顶出。

6、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脱模机构和所述第二脱模机构均连接配合,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顶出件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时,所述第一顶出件带动所述第二顶出件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且所述导向件引导所述第二顶出件沿所述第一脱模机构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顶出件向内运动,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板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

7、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顶出件靠近所述下模具运动时,所述第一顶出件带动所述第二顶出件靠近所述下模具运动,且所述导向件引导所述第二顶出件沿所述第一脱模机构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顶出件向外运动,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板靠近下模具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成型壁、所述第二成型壁和所述第三成型壁两两平齐设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深腔注塑模具内设置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第一顶出件与塑料件的内壁的顶部止抵,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连接配合,第一顶出件带动成型部与塑料件分离开,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二顶出件不与塑料件的内壁的顶部接触,第二顶出件具有足够的空间靠近第一顶出件运动,可以使成型部与塑料件分离开,从而可以实现塑料件被第一顶出件和推板共同从下模具顶出,进而可以实现深腔小空间且具有倒扣结构的塑料件的脱模。

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顶板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顶板组件,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位于所述下模具远离所述上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包括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顶出板位于所述第二顶出板远离所述下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二顶出板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顶出板与所述第一顶出件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且与所述导向件导向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件可以对第一连接杆进行导向,从而可以防止第一顶出部偏离预设运动轨迹,进而可以提高深腔注塑模具的工作可靠性。

11、优选的,所述第二顶出件包括第二顶出部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顶出部具有所述第二成型壁,所述第二顶出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导向件导向配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件可以对第二连接杆进行导向,从而可以防止第二顶出部偏离预设运动轨迹,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深腔注塑模具的工作可靠性。

13、优选的,所述导向件的远离第一顶出件的侧壁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第二顶出部,当所述第二顶出部的靠近所述下模具的一侧与所述放置槽的远离所述下模具的一侧止抵时,所述第二成型壁与所述第三成型壁平齐。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第二成型壁凸出或凹陷于第三成型壁导致注塑间隙与预设形状不匹配,从而可以防止塑料件无法按照预设的形状成型,进而可以提高深腔注塑模具的工作可靠性。

15、优选的,所述第一顶出件的与所述第二顶出部相对的端壁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二顶出部的与所述第一顶出件相对的端壁设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导向配合,以使所述第一顶出件运动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顶出部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且使所述第二顶出件适于沿所述第一顶出件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顶出件运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杆驱动第一顶出件靠近下模具运动时,第一顶出部通过第一导向结构驱动第二顶出件靠近下模具运动,并且相对第一连接杆向外运动,也就是说,第二顶出件靠近下模具运动时,第二顶出部同时远离第一连接杆运动,如此设置无需通过增设外部动力源驱动第二顶出件运动,从而可以降低深腔注塑模具的制造成本。

1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顶板组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顶板组件,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位于所述下模具远离所述上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包括第一顶出板、第二顶出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顶出板位于所述第二顶出板远离所述下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二顶出部的一端设置有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出板连接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槽,所述驱动部与所述驱动槽导向配合,所述第二顶出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二顶出件远离或靠近所述下模具运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顶板组件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一驱动件同时驱动第一脱模机构靠近或远离下模具运动,相较于第一顶板组件通过第一连接杆驱动第一脱模机构靠近或远离下模具运动,如此设置可以第一顶板组件驱动第一脱模机构靠近或远离下模具运动的难度。

1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顶板组件,所述第二顶板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顶板组件靠近所述下模具的一侧,所述第二顶板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推板靠近或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

20、锁定组件和复位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顶板组件的侧壁,且所述锁定组件适于锁止于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与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之间,所述复位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内,所述复位组件用于解除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与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之间。

21、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与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靠近所述下模具运动时,所述锁定组件使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靠近所述下模具运动,且当所述第一顶板组件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锁定组件解锁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和所述第二顶板组件。

22、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时,所述复位组件使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当所述第一顶板组件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锁定组件锁止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和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成型壁与所述第二成型壁沿所述第一脱模机构的径向方向的间隔距离最大,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成型壁与所述第二成型壁平齐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驱动机构内设置复位组件,可以防止第一顶板组件提前远离下模具运动,然后第一顶板组件带动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均靠近下模具运动,可以防止成型部提前复位至初始位置,并且当成型部提前复位至初始位置时成型部位于推板的靠近下模具的一侧,从而可以防止推板靠近下模具运动时,推板与成型部发生干涉导致成型部损坏,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深腔注塑模具的工作可靠性。

24、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位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下模具的一侧,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锁定件,所述第一顶板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脱模机构的侧壁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锁定件和所述第一弹簧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出板连接配合,且另一端与所述锁定件连接配合,所述锁定件适于伸出或伸入所述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顶板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侧壁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侧壁设有解锁件,所述锁定件适于与所述第二驱动件锁止。

25、所述第二顶板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带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靠近所述下模具运动,当所述第一顶板组件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解锁件止抵,所述解锁件驱动所述锁定件伸入所述第一容纳槽内,以使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锁定件解锁。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件与锁定件锁止,以及通过解锁件驱动锁定件伸入第一容纳槽,可以实现第二顶板组件带动第一顶板组件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技术效果。

27、优选的,所述第二顶出板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限定出移动通道,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和第一限位件,所述底板设置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顶板组件设置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均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弹簧均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出板连接配合,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配合,所述第一限位件适于沿所述移动通道运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运动。

28、当所述第一顶板组件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且所述第一限位件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止抵,当所述第二顶板组件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时,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运动,以使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远离所述下模具运动。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止抵,可以防止第一顶板组件先于第二顶板组件远离下模具运动,以及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一限位件远离第二限位件运动,可以实现可以实现第二顶板组件带动第一顶板组件远离下模具运动的技术效果。

30、优选的,所述第二顶出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顶出件沿所述深腔注塑模具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塑料件的结构需求在深腔注塑模具内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顶出件,从而可以提高深腔注塑模具的易用性。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3、1.通过在深腔注塑模具内设置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第一顶出件与塑料件的内壁的顶部止抵,第一顶出件和第二顶出件连接配合,第一顶出件带动成型部与塑料件分离开,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二顶出件不与塑料件的内壁的顶部接触,第二顶出件具有足够的空间靠近第一顶出件运动,可以使成型部与塑料件分离开,从而可以实现塑料件被第一顶出件和推板共同从下模具顶出,进而可以实现深腔小空间且具有倒扣结构的塑料件的脱模;

34、2.导向件可以对第二连接杆进行导向,从而可以防止第二顶出部偏离预设运动轨迹,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深腔注塑模具的工作可靠性;

35、3.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塑料件的结构需求在深腔注塑模具内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顶出件,从而可以提高深腔注塑模具的易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