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623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锅炉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
背景技术
[0002]上下集箱之间用数根水管垂直连接构成罐体,一般采用这种构造的锅炉,如果水 管内的水位过高,水管内的沸腾会变得剧烈,蒸汽会和大量的水滴一起被排出上集箱,因而 无法获得较高干度的蒸汽;相反,如果水管内的水位过低,罐体出口的干度会得以提升,但 是水管的上部会因燃烧产生的热量影响出现过热、变形的问题。并且,一旦锅炉的燃烧负荷 发生变化,相应地水位也会发生变动,因此要想确保不仅蒸汽干度高,又不会发生过热的水 位显得相当困难。[0003]另外,炉内的蒸汽干度还受到水管内水(炉水)的浓缩情况的影响。随着蒸发过程 的进行,炉水不断浓缩,出现起泡的现象,受此影响,随蒸汽一起被排出锅炉的水滴量增加, 导致在相同水位的情况下干度进一步下降。[0004]以往的锅炉通过安装汽水分离器来应对上述问题。干度较低的蒸汽从上集箱流入 汽水分离器后,在汽水分离器中除去水分,即所谓的汽水分离。最后,通过汽水分离获得的 干度较高的蒸汽被供给至使用端。[0005]然而,汽水分离器本身存在加工难度大、加工完成后需要检查的部位多等问题,安 装到锅炉上后,会抬高锅炉的成本;相反如果不安装汽水分离器,又存在蒸汽干度达不到希 望值的问题。发明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不需要安装汽水分离器,又能获得 希望干度的锅炉。[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具有上集箱和下集箱,所述上集箱和下集 箱之间通过数根水管连接,在所述上集箱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汽水挡板,当上集箱中的汽 水混合流体行进时,让该汽水混合流体与汽水挡板产生冲突。[0008]所述汽水挡板在上集箱的内部空间,与流出蒸汽的主蒸汽管的开口部分具有一定 间隔并成相对的状态安装。[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0010]1、本实用新型在上集箱的内部空间中安装了汽水挡板。这样一来,汽水混合体中 的水分在向上行进的过程中,就会附着在汽水挡板上,并逐渐合为一体最终受重力作用而 落下,从蒸汽中不断被除去。[0011]2、汽水挡板位于上集箱的内部空间中,使得汽水混合流体无法朝主蒸汽管直线流 动,到达主蒸汽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尤其是从水管向主蒸汽管想沿着竖直方向以直线、 或者接近于直线状态行进的汽水混合体,因为汽水挡板的存在,不得不绕开汽水挡板。受此 影响,汽水混合流体到达主蒸汽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蒸汽中含有的水分会附着到上集箱内壁上,或是受重力作用而落下,由此很好地除去蒸汽中的水分。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局部剖视)。[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上集箱的内部构成的局部侧面剖面图。[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上集箱的平面图。[0017]图5为上集箱变形例的平面图。[0018]图6为传统锅炉结构的侧面图(局部剖视)。[0019]其中10-锅炉,20-罐体,30-燃烧器,40-耐火材料,50-外部水位检测装置, 60-给水泵,70-控制部,80-给水管;[0020]21-内包,21A-燃烧室,22-下集箱,22A-下集箱的内部空间,23-水管,23A-外侧 水管列,23B-内侧水管列,24-上集箱,24A-上集箱的内部空间,25-汽水挡板,81-主排水 管,82-主蒸汽管,83-降水管,84-浓缩排水管,85-浓缩排水阀,87a-上连通管87b_下连通 管,8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锅炉具备罐体20、燃烧器30、耐火材料40、外部水 位检测装置50、给水泵60和控制部70。其中,罐体20由内包21、下集箱22、水管23、上集 箱24等部件构成。[0023]内包21是由板材加工而成的圆筒状部件,包在水管23的周围将该水管23与外部 隔离。下集箱22是中空环形筒状的构件,下集箱22上连接有给水管80,通过此给水管80 可以将锅炉用水供给至下集箱22。此外,下集箱22上还连接有主排水管81,此主排水管81 上装有主排水阀82,打开此主排水阀82,可以将下集箱22内部空间的炉水排出锅炉。这里 的炉水是指被导入罐体20内部(下集箱22、水管23等)的锅炉用水。[0024]此外,下集箱22上连接着水管23的下端。水管23与下集箱22和上集箱24分别 连通,是保存炉水的管状构件。通过燃烧器30的燃烧对水管23进行加热,水管23内部的 炉水会沸腾。本实施例中配置有数根水管23,在水管23的排列上,沿着距离罐体20中心 第I半径的第I圆周上配置了外侧水管列23A,沿着距离罐体20中心相比第I半径要小的 第2半径的第2圆周上配置了内侧水管列23B。但是,水管23的排列并非局限于外侧水管 列23A加内侧水管列23B两列这一种,除此之外还有单独I列或者3列以上的排列。[0025]另外,每根水管23的上端与上集箱24相连,水管23内沸腾产生的汽泡会和蒸汽 一起流入上集箱24。上集箱24与上述的下集箱22—样,是中空环形筒状的构件。在此将 以下说明中的上集箱24内部的中空空间称为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此内部空间24A 与水管23的开口部分23s连通,另外也与流出蒸汽的主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83s连通。在 此将以下说明中的下集箱22内部的中空空间称为下集箱22的内部空间22A。[0026]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罐体20的构造是由下集箱22和上集箱24之间用多跟水管23垂直连接而成。[0027]本实施例中的上集箱24比下集箱22以及传统的上集箱24在Z方向上的尺寸设定的更大。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的锅炉10,虽然不具备汽水分离器,但是将汽水分离器的汽水分离的功能通过上集箱24来实现。因此,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为了发挥汽水分离的功能,比下集箱22的内部空间22A在Z方向上的尺寸更大。[0028]如上所述,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方向上的尺寸变大,意味着从位于上集箱24底面的水管23的开口部分23s到连接在上集箱24顶部的主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 83s的流路距离变大。而这2个开口部分之间(开口部分23s与开口部分83s之间)的流路距离的扩大,与实现汽水分离的功能密切关联。[0029]图6表示的是传统的上集箱。如图6所示,传统的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 方向上的尺寸与下集箱22的内部空间22A在Z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同。与此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上集箱24,如图2所示,其内部空间24的Z方向尺寸比下集箱22的要大得多。此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高度是指,蒸汽中包含的直径数十μ m的液滴与上升的蒸汽相对抗,受重力作用下降,最终与蒸汽实现分离的距离(时间)。例如,蒸汽的上升速度在O.1 O. 5m/ s e c左右时,获得希望干度所必需的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高度尺寸最低要200 mm。[0030]一般而言,上升的蒸汽速度越慢,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高度越高,汽水分离的性能越好。在本实施例中,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高度在200mm以下时,水滴从蒸汽中分离的时间不够,罐体20的出口处(开口部分83s)无法获得希望的蒸汽干度。相反, 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高度在700mm以上时,可以不受浓缩度影响而获得希望的干度。然而,通过对炉水浓缩度的合理控制,即使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高度在200mm 到700mm之间,也能获得希望的干度。由此,可以避免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高度在 700_以上时所带来的尺寸、重量增大的问题,从而使锅炉结构更紧凑,成本更低。[0031]因此,上述的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方向上的尺寸需要在干度高度临界值以上才行。这里的干度高度临界值 是指,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排出的蒸汽(下述的汽水混合流体)能够获得希望干度时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方向上的尺寸临界值。此干度高度临界值通过实验等求得。[0032]实施例二 [0033]以下结合图3和图4对本发明实施例二进行说明。[0034]首先,上集箱24的中空环状的内部空间中装有汽水挡板25。汽水挡板25在本实施例中,板面方向平行于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图4中X Y方向),安装在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中。[0035]从开口部分23s到开口部分83s之间,如果不存在遮挡蒸汽以及蒸汽中包含的水分(在以下说明中,将蒸汽以及蒸汽中包含的水分统称为汽水混合流体。)的物体时,水分可能会和蒸汽一起朝主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83s直线流入。但如果在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 24A中安装汽水挡板25,从开口部分23s到开口部分83s之间,汽水混合流体的流动受到汽水挡板25的阻拦,使得汽水混合流体中包含的水分无法直线流出,蒸汽与汽水挡板25冲突时,蒸汽中的水分合为一体,然后落下。而且与没有汽水挡板25时相比,蒸汽达到开口部分83s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蒸汽中包含的大部分水分,在蒸汽到达开口部分83s的这段时间里受重力作用落下,或是附着在汽水挡板25以及上集箱24的内壁上,无法到达主 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83s。换言之,汽水挡板25起到了延长汽水混合流体行进流路的作 用。如上所述,汽水挡板25具备进一步提高汽水分离性能的功能。[0036]接下来就汽水挡板25的形状做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平面观察会发现,汽水挡 板25在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环状区域的一部分(大约一半)成圆弧状布置。另如图 3所示,汽水挡板25的外周侧与内壁24c之间设有间隙A。另一侧,汽水挡板25的内周侧, 沿圆周方向有多处与内壁24c焊接在一起,汽水挡板25与内壁24c之间没有焊接的部位形 成间隙B。但是间隙B比间隙A要更小一些。[0037]此时可以在汽水挡板25圆弧端部的外周侧或内周侧设置切槽。[0038]此外,汽水挡板25还可以在图3的基础有所变形。tWn,可以安装自内周侧向外 周侧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汽水挡板25。此时,汽水挡板25上位于最下方的外周侧与内壁24c 之间设置与上述的间隙A相同的间隙,在汽水挡板25与内壁24c之间设置与上述的间隙B 相同的间隙。此外,还可以安装自外周侧向内周侧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汽水挡板25。此时,汽 水挡板25上位于最下方的内周侧与内壁24c之间设置与上述的间隙A相同的间隙,在汽水 挡板25与内壁24c之间设置与上述的间隙B相同的间隙。[0039]除此之外,汽水挡板25还可以如图5所示,成环状安装。也就是说,此时的汽水挡 板25几乎分布在整个内部空间24的环状区域中。[0040]接下来,如图3所示,汽水挡板25位于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内靠上方的位 置。因此,到达汽水挡板25时的汽水混合流体中的水分,与该汽水挡板25靠近下方的位置 相比,靠近上方的位置时,更容易受重力作用落下,或和内壁24c产生冲突而呈现较少的状 态。此外,水分减少的汽水混合流体与汽水挡板25冲突后,无法朝开口部分83s直线流动, 到达开口部分83s为止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如上所述,将汽水挡板25设置在上集箱24 的内部空间24A内靠上方的位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汽水挡板25的汽水分离性能。[0041 ] 就汽水挡板25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在上述构成中,汽水挡板25安装在上集箱24 的内部空间24A内靠上方一侧,除此之外,汽水挡板25安装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干 度高度临界值的位置,也就是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方向上的尺寸临界值的位置也 是合适的。[0042]另一方面,汽水挡板25安装在靠上方一侧的临界位置,由汽水挡板25上面滞留的 水分不被从开口部分83s流出的蒸汽再次卷入(被吸走)的高度尺寸决定。换言之,汽水挡 板25安装的上限位置设定在与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顶面之间保持规定距离的位置 上。[0043]图2中,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连通着降水管84的上端。此降水管84将上集 箱24的内部空间24A中的炉水(多是经过浓缩的炉水)回流至下集箱22。因此,降水管84 的下端也与下集箱22的内部空间22A连通着。并且,此降水管84上连接有浓缩排水管85, 浓缩排水管85上装有浓缩排水阀86。打开此浓缩排水阀86,可以将浓缩的炉水排至外部。 浓缩的炉水是否达到需要排出的程度,由测量电导率的电导率传感器90检测降水管84中 的炉水电导率之后进行判断。[0044]罐体20的上部装有燃烧器30。燃烧器30位于上集箱24的环状孔(符号省略)内, 在被内包21内的水管23包围的内侧(以下称为燃烧室21)生成火焰。为了在燃烧室21内燃烧,燃料以及燃烧用的空气被供给至燃烧器30。此外,罐体20的下部装有耐火材40。耐火材40将罐体20的下部(水管23下部所在的位置(水管缩口部分)及其内侧)封堵,使内侧水管列23B的内侧形成燃烧室21A。另外在内包21内侧的上部,水管23上部所在的位置 (水管缩口部分)也装有耐火材40。[0045]另一方面,外部水位检测装置50是检测罐体20内部(下集箱22、水管23等)炉水水位的装置。此外部水位检测装置50具有水位控制筒51和数根电极棒52。水位控制筒 41是由可以导通的金属,将两端封闭后加工成圆筒形状的构件。此水位控制筒51的上端连接着上连通管87a的下端,上连通管87a的上端与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相连。此外, 水位控制筒51的下端连接着下连通管87b的上端,下连通管87b的下端与下集箱22的内部空间22k相连。如此一来,水位控制筒5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上集箱24和下集箱22 与水管23相互连通,水位控制筒51的炉水水位与水管23中的炉水水位保持相同。[0046]水位控制筒51上装有数根电极棒52。电极棒52与水位控制筒之间有电压施加。 通过此电极棒52的前端与炉水接触时的电压的变化,可以检测水位控制筒51内的水位。为了检测水位的上位(上限水位)和下位(下限水位),通常存在两根以上的电极棒52,除此之夕卜,希望安装I根用来检测中位水位(中间水位)的电极棒52,因为中间水位决定着何时开始向罐体20供给锅炉用水。[0047]给水泵60通过给水管80与下集箱22相连,通过控制部70的控制向下集箱22进行给水。下集箱22与给水泵60之间的给水管80上装有单向阀88,用来防止炉水从下集箱 22倒流至给水泵60 —侧。[0048]控制部70接收外部水位检测装置50等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同时根据这些检测信号控制燃烧器30、给水泵60等驱动部位的动作。此控制部70具有未图示的C 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R O M (Read Only Memory)、R A M (Random Access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等)、马达驱动器等驱动器、总线驱动器、定时器、接口等。此控制部70的C P U将R O M (Read Only Memory)、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或者H D D (Hard Disk Drive)中容纳的各种程序读取到未图不的R A M (Random Access Memory)中,实现对上述驱动部位的控制。现将本实施例锅炉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0050]启动给水泵60,进行给水直至水管23内的炉水上升至规定高度,让燃烧器30燃烧,水管23内的炉水开始沸腾,含有水滴(液滴)的蒸汽从水管23的开口部分23s流入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沸腾产生的汽泡以及突沸溅起的水滴随蒸汽一起,向罐体20的出口 (开口部分83s)流动。[0051]本实施例中,上集箱24的高度设定的是,蒸汽中包含的直径数十μ m的液滴与上升的蒸汽相对抗,受重力作用下降,最终与蒸汽实现分离的距离(时间)。根据蒸汽的上升速度,需要改变必需的Z方向的尺寸,本实施例中,比如蒸汽的上升速度在0.1 0. 5m/ s e c左右时,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的Z方向的尺寸设定为200 mm 700 mm。如此一来,从水管23的开口部分23s到主蒸汽管83s为止这段区间内,汽水混合流体在上升过程中,受重力作用,蒸汽中包含的水滴(液滴)落下,从而获得希望的蒸汽干度。[0052]此外,上集箱24,相比传统的上集箱24,本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方向上的尺寸设定的更大,从而使从水管23的开口部分23s到主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位83s为止这段区间内汽水混合流体的行进流路(流路长度)得以变长。因此使得蒸汽中包含的绝大 部分水分附着到上集箱24的内壁上,或是受重力作用落下等,从蒸汽中不断被除去。[0053]在此对第二实施例中的动作进行说明,通过加大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方 向上的尺寸,使得蒸汽中一定程度的水分被除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被除去水分的汽水混 合体中,有一定的比例会与汽水挡板25发生冲突。这部分蒸汽中的水分会附着在汽水挡板 25上,并逐渐合为一体最终受重力作用而落下,从蒸汽中不断被除去。[0054]加之汽水挡板25位于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中,因此在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 24A中,汽水混合流体无法朝开口部分83s直线流动,到达开口部分83s为止需要花费一定 的时间。尤其是从水管23的开口部分23s向主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83s想沿着Z方向以 直线、或者接近于直线状态行进的汽水混合体,因为汽水挡板25的存在,朝主蒸汽管83的 开口部分83s行进时,不得不绕开汽水挡板25。受此影响,汽水混合流体到达开口部分83s 为止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蒸汽中含有的水分会附着到内壁24c上,或是受重力作用而落 下,由此很好地除去蒸汽中的水分。[0055]如上所述,已经被除去大部分水分的汽水混合流体,在来到汽水挡板25的上方 后,或是在汽水挡板25上方的时候,蒸汽中的水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进一步除去,最终 才来到主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83s。此时的蒸汽达到希望的干度,通过主蒸汽管83,将热 量传送到需要使用的地方。[0056]以下再对本实施例锅炉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0057]采用上述结构的锅炉10,即使没有汽水分离器,也可以将希望干度的蒸汽供给至 使用端。因此,锅炉10上不存在汽水分离器以及用来连接汽水分离器与上集箱24的管材、 管件等,不但相关材料费得到削减,另外也不存在汽水分离器以及相关管材的加工费用,进 一步降低成本。[0058]此外,在本实施例的锅炉10上,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在Z方向上的尺寸,比 下集箱22以及传统上集箱24的设定的更大,从而使从水管23的开口部分23s到主蒸汽管 83的开口部分位83s为止这段区间内汽水混合流体的行进流路(流路长度)得以变长。因 此使得蒸汽中包含的绝大部分水分附着到上集箱24的内壁上,或是受重力作用落下,从蒸 汽中不断被除去。换言之,通过扩大上集箱24在Z方向上的尺寸,使其大于下集箱22以及 传统上集箱24的尺寸,可以很好地发挥汽水分离的功能。[0059]并且,本实施例的锅炉10上,在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内安装汽水挡板25后, 使得汽水混合流体与汽水挡板25产生冲突,同时因为汽水挡板25的存在,汽水混合流体在 内部空间24内的上升速度减慢,使汽水混合流体中的水滴(液滴)得以被除去,从而提高蒸 汽干度。也就是说,通过安装汽水挡板25,可以从汽水混合流体中进一步良好地除去水分。[0060]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锅炉10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本发明的锅炉10 还可以适用循环锅炉、贯流锅炉等。[0061 ] 上述实施例中,对通过安装汽水挡板25来延长流路这一手段进行了说明。延长流 路的手段并非局限于汽水挡板25。比如,可以在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内设置类似迷 宫的结构;也可以在隔离入口与出口的小区间内,对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进一步细分, 从而延长汽水混合流体的行进流路。[0062]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细小网格状的过滤器来实现汽水分离。[0063]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 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 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锅炉,具有上集箱(24)和下集箱(22),所述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通过数根水管(23)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中设置有汽水挡板(25),当上集箱中的汽水混合流体行进时,让该汽水混合流体与汽水挡板(25)产生冲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挡板(25)在上集箱(24)的内部空间(24A),与流出蒸汽的主蒸汽管(83)的开口部分(83S)具有一定间隔并成相对的状态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具有上集箱和下集箱,所述上集箱和下集箱之间通过数根水管连接,在所述上集箱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汽水挡板,当上集箱中的汽水混合流体行进时,让该汽水混合流体与汽水挡板产生冲突。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既不需要安装汽水分离器,又能获得所需的蒸汽干度。
文档编号F22B37/30GK202835316SQ20122050466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森松隆史, 田中孝典, 增田幸一 申请人:三浦工业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