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272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气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节能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蒸汽作为生产生活中必备的用品,被用于很多领域,在生产加工中需要大量的水蒸气用于热交换、清洗等使用的介质,另外也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因此,蒸汽发生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随着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效环保节能已经作为各种生产设备的一大指标,作为最常用的蒸汽发生器也是能源消耗的一大源头,将水转变为水蒸气需要大量热能,而蒸汽发生器是否节能就已成为设备生产的关键,传统的节能方式是在能源上采用高效节能的燃料进行节能,对于发生器本身会产生的热量损耗没有有效的措施加以利用,这样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能蒸汽发生器,将蒸汽发生器自身结构进行改进,有效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提高热能利用率,同时结构简答,有助于推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器、输水组件和燃烧组件;所述的输水组件位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一侧,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联通;所述的燃烧组件位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一侧,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联通。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上设置有输水管接头、蒸汽输送管接头、蒸汽发生盘管、发生器罐体、火焰喷射管和排烟管接头;所述的发生器罐体上设置有水腔,所述的水腔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壁内;所述的输水管接头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上方,联通所述的输水组件和水腔;所述的蒸汽发生盘管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内部,螺旋向上分布,与所述的水腔联通,同时联通所述的蒸汽输送管接头;所述的火焰喷射管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内部,自上而下延伸,与所述的燃烧组件联通;所述的排烟管接头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上端,联通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火焰喷射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射孔11,联通所述的火焰喷射管的内部,均匀分布在所述的火焰喷射管的外圆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蒸汽输送管接头外部连接蒸汽输出管道,所述的蒸汽输出管道上设置有节流阀,所述的节流阀与所述的蒸汽输出管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还包括底座、隔热底板和保温隔热层;所述的底座位于所的发生器罐体的底部,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固定连接;所述的隔热底板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内部的底部,圆周上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保温隔热层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外圆外侧,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外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温隔热层由内至外一次设置石膏层、岩棉层、碳纤维毡层和酚醛泡沫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水组件包括水箱、压力机、热交换器和输水管道;所述的水箱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一侧,联通所述的输水管道;所述的压力机位于所述的水箱上,与所述的水箱固定连接;所述的输水管道一端与所述的输水管接头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的水箱固定连接,贯穿所述的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的水箱的一侧,连接所述的燃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增压管道,所述的增压管道一端与所述的压力机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热交换器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器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位于所述的热交换器的一侧,与所述的热交换器固定连接,同时联通所述的增压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的燃烧组件包括燃气输送管道、燃气混合器和排烟管道;所述的燃气输送管道位于所述的燃气混合器的一侧,联通所述的燃气混合器;所述的燃气混合器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外侧,与所述的火焰喷射管联通;所述的排烟管道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的上方,一端与所述的排烟管接头联通,一端与所述的输水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烟管道联通所述的热交换器,与所述的热交换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一种节能蒸汽发生器,将发生器罐体的加热余量直接传递到水中,同时采用燃烧废气作为增压,产生的水蒸气限流输送,进一步提高水面压力,从而提高水蒸气的产生效率,又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主视图。

其中:1.蒸汽发生器、2.输水组件、3.燃烧组件、4.发生器罐体、5.水腔、6.蒸汽发生盘管、7.火焰喷射管、8.输水管接头、9.排烟管接头、10.蒸汽输送管接头、11.喷射孔、12.蒸汽输出管道、13.节流阀、14.底座、15.隔热底板、16.保温隔热层、17.水箱、18.压力机、19.热交换器、20.输水管道、21.过滤网、22.增压管道、23.燃气混合器、24.燃气输送管道、25.排烟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节能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器1、输水组件2和燃烧组件3;所述的输水组件2位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的一侧,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联通,用于向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中提供水;所述的燃烧组件3位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的一侧,与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联通,用于向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中提供燃气,进行燃烧。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上设置有输水管接头8、蒸汽输送管接头10、蒸汽发生盘管6、发生器罐体4、火焰喷射管7和排烟管接头9;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上设置有水腔5,所述的水腔5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壁内,用于承载水并且通过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内壁的热量进行预热水;所述的输水管接头8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上方,联通所述的输水组件2和水腔5,用于输入水;所述的蒸汽发生盘管6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内部,螺旋向上分布,与所述的水腔5联通,同时联通所述的蒸汽输送管接头10,用于产生水蒸气并向外输送;所述的火焰喷射管7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内部,自上而下延伸,与所述的燃烧组件3联通,用于在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中燃烧,产生热量;所述的排烟管接头9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上端,联通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内部,延伸至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外部,用于将燃烧产生的废气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火焰喷射管7上设置有若干喷射孔11,联通所述的火焰喷射管7的内部,均匀分布在所述的火焰喷射管7的外圆表面上,用于增加燃料喷射面积,提高燃烧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蒸汽输送管接头10外部连接蒸汽输出管道12,所述的蒸汽输出管道12上设置有节流阀13,所述的节流阀13与所述的蒸汽输出管道12固定连接,输出产生的水蒸气,同时保持所述的蒸汽发生盘管7内存有一定量的蒸汽,提高管内压力,加快蒸汽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还包括底座14、隔热底板15和保温隔热层16;所述的底座14位于所的发生器罐体4的底部,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固定连接,用于承载整个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所述的隔热底板15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内部的底部,圆周上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用于密封隔热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所述的保温隔热层16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外圆外侧,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外壁紧密贴合,用于保温隔热,提高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内的热能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保温隔热层16由内至外一次设置石膏层、岩棉层、碳纤维毡层和酚醛泡沫层,增强隔热保温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输水组件2包括水箱17、压力机18、热交换器19和输水管道20;所述的水箱17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一侧,联通所述的输水管道20,用于储存水;所述的压力机18位于所述的水箱17上,与所述的水箱17固定连接,提升所述的水箱17内的压力,防止水回流;所述的输水管道20一端与所述的输水管接头8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的水箱17固定连接,贯穿所述的热交换器19,通过所述的热交换器19,带走废气中的热量,节省能源;所述的热交换器19位于所述的水箱17的一侧,连接所述的燃烧组件3,用于将预热继续使用,节能减排。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器19上设置有增压管道22,所述的增压管道22一端与所述的压力机1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热交换器19固连接,通过废气对所述的水箱7进行增压。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器19内设置有过滤网21,所述的过滤网21位于所述的热交换器19的一侧,与所述的热交换器19固定连接,同时联通所述的增压管道22,将废气进行过滤,同时传递预热,提高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燃烧组件3包括燃气输送管道24、燃气混合器23和排烟管道25;所述的燃气输送管道24位于所述的燃气混合器23的一侧,联通所述的燃气混合器23,用于混合燃气和空气,有利于燃烧;所述的燃气混合器23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外侧,与所述的火焰喷射管7联通,用于输入燃气;所述的排烟管道25位于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上方,一端与所述的排烟管接头9联通,一端与所述的输水组件2连接,排出燃烧的废气,进行再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烟管道25联通所述的热交换器19,与所述的热交换器19固定连接,将燃烧的热量传递给输入的水,进行预热。

使用时,通过所述的水箱17输出水,经过所述的输水管道20和输水管接头8将水注入所述的蒸汽发生器1内,通过所述的火焰喷射管7喷射燃气,在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中进行燃烧,水通过所述的水腔5流入所述的蒸汽发生盘管6中,经加热产生水蒸气通过所述的蒸汽输送管接头10抵达所述的蒸汽输出管道12内,进行运输,由于所述的节流阀13控制输出流量,使得蒸汽在所述的蒸汽发生盘管6内聚集,对水面产生压强,提供水转变为蒸汽的效率。

燃烧产生的废气经过所述的排烟管接头9进入到所述的排烟管道25中,被输送至所述的热交换器19中,所述的输水管道20穿过所述的热交换器19,将废气中的热量带走,节约能耗;废气经过所述的过滤网21过滤,通过所述的增压管道22进入所述的压力机18,对所述的水箱17中的水面进行增压,防止水回流。

由于所述的火焰喷射管7上设置有喷射孔11,火焰在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内向四周燃烧,充分加热所述的蒸汽发生盘管6,可以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所述的发生器罐体4的内壁由于被持续加热,保留了相当多的热量,可以进一步预热所述的水腔5内的水,提高能源的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