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冷却器用新型过热蒸汽冷却段蒸汽导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5032发布日期:2018-07-20 21:04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汽冷却器用新型过热蒸汽冷却段蒸汽导出结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蒸汽冷却器性能计算过程中,计算换热面积时,通常都会减去换热管尾部U型管处的换热管面积,因为在传统的蒸冷结构布置对蒸汽的流向进行折流后,会存在换热死区,即该部分的换热管不与蒸汽进行换热,造成结构设计浪费,那么针对此种情况,采用本新型的导出结构可有效的将部分蒸汽导流至换热管尾部U管处,使其参与换热,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端差,提高设备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冷却器用新型过热蒸汽冷却段蒸汽导出结构。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蒸汽冷却器用新型过热蒸汽冷却段蒸汽导出结构,其组成包括:弯板、右下包壳、隔板和尾部包壳,所述的弯板呈坡形式焊于所述的右下包壳上,斜坡迎着蒸汽流入所述的右下包壳的方向,布置介于所述的隔板与所述的尾部包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汽水换热设备中,对设备进行性能计算时都会把尾部U型管处的换热面积减去,从而会使设备的换热面积偏大,造成经济损失,针对此种情况就需要一种蒸汽导出结构。如果使蒸汽参与到换热管尾部U型管处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消除之前结构存在的换热死区,降低设备端差,此次的发明正解决了该问题,本结构布置起来简单容易不占过多空间,并且可以达到高效引流效果。如果是不作处理,那么蒸汽在换热管尾部U型管处易产生换热死区,不发生流动换热,造成换热面积的损失,那么针对此种情况,采用本发明结构可有效的将蒸汽引入换热管尾部U型管,到达流动换热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布置面积,提高设备的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蒸冷右下包壳、蒸冷最后一块隔板及尾部包壳之间设置弯板的形式,改变蒸汽流向,使换热管U管段参与换热,弯板结构顺应蒸汽流向,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装配便利。

,可以将流向设备尾部的蒸汽引向换热管U型管处,使之参与换热,提高设备换热效率,由设备蒸汽入口接管进入的高温蒸汽在通过左上包壳及隔板折流以后,从横隔板开口进入右下包壳,一部分高温蒸汽继续按隔板折流,另外一部分蒸汽经过本结构的折流,流向换热管的U管段,使原先存在换热死区的部位参加换热,有效地提高了换热效率,降低端差,提高设备的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1中N-N隔板方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1中U-U隔板方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蒸汽冷却器用新型过热蒸汽冷却段蒸汽导出结构,其组成包括:弯板1、右下包壳3、隔板2和尾部包壳4,所述的弯板呈坡形式焊于所述的右下包壳上,斜坡迎着蒸汽流入所述的右下包壳的方向,布置介于所述的隔板与所述的尾部包壳之间。

设备的蒸汽先由蒸汽入口接管进入左上包壳,经过隔板的折流后,进入右上包壳,通过横隔板尾部开孔进入右下包壳,在此处有一部分蒸汽在本结构中的弯板折流作用下进入换热管U管处参与换热,使尾部包壳处有流动的蒸汽进行换热,消除了之前结构存在的换热死区,使蒸汽冷却器的换热效率有所增加,降低了蒸汽冷却器的端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