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4753发布日期:2018-06-08 07:5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生活电器越来越普及,其中烹饪用的蒸箱/柜、带蒸汽清洗功能的吸油烟机、蒸汽洗涤、蒸汽挂烫、蒸汽加湿、蒸汽美容养生等领域都需要使用到蒸汽发生器。通过电热转换,将水快速加热气化,从而输出蒸汽。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迂回的小截面流道与电热管间接加热的蒸汽发生器,电热转换效率不高,加热相应速度滞后,加热初始阶段容易产生水汽混合现象,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水垢堆积堵塞流道造成蒸汽发生器失效。

如图2所示,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迂回的小截面流道与厚膜加热片加热的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通过厚膜片与铸铝部件贴合间接加热,因此加热效率较低,发热响应速度也较慢。厚膜片发出的热量需要通过大面积的铸铝部件与流道之间进行耦合,铸铝部件本身热容量大,需要将整个铸铝部件加热以后热量才能作用于流道,产生蒸汽,降低了整体热效率,发热响应速度也较慢。小截面的流道设计,由于流道细而长并且弯曲蜿蜒,一旦产生水垢很难被冲刷掉容易形成附着,较小的截面积极易堵塞。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拓展流道截面积,解决传统蒸汽发生器效率低、易堵塞、响应慢、蒸汽温度低、水汽混合的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拓展了流道截面积,解决传统蒸汽发生器效率低、易堵塞、响应慢、蒸汽温度低、水汽混合的现象。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的下端设有入水口,上端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通过在所述管状壳体内沿水平面涡旋的气体流道与位于所述管状壳体下部的储水空间连通;所述管状壳体的上侧和下侧设有厚膜电阻发热电路。

优选地,所述管状壳体为金属圆管壳体。

优选地,所述蒸汽出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厚膜加热电路连接有温控电路。

优选地,所述入水口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管状壳体上侧的边缘。

优选地,所述蒸汽出口设于所述管状壳体上侧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厚膜加热电路为厚膜电阻发热电路。

优选地,所述厚膜电阻发热电路,包括导热基板、覆盖于导热基板上的绝缘介质层、设于绝缘介质层上的电阻发热层、串联于电阻发热层中的焊盘导体,所述电阻发热层为采用电阻浆料制作形成电阻回路。

优选地,所述厚膜电阻发热电路通过丝网印刷与分层烧结工艺制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管状壳体,所述管状壳体的下端设有入水口,上端设有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通过在所述管状壳体内沿水平面涡旋的气体流道与位于所述管状壳体下部的储水空间连通;所述管状壳体的上侧和下侧设有厚膜电阻发热电路。

本发明采用的蒸汽发生器,使用厚膜加热电路,而且使用涡旋的气体流道,利用加热,从而可以将蒸发发生器做的扁平,而且不用将螺旋流道的横截面积做得如同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发生器的横截面积那样小,也能够有效地产生蒸汽,解决传统蒸汽发生器效率低、易堵塞、响应慢、蒸汽温度低、水汽混合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蒸汽发生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迂回的小截面流道与电热管间接加热的蒸汽发生器;

图2为现有技术中采用迂回的小截面流道与厚膜加热片加热的蒸汽发生器;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中涡旋的气体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厚膜加热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3、图4,图3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蒸汽发生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中涡旋的气体流道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管状壳体101,所述管状壳体的下端设有入水口102,上端设有蒸汽出口103;所述蒸汽出口103通过在所述管状壳体101内沿水平面涡旋的气体流道104与位于所述管状壳体101下部的储水空间105连通;所述管状壳体的上侧和下侧设有厚膜电阻发热电路110。

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管状壳体101可以采用金属圆管壳体,当然,也可以采用方管,或者其它形状的金属管状壳体101,金属可以采用铝材质,也可以采用钢材质,或则其他的金属材质。

为了对管状壳体10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可以将所述厚膜加热电路110设置为厚膜电阻发热电路。具体地,在金属圆管上,使用电子浆料通过丝网印刷与分层烧结工艺分别制作绝缘层发热层、引线与温度传感器层、保护层等厚膜加热电路,制作出厚膜加热管。

本发明采用的蒸汽发生器,使用厚膜加热电路,而且使用涡旋的气体流道,利用加热,从而可以将蒸发发生器做的扁平,而且不用将螺旋流道的横截面积做得如同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发生器的横截面积那样小,也能够有效地产生蒸汽,解决传统蒸汽发生器效率低、易堵塞、响应慢、蒸汽温度低、水汽混合的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结构的蒸汽发生器。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厚膜加热电路结构原理图。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具体实施方式重点阐述后模电阻发电电路的结构。所述厚膜电阻发热电路,包括导热基板201、覆盖于导热基板上的绝缘介质层202、设于绝缘介质层上的电阻发热层203、串联于电阻发热层中的焊盘导体204,所述电阻发热层为采用电阻浆料制作形成电阻回路。所述厚膜电阻发热电路通过丝网印刷与分层烧结工艺制作。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管状壳体101作为导热基板201,在管状壳体101的基础上进行厚膜加热电路的印制。为了对该蒸汽发生器所产生的蒸汽的温度进行监控,可以在所述蒸汽出口103设有温度传感器。从而可以在蒸汽的温度发生变化时,能够指示。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所加热液体的温度控制,可以在所述厚膜加热电路110连接有温控电路。着这样,在温度过高时,温控电路可以采用降低厚膜加热电路110的输出功率,以达到降低液体温度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管状壳体101内所产生的蒸汽的排除,可以优选地,将所述蒸汽出口103设于所述管状壳体101上侧的中部。当然,也可以将该蒸汽出口103设于所述管状壳体101上侧的其他部位。由于该蒸汽出口103与涡旋状的气体流道104的中部连接,所以优选地,将该蒸汽出口设于管状壳体101上侧的中部。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向管状壳体101内注入待加热水,可以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入水口102设于所述管状壳体101下侧的中部。当然,也可以将该入水口102设于所述管状壳体101下侧的其他部位,例如可以设于该管状壳体101下侧的边缘部位。可以将所述入水口设为圆形,以方便加工,当然也可以将入水口102设为其他的形状,而不影响使用。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竖直设置的管状壳体101,所述管状壳体101的下端设有入水口102,上端设有蒸汽出口103;所述蒸汽出口103通过在所述管状壳体101内沿水平面涡旋的气体流道104与位于所述管状壳体101下部的储水空间105连通;所述管状壳体的上侧和下侧设有厚膜电阻发热电路。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蒸汽发生器,以厚膜加热技术为基础,具体地,在金属基板上,使用电子浆料通过丝网印刷与分层烧结工艺分别制作绝缘层发热层、引线与温度传感器层、保护层等厚膜加热电路,制作出厚膜加热板,厚膜加热板通过螺栓106与壳体连接成上下两层的三明治结构,在两层的中间设置有中隔板,与饱和蒸汽加热板形成储水空间105,中隔板上部安装有流道隔板,与过热蒸汽加热板形成过热蒸汽加热腔,储水空间105与气体流道104通过中隔板上设置的连通口形成互通。

该蒸汽发生器工作时,水流经入水口进入饱和蒸汽加热腔,被饱和蒸汽加热板迅速加热气化为100℃的饱和水蒸气,饱和水蒸气经流道隔板引导,在螺旋形的过热蒸汽加热腔内连续通过,同时,过饱和产生的凝结水由于重力的原因下落,通过连通口回到储水空间105重新加热,饱和水蒸气被过热蒸汽加热板持续加热,形成200℃左右的过热干蒸汽从蒸汽出口喷出。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