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检测及调节余热锅炉烟气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5120发布日期:2019-04-09 22:2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检测及调节余热锅炉烟气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余热锅炉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检测及调节余热锅炉烟气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由此带来的就是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耗巨大、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如何有效的进行节能减排、节能降耗的问题也随着被不断的提入战略计划之中。

在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和SO3,而SO2、SO3和水容易形成酸溶液,当换热管的温度较低,则会在换热管壁产生冷凝而形成腐蚀,引起冷凝而导致形成腐蚀的温度称之为露点温度。而为了保证锅炉换热面不会因腐蚀造成损坏,锅炉设计的排烟温度都需要设定在比露点温度高的温度。通常目前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在20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0℃以上,如此高的排烟温度紧跟着带来的问题就是大量的能源被直接浪费掉,所以如何通过降低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并且保证排烟温度在烟气露点以上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时检测及调节余热锅炉烟气的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检测及调节余热锅炉烟气的控制系统,包括余热锅炉、省煤器、除氧器、给水预热器及软水箱,所述余热锅炉与省煤器相连,所述给水预热器与省煤器相连,所述软水箱与除氧器相连,还包括控制柜,在所述省煤器与给水预热器相连的烟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柜相连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烟气温度传感器、烟气流量计及红外线传感器;所述控制柜与除氧器及给水预热器之间均设有气动调节装置,所述气动调节装置包括置于控制柜与除氧器的补水口之间的一号气动阀、置于控制柜与给水预热装器的给水口之间的二号气动阀、以及置于除氧器与给水预热器之间的三号气动阀,所述除氧器的软水出口连接给水预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软水箱与除氧器之间设有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省煤器与给水预热器相连的烟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柜相连的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烟气的状态,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控制柜,由控制柜控制调节装置的启停;具体的:当检测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值时,自动打开一号气动阀,关闭二号气动阀和三号气动阀,锅炉给水直接进入除氧器加热除氧后进入余热锅炉,防止给水预热器处于冷凝面,避免对给水预热器产生低温腐蚀;当检测烟气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值时,自动打开二号气动阀和第三号气动阀,关闭一号气动阀,锅炉给水先经过给水预热器预热后再进入除氧器加热除氧后进入余热锅炉,可提供锅炉给水温度,同时提高锅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检测及调节余热锅炉烟气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一种自动检测及调节余热锅炉烟气的控制系统,包括余热锅炉10、省煤器20、除氧器60、给水预热器40及软水箱50,所述余热锅炉10与省煤器20相连,所述给水预热器40与省煤器20相连,所述软水箱50与除氧器60相连,还包括控制柜30,在所述省煤器20与给水预热器40相连的烟道24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柜30相连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烟气温度传感21器、烟气流量计22及红外线传感器23;所述控制柜30与除氧器60及给水预热器40之间均设有气动调节装置,所述气动调节装置包括置于控制柜与除氧器的补水口之间的一号气动阀31、置于控制柜与给水预热装器的给水口之间的二号气动阀32、以及置于除氧器与给水预热器之间的三号气动阀33,所述除氧器60的软水出口连接给水预热器40。所述软水箱50与除氧器60之间设有水泵5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省煤器与给水预热器相连的烟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柜相连的检测装置,实时检测烟气的状态,并将检测信息反馈至控制柜,由控制柜控制调节装置的启停;具体的:当检测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值时,自动打开一号气动阀,关闭二号气动阀和三号气动阀,锅炉给水直接进入除氧器加热除氧后进入余热锅炉,防止给水预热器处于冷凝面,避免对给水预热器产生低温腐蚀;当检测烟气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值时,自动打开二号气动阀和第三号气动阀,关闭一号气动阀,锅炉给水先经过给水预热器预热后再进入除氧器加热除氧后进入余热锅炉,可提供锅炉给水温度,同时提高锅炉效率。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余热锅炉、省煤器、出口烟道、给水预热器、除氧器、软水箱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