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煤斗的往复炉排常压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7088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煤斗的往复炉排常压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无煤斗的往复炉排常压 炉,属于小型锅炉技术范畴。
工作压力(表压)为零的锅炉为常压 炉。已有的常压 炉其被热介质为空气或水,它由煤斗、炉体、炉膛、往复炉排、被热介质通道、烟气通道、被热介质出、入口、烟囱清灰门等组成,其煤斗为储、输煤所用,一般设置于炉外的炉前位置且与炉体相连通,煤通过煤斗落于往复炉排前端部,并由炉排的往复运动而输送至炉膛进行燃烧。由于往复炉排可使煤燃烧后不易结焦,常压锅炉本身结构制造较为简单,因此现已得到广泛运用,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助燃风量不易合理调配。当炉子因燃烧状况不好或其他原因而局部受阻时,助燃鼓入的冷风甚至烟气会倒向,致使煤斗处灰尘烟气外冒面污染环境,有时甚至会产生火焰反烧煤斗的情况,这样不仅影响操作,白白损耗能源,而且风量调配不好而使燃烧不稳定,热效率差。
2.往复炉排的前端部(在炉内但置于炉膛外)实质上是对燃料(煤)起干燥、予热作用的,它与煤斗相配合起储、输煤作用,但由于煤斗本身的体积较大,又置于炉外,因而它使整个锅炉的占地面积至少增加1/5。
3.在已有技术中,为了克服烟气倒向等问题,均设有引风机辅助设备,因此总投资增加,且占地面积又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在已有锅炉的结构,设计一种无煤斗的往复炉排常压 炉,以使 炉的风量调配更为合理,燃烧更加稳定,燃烧更充分,热效率高,消烟除尘效果好,结构紧凑,体积小,省材,经济。
本实用新型由炉体、炉膛、往复炉排、被热介质通道、烟气通道、设置于炉体上的被热介质进口、置于炉顶的被热介质出口、和烟囱、清灰门、清渣门及锅炉下部的助燃冷风通道所组成,所述的炉膛由前拱、中拱上顶板所组成,其特征在于煤的储存室封闭于炉内,它由置于炉内的往复炉排的前端部,炉前的投煤门、和置于炉排前端的上部与投煤门门顶处相连的上隔板,及与此上隔板及炉膛前拱下缘处相连的竖隔板所组成,前拱下缘与往复炉排间的间隙为煤层厚度限定的门,储存室的上部由泄烟管与炉膛相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将原来炉内的往复炉排前端部分设计为一个可与投煤门相通的储煤室,既可充分利用原来的炉排前端部分,又可省去占体积、耗材甚多的煤斗,而且这样的储煤室它是封闭炉内的,又是整个燃烧室一部分,燃料在这里可被予热、干燥,以至于释放挥发份,甚至部分被引燃,即可使煤在此得到很好的予热、干燥处理后送至炉膛得以充分燃烧,又可使此处的热烟气由汇烟管引出去作换热介质用,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这样的封闭结构,使烟气、冷风再也不能产生煤斗(储存室)冒烟,因而消烟除尘效果好,且风量调配容易控制,烟气只能由其唯一的通道┈烟囱排出,因此,有时也可不要引风机辅助设备。由上述可见,这样的 炉不仅体积小,整个占地面积小,省材投资少,而且燃烧充分,热效率高。
实施例 一种炉膛带有双层下腹排管的无煤斗往复炉排常压 炉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中1.储存室,2.投煤门,3.上隔板,4.往复炉排,5.竖隔板,6.前拱,7.泄烟孔,8.下腹排管,9.中拱,10.冷风通道,11.清灰门,12.清渣门,13.炉膛隔板,14.受热介质夹层,15.保温层,16.炉膛顶板,17.受热介质进口,18.炉体内层,19.炉体外层,20.烟管,21.受热介质集合箱,22.集烟室,23.烟囱,24.受热介质出口,25.引风口,26.耐热涂层。
本实施例的 炉由炉体、炉膛、往复炉排3、被热介质通道、烟气通道、设置于炉体上被热介质进口17、炉顶处被热介质出口24和烟囱23、清灰门11、清渣门12、锅炉下部的助燃冷风通道10所组成,其中炉体由炉体外层19、内层18、及内外层之间的保温层15所组成,炉膛由前拱6、顶板16、炉膛隔板13所组成,炉膛内设置通受热介质的排管,被热介质通道由设置于炉体内层18与炉膛隔板13之间且与热介质入口17相通的夹层14、和设置于炉内上部的受热介质集合箱21、及置于炉膛中的下腹排管8所组成,夹层14、集合箱21和下腹排管8三者之间均相连通,所述的烟气通道由置于炉膛部分的烟气通道、和炉膛上部相连通的集烟室22及设置于锅炉上部的多排烟管20所组成,每个烟管20的一端与集烟室22相连通,另一端与烟囱23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煤的储存室1封闭在炉内,它由置于炉内的往复炉排4的前端部、炉体上的投煤门2、和置于炉排前端上部与投煤门门顶处相连结的上隔板3、及与上隔板3及前拱6下缘处相连结的竖隔板5所组成,储煤室1通过其上部的泄烟孔7与炉膛相连通,前拱6的下缘与往复炉排4之间间隙组成煤层厚度限定的门。
本实例煤的储存室1既是煤的存贮室,又是整个封闭燃烧室的一部分。它由前拱6使储存室与主燃室分开,前拱兼作挡煤墙,煤在储存室1里将被予热、干燥后由往复炉排4输至炉膛,并得以充分燃烧。而储存室内引燃挥发份燃烧后的烟气可通过泄烟孔7导入炉膛,并再次被充分燃烧后排出,因此整个燃烧系统燃烧充分,且因全封闭所以助燃风量可合理调配,所以燃烧过程更加稳定,根除了以前的烟气从煤斗外逸的现象,消尘除烟效果好,热效率高。与此同时由于采用往复炉排前端部作为内置煤斗,可使炉排面积得到充分利用,并又省去体积较大的煤斗,所以本炉结构紧凑,体积小,省材,减小占地面积,在相同出力条件下予计可减少成本30%,并可减少占地面积30%以上,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和实用价值。
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和消烟除尘效果,在炉膛设置的通受热介质的排管为一双层下腹排管8,此双层排管8的每根管的一端与受热介质夹层14相连通,另一端与受热介质的集合箱21相连通。(参见图1)以此双层排管为骨架,在其上抹上耐火涂层26来阻挡烟气,使炉膛内的烟气通道上、下绕弯前进,以使受热介质受热机会增多,使烟气在炉膛内更充分得以燃烧,并增加了烟尘的阻滞,使整个炉体的消烟除尘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1.一种无煤斗的往复炉排常压炉,由炉体、炉膛、往复炉排3、被热介质通道、烟气通道、设置于炉体上的被热介质进口17、置于炉顶的被热介质出口24、和烟囱23、清灰门11、清渣门12及锅炉下部的助燃冷风通道10所组成,其中炉体由体外层19、内层18、及内外层之间的保温层15所组成,炉膛由前拱6、中拱9、顶板16、炉膛隔板13所组成,炉膛内设有通受热介质的排管,所述的被热介质通道由设置于炉体内层18与炉膛隔板13之间且与受热介质入口17相通的夹层14、和设置于炉内上部的受热介质集合箱21及置于炉膛中的下腹排管8所组成,夹层14、集合箱21和排管8三者之间均相连通,所述的烟气通道由置于炉膛部分的烟气通道,和与炉膛上部相连通的集烟室22及设置于锅炉上部的排烟管20所组成,其烟管20的一端与集烟室22相连通,其另一端则与烟囱2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煤的储存室封闭于炉内,它由置于炉内的往复炉排的前端部,炉前的投煤门2、和置于炉排前端的上部与投煤门2的门顶处相连的上隔板3,及与此上隔板3及炉膛前拱6下缘处相连的竖隔板5所组成,储煤室1通过其上部的泄烟孔7与炉膛相连通,前拱6下缘与往复炉排4之间的间隙组成煤层厚度限定的门。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煤斗往复炉排常压 炉,其特征在于炉膛中设置的通受热介质的排管为双层下腹排管8,此双层排管的每根管的一端与受热介质夹层14相连通,而另一端则与受热介质的集合箱21相连通,每层排管上部均抹有耐火涂层2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煤斗的往复炉排常压炉,属于小型锅炉技术范畴。本锅炉由炉体、炉膛、往复炉排、被热介质通道、烟气通道、精灰门、清渣门等所组成,其特征炉外无煤斗,煤的储存室1封闭于炉内,它由往复炉排4的前端部,上隔板3及竖隔板5所组成,储煤室1可通过与泄烟孔与炉膛相连通。本炉结构紧凑,体积比原来可小30%,省材,价廉,燃烧充分,消烟除尘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F22B17/00GK2097957SQ9122389
公开日1992年3月4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8日
发明者陈星照, 金宏才, 周齐, 钱秋星 申请人:北京双翼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