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烟回流燃煤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3857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烟回流燃煤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手烧层燃锅炉。
现有中小型手烧锅炉,多采用层燃,在一次投煤后,煤层最厚,通风阻力大,进入煤层的空气就少,造成不完全燃烧,产生冒黑烟现象,特别是封火期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未完全燃烧有害气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顶和四周封闭的外水套复罩中的燃烧炉壁上开回流孔,开回流通路。在投煤后和封火期间的燃烧室煤层上无明火时,将排烟中的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气体,回流并穿过炉膛,循环回流燃烧,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典型方案见图1。由内水套(6)外水套(2)和燃烧炉(32)组成;内水套(6)罩在燃烧炉(32)上形成燃烧室,外水套(2)复罩在内水套(6)和燃烧炉(32)的空间形成排烟回流烟道(12);燃烧炉(32)下部有炉排(25)和碴仓(26),并有碴仓门(28)。在外水套(2)复罩中的燃烧炉(32)的炉壁上开回流孔(9),(7)和回流通路(34)(43),其空间位置,高于排烟道的下口,在炉膛高温区的炉壁,本方案不但不加水套吸热,反而加装保温层用以提高炉膛温度,改善炉内煤层和回流的燃烧条件。其保温层是在耐火炉墙(38)外层的炉膛上装耐高温的保温材料,例如岩棉,珍珠岩。
典型方案1回流孔,是在内水套(6)下口的燃烧室炉壁采用带孔(9)的水套围边(8)。其下部与外水套(2)有入水管(37)相通,上部与内水套(6)有出水管联通;此带孔的水套围边(8)上的“孔”,供回流通过,扩大了回流通路,也是高效合理的受热面。
典型方案2在保温层中通过的回流通路,是在保温层(10)中装通风管(11)并开有通入炉膛的回流防堵通道;并在炉壁上开与此通风管(11)相通的园孔(33);用园帽(13)通过螺杆(14)在螺母(15)中转动进退,来封堵或打开炉壁上园孔(33),实现调控回流和通风流量。用外炉壁即外水套(2)上的手动指示扳扭,操作螺杆(14)的转动,实现对炉内回流量的控制。本回流通路在保温层中通过,可对回流进一步加热,回流通路不受腐蚀,经久耐用,结构简单合理。
典型方案3插入煤层(碴层)可控回流通风的回流棒(43),见图4,是由通气管(43)和控流管芯(41)组成通气管前部细而前端有尖,并有朝下孔便于插入煤层,其后部粗管在伸进排烟回流烟道的接近炉壁侧有回流孔(40)并与控流管芯(41)上的径向孔可以对应相通。当旋转控流管芯(41)可使上述对应相通的径向孔错开,使孔的通气量减小,以致整孔错位到被控流管芯(41)壁面封死,用以调控回流的流量。应用在高温煤层中应采用水冷管壁水套(39),其“通气管”外表面是通水水套,在炉外水套园盘(39)上下接水管(36)刻度盘(48)上显示回流的流量值。见图4和图5,此种回流通路采用水套型回流棒,可插入煤层任何部位实现回流,并做成易损件方便更换,实用可靠。
典型方案4“穿过炉膛的回流通路”是外表面通水的,带防堵回流通道的水冷夹层并穿过炉膛的可控“回流管路”。在穿过炉膛高温区有耐火保护层(5)。该“回流管路”的水冷套管从外水套(2)接有控水开关(35)入水,流经内外管壁夹层(4)穿过炉膛的回流通路的外表进行水冷后直通内水套(6)上的出热水管(1)出水,回流管路中心通回流,其控回流流量装置同上见图4(49),按需要在回流管路中可开通到炉膛内各部位的防堵回流通道(3)向炉内供回流。其垂直回流通路向下延伸到碴仓(26)中,有带堵(45)的出碴口(44),打开此“堵”(45)可清除垂直回流通路(30)中的积碴。显然此穿膛回流通路是高效水冷吸热兼回流供风结构,可由控水开关(35)控制流量来平衡炉内受热面的水温。
典型方案5采用炉门式回流通路,是在炉壁和外水套(2)开相近炉门大小的洞,在炉壁洞中装带有防堵通道的耐烧防堵块(16),此块为易损件可更换,炉壁洞口有调回流的内炉门(19)与中心方轴(18)相联,通过方轴(18)穿过外炉门(22)上的方孔可轴向移动;外炉门空腔内有复位弹簧(21)方轴在炉外端装可转动的手柄兼指针(20),当拉动并转动手柄(20),到带刻度盘上不同厚度的凸块(47)上的位置,实现在外炉门(22)刻度盘显示来调控内炉门(19)与炉壁上洞口周边的缝隙(17)大小,控制回流的流量。见图2和图3。该“炉门式回流通路”用在靠近炉排上方,可将上述控流结构拆下,通过外水套(2)和炉壁上的通洞来处理炉排故障。
典型方案6在炉排下的碴仓上部开回流孔,在炉壁外套装与之能相对应重合孔的调回流圈(24)当转动调回流圈(24),可使上述对应重合“孔”的面积增大或减小,致使能达到与上述炉壁上回流孔(7)全部错开而被调流圈(24)封死。本典型方案,在炉壁上位置合理,很少形成碴堵或煤堵。再通过试验找出运行和封火中通风和回流的最佳需要量,调整调回流圈(24)与碴仓门(28)的相对位置并锁定;达到碴仓门(28)与调回流圈(24)联动。使结构智能化达到操作简单化。
在煤层和碴层中的回流孔易被煤碴灰尘堵塞,必须有向下倾斜,在煤层和碴层下降时有靠灰碴煤碴自重能向下流出的防堵通道(34),该通道与水平倾斜夹角在60°~80°之间见图8。
采用上述在外水套(2)复罩中的燃烧炉(32)的炉壁上开通向炉膛的回流孔(9)和回流通路(30),当燃烧室煤层上部没有明火时,未完全燃烧的可燃物可以穿膛燃烧,见图7。图7是简化了本方案的“烟气流程图”;当关闭碴仓门(28)将回流孔和回流通路的可控流量装置调到适当的流量(50)由于在高温炉膛热烟上升的吸力作用,未完燃烧可燃物汇合空气只能从上述所开回流孔和回流通路流进炉膛,穿过高温燃煤层进行循环燃烧。图6是原封顶燃烧室排烟回流锅炉的“烟气流程图”。
高温炉膛是本方案排烟回流燃煤锅炉的回流动力源,因此在炉膛高温区的炉壁上装保温层(10),以增加回流热动力,确保燃煤高效燃烧。
本实用新型排烟回流燃煤锅炉,采用回流孔和多种可控流量的回流通路,使燃煤中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气体回流穿过炉膛进行循环燃烧,是对现有锅炉“排烟流程”又一开拓性的改革,为制造节约燃料,消烟除尘的先进环保锅炉,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案。


(同序号意义相同)图1为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典型方案主剖视图。
图中1、出热水管;2、外水套;3、防堵回流通道;4、管壁夹层;5、耐火保护层;6、内水套;7、回流孔;8、水套围边;9、水套回流孔;10、保温层;11、通风管;12、排烟回流烟道;14、螺杆;15、螺母;16、耐烧防堵块;17、缝隙;18、方轴;19、内炉门;20、手柄兼指针;21、复位弹簧;22、外炉门;23、可调回流孔;24、调流量圈;25、炉排;26、碴仓;27、联动机构;28、碴仓门;30、垂直回流通路;31、燃烧室;32、燃烧炉;33、园孔;34、防堵通道;35、控水开关;36、水管;37、入水管;38、耐火炉墙;39、水套(园盘);40、回流孔;41、控流管芯;42、烟道下口;43、回流棒(通气管);44、清碴出口;45、堵。
图2、图3是炉门式回流通路可控流量图。
图中46、刻度盘;47、凸块。
图4、图5为水套型回流棒及可控回流流量图。
图中48、为刻度盘;49、控回流流量装置。
图6是原封顶燃烧室排烟回流锅炉的“烟气流程图”。
图7本方案的简化的“烟气流程图”。
图中50、为回流孔和回流通路适当回流通风流量和其走向。
图8为防堵通道剖视图。
权利要求1.一种排烟回流燃煤锅炉,由内水套(6)外水套(2)和燃烧炉(32)组成,内水套(6)罩在燃烧炉(32)上形成燃烧室,外水套(2)复罩在内水套(6)和燃烧炉(32)的空间形成排烟回流烟道(12);燃烧炉(32)下部有炉排(25)和碴仓(26),并有碴仓门(28)其特征在于在外水套(2)复罩中的燃烧炉(32)的炉壁上,开通向炉膛的回流孔和回流通路;其空间位置应高于排烟道下口(42);在炉膛高温区的炉壁上装保温层(1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开回流孔(9),在煤层上部的燃烧室的回流孔,是开在水套围边(8)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回流通路是在炉壁上的保温层(10)中通过的通风管(11),并有可控回流流量装置。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回流通路有便于更换能插入炉膛和带可控回流流量装置的水套型回流棒(43)。
5.按权利要求1所述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回流通路带可调控回流风量和通水流量装置的穿过炉膛,外表通水,中心通回流的水冷通风管,在穿过炉膛中有防堵回流通道(3),在炉膛高温区部分装耐火保护层(5);及垂直回流通路延伸到碴仓(26)的清碴出口(44)结构。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回流通路有在靠近炉排(25)上面的炉壁上装炉门式回流通路(见图2),并有可控回流流量装置。
7.按权利要求1所述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回流通路在炉排(25)下的碴仓上部开回流孔(7),有与之能对应重合孔的调流量圈(24);及与碴仓门联动机构(27)。
8.按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排烟回流燃煤锅炉,其特征在于回流孔和回流通路有向下倾斜,靠灰碴煤碴自重能向下流出的防堵通道(34),该通道与水平倾斜夹角在60°~80°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排烟回流燃煤锅炉,是采用上顶和四周封闭的外水套(2)复罩中的燃烧炉壁上开回流孔和回流通路;在投煤后和封火期间的燃烧室煤层上无明火时,将排烟中的未完全燃烧的可燃气体汇合空气回流并穿过炉膛,循环回流燃烧。并开创多种实用可控流量的回流通路,从而对现有小型手烧燃煤锅炉落后的“排烟流程”进行了开拓性的改革,为制造节约燃料,消烟除尘的先进环保锅炉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方案。
文档编号F23C9/00GK2470677SQ0120419
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7日
发明者李冬雪 申请人:李冬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