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防黑窥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144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防黑窥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防黑窥视装置,涉及窥视装置技术,适用于工业炉及其它要窥视设备内部运行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炉窑、工业锅炉和焚烧炉等工业炉中,对炉膛内燃烧工况的监视广泛采用玻璃窥孔,人工巡视就地观察或在窥孔外设置摄像器实施远程监视。但实际运行的结果往往不理想,因为各类炉窑运行的波动是难免的,当炉内的燃烧物质不完全燃烧时易析出碳黑并附着于炉壁和窥孔玻璃表面,致使玻璃发黑,妨碍窥孔监视功能的正常发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工业炉上窥孔玻璃易被碳黑吸附而发黑的情况,发明人通过研究对窥视装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既不影响正常监视又能防止窥孔玻璃发黑的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防黑窥视装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窥孔通道为喇叭形锥体,以扩大窥视视野范围;窥孔通道分上、下喇叭锥体,通过法兰连接;下锥体固定于工业炉壁上,上锥体可方便地拆卸维护。采用了挡板防护措施和风力保护措施来达到双重保护防黑功能。挡板防护措施是在上锥体内设置圆形挡板,当不需观察炉内情况时,摇动位于上锥体外、另一端与圆形挡板固定连接的手柄,使圆形挡板面与窥孔玻璃面平行,隔断窥孔玻璃与炉膛间空腔,起到第一级保护窥孔玻璃的作用。当需要观察炉内运行工况时,摇动手柄使圆形挡板与窥孔玻璃垂直,以保证窥视的效果。风力保护措施是在上锥体的一侧设置进风管,进风管与工业炉主风道上引出的旁路风道连接,通过进风管进风使窥视装置的窥孔玻璃与圆形挡板之间充满空气,使窥孔玻璃与炉内烟气隔离,进一步防止窥孔玻璃变黑,起到窥视装置玻璃防黑的第二级保护,并且空气的存在阻止了窥孔玻璃与炉内高温烟气直接接触,窥孔玻璃也不易破裂。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采用喇叭形窥孔,扩大了窥视视野范围,提高了观察效果;采用机械和风力的双重保护,能有效防止窥孔玻璃变黑,增加了窥孔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也有助于对工业炉运行工况的监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和维护方便。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窥孔通道为喇叭形锥体,其下锥体16的前部固定在工业炉炉壁上,通过与其后部固定连接的法兰15、石棉垫圈14及与固定在上锥体9前部的法兰13通过垫圈12、螺栓10、螺母11将上、下锥体固定连接成一体。上锥体9后端部与法兰座4固定连接,窥孔玻璃1置于法兰座4内,通过法兰盖2、石棉垫圈3、螺栓5、螺母6、垫圈7固定。在上锥体9的后部一侧设有进风管8与工业炉主风道上引出的旁路风道相连接,形成对窥视装置窥孔玻璃的一重防黑保护。挡板机构是对窥孔装置玻璃的另一重保护,设置在上锥体9的前部,由圆形挡板17、挡块18、手柄19、连接座21、填料层22和销钉20组成,挡块18与圆形挡板17固定连接成一体,手柄19的一端固定在挡块18的一端,手柄19的另一端通过上锥体9体壁并伸出连接座21外,销钉20固定在穿过连接座21的手柄19上,在连接座21内靠近上锥体9体外壁处置有填料22。当转动手柄19时,挡块18带动圆形挡板17也随之转动,使圆形挡板17起到遮挡窥孔玻璃或打开窥视视线的作用。为保证窥视装置的整体密封,手柄19与连接座21之间需用填料22压实,连接座21在对角象限(沿轴向看)上开槽,使手柄19在销钉20的定位下,不会滑出挡块18。
权利要求1.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防黑窥视装置,由窥孔玻璃(1)、法兰盖(2)石棉垫圈(3)、法兰座(4)、螺栓(5)、螺母(6)、垫圈(7)、进风管(8)、上锥体(9)、螺栓(10)、螺母(11)、垫圈(12)、法兰(13)、石棉垫圈(14)、法兰(15)、下锥体(16)、圆形挡板(17)、挡块(18)、手柄(19)、销钉(20)、连接座(21)、填料层(22)构成,其特征在于上锥体(9)通过设置在其前部的法兰(13)与固定在下锥体(16)后部的法兰(15)、及螺栓(10)、螺母(11)、垫圈(12)、石棉垫圈(14)将上锥体(9)、下锥体(16)固定连接成一体成为喇叭形锥体窥孔通道;窥孔玻璃(1)置于法兰座(4)内,通过法兰盖(2)、石棉垫圈(3)、螺栓(5)、螺母(6)、垫圈(7)固定,在上锥体(9)的后部一侧设有进风管(8),在其前部设置由圆形挡板(17)、挡块(1 8)、手柄(19)、销钉(20)、连接座(21)和填料层(22)构成的挡板机构。
专利摘要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的防黑窥视装置,涉及窥视装置技术,适用于工业炉及其它要窥视设备内部运行的设备。采用了上锥体(9)与下锥体(16)固定连接而成的喇叭形锥体窥孔通道,扩大了窥视视野范围,提高了观察效果;在上锥体(9)上设置了通风管(8)和挡板机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机械和风力的双重保护,能有效防止窥孔玻璃变黑,增加了窥孔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和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有助于对工业炉运行工况的监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和维护方便、安全。
文档编号F23M11/00GK2521508SQ0127428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李明, 李丹, 徐滨, 蒋伟伟, 林龙, 朱晓君, 胡明达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