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防儿童开启装置的电子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387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防儿童开启装置的电子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如电子打火机、点火器之类的点火装置,尤其是一种带有防儿童开启装置的电子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点火装置如打火机和点火器是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目前国内常用的电子点火装置均不设安全装置。由于儿童误用打火机和点火器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国家出台了打火机和点火器须加装防儿童开启装置的规定,如美国1210法案等,以期限制儿童对打火机和点火器的使用。因此,人们设计了多种具有安全防范装置的打火机和点火器。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电子锁合装置的打火机,其专利号为01245405.2,本申请人也曾申报了两项带有密码锁装置的电子打火机的专利,专利申请号分别为02284574.7和02284575.5,其目的都是增强保险功能,这类密码式打火机使用时必须知道密码并对准后方可进行按压点火,依此来限制儿童的非正常使用。但这种密码装置的缺陷在于,使用后不具备自动锁止点火装置的功能,需人为拨乱密码进行锁止,不符合一些国家对打火机和点火器对防儿童开启装置的使用要求。电子点火装置总成主要由油槽总成、压电陶瓷总成和揿手构成,压电陶瓷总成由压电陶瓷外套和能按入压电陶瓷外套并能自然复位弹出的压电陶瓷内套两部分组成,压电陶瓷总成装配在油槽总成里,揿手与压电陶瓷总成相配合装配在油槽总成上;下压揿手操作电子点火装置时,揿手推动压电陶瓷内套压入压电陶瓷外套到达压电陶瓷点火工作点,打开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并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点火火苗,释放揿手后,压电陶瓷内套在压电陶瓷总成内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退出压电陶瓷外套并带动揿手到达自然状态,同时关闭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点火火苗熄灭;从相互有位移的角度看,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与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之间,在操作电子点火装置过程中有位移,在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与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之间加装具有自动锁止功能的密码锁装置,为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打火机和电子点火器的防儿童开启问题提供一条新途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锁止的电子点火装置,从而防止儿童开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防儿童开启装置的电子点火装置,包括电子点火装置总成和密码锁装置,电子点火装置总成主要由油槽总成、压电陶瓷总成和揿手构成,压电陶瓷总成由压电陶瓷外套和能按入压电陶瓷外套并能自然复位弹出的压电陶瓷内套两部分组成,压电陶瓷总成装配在油槽总成里,揿手与压电陶瓷总成相配合装配在油槽总成上,密码锁装置由具有弹性的锁栓和拨码盘组件组成,锁栓设置在揿手、压电陶瓷内套上或者油槽、压电陶瓷外套上,拨码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拨码盘,拨码盘与锁栓相配合的设置在油槽、压电陶瓷外套上或者揿手、压电陶瓷内套上,并可绕拨码盘轴转动,拨码盘上设置有可供锁栓滑动并与锁栓呈柱面凸轮式配合的锁栓滑槽,锁栓随着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的下压和复位做上下运动的同时会带动拨码盘转动一定的角度,因此,锁栓在下压锁栓滑槽里作下压滑动和复位滑动的过程中拨码盘也在转动,锁栓滑槽由下压锁栓滑槽和复位锁栓滑槽两部分组成,下压锁栓滑槽入口与复位锁栓滑槽出口错位设置,下压锁栓滑槽的末端与复位锁栓滑槽的开始复位端相交,其相交处设有防止锁栓沿下压锁栓滑槽返回的止回机构,复位锁栓滑槽中或其出口处设有可防止锁栓下压至压电工作点的止入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把锁栓设置在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上,拨码盘组件对应设置在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上,拨码盘绕拨码盘轴或压电陶瓷转动,锁栓滑槽设置在拨码盘轴孔内壁或拨码盘的外柱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把锁栓设置在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上,拨码盘组件对应设置在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上,拨码盘绕拨码盘轴或压电陶瓷转动,锁栓滑槽设置在拨码盘轴孔内壁或拨码盘的外柱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拨码盘可以有两个,两拨码盘的相邻端面上各设有能相互配合拨动的拨叉或相互配合带动的凸凹台。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拨码盘外壁上设有凸缘或拨齿及数码标记。
所述的止回机构为下压锁栓滑槽与复位锁栓滑槽相交处的下凹台或止回爪。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的电子点火装置上的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与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之间加入一个密码锁装置,当锁栓滑槽的入口对准了锁栓位置,密码锁装置即处于开启状态,下压揿手操作电子点火装置时,揿手推动压电陶瓷内套压入压电陶瓷外套到达压电陶瓷点火工作点,打开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并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点火火苗,释放揿手后,压电陶瓷内套在压电陶瓷总成内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退出压电陶瓷外套并带动揿手到达自然状态,同时关闭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点火火苗熄灭;在电子点火装置的操作过程中,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在按压和复位弹出过程中锁栓会带动密码锁装置的拨码盘组件上的拨码盘转动一定角度,使锁栓滑槽的入口离开锁栓位置,密码锁装置自动处于锁止状态,当再需要压电点火时,拨动拨码盘使密码锁装置重新处于开启状态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点火装置,可有效防止儿童误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密码锁装置主视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图3的下拨码盘的主视图;图6为图3的下拨码盘的俯视图;图7为图3的下拨码盘的拨码盘外柱面开设锁栓滑槽的展开示意图;图7-1为图7的G-G剖面示意图;图7-2为图7的E-E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3的上拨码盘的主视图;图9为图3的上拨码盘的俯视图;图9-1为图9的K向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外观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2的密码锁装置主视图;图13为图12的拨码盘外柱面开设锁栓滑槽的立体示意图;图14为图12的拨码盘的主视图;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图16为图12拨码盘外柱面开设锁栓滑槽的展开示意图;图16-1为图16的G-G剖面示意图;图16-2为图16的E-E剖面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外观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外观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局剖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26为实施例9的密码锁装置主视图;图27为图26的左视图;图28为图26的拨码盘轴孔内壁开设锁栓滑槽的立体示意图;图29为图26的拨码盘主视图;图30为图26的拨码盘俯视图;图31为图26的拨码盘轴孔内壁开设锁栓滑槽的展开示意图;图31-1为图31的G-G剖面示意图;图31-2为图31的E-E剖面示意图;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的局剖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局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锁栓2和拨码盘组件分别对应设置在揿手25、压电陶瓷内套24、油槽18或压电陶瓷外套23上有多种选择方式,如锁栓2设在揿手25或压电陶瓷内套24上,拨码盘组件对应设在油槽18或压电陶瓷外套23上;锁栓2设在油槽18或压电陶瓷外套23上,拨码盘组件对应设在揿手25或压电陶瓷内套24上。可设锁栓臂1,也可不设锁栓臂而直接把弹性锁栓设在揿手、压电陶瓷内套、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上,锁栓臂和锁栓一体构成弹性锁栓也可;锁栓滑槽的轨道和锁栓运动轨迹有多种选择方式,如符合凸轮传动的各种运动轨迹组合而成的锁栓轨道,锁栓滑槽可设在拨码盘轴孔内壁上,也可设在拨码盘外柱面上;止回机构的实施方式有多种选择方式,如下压锁栓滑槽7的末端与复位锁栓滑槽10的开始复位端相交部位的深、浅、宽度配合方式及止回爪方式等;止入机构的实施方式有多种选择方式,如复位锁栓滑槽10的出口11的形状尺寸与下压锁栓滑槽7的入口6的形状尺寸不同的方式、止入爪方式等;复位锁栓滑槽出口设置的位置可设在拨码盘的柱面或端面上;拨码盘上可设数码标记22也可不数码标记;密码的难易度根据需要设置;拨码盘上可设拔齿也可不设拔齿;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选择及组合均不影响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要加防止拨码盘发生串动的工艺措施以及用于改善拨动手感而设置的相应措施,如在本实用新型上设置卡簧、垫片、挡片、挡爪、摩擦片、阻尼片、弹簧等工艺措施;并且为设置防儿童开启的密码锁装置而对传统电子点火装置中的部件进行局部变形,如加长、变圆、变大等,这些工艺措施的使用,也不影响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一些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电子打火机,密码锁装置设置在揿手25和油槽壳体18之间,具体地讲,锁栓臂1和锁栓2一体构成弹性锁栓设置在揿手25上,拨码盘轴3设置在电子打火机油槽壳体18内壁上,上拨码盘13和下拨码盘4套装在拨码盘轴3上。油槽壳体对应处设有拨码窗口21,拨码窗口21处设有数码标记22。如图3、4、5、6、7、7-1、7-2、8、9、9-1所示的密码锁装置,拨码盘组件由上拨码盘13、下拨码盘4和拨码盘轴3构成,上拨码盘13上设有拨齿14,下拨码盘4上设有拨齿5。在拨码盘组件的外柱面上开设有可与弹性锁栓2配合的锁栓滑槽,其中在下拨码盘4的外柱面上开设有可与锁栓呈柱面凸轮式配合的锁栓滑槽,该锁栓滑槽的入口6设在拨码盘的上端面上,它的出口11设在拨码盘的外柱面上端,出口处的槽底与外柱面相切呈圆滑过渡,其入口6和出口11呈一定角度α错位设置,入口6和出口11不在一个面上的设置方式本身即为一个止入机构,可起到防止锁栓下压至点火工作点的止入作用。在上拨码盘13的外柱面上开设有用于锁栓2栓头通过的一个直槽15。两个拨码盘相邻的端面上各设有能相互配合拨动的拨叉,上拨码盘13上的拨叉17设在上拨码盘13上的凹槽16里,并与其上的锁栓槽15呈一扇形角α2设置,下拨码盘4上的拨叉12与其上的凸轮式锁栓滑槽的入口6呈一扇形角α1设置。下压锁栓滑槽7的末端与复位锁栓滑槽10的开始复位端相交,即下压锁栓滑槽7的末端为复位锁栓滑槽10的开始复位端,在下压锁栓滑槽7与复位锁栓滑槽10的相交处的滑槽底部有一下凹台8作为止回机构,其目的是防止锁栓沿下压锁栓滑槽返回,下凹台8的台底即为复位锁栓滑槽10槽底的开始复位段。止回机构也可以是设在下压锁栓滑槽与复位锁栓滑槽相交处的止回爪,或者将复位锁栓滑槽的槽宽设置为大于下压锁栓滑槽的槽宽,也可起到止回作用。复位锁栓滑槽出口11之前一段的复位锁栓滑槽10槽底呈斜坡9状,使锁栓滑槽出口11处的锁栓滑槽深度明显小于入口6处的锁栓滑槽深度,构成止入机构,以达到凸轮式锁栓滑槽只有一个入口,其目的是当弹性锁栓2沿复位锁栓滑槽10上滑从其出口11出来后,由于锁栓2或锁栓臂1的横向弹性作用,使锁栓头回位,此时再下压设有锁栓2的揿手25,其上的锁栓2也不能进入复位锁栓滑槽的出口11,只能是弹性锁栓2再对准凸轮式锁栓滑槽的入口6时方可下压设有锁栓2的揿手25。上述的止入机构也可以是设置在复位锁栓滑槽10里在打火机压电工作点之前的单向止入爪,或者是复位锁栓滑槽出口处槽宽小于下压锁栓滑槽入口的槽宽。需指出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拨码盘组件上要加隔离工艺措施或者在安装本密码锁装置的打火机的相应部件上设置隔离工艺措施,以达到上拨码盘和下拨码盘的相邻端面间不相互传动,且上拨码盘和下拨码盘不发生上下串动的目的,如设置隔离片或隔离爪等。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首先把拨齿14、5拨到所设定密码位置,即锁栓滑槽的入口对准了锁栓位置,密码锁装置即处于开启状态,下压揿手操作电子打火机,在下压揿手25过程中,其上的锁栓2即滑过上拨码盘13的锁栓滑槽15进入到下拨码盘4上的锁栓滑槽,滑过其入口6、下压锁栓滑槽7到达下凹台8,此时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已打开,压电陶瓷总成完成锤击压电晶体、放电点火并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点火火苗。释放揿手25后,压电陶瓷内套在压电陶瓷总成内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压电陶瓷外套并推动揿手25到达自然状态,同时关闭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点火火苗熄灭,此过程中,揿手25复位上滑时,其上的弹性锁栓2沿下拨码盘4上的斜坡9状复位锁栓滑槽10上滑到达其出口11并滑出其出口11后,锁栓头沿下拨码盘4外柱面的上端和上拨码盘1 3的外柱面直线上滑复位至自然状态位置。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锁栓头带动下拨码盘4绕拨码盘轴3转动,下拨码盘4上的拨叉12带动上拨码盘13的拨叉17使上拨码盘13也绕拨码盘轴3转动,锁栓2上滑复位后,相对于开启位置,下拨码盘4转动了α角度,上拨码盘13转动了α-(α2-α1)角度,其上的锁栓滑槽入口均离开了弹性锁栓2位置,下压设有锁栓2的揿手25受阻,密码锁装置自动处于锁止状态。当再需要操作时,拨对密码使密码锁装置重新处于开启状态即可。
实施例2如图10、11所示的电子打火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如图12、13、14、15、16、16-1、16-2所示的密码锁装置,弹性锁栓由锁栓臂1和圆滑栓头的锁栓2构成,拨码盘组件由拨码盘4和拨码盘轴3构成。拨码盘4为带有凸缘和数码标记5的筒状拨码盘。在拨码盘4的外柱面上开设有与弹性锁栓2呈柱面凸轮式配合的锁栓滑槽,锁栓滑槽由入口6、下压锁栓滑槽7、下凹台8、复位锁栓滑槽10及其出口11组成,下压锁栓滑槽7的入口6与复位锁栓滑槽10的出口11呈一定角度α错位设置,在下压锁栓滑槽的末端与复位锁栓滑槽的开始复位端相交,即下压锁栓滑槽7的末端为复位锁栓滑槽10的开始复位端,在下压锁栓滑槽7与复位锁栓滑槽10的相交处的滑槽底部有一下凹台8作为止回机构,其目的是防止锁栓沿下压锁栓滑槽返回,下凹台8的台底即为复位锁栓滑槽10槽底的开始复位段。止回机构也可以是设在下压锁栓滑槽与复位锁栓滑槽相交处的止回爪,或者将复位锁栓滑槽的槽宽设置为大于下压锁栓滑槽的槽宽,也可起到止回作用。复位锁栓滑槽出口11之前一段的复位锁栓滑槽槽底呈斜坡9状,使锁栓滑槽出口11处的锁栓滑槽深度明显小于入口6处的锁栓滑槽深度,构成止入机构,以达到凸轮式锁栓滑槽只有一个入口,其目的是当弹性锁栓2沿斜坡9状复位锁栓滑槽10上滑从其出口11出来后,由于锁栓2或锁栓臂1的横向弹性作用,使锁栓头回位,此时再下压设有锁栓2的揿手25,其上的锁栓2也不能进入复位锁栓滑槽的出口11,只能是弹性锁栓2再对准凸轮式锁栓滑槽的入口6时方可下压揿手25。上述的止入机构也可以是设置在复位锁栓滑槽压电工作点之前的单向止入爪,或者是复位锁栓滑槽出口处槽宽小于下压锁栓滑槽入口的槽宽。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码锁装置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拨动拨码盘4上的拨齿5,使设定的数码对准拨码窗口21处的基准标示22,即锁栓滑槽的入口6对准了锁栓位置,密码锁装置即处于开启状态,下压揿手25操作电子打火机,在下压揿手25过程中,其上的锁栓2即滑过其入口6、下压锁栓滑槽7到达下凹台8,此时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已打开,压电陶瓷总成完成锤击压电晶体、放电点火并点燃可燃气体,形成点火火苗。释放揿手25后,压电陶瓷内套在压电陶瓷总成内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压电陶瓷外套并推动揿手25到达自然状态,同时关闭油槽总成上的出气阀,点火火苗熄灭,此过程中,揿手25复位上滑时,其上的弹性锁栓2沿拨码盘4上的斜坡9状复位锁栓滑槽10上滑到其出口11直至自然状态位置。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由于锁栓滑槽是按一定轨迹设计的柱面凸轮式滑槽,所以揿手25上的锁栓2随着揿手的下压和复位上滑做上下运动的同时,会带动拨码盘4绕拨码盘轴3转动一定的角度,因此,锁栓在下压锁栓滑槽里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当弹性锁栓下滑到下凹台8处时,自动弹落到下凹台8的台底,由于下凹台8的存在,锁栓2随着揿手25复位上滑时,弹性锁栓2就不能返回到下压锁栓滑槽7中,只能沿复位锁栓滑槽10上滑,并带动拨码盘4继续转动。当锁栓从复位锁栓滑槽出口滑出后,此时再下压揿手25,其上的锁栓2也不能进入复位锁栓滑槽的出口11,只能是凸轮式锁栓滑槽的入口6再对准弹性锁栓2时方可下压揿手25。因此当一次操作完成之后,相对于开启位置,拨码盘转了一定的角度α,其上的锁栓滑槽入口离开了弹性锁栓2位置,下压设有锁栓2的揿手25受阻,密码锁装置自动处于锁止状态。当再需要操作时,拨对密码使密码锁装置重新处于开启状态即可。
实施例3如图17所示的电子点火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是,点火器的油槽壳体和揿手在形状大小方面与打火机的油槽壳体和揿手不尽相同,致使密码锁装置在揿手和油槽壳体上设置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4如图18所示的电子点火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是,点火器的油槽壳体和揿手在形状大小方面与打火机的油槽壳体和揿手不尽相同,致使密码锁装置在揿手和油槽壳体上设置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实施例5如图19、20所示的电子打火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是,锁栓臂1和锁栓2一体构成弹性锁栓设置在揿手25上,电子打火机中压电陶瓷的内套24且自然复位弹出压电陶瓷外套的部分的外形设置为圆柱形,同时具有拨码盘轴的功能,拨码盘4套装在压电陶瓷内套24上,拨码盘4的下端面靠压电陶瓷外套23的上端面支撑。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
实施例6如图21、22所示的电子打火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是,锁栓臂1和锁栓2一体构成弹性锁栓设置在电子打火机中压电陶瓷内套24的上段。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
实施例7如图23所示的电子点火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是,点火器的油槽壳体和揿手在形状大小方面与打火机的油槽壳体和揿手不尽相同,致使密码锁装置在揿手和油槽壳体上设置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如图24所示的电子点火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是,点火器的油槽壳体和揿手在形状大小方面与打火机的油槽壳体和揿手不尽相同,致使密码锁装置在揿手和油槽壳体上设置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
实施例9如图25所示的电子打火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是采用如图26、27、28、29、30、31、31-1、31-2所示的密码锁装置,该密码锁装置与实施例2所采用的密码锁装置的不同之处是拨码盘4上的锁栓滑槽开设在拨码盘4的轴孔内筒壁上,电子打火机中压电陶瓷的内套24且自然复位弹出压电陶瓷外套的部分的外形设置为圆柱形并作为拨码盘轴3,与轴孔和凸轮式锁栓滑槽相配合的锁栓臂1和带有圆滑栓头的锁栓2设置在电子打火机的揿手25上,拨码盘4套装在压电陶瓷内套24上,拨码盘4的下端面靠压电陶瓷外套23的上端面支撑,止回机构为复位锁栓滑槽与下压锁栓滑槽相交而形成的止回爪8。本密码锁装置与实施例2所采用的密码锁装置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也基本相同。
实施例10如图32所示的电子点火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是,密码锁装置采用实施例9所采用的密码锁装置,拨码盘4上的锁栓滑槽开设在拨码盘4的轴孔内筒壁上,电子点火器中压电陶瓷的内套24且自然复位弹出压电陶瓷外套的部分的外形设置为圆柱形,同时具有拨码盘轴的功能,与轴孔和凸轮式锁栓滑槽相配合的锁栓臂1和带有圆滑栓头的锁栓2设置在电子点火器的揿手25上,拨码盘4套装在压电陶瓷内套24上,拨码盘4的下端面靠压电陶瓷外套23的上端面支撑,止回机构为复位锁栓滑槽与下压锁栓滑槽相交而形成的止回爪。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8基本相同。
实施例11如图33所示的电子打火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是,锁栓臂没有弹性,而是直接把带有弹性伸缩锁栓头的锁栓设在揿手25上的锁栓臂上。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
实施例12如图34所示的电子点火器,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是,锁栓臂没有弹性,而是直接把带有弹性伸缩锁栓头的锁栓设在揿手25上的锁栓臂上。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用新型实施例10基本相同。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所例举出的实施方式,电子点火装置按揿手运动方式分直打式、斜打式和其他形式,上述实施例中只给出了直打式电子点火装置的一些实施例,没给出斜打式电子点火装置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斜打式电子点火装置,只是斜打式电子点火装置的揿手上不太适合设置锁栓或拨码盘组件。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防儿童开启装置的电子点火装置,包括电子点火装置总成和密码锁装置,电子点火装置总成包括油槽总成、压电陶瓷总成和揿手,压电陶瓷总成由压电陶瓷外套和能按入压电陶瓷外套并能自然复位弹出的压电陶瓷内套两部分组成,压电陶瓷总成装配在油槽总成里,揿手与压电陶瓷总成相配合装配在油槽总成上,其特征在于,密码锁装置由具有弹性的锁栓和拨码盘组件组成,锁栓设置在揿手、压电陶瓷内套上或者油槽、压电陶瓷外套上,拨码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拨码盘,拨码盘与锁栓相配合的设置在油槽、压电陶瓷外套上或者揿手、压电陶瓷内套上,并可绕拨码盘轴转动,拨码盘上设置有可供锁栓滑动并与锁栓呈柱面凸轮式配合的锁栓滑槽,锁栓滑槽由下压锁栓滑槽和复位锁栓滑槽两部分组成,下压锁栓滑槽入口与复位锁栓滑槽出口错位设置,下压锁栓滑槽的末端与复位锁栓滑槽的开始复位端相交,其相交处设有防止锁栓沿下压锁栓滑槽返回的止回机构,复位锁栓滑槽中或其出口处设有可防止锁栓下压至压电工作点的止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栓设置在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上,拨码盘组件对应设置在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上,锁栓滑槽设置在拨码盘轴孔内壁或拨码盘的外柱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栓设置在油槽或压电陶瓷外套上,拨码盘组件对应设置在揿手或压电陶瓷内套上,锁栓滑槽设置在拨码盘轴孔内壁或拨码盘的外柱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拨码盘有两个,两拨码盘的相邻端面上各设有能相互配合拨动的拨叉或相互配合带动的凸凹台。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拨码盘外壁上设有凸缘或拨齿及数码标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机构为下压锁栓滑槽与复位锁栓滑槽相交处的下凹台或止回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防儿童开启装置的电子点火装置,包括电子点火装置总成和密码锁装置,密码锁装置由具有弹性的锁栓和拨码盘组件组成,锁栓设置在揿手、压电陶瓷内套上或者油槽、压电陶瓷外套上,拨码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拨码盘,拨码盘与锁栓相配合对应设置,拨码盘上设置有可供锁栓滑动并与锁栓呈柱面凸轮式配合的锁栓滑槽,锁栓滑槽由下压锁栓滑槽和复位锁栓滑槽两部分组成,下压锁栓滑槽入口与复位锁栓滑槽出口错位设置,下压锁栓滑槽的末端与复位锁栓滑槽的开始复位端相交,其相交处设有防止锁栓沿下压锁栓滑槽返回的止回机构,复位锁栓滑槽中或其出口处设有可防止锁栓下压至压电工作点的止入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点火装置能自动锁止,可有效防止儿童误用。
文档编号F23Q2/16GK2606265SQ0321582
公开日2004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7日
发明者林贵生 申请人:林贵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