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191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循环柴油发动机的废气,附设在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的废气再循环(EGR)装置上,用于冷却再循环用废气的EGR冷却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公知技术,有将汽车等发动机的废气的一部分在发动机中再循环且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的EGR装置,但是,在这样的EGR装置中,冷却发动机中再循环的废气时,为了能够通过降低该废气的温度且使其容积变小,在不过度降低发动机输出的情况下,降低燃烧温度并有效地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在发动机中再循环废气的路线途中,设置有用于冷却废气的EGR冷却器,这已是公知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1-74380号公报所揭示。
图1及图2是表示上述EGR冷却器第一例的断面图,图中1表示以圆筒状形成的外罩,该外罩1轴心方向两端上固定有用于封闭外罩1端面的板2、2,在各个板2、2上,以贯通状态固定着多根管子3的两端,这些管子3沿着轴心方向在外罩1的内部延伸。
并且,在外罩1的一个端部附近安装有冷却水入口4,在外罩的1另一个端部附近安装有冷却水出口5,冷却水9从冷却水入口4供给到外罩1的内部,在管子3的外侧流动,并从冷却水出口5排出到外罩1的外部。
另外,在各个板2、2的外罩1的相反侧上,以包围上述各个板2、2的端面方式固定有以碗状形成的盖6,在一个盖6的中央设有气体入口7,在另一个盖6的中央设有气体出口8,发动机的废气10从气体入口7进入一个盖6的内部,在通过多根管子3之间的过程中,借助于与经过管子3的外侧流动的冷却水9的热交换被冷却之后,从另一个盖6的内部排出并从气体排出口8到发动机中再循环。另外,图1的图中x也表示外罩1的轴心延长线。
然而,在这种第一例的EGR冷却器中,由于存在着如下的缺点,即、从冷却水入口4供给到外罩1内部的冷却水9不能相对于外罩1的内部断面朝向冷却水出口5均匀地流动,所以如径路11所示,在外罩1内,在与冷却水入口4及冷却水出口5对峙侧的角部附近,因冷却水9沉积会产生冷却水滞留部12,这样,在冷却水滞留部12附近,由于管子3局部变成高温,带来热变形之虞。
鉴于此,构成第二例EGR冷却器,第二例EGR冷却器如图3所示,配备有旁通配管14,该旁通配管14从外罩1直径方向上相对冷却水入口4对峙的位置开始到冷却水出口5在外罩1的外部延伸。旁通配管14抽出从冷却水入口4导入的一部分冷却水9,消除了冷却水9相对冷却水入口4在与直径方向对峙位置的沉积,可防止冷却水滞留部12的产生,抑制管子3局部成为高温。
然而,这样的第二例EGR冷却器,在外罩1外面设置旁通配管14时,由于与外罩1的外围机器发生干涉,所以,会带来显著降低向车辆上的搭载性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事实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EGR冷却器,能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同时,可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
另一方面,以往的EGR冷却器还有第三例子,已知的是例如日本特开2000-213424号公报。
图4是表示上述EGR冷却器的第三例的断面图,图中31表示以圆筒状形成的外罩,该外罩31轴心方向的两端上固定有用于封闭外罩31端面的板32、32,多跟管子33的两端以贯通状态固定在各个板32、32上,这些管子33沿着轴心方向以大致的口径在外罩31的内部延伸。
并且,在外罩31的一个端部附近,从外部安装有冷却水入口管34,在外罩31的另一个端部附近从外部安装有冷却水出口管35,冷却水39从冷却水入口管34供给到外罩31的内部,在管子33的外侧流动,并从冷却水出口管35排出到外罩31的外部。
另外,在各个板32、32的外罩31相反侧,以包围上述各个板32、32的端面方式固定有以碗状形成的盖36、36,在一个盖36的中央设有废气入口37,在另一个盖36的中央设有废气出口38,发动机的废气40从气体入口37进入一个盖36的内部,在通过多根管子33之间的过程中,通过与在管子33的外侧流动的冷却水39的热交换被冷却之后,从另一个盖36的内部排出并从废气出口38在发动机中再循环。
另外,图中41表示在外罩31直径方向相对冷却水入口34对峙的位置所设置的旁通出口管,通过从该旁通出口管41抽出一部分冷却水9,在与冷却水入口34对峙的位置不会产生冷却水9的沉积。
在这种结构中,管子33的排列如图5所示,相对于外罩31沿着外周侧管子33进行并列,同时在外罩31的轴线O处配置中心管子33a,以此方式,将相同口径的多个管子33按照一定间隔(间距),排列成以外罩31的轴线O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
然而,如第三例的EGR冷却器,即使将多个管子33按照以一定外罩31的轴线O为中心的间隔排列成多重圆周状的情况下,因为从废气入口37流动的高温废气40仍然有大多经过中央侧的管子33流动的倾向,所以,中心侧的管子33比外周侧的管子33温度要高,仍然有产生局部的热变形的担心,同时,也带来了热交换率恶化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冷却中心侧管子的EGR冷却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EGR冷却器是一种备有管子和包围该管子的外罩,在该外罩的内部给排冷却水且在上述管子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使该废气与上述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EGR冷却器,在上述外罩的内部构成引导冷却水的旁通流路,以消除在外罩内产生的冷却水的沉积。另外,该旁通流路可由旁通配管构成。而且,可以是通过减少管子的根数所形成的外罩内部空间构成旁通流路。进一步,可以是将外罩的周面弯曲构成旁通流路。另外,可以是旁通流路的旁通出口朝向冷却水出口的内部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能通过旁通流路引导冷却水,消除外罩内所产生的冷却水的沉积,所以,能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可抑制管子的局部高温化,同时,由于将旁通流路设置在外罩的内部,所以,不会与外罩的外围机器发生干涉,可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另外,旁通流路由旁通配管构成时,由于能正确地引导冷却水,所以,能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确实抑制管子的局部高温化。进一步,借助于减少管子的根数所形成的外罩内部空间构成旁通流路时,由于能简单地形成旁通流路,所以,很容易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确实抑制管子的局部高温化。再者,将外罩的周面弯曲构成旁通流路时,由于能以简单的构成大幅度降低与外罩外围机器的干涉,所以,很容易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另外,将旁通流路的旁通出口朝向冷却水出口的内部配置时,由于能以冷却水出口的负压吸引旁通流路内的冷却水,所以,可以进一步正确地引导冷却水,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更可靠地抑制管子的局部高温化。
本发明的EGR冷却器是一种备有管子和包围该管子的外罩,在该外罩的内部给排冷却水且在上述管子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使该废气与上述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EGR冷却器,各管子排列成以外罩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间距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使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间距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所以,在将冷却水向外罩内部供给时,冷却水大多在中央侧的管子周围流动,可有效地冷却中央侧的管子,结果,即使高温废气有大多经过中央侧管子流动的倾向,也能防止其局部的热变形,同时,可提高热交换率。
本发明的EGR冷却器是一种备有管子和包围该管子的外罩,在该外罩的内部给排冷却水且在上述管子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使该废气与上述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EGR冷却器,各管子排列成以外罩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从外罩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地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使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以从外罩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所以,在将冷却水向外罩内部供给时,冷却水大多在中央侧的管子周围流动,可有效地冷却中央侧的管子,结果,即使高温废气有大多经过中央侧管子流动的倾向,也能防止其局部的热变形,同时,可提高热交换率。
本发明的EGR冷却器是一种备有管子和包围该管子的外罩,在该外罩的内部给排冷却水且在上述管子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使该废气与上述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EGR冷却器,各管子排列成以外罩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将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间距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同时,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从外罩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地形成。
根据这种构成,由于使中央侧管子间距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同时,将圆周间距从外罩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地形成,所以,在将冷却水向外罩内部供给时,冷却水大多在中央侧的管子周围流动,可有效地冷却中央侧的管子,结果,即使高温废气有大多经过中央侧管子流动的倾向,也能防止其局部的热变形,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率。
进一步,最好是,在外罩的轴心配置中心管子,并且使最内侧的圆周状位置与中心管子的圆周间距为最大地形成。根据这种构成,由于对应于废气流动的中心管子,将中央侧的圆周间距以使其为最大的方式形成,所以,在将冷却水向外罩内部供给时,冷却水大多流在中心的管子周围流动,可有效地冷却中心的管子,结果,即使高温废气有大多经过中心管子流动的倾向,也能可靠且很容易地防止其局部的热变形,同时,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率。


图1是表示以往EGR冷却器第一例的侧视断面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断面图。
图3是表示以往EGR冷却器第二例的侧视断面图。
图4是表示以往EGR冷却器第三例的侧视断面图。
图5是图4的V-V方向的向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一例的侧视断面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向视断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二例的侧视断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三例的侧视断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四例的侧视断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五例的断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六例的断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七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八例的概略断面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九例的概略断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6、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第一例,与图1~图3相同的部分标有同样的符号。
第一例的EGR冷却器,减少了配置在外罩1内部的管子3的根数,在外罩1内部的上侧,形成通过外罩1的内侧面1a、板2、2和管子3包围的给定的内部空间15,为了在给定的内部空间15中形成冷却水9的旁通流路,将由一根配管组成的旁通配管16沿着外罩1的轴心方向用焊接、钎焊等其他固定方法固定在外罩1的内侧面1a上。
旁通配管16,在外罩1径向上相对于冷却水入口4对峙的位置形成旁通入口16a,同时,沿着外罩1的轴心方向从旁通本体16b开始经过弯曲部16c延伸到冷却水出口5的内部,在冷却水出口5的中途位置形成旁通出口16d。在该结构中,旁通配管16的流路断面面积最好是根据流体解析及真实机器试验等取冷却水总水量的5~15%,旁通入口16a朝向下方且以入口面积变宽的方式倾斜地形成。
下面,说明实施本发明BGR冷却器的形式的第一例的作用。
为了得到与废气10的热交换,将冷却水9从冷却水入口4供给到外罩1内部时,冷却水9从冷却水入口4流到外罩1的内部,通过管子3与废气10进行热交换,从冷却水出口5排出,同时,借助于冷却水出口5的负压把冷却水9吸引到旁通配管16中,由此,冷却水9的一部分相对冷却水入口4朝向与直径方向地对峙的方向流动。
这样,根据第一例,由于通过旁通流路,将冷却水9相对冷却水入口4朝向与直径方向地对峙的方向引导,消除了外罩1内产生的冷却水9的沉积,因此,能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另外,为了排除了存在于外罩1外周的部件,将旁通流路构成在外罩1的内部,所以不存在与外罩1外围机器的干涉,能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
旁通流路由旁通配管16构成时,由于能贴切地引导冷却水9,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另外,当将旁通流路的旁通流路出口16d朝向冷却水出口5内部配置时,由于能用冷却水出口5的负压吸引旁通流路内的冷却水9,所以,能进一步确切地引导冷却水9,更可靠地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产生。再者,旁通配管16的流路断面面积为冷却水总水量的5~15%时,可对冷却水滞留部的消除与热交换效率进行更好的平衡。在这里,在旁通配管16的流路断面面积小于冷却水总量的5%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消除冷却水滞留部。另一方面,在旁通配管16的流路断面面积大于冷却水总量的15%的情况下,热交换效率会降低,不能得到很好的使用。
图8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二例,图9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三例,与图1~图3相同的部分标有同样的符号。
第二例的EGR冷却器减少了配置在外罩1内部的管子3的根数,在外罩1内部的上侧,形成有通过外罩1的内侧面1a、板2、2和管子3包围的给定的内部空间15,为了在给定的内部空间15中形成冷却水9的旁通流路,将弯曲的旁通部件17用焊接、钎焊等其他固定方法固定在外罩1的内侧面1a上,构成沿着外罩1轴心方向的旁通配管19。在这种结构中,第二例的旁通部件17,沿着外罩1的轴线方向以槽状形成的同时,作成垂直断面形状有V字部17a的形状,并且在上方端部形成向外罩1的内侧面1a连接的焊接、钎焊等的固定部17b。
另一方面,第三例的EGR冷却器与第二例大体相同,减少配置在外罩1内部的管子的根数,在外罩1内部的上侧,形成有通过外罩1的内侧面1a、板2、2和管子3包围的给定的内部空间15,为了在给定的内部空间15中形成冷却水9的旁通流路,将弯曲的旁通部件18用焊接、钎焊等其他固定方法固定在外罩1的内侧面1a上,构成沿外罩1轴线方向的旁通配管20。在这种结构中,第三例的旁通部件18,沿着外罩1的轴线方向形成槽状的同时,作成垂直断面形状备有底面18a与两侧面18b的形状,在两侧面的上方端部形成向外罩1的内侧面1a上连接的焊接、钎焊等的固定部18c。
另外,第二例及第三例的旁通配管19、20与第一例大体相同,在外罩1径向上相对于冷却水入口4对峙的位置形成旁通入口,同时,从沿着外罩1的轴心方向的旁通本体开始通过弯曲部延伸到冷却水出口5的内部,在冷却水出口5的中途位置形成旁通出口。在这里,旁通配管19、20的流路断面面积与第一例同样,最好是根据流体解析及真实机器试验等取冷却水总水量的5~15%。
下面,说明实施本发明EGR冷却器的形式的第二例及第三例的作用。
这样,根据第二例及第三例,由于减少了形成旁通配管19、20的部件量,所以,能以低成本形成旁通配管19、20。另外,根据第二例及第三例可以得到与第一例大体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0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四例,与图1~图3相同的部分标有同样的符号。
第四例的EGR冷却器减少了配置在外罩1内部的管子3的根数,在外罩1内部的上侧,形成通过外罩1的内侧面1a、板2、2和管子3所包围的给定的内部空间15,以给定的内部空间15作为冷却水9的旁通流路。在这里,旁通配管的流路断面面积与第一例同样,最好是根据流体解析及真实机器试验等取冷却水总水量的5~15%。
下面,说明实施本发明EGR冷却器的形式的第四例的作用。
如第四例所示,通过减少管子3的根数所形成的外罩1的内部空间15构成旁通流路时,由于能简单地形成旁通流路,所以,能很容易地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发生,可靠地抑制管子3局部的高温化。另外,由于不需要形成旁通流路的部件量,所以,能以更低的成本形成旁通流路。进而,根据第四例,能得到与第一例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图11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五例,图12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六例,与图1~图3相同的部分分别标有同样的符号。
第五例的EGR冷却器,通过把外罩1上侧的周面1b沿外罩1轴心方向向上方弯曲,扩宽了外罩1的内部空间15,同时,减少配置在外罩1内部的管子3的根数,在外罩1内部的上侧,形成通过外罩1的内侧面1a、板2、2和管子3所包围的给定的内部空间15,给定的内部空间15作为冷却水9的旁通流路构成。在这里,旁通流路的断面面积与第一例同样,最好是根据流体解析及真实机器试验等取冷却水总水量的5~15%。
另一方面,第六例的EGR冷却器,为了在第五例形成的给定内部空间15中形成有旁通流路,将弯曲的旁通部件21用焊接、钎焊等其他固定方法固定在外罩1的内侧面1a上,沿外罩1轴心方向构成旁通配管22。在该结构中,第六例的旁通部件21与第二例的旁通部件17大体相同,沿着外罩1的轴线方向形成槽状的同时,作成垂直断面形状有V字部21a的形状,在上方端部形成向外罩1的内侧面1a连接的焊接、钎焊等的固定部21b。另外,第六例的旁通配管22与第一例大体相同,在外罩1径向上相对冷却水入口4对峙的位置形成旁通入口,同时,从沿着外罩1的轴心方向的旁通本体开始通过弯曲部延伸到冷却水出口5的内部,在冷却水出口5的中途位置形成旁通出口。在这里,旁通配管22的流路断面面积与第一例同样,最好是根据流体解析及真实机器试验等取冷却水总水量的5~15%。
下面,说明实施本发明EGR冷却器的形式的第五例及第六例的作用。
这样,如第五例及第六例所示,将外罩1的周面1b弯曲构成旁通流路时,通过简单的构成,大幅度地降低了与外罩1外围机器的干涉,很容易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并且,根据第五例及第六例,能得到与第一例大体相同的作用与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EGR冷却器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形式的例子,所减少的管子数目可以是任何的数目,旁通流路的形状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备有给定的流路断面性能就可以,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其他的各种变更。
图13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七例。
在本形式的第七例中,管子33的排列形成为,相对于外罩31沿着外周侧管子33进行并列,同时在外罩31的轴线O处配置中心管子33a,以此方式,将相同口径的多个管子33排列成以外罩31的轴线O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使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之间的间距a、b、c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
这里,具体说明在中心管子33a的周围以三重圆周状排列多根管子33的情况,如图13所示,在外侧以圆周状排列的第一管子间距a、从外侧起为第二且以圆周状排列的第二管子间距b以及从外侧数为第三且以圆周状排列第三管子间距c,形成为以第一管子间距a、第二管子间距b、第三管子间距c的顺次变大的形式(a<b<c)。另外,所谓管子间距a、b、c,在以圆周状排列的多根管子33中,是指相邻管子轴心间的距离。
根据该第七例,由于将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间距a、b、c作成从外侧圆周状位置向内侧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的形式,所以,将冷却水向外罩31的内部供给之际,冷却水大多会流向中央侧的管子33、33a的周围,可以有效地冷却中央侧的管子33、33a,结果,即使高温废气具有大多经过中央侧的管子33、33a流动的倾向,也能防止局部的热变形,同时,提高热交换效率。
图14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八例。
在本形式的第八例中,管子33的排列方式是,相对外罩31,沿着外周侧的管子33进行并排的同时,在管子31的轴线O上配置中心管子33a,以此方式,将相同口径的多个管子33排列成以外罩31的轴线O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a′、b′、c′以从外罩31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
这里,具体说明将多个管子33以三重圆周状排列在中心管子33a的周围的情况,如图14所示,外侧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与从外侧开始的第二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之间形成的第一圆周间距a′、从外侧开始的第二号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与从外侧开始的第三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之间形成的第二圆周间距b′以及从外侧开始的第三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与中心管子33a之间形成的第三圆周间距c′按照下述方式形成,即圆周间距从第一圆周间距a′开始,经第二圆周间距b′到第三圆周间距c′顺次变大(a′<b′<c′)。另外,所谓管子间距a′、b′、c′是指朝向外罩31的径向方向相邻的管子轴心间的距离。
根据该第八例,由于从外罩31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地形成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a′、b′、c′,所以,在将冷却水向外罩31的内部供给之际,冷却水大多会在中央侧的管子33、33a的周围流动,可以有效地冷却中央侧的管子33、33a,结果,即使高温废气大多具有经过中央侧的管子33、33a流动的倾向,也能防止局部的热变形,同时,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外罩31的轴心配置中心管子33a,并且,将最内侧的圆周位状置与中心管子33a的圆周间距c′形成为最大,此时,相对于废气流动的中心的管子33a,中央侧的圆周间距c′最大,所以,将冷却水向外罩31的内部供给之际,冷却水大多会经过中心管子33a的周围流动,可以有效地冷却中心管子33a,结果,即使高温废气大多具有经过中心管子33a流动的倾向,也能可靠地防止局部的热变形,而且可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图15表示实施本发明的形式的第九例。
在本形式的第九例中,管子33的排列方式是,相对外罩31,沿着外周侧的管子33进行并列,同时在外罩31的轴线O处配置中心管子33a,以此方式,将相同口径的多个管子33排列成以外罩31的轴线O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使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之间的间距a、b、c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而且,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a′、b′、c′以从外罩31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
这里,具体说明将多个管子33以三重圆周状排列在中心管子33a的周围的情况,如图15所示,在外侧以圆周状排列的第一管子间距a、从外侧起为第二且以圆周状排列的第二管子间距b以及从外侧数为第三且以圆周状排列第三管子间距c,形成为从第一管子间距a、第二管子间距b到第三管子间距c的顺次变大的形式(a<b<c)。另外,外侧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与从外侧开始的第二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之间形成的第一圆周间距a′、从外侧开始的第二号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与从外侧开始的第三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之间形成的第二圆周间距b′以及从外侧开始的第三管子33的圆周状位置与中心管子33a之间形成的第三圆周间距c′按照下述方式形成,即圆周间距从第一圆周间距a′开始,经第二圆周间距b′到第三圆周间距c′顺次变大(a′<b′<c′)。另外,所谓管子间距a、b、c,与第一例大致相同,在以圆周状排列的多根管子33中,是指相邻管子轴心间的距离,所谓管子间距a′、b′、c′是指朝向外罩31的径向方向相邻的管子轴心间的距离。
根据该第九例,由于将中央侧的管子间距a、b、c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同时,圆周间距a′、b′、c′从外罩31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地形成,因此,将冷却水向外罩31的内部供给之际,冷却水大多会在中心管子33a的周围流动,可有效地冷却中心管子33a,结果,即使高温废气大多具有经过中心管子33a流动的倾向,也能防止局部的热变形,同时,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外罩31的轴心配置中心管子33a,并且,让最内侧的圆周状位置与中心管子33a的圆周间距c′为最大地形成时,与第二例大体相同,与废气流动的中心管子33a相应地增大中央侧的圆周间距c′,所以,在将冷却水向外罩31的内部供给之际,冷却水大多会在中央侧的管子33、33a周围流动,可有效地冷却中央侧的管子33、33a,结果,即使高温废气大多具有经过中央侧管子33、33a流动的倾向,也很容易并很可靠地避免局部的热变形,同时,更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本发明的EGR冷却器并不限于上述形式的例子,排列成多重圆周状的管子可以是三重以上的数目,排列成两重也可以,再者,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变更。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发明的EGR冷却器,作为添加在柴油发动机的使废气再循环且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的EGR装置上并用于冷却再循环废气的冷却器使用,能防止冷却水滞留部的发生,适于提高向车辆上的搭载性。另外,也适于有效地冷却中心侧的管子。
权利要求
1.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备有管子(3)及包围该管子(3)的外罩(1),在该外罩(1)的内部给排冷却水(9),而且在所述管子(3)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10),使该废气(10)与所述冷却水(9)进行热交换,其特征是,在所述外罩(1)的内部构成引导冷却水(9)的旁通流路,以消除在所述外罩(1)内产生的冷却水(9)的沉积。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是,旁通流路由旁通配管(16、19、20、22)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是,通过减少管子(3)的根数所形成的外罩内部空间构成旁通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记载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是,将外罩(1)的周面弯曲构成旁通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记载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是,旁通流路的旁通出口(16d)朝向冷却水出口(5)的内部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是,旁通流路的旁通出口(16d)朝向冷却水出口(5)的内部配置。
7.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备有管子(33)及包围该管子(33)的外罩(31),在该外罩(31)的内部给排冷却水(39),而且在所述管子(33)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40),使该废气(40)与所述冷却水(39)进行热交换,其特征是,各管子(33)排列成以外罩(31)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间距(a、b、c)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
8.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备有管子(33)及包围该管子(33)的外罩(31),在该外罩(31)的内部给排冷却水(39),而且在所述管子(33)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40),使该废气(40)与所述冷却水(39)进行热交换,其特征是,各管子(33)排列成以外罩(31)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a′、b′、c′)从外罩(31)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地形成。
9.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备有管子(33)及包围该管子(33)的外罩(31),在该外罩(31)的内部给排冷却水(39),而且在所述管子(33)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40),使该废气(40)与所述冷却水(39)进行热交换,其特征是,各管子(33)排列成以外罩(31)的轴线为中心的同心多重圆周状,并且,排列成圆周状的管子间距(a、b、c)从外侧的圆周状位置向内侧的圆周状位置逐渐变大地形成,同时,多重配置的圆周间距(a′、b′、c′)从外罩(31)的径向外侧向中心逐渐变大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记载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其特征是,在外罩(31)的轴心配置中心管子(33),并且最内侧的圆周状位置与中心管子(33)的圆周间距为最大地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EGR冷却器,备有管子(3)及包围该管子(3)的外罩(1),在该外罩(1)的内部给排冷却水(9),而且在上述管子(3)内导入来自柴油发动机的废气(10),使该废气(10)与上述冷却水(9)进行热交换,在上述外罩(1)的内部构成引导冷却水(9)的旁通流路,以消除在上述外罩(1)内产生的冷却水(9)的沉积。
文档编号F28D7/16GK1688804SQ03823699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日
发明者杉原启之, 辻田诚, 山下洋二, 三轮直人, 本间淳司 申请人: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三共散热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