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7165阅读:1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石油钻井野外工程中,由于钻头不断向前开采,对于前方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是不可预知的,为了防止可燃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现有行内的操作方法是由人工将带有明火的点火棒伸向前方,对准放喷口,如果有可燃气体,则进行了一次放喷。如果没有,则就是一次空放喷,但如果有可燃气体存在,却没有进行放喷,其后果是不勘设想的。如2003年发生在重庆开县的12.23特大井喷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存在大量可燃气体,而放喷口没有及时点火放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设计一种能在放喷口自动检测并自动点火的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可燃气体报警器、小车、点火臂、电子点火控制器、热敏电阻开关电路、小车运动控制器组成,点火臂机械式连接在小车上,电子点火控制器包括电子打火电路,电子打火电路的开关的两个触点分别布置在小车和与放喷口之间,电子打火电路的点火电极布置在点火臂的前端,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小车运动控制器的正向驱动电路连接,小车运动控制器的反向驱动电路与布置在点火臂前端的热敏电阻开关电路连接。
当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传感器将具有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体信号传送至小车运动控制器的正向驱动电路时,小车正向向前运动,直至小车和放喷口具有适当距离,即电子打火电路开关的两个触点碰触,电子打火电路导通,电子点火控制器控制位于点火臂前端发生电子点火,将放喷口处的可燃气体点燃,直至可燃气体燃烧的高温将点火臂前端的热敏电阻开关启动,断开电子点火电路,再将小车运动控制器反向驱动电路打开,小车反向远离放喷口运动,返回启始位置,等待下一次可燃气体信号。
本实用新型使用在石油钻井放喷口附近,可达能自动探测、自动点火放喷的目的,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更主点的能提高井下操作安全,减少不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小车行动轨迹的,能准确到达放喷口,小车布置在一轨道上,打火开关电路的开关的其中一个触点布置在与小车前端相对应的轨道上。当小车前行至一定点时,其前端的一个触点与轨道上的另一个触点相碰,即启动电子点火电路。
为了能大范围地点火,点火臂可摆动式连接在小车上,通过摆动,在一个幅度范围内可提高点火成功率,达到快速点火。
本实用新型的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传感探头布置在放喷管路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可燃气体报警器1、小车2、管式点火臂3、轨道4、电子点火控制器、热敏电阻开关电路、小车运动控制器组成。
管式点火臂3可摆动式连接在小车2的前方,电子点火控制器布置在小车2内,其点火头即点火电极布置在管式点火臂3的前端。可燃气体报警器1的传感探头1-1连接在放喷管5路上,可燃气体报警器1的信号输出端与小车运动控制器的正向驱动电路连接,电子点火控制器主要由电子打火电路组成,电子打火电路的开关的两个触点6、7分别布置在小车2前端和与小车2前端相对应的轨道4上,小车运动控制器的反向驱动电路与布置在管式点火臂3前端的热敏电阻开关电路连接。
图2中的J1、J2、……、J9都是5VDC继电器,||J1表示J1常开触点, 表示J3常闭触点,M进退是进退两用直流电机,M摆动是摆动用直流电机。
权利要求1.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可燃气体报警器、小车、点火臂、电子点火控制器、热敏电阻开关电路、小车运动控制器组成,点火臂机械式连接在小车上,电子点火控制器包括电子打火电路,电子打火电路的开关的两个触点分别布置在小车和与放喷口之间,电子打火电路的点火电极布置在点火臂的前端,可燃气体报警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与小车运动控制器的正向驱动电路连接,小车运动控制器的反向驱动电路与布置在点火臂前端的热敏电阻开关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小车布置在一轨道上,电子打火电路开关的其中一个触点布置在与小车前端相对应的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点火臂可摆动式连接在小车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可燃气体报警器的传感探头布置在放喷管路上。
专利摘要石油钻井放喷智能点火装置,涉及石油钻井技术领域。主要由可燃气体报警器、小车、点火臂、电子点火控制器、热敏电阻开关电路、小车运动控制器组成,可燃气体信号传送至小车运动控制器的正向驱动电路时,小车正向向前运动,直至电子打火电路开关的两个触点碰触,电子打火电路导通,点火臂前端发生电子点火,点燃可燃气体,直至可燃气体燃烧的高温将点火臂前端的热敏电阻开关启动,断开电子点火电路,再将小车运动控制器反向驱动电路打开,小车反向远离放喷口运动,返回启始位置。本实用新型使用在石油钻井放喷口附近,可达能自动探测、自动点火放喷的目的,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更主要的能提高井下操作安全,减少不安全隐患。
文档编号F23Q3/00GK2763498SQ20052006884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日
发明者张逸群 申请人:张逸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