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强化变形部的热交换器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614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强化变形部的热交换器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热交换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的传热管。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传动系冷却和空调系统的热交换器组件(例如散热器、加热器芯部以及冷凝器)通常包括一对上水室(header)和一个芯部(其具有水平布置在两个上水室之间的多个管)。在上水室中,隔板将上水室的内部分割成多个流动分离空间。结果,流经热交换器的致冷剂通常沿着管的长度以螺旋方式水平流动,同时在上水室之间形成多个通道。多个薄热交换散热片(fin)从管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大体垂直地延伸,以增加热交换部件的表面积。
在热交换器工作期间,空气通常沿垂直于管长度的方向流过管外部以及散热片之间。为了最大程度地在散热片和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散热片和管在平行于气流的方向上具有增加的宽度。另外,为了减小气流的风阻,管在垂直于气流的方向上具有减小的厚度。因此,管优选地为具有相对较小的端面和相对较大的顶面、底面的椭圆形。
然而,管的非圆形横截面导致沿着管周边的应力是非恒定的。更具体地,椭圆构造使端面和顶面、底面之间的弯曲区域中的应力增加。因此,沿着这些应力增加区域可能会使得管的部件过早疲劳。
此外,管壁具有最小厚度以最大程度地在致冷剂和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因此,不希望增加管壁的厚度来补偿潜在的应力增加区域。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强度提高的热交换器管和制造这种管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限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管,其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壁通过端壁彼此相连。每个顶部和底部壁都限定了近似平的表面,且每个端壁都限定了大体弓形的表面。此外,每个端壁都包括多个变形部,用于强化热交换器管。更具体地,所述变形部包括形成在管外表面上的凹槽或凹陷。
另一方面,所述变形部沿端壁在大体直线方向上延伸。更具体地,变形部沿着端壁以相对于管纵向轴成15°到165°的角度地进行延伸。更具体地,相对于纵向轴的所述角度在15°到75°或105°到165°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凹陷的变形高度近似等于管厚,且大体在0.05到1.5毫米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管由具有一对端部的金属板形成。金属板向后折叠在自身上,以在其中限定通道,且所述端部相接且横跨通道,从而接触其相对板的内表面。这种结构强化了传热管。可选择地,仅仅两个端部中的其中一个端部横跨通道以接触其相对的内表面。该端部可为弓形横截面,以使管具有类似于弹簧的特性。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可应用于车辆采暖通风空调(HVAC)系统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利用一系列管(其在一对上水室之间延伸且便于流过热交换器的流体进行热交换)的芯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造管和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板材上形成多个变形部;形成相对的顶壁和底壁,以使得每个顶壁和底壁都限定了近似为平的表面;以及形成使顶壁和底壁彼此相连的端壁。所述端壁大体为弓形表面,且在其上具有多个变形部。
通过结合附图、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权利要求书以及以下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热交换器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传热管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3是沿图2中线3-3的截面图,表示变形厚度和管的厚度;图4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类似于图3的截面图;图5是本发明另一个可选择实施例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其具有横跨回路通道的一对强化部;图6是本发明另一个可选择实施例的放大局部透视图,其具有横跨通道的弓形端部用于强化管;图7是一个示意图,表示在板材上形成变形部的装置;
图8表示用于将图7所示板材成形为大体圆管的第二装置;以及图9表示用于将图8所示管变形成椭圆形管的第三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附图,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组件10。更具体地,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组件10是机动车空调回路的冷凝器。可选择地,该热交换器组件可以是散热器、加热器芯部或其他任何适合的热交换器。此外,热交换器可用于任何适合的发明领域。
热交换器组件10包括芯部12,其中第一和第二上水室14、16位于该芯部12相反的两端。第一上水室14在其上端具有入口15,在其下端具有出口17。在上水室14中具有一个或多个隔板30,其将上水室14分隔成流动分离空间。第二上水室16是整体上水室,且具有歧管和接收器/干燥器管18(其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去除致冷剂中不要的水的特征)。热交换器10还可包括一对支架20,以在空调系统(未示出)中使用时将热交换器10安装到车辆(未示出)上。
芯部12本身是包括一系列在上水室14、16之间延伸的管22的管组。更具体地,管22的第一端24延伸到第一上水室14的开口中,且管22的第二端26延伸到第二上水室16的开口中。管22通常彼此平行且垂直地叠置。管22也可以彼此等间距地间隔,从而在它们之间限定了空间28。
如上所述,管22的第一和第二端24、26与第一和第二上水室14、16流体相通。因此,接收到第一上水室14内的致冷剂流过管22所限定的通道31并进入第二上水室16中。如上所述,隔板30将上水室14、16分隔成各个腔32、34、36和38,且结果使得致冷剂来回穿过各个管22且以大体螺旋方式在上水室14、16之间流动。
在热交换器组件10工作期间,空气沿图中箭头40所示的气流方向流过芯部12。气流带走了流经管22的致冷剂中的热量,使其冷却并且冷凝。
参见图2,管22通常为椭圆形且包括多个部分,其限定了一个或多个纵向穿过管22的流动通道42。管22的管高44由管22的顶壁46和底壁48之间的距离限定。另外,管22的管宽50由分别大体正交于气流方向40的前端壁52和后端壁54之间的距离限定。管长56被限定在各个上水室14、16之间近似垂直于气流方向40的方向上。
管22由具有第一和第二边缘39、41的板材37形成,例如金属板。板37自身向后弯曲,从而使边缘39、41朝彼此延伸并彼此啮合在一起,以大体在管22的中间或纵向轴78处形成缝43。边缘39、41沿着缝43通过任何适当方法彼此连接,例如焊接。
为了使相邻管22之间的空间28最大,以及使阻挡气流流过芯部12的芯部一部分最小,管高44显著地小于管宽50。另外,为了使例如下面将要说明的传热促进部件具有有效的配合表面以及简化制造步骤,顶壁和底壁46、48优选地都为平面且彼此平行。此外,为了保持大体平稳地流过芯部12以及简化制造步骤,前和后端壁52、54为具有基本上不变的曲率半径的弓形。仍然为了简化制造步骤,管22的所有四个壁46、48、52和54具有基本上不变的壁厚58。
在每个相邻管22之间的空间28中设置有散热片60,其增加管22和横穿热交换器组件10的气流之间的传热效果。如本领域公知的,散热片60通常为波纹形或呈一连串的盘旋状,其近似完全地横跨相邻管22之间的空间28。在每个波纹形散热片60上可设有一系列孔隙,以进一步促进向流过的空气传热。优选地,散热片60还近似完全地横跨管宽50。
参见图2和图3,多个变形部64成形在管22中,以强化管22。更具体地,变形部64在管22的外表面68中成形为凹口或凹槽,且在管22的内表面72中成形为相应的凸起脊部。变形部64的变形厚度74近似等于管的壁厚58。
变形部64在与管22的纵向轴78成角度76的方向75上延伸。方向75优选地不平行于纵向轴78,这样变形部64就不会在与端壁52、54相邻的区域彼此发生不希望的接触。如果设置成垂直于管轴78,则变形部64所形成的凸起脊部可能会在管22中彼此接触,并限制致冷剂流动。因此,角度76优选地大于15°且小于165°。
此外,方向75优选地不垂直于纵向轴78,因为变形部64会使致冷剂在邻接前后面52、54的区域以湍流的形式流过管22。更具体地,脊部垂直于流动方向会使致冷剂形成湍动的正弦流,而不是如具有另一个角度的变形部64所形成的平稳的涡流。因此,该角度相对于纵向轴优选为15°和75°之间或105°和165°之间。
参见图4,示出了本发明可选择的实施例,其中管122包括彼此不平行的顶表面146和底表面148。更具体地,顶表面146限定了向外的弓形,其在由端壁52、54的各个上边缘相连的水平面82上延伸距离80。类似地,底表面148限定了向外的弓形,其在由端壁52、54的各个下边缘相连的第二水平面86上延伸第二距离84。
弓形表面146、148在各个表面146、148与相邻管22之间的散热片60之间产生类似于弹簧的力,从而提高了它们之间的连接。更具体地,散热片60接合且向内挤压弓形表面146、148,使它们之间形成牢固的接合。一旦弓形表面146、148以这种方式向内朝向彼此挤压,它们就会变得彼此近似平行。
参见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可选择实施例,其中管222由具有第一端部90、第二端部94和缝243的金属板88形成,缝243由分别与端部90、94相邻的弯曲部分100、102限定。弯曲部分100、102限定了近似为90°的角度,这样端部90、94就从顶表面246朝向底表面248在近似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端部90、94的端子边缘92、96与底壁248的内表面104接合,从而强化了管222以防止在中部塌陷。弯曲部分100、102和边缘92、96以及内表面104通过适当方法(例如焊接或钎焊)彼此分别相连。
参见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其中管322由具有第一端部390和第二端部394的金属板88形成。第一端部390是弯曲部分,其弯曲并接触管322的内表面104。第二端部394大体为直线的,且终止于与弯曲的第一端部390接触的第二边缘396,从而限定了缝343。因此,弯曲部分可以加固管322防止其塌陷,且当施加足够的垂直力时其还可以进一步弯曲来提供类似于弹簧的效果。与图5所示的设计类似,第二边缘396、弯曲的第一端部390和内表面104通过适当方法(例如焊接或钎焊)彼此分别相连。
参见图7-9来详细说明上述管的制造过程。首先,将具有顶表面99和底表面101的金属板88的较大平面坯料105插入顶部和底部变形辊106、107之间,以形成变形部64。更具体地,接触顶表面99的顶部辊106包括多个凹陷108,且接触底表面101的底部辊107包括多个相应的凸起脊部109。凹陷108和脊部109相等距离间隔且形状类似,且辊106、107以相同速度沿相反方向转动。因此,凹陷108与脊部109连续对齐,这样脊部109使底表面101向上变形,而相应的凹陷108容纳着移位的材料。
接着,如图8所示,各个边缘39、41朝彼此弯曲以将金属板88成型为大体圆环状110。更具体地,左和右侧辊111、112都沿相反方向转动,以向前送进金属板88。辊111、112具有弓形表面113,用于朝向彼此弯曲边缘39、41以形成缝43,并使金属板88形成为圆环状110。例如焊接装置114的密封装置用于沿着缝43将各个边缘39、41彼此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9,然后通过挤压圆环状110的金属板88的相反侧来成形出椭圆形管22。更具体地,顶部和底部辊115、116沿相反方向转动以朝前送进金属板88。辊115、116具有大体平的表面117,用于分别朝向彼此地变形金属板88的顶和底表面46、48。当顶和底表面46、48朝彼此会聚时,前和后表面52、54远离彼此移动,且增加了管22的宽度50。
顶部和底部辊115、116可选择地具有弓形表面,以成形图4所示的具有弓形的顶壁和底壁146、148的管122。还有,辊115、116可选择地沿着圆环状110的金属板88的侧面进行布置,这样缝43就沿着前端壁52或后端壁54。另外,管22可由合适的可选择材料(例如塑料)来形成。
此外,管22还可由其他任何适当方法形成,例如挤压。在这种可选择的方法中,坯料优选地被挤压成图中所示的椭圆形管。然后,通过适当方法例如冲印来使管的外表面变形,以形成变形部。
前面的详细说明只是为了解释说明,并没有限制作用;可以理解,由下面包括等同物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的传热管,该传热管包括相对的顶壁和底壁,其中所述顶壁和底壁中的每个限定了大体平的表面;以及使顶壁和底壁彼此相连的相对端壁,其中每个端壁限定了大体弓形表面,所述弓形表面具有多个形成于其中的变形部,且该变形部用于强化传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仅仅沿端壁成形。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通常为直线的。
4.根据权利要求3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传热管延伸的纵向轴,所述变形部沿着端壁相对于纵向轴成15°到165°的角度地进行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该角度相对于纵向轴成15°到75°。
6.根据权利要求3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该角度相对于纵向轴成105°到165°。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限定了回路,且所述变形部以一变形高度伸进该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管具有管厚,且该变形高度大体等于管厚。
9.根据权利要求7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高度在大约0.05毫米到大约1.5毫米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底和端壁由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的金属板来限定,其中第一和第二端部彼此连接以限定回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的至少一个横跨回路的内部,并且接触金属板的内表面,从而强化传热管以防止其塌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横跨回路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的至少一个是大体的弓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端部都横跨回路,并且接触金属板的内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的传热管以及制造这种管的方法。该传热管包括相对的顶壁和底壁以及使顶壁和底壁彼此相连的端壁。每个顶壁和底壁限定了大体平的表面,且每个端壁都具有大体弯曲的表面。每个端壁都包括形成于其中的变形部,以强化传热管。
文档编号F28F1/06GK1940455SQ200610058889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9日
发明者尤文斐, 彼得·弗雷德里克森 申请人:威斯通全球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