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燃烧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453415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氮燃烧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煤粉是大多数工业和电站锅炉的燃料,如图1所示,相关的煤粉燃烧装置
包括一个炉膛r ,在该炉膛r的侧壁上纵向连通有多组平行设置的贯通口组
合体2'和二次风口组合体5',贯通口组合体2'和二次风口组合体5'的数 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每组贯通口组合体2'具有多个贯通口21',并纵向
分布在炉膛r的侧壁上,每组二次风口组合体5'具有多个二次风口 51,,
在相互对应的贯通口组合体2'和二次风口组合体5'中,每上下相邻的两个贯 通口 21'之间设有一个二次风口 51',每上下相邻的两个二次风口 51'之间 设有一个贯通口21',如图2所示,此时上方的二次风口 51'与下方的二次风 口的总面积相等。
对于每组贯通口组合体2'而言,除最下方的贯通口21'之外的其它贯通 口中均连接煤粉输送管道3',煤粉输送管道3'只用于将一次风粉输送到炉 膛;在最下方的贯通口 21'中安装了煤粉燃烧器4',该煤粉燃烧器4'中设 置了点火装置,该点火装置将煤粉燃烧器4'内的煤粉气流点燃后喷入炉膛 1',进而将炉膛l'内的煤粉气流点燃,二次风通过二次风口51'输送到炉膛 内,以补充炉膛内的含氧量。
煤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相当量的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N0)、 二氧化 氮(N02)和氧化二氮(N20),还有NxOy。在氮氧化物中,NO占有90%以上,二 氧化氮占5%-10%,产生机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
(a).热力型。燃烧时,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其中的生成过程是一 个不分支连锁反应。其生成机理可用捷里多维奇(Zeldovich)反应式表示。随着
4反应温度T的升高,其反应速率按指数规律增加;当T〈150(TC时,氮氧化物的 生成量很少,而当T〉1500。C时,温度T每增加100。C,氮氧化物反应速率增大 6-7倍。
(b).快速型。碳氢化合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当燃料过浓时,在反应区附 近会快速生成氮氧化物。由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CH自由 基可以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和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以极快的速度生 成氮氧化物,其形成时间只需要60ms,所生成的与炉膛压力0.5次方成正比, 与温度的关系不大。
上述两种氮氧化物形成方式都不是燃烧过程中生成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主要是燃料型氮氧化物。
(c).燃料型氮氧化物,其由燃料中氮化合物在燃烧中氧化而成,且主要是 在煤粉的着火阶段生成的。由于燃料中氮的热分解温度低于煤粉燃烧温度,在 600 — 80(TC时就会生成燃料型氮氧化物,它在煤粉燃烧氮氧化物产物中占60 — 80%。在生成燃料型氮氧化物过程中,首先是含有氮的有机化合物热裂解产生 N, CN, HCN和等中间产物基团,然后再氧化成氮氧化物。由于煤的燃烧过程 由挥发份燃烧和焦炭燃烧两个阶段组成,故燃料型的形成也由气相氮的氧化(挥 发份)和焦炭中剩余氮的氧化(焦炭)两部分组成。
而上述煤粉燃烧装置在燃烧过程中,由于每组贯通口组合体2'的最下方 一个贯通口21'才安装了煤粉燃烧器,每上下相邻两个贯通口 21'之间均只设 置一个二次风口51',且每个二次风口5r的面积相等,使得上方的二次风口 51'的总面积与下方的二次风口的总面积相等,当煤粉气流从煤粉燃烧器中喷
入炉膛内时,由于下方的二次风口 5r的面积较大,导致在炉膛r燃烧初期
的二次风输送量较大,即提高了煤粉在炉膛内燃烧初期的含氧量,大大增加了
煤粉点燃时的含氧量,因此很容易大幅增加燃料型氮氧化物;另外,煤粉点燃 时的含氧量的增加也使炉膛内的温度很容易达到150(TC以上,从而大大增加热 力型氮氧化物的形成。这些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将产生巨大的危害,表现在-(1)参与形成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2)深入人体肺部,诱 发呼吸道疾病;(3)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危害;(4)氧化 二氮是一种温室气体,会破坏臭氧层。
为了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现在各国均有制定了各燃烧装置的氮氧化物 的排放量标准,为了符合排放量标准,上述煤粉燃烧装置必须在尾部安装脱硝 装置。现丰脱硝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烟气催化剂脱硝系统(SCR)和低氮燃烧 器。选择性催化剂法能够达到80% 90%的氮氧化物的降低率,但系统庞大,初 投资大,催化剂容易"中毒"或受污染,运行中需要不断地往烟气中喷入氨气, 运行成本很高;以一台300MW机组锅炉为例,SCR系统初投资为3000万元,同 时运行费用极高,不断地消耗氨气, 一年运行费用高达2000万元,另外还存在 催化剂中毒或受污染的问题,需要定期更换。低氮燃烧器主要通过设计特殊的 燃烧器结构、改变燃烧器的风煤比例,在煤粉的着火阶段遏制燃料型氮氧化物 生成。其特点是初投资低,运行成本少,维护量小。但是氮氧化物的降低率一 般在50%左右,很难满足日益严格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低氮燃烧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氮燃烧装置,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氮燃烧方法,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包括一个炉膛,该 炉膛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贯通口组合体,每组贯通口组合体具有多个贯通 口,且每组贯通口组合体纵向分布在该炉膛的侧壁上,在每组贯通口组合体中 至少有二个贯通口安装了煤粉燃烧器,每个煤粉燃烧器均设有点火装置;该装 置还包括至少一组二次风口组合体,所述二次风口组合体与贯通口组合体的数 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贯通口中均安装了煤粉燃烧器。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低氮燃烧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各个所述煤粉燃 烧器中的点火装置开启,使其均处于点火工作状态;往各个所述煤粉燃烧器中
输入一次风粉,该一次风粉中煤粉的比例为0.32—0.8;由于上述点火装置一
直处于点火工作状态,使得煤粉在煤粉燃烧器中和炉膛的燃烧初期处于缺氧燃 烧状态。
本发明提出的低氮燃烧装置及方法的特点及优点是
其通过使煤粉在煤粉燃烧器内和炉膛内的燃烧初期处于缺氧燃烧状态,使
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大大降低,且在燃烧后期对其燃烧进行补风,使co浓度不会
增加,不会引起飞灰含碳量的增加,符合许多区域的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因此, 该低氮燃烧装置可以不安装脱硝装置,进而大大降低燃烧装置的制造成本及运 行费用,而且即便安装了脱硝装置,其相对于传统的燃烧装置而言,其需要脱
硝的量也少得多,也能很大程度降低燃烧装置的制造成本及运行费用;
由于各贯通口中均安装了煤粉燃烧器,使煤粉进行总体燃烧,如此既能保 证煤粉被顺利点燃,又能保证煤粉在煤粉燃烧器内和炉膛内的燃烧初期处于缺
氧燃烧状态;而背景技术中的煤粉燃烧装置,如果要实现缺氧燃烧,必须提高 煤粉在一次风粉中的含量,如此有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由于一次风粉 中含氧量的减少,煤粉可能难以被顺利点燃。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其中,
图1是相关的煤粉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是相关的煤粉燃烧装置的喷口排放示意图3是本发明的低氮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4A是本发明的低氮燃烧装置的其中一种喷口排放示意图4B是本发明的低氮燃烧装置的另一种喷口排放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墙式旋流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向示意图7是本发明的等离子直流燃烧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 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一次风粉" 一般是指煤粉和一次风送粉介质, 一次风
送粉介质可以是热风,也可以是热风和炉烟;"二次风" 一般是指空气。 实施方式l
如图3、 4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包括一个炉膛l,该 炉膛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贯通口组合体2,此处设置了四组贯通口组合 体2,并均布在炉膛l的侧壁上。每组贯通口组合体2具有多个贯通口 21,且 每组贯通口组合体2纵向(即,上下方向)分布在该炉膛l的侧壁上。该装置 还包括至少一组二次风口组合体4,所述二次风口组合体4与贯通口组合体2 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在此处,二次风口组合体4具有四组,且与贯通 口组合体2大致位于同一竖排上。在各贯通口 21中至少两处安装了煤粉燃烧器 3 (此处则是每个贯通口21均安装了煤粉燃烧器3),每个煤粉燃烧器3均设有 点火装置,煤粉在煤粉燃烧器3内和炉膛1内的燃烧初期均处于缺氧燃烧状态。
在整个锅炉运行过程中,点火装置始终处于点火工作状态, 一次风粉通过 煤粉燃烧器3送入炉膛1中,其煤粉气流在煤粉燃烧器3中被点火装置点燃, 而一次风粉所携带的氧量有限(在一次风粉中煤粉所占的比例一般为0.32 — 0.8;对褐煤而言,取该比例的低值;对劣质贫煤和无烟煤而言,取该比例的高 值),因而在煤粉燃烧器3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形成"富燃料燃烧"(即,缺氧燃 烧),进而大大降低燃料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二次风口组合体4设置在炉膛1的侧壁上,每组二次风口组合体具有多个二次风口 41,各组二次风口组合体4的二次风口 41与 相对应的贯通口组合体2的贯通口 21上下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在相互对应的 二次风口组合体4和贯通口组合体2中,二次风口 41与贯通口 21上下间隔设 置。
其中,二次风口 41与贯通口 21上下间隔设置可以具有下述两种方式,且 以第二种方式为佳
第一种方式,每上下相邻的两个贯通口 21之间设有一个二次风口 41,每 上下相邻的两个二次风口 41之间设有一个贯通口 21,每个二次风口的面积M 相等,每个贯通口的面积N相等,如图2所示,此时上方的二次风口41的总面 积与下方的二次风口 41的总面积大致相同;其中,此种方式中的贯通口的面积 N可例如为0. 125m2, 二次风口的面积M可例如为0. 125m2。
第二种方式,使上方的二次风口 41的总面积大于下方的二次风口 41的总
面积,例如,减小下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二次风口 41的面积,同时增加上方的
其中一个或多个二次风口的面积,而下方所减小的二次风口的面积与上方所增
加的二次风口的面积最好大致相同,图4A所示的喷口排列中,下方有两个二次
风口的面积减小,分别为M-ml和M-m2,上方有两个二次风口的面积增加,分
别为M+m3和M+m4,其中ml、 m2、 m3、 m4为变化量,该二次风口的改变量
(w1 + m2 +附3 +附4)最好小于25%;或者,将下方的一个或多个二次风口41移 4M
动到上方,使得至少有两个二次风口 41的位置相邻,如图4B所示,此时更佳 地,相邻的两个二次风口 41之间的距离H大于相邻的二次风口 41与贯通口 21 之间的距离h,以延迟对一次风粉的补风时间,更有利于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在使用时,往煤粉燃烧器3中输送一次风粉,使煤粉在煤粉燃烧器3中处 于缺氧燃烧状态,之后喷入炉膛l,炉膛1上设置二次风口组合体4,以补充煤 粉进一步燃烧所需要的风量或氧量,而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方的二次风口的总 面积大于下方的二次风口的总面积,减小了下方的二次风口 41的总面积,艮卩,使煤粉在炉膛l内的燃烧初期处于缺氧燃烧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炉膛l内
的温度低于1500'C,而温底低于150(TC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很少,从而降低 了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且此时,由于炉膛1内处于缺氧的状态,燃料型氮 氧化物的生成量仍旧很少。
本发明的低氮燃烧方法,包括步骤将各个所述煤粉燃烧器中的点火装置 开启,使其均处于点火工作状态;往各个所述煤粉燃烧器3中输入一次风粉, 该一次风粉中煤粉的比例为0.32 — 0.8;由于上述点火装置一直处于点火工作 状态,使得煤粉在煤粉燃烧器3中和炉膛1的燃烧初期处于缺氧燃烧状态。另 外,还可在煤粉在所述炉膛l的燃烧后期,往炉膛l输送燃尽风。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是对二次风口组合体4进行了改进,在本实施方式中,二次风 口组合体4包括二次风口 41和燃尽风口 42,该燃尽风口 42设置在炉膛1的上 方,用于在煤粉燃烧的后期将燃尽风送入炉膛l。
具体而言,在二次风口组合体4中,上方的二次风口 41的总面积大于下方 的二次风口的总面积,即减小了下方的其中一个或几个二次风口 41的面积,而 所减小的下方的二次风口 41的面积,在实施方式1中是补充到上方的二次风口 4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一部分补充到上方的二次风口 41中, 一部分形成燃 尽风口42,或者是全部形成燃尽风口 42。
由于煤粉在煤粉燃烧器3和炉膛1内的燃烧初期一直是处于缺氧燃烧状态, 其不完全燃烧将会造成CO浓度急剧增加,从而大大增加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 同时也会引起飞灰含碳量的增加,导致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增加,燃烧效率将 会降低,因此在煤粉燃烧后期往炉膛1内送入燃尽风,以补充没有未燃尽气体 和固体微粒燃尽所需的氧气,从而克服了上述由于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各种问 题。
经试验证明,上述低氮燃烧装置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200mg/Nm3以下,
10已完全符合许多区域的排放标准,因此可以不安装脱硝装置,如此可大幅降低 燃烧装置的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当然,为了提高其适用性,也可在炉膛l的 尾部安装脱硝装置,以对炉膛1内的即将排出物进行脱硝处理,从而进一步减 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但即便如此,相对于传统的燃烧装置而言,其制造成本 和运行费用仍旧低得多。其中,脱硝装置可为现有的各种适合的脱硝装置,例 如SCR系统,对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不再详细描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中的煤粉燃烧器为墙式旋流燃烧器,上述二次风口组合体中的 二次风口均是设置在墙式旋流燃烧器的靠近头部的燃烧室中,在炉膛l的侧壁 上则不需再设置二次风口。
如图5、 6所示,该墙式旋流燃烧器6包括复数级燃烧室,上述点火装置 64从燃烧器的尾部的弯头部分插入燃烧器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墙式旋流燃 烧器6包括从尾部到头部依次相连的第一、二、三级燃烧室61、 62、 63, 一次 风从燃烧器的弯头部分进入第一级燃烧室61并被点火装置64点燃,之后进入 第二、三级燃烧室62、 63。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该复数级燃烧室中的靠近头部的最后一级燃烧室, 即第三级燃烧室63设有二次风口 41,,每个二次风口41'具有内、外双层补 风口65、 66, 二次风可从内、外双层补风口65、 66中进入第三级燃烧室63, 以补充煤粉进一步燃烧所需的氧气。另外,在该内、外双层补风口65、 66中均 设有调节叶片67,其用于调节二次风的进风量;当然,更佳地,可使靠近上方 的煤粉燃烧器的二次风的进风量大于靠近下方的煤粉燃烧器的二次风的进风
在具体使用时,通过旋转调节叶片67的角度,可使一次风量占总风量的 15%左右,内二次风占总风量的35%左右,外二次风占总风量的50%左右。其运 行过程如下 一次风从燃烧器的弯头部分进入第一级燃烧室61并被点火装置64点燃,之后进入第二级燃烧室62,由于一次风所携带的氧量有限,因此煤粉 在第一、二级燃烧室61、 62中处于缺氧燃烧状态;接着进入第三级燃烧室63, 不同旋转强度的二次风可以使风量分级补入,并使得煤粉在第三级燃烧室63 中仍处于缺氧燃烧状态,而由于外二次风所占的比例较大,可以把燃烧中心富 燃料燃烧形成的还原性氧气与炉墙水冷壁分隔开来,防止结渣和腐蚀;之后, 将火焰喷入炉膛l。
根据对火焰温度的测量结果,在距离喷口 1.2m处的火焰温度由160(TC降 低到140(TC,因而可抑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1或2的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是对实施方式2的墙式旋流燃烧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
本实施方式的墙式旋流燃烧器中,在第一级燃烧室61的中央轴向设有浓粉 引导管611,该浓粉引导管611与该第一级燃烧室61的外壁通过至少一个支撑 板612连接。浓粉引导管611将煤粉分成浓煤粉和淡煤粉两股气流,浓煤粉进 入浓粉引导管611内部并参与燃烧,淡煤粉则进入浓粉引导管611与第一级燃 烧室61外壁之间的空间,且不参与燃烧,而能用于冷却浓粉引导管611以避免 管壁过热和挂焦。上述点火装置64的喷嘴处于该浓粉引导管611内,以对该浓 粉引导管611中的浓粉进行点燃,提高点燃率。支撑板612较佳是呈弧型,这 是因为当第一级燃烧室61内高温火焰使浓粉引导管611会受到横向和纵向的受 热膨胀,此时弧型设置的支撑板612可利用自身的变形消除应力作用。
在第一级燃烧室61的外壁的头部(靠近第二级燃烧室61处)设有浓淡分 离块613,通过该浓淡分离块613使得第一级燃烧室61内的淡煤粉向中央靠拢。
在第二级燃烧室62中央轴向设有浓淡分离管621,该浓淡分离管621的后 端的直径大于浓粉引导管611的直径,该浓淡分离管621与第二级燃烧室62的外壁通过至少一个筋板622连接。从浓粉引导管611中出来的煤粉喷入第二 级燃烧室62的浓淡分离管621内,浓淡分离管621内的煤粉被点燃,同时,浓 粉引导管611与第一级燃烧室61外壁之间的淡煤粉也有一部分进入浓淡分离管 621,另一部分则从浓淡分离管621与第二级燃烧室62外壁之间的空隙贴壁流 入下一级,如此,既有利于第二级燃烧室的点火,又冷却了其壁面。其中,上 述筋板622也可呈弧型设置,并具有同上述支撑板612相同的作用。
在第二级燃烧室62的浓淡分离管621内的头部位置设有扰流环623,该扰 流环623能对迎面过来的气流起强扰动作用,增强了气流的横向流动速度,在 单位长度上起到充分混合强化燃烧的作用。
在第三级燃烧室63的内部也可设置上述扰流环。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3的相同,在此 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中的煤粉燃烧器是等离子直流燃烧器7。
如图7所示,该等离子直流燃烧器7包括复数级燃烧室,煤粉气流经过浓 縮环71的浓縮之后,浓相煤粉进入一级燃烧室72,在一级燃烧室72里浓煤粉 被等离子火炬点燃,并形成一个低氧燃烧区,大大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被点 燃的煤粉气流进入二级燃烧室73,在二级燃烧室73里,稀相煤粉气流被点燃, 同样,这也是一个低氧燃烧区;然后在燃烧器的喷口处从二次风口 74处引入二 次风形成风膜,补充煤粉燃烧所需的氧气,同时冷却燃烧器喷口避免烧坏,还 能增强火焰的刚性,避免刷墙造成水冷壁结焦;二次风口 74中也可设置用于调 节二次风的进风量的调节叶片。
当然,等离子直流燃烧器7中的一、二级燃烧室也可采用实施方式3、 4 中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与实施方式3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包括一个炉膛,该炉膛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贯通口组合体,每组贯通口组合体具有多个贯通口,且每组贯通口组合体纵向分布在该炉膛的侧壁上,其特征在于在每组贯通口组合体中至少有二个贯通口安装了煤粉燃烧器,每个煤粉燃烧器均设有点火装置;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二次风口组合体,所述二次风口组合体与贯通口组合体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贯通口中均安 装了煤粉燃烧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次风口组合体 设置在炉膛的侧壁上,且每组二次风口组合体具有多个二次风口,各组二次风 口组合体的二次风口与相对应的贯通口组合体的贯通口上下间隔设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上下相邻的两个贯通口之间设有一个二次风口 ,每上下相邻的两个二次风口之间设有一个贯通口 。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组二次风口组合 体中,上方的二次风口的总面积大于下方的二次风口的总面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组二次风口 组合体中,至少有两个二次风口插设在上下相邻的两个贯通口之间。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二次风口之间的 距离大于相邻的二次风口与贯通口之间的距离。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二次风口组合体 具有多个二次风口,每个二次风口分别设置在每个煤粉燃烧器的靠近头部的燃 烧室中。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二次风口具有内、 外双层补风口。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外双层补风口中均设有调节叶片,其用于调节二次风的进风量。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煤粉燃烧器为 等离子直流燃烧器。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煤粉燃烧器为 墙式旋流燃烧器。
13、 如权利要求1一12任一项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二 次风口组合体还包括燃尽风口,该燃尽风口设置在该炉膛的上方,且位于上述 贯通口组合体的上方。
14、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炉膛的尾部安装脱硝装置。
15、 一种如权利要求1一12任一项所述的低氮燃烧装置的低氮燃烧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各个所述煤粉燃烧器中的点火装置开启,使其均处于点火工作状态; 往各个所述煤粉燃烧器中输入一次风粉,该一次风粉中煤粉的比例为0. 32一0.8;由于上述点火装置一直处于点火工作状态,使得煤粉在煤粉燃烧器中和炉膛的燃烧初期处于缺氧燃烧状态。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低氮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煤粉在所述炉膛的燃烧后期,往炉膛输送燃尽风。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一个炉膛,该炉膛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贯通口组合体,每组贯通口组合体具有多个贯通口,且每组贯通口组合体纵向分布在该炉膛的侧壁上,在每组贯通口组合体中至少有二个贯通口安装了煤粉燃烧器,每个煤粉燃烧器均设有点火装置;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二次风口组合体,所述二次风口组合体与贯通口组合体的数量相同,且位置相对应。该低氮燃烧装置通过使煤粉在煤粉燃烧器内和炉膛内的燃烧初期处于缺氧燃烧状态,在燃烧后期对其燃烧进行补风的方式,使氮氧化物的生成量大大降低,且不会增加CO浓度,不会引起飞灰含碳量的增加,符合许多区域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
文档编号F23D1/02GK101440955SQ200810240478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滨 李, 赵虎军 申请人:北京光耀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