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元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593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导元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散热元件,特别是关于一种适用于电子元件散热的超导元件结 构。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产品均以轻量化、薄型化为设计重点,当电子元件尺寸走向微型化、功能取向之际,其单位面积的发热量也愈来愈高,传统以散热鳍片配合风扇散逸于空气的散 热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今电子元件的需求,因此散热效率已经成为决定电子产品的寿命、可 靠度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热管(Heat Pipe),是由工作流体液气相间的相变化(phase change)吸收热量,并以气体分子传输热量,因而可得到极高的热传导系数,具有相当好的 传热效果,现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热传导领域,如电脑内部中央处理器或发光二极管的 散热等。但由于热管的毛细结构(wick structure)必须贴附于整根热管内部管壁,虽然 其提供了工作介质液体回流的毛细力,但在其毛细结构内部的流动阻力也成为流动压降的 主要来源,因此造成其性能在某些操作情形下会有大幅度递减的情形。而均温板(vapor chamber)则是将热管由点的热传导更进一步地变成面的热传导,具有更高效率的热传导特 性,未来可能被大量应用的导热元件之一。中国台湾专利证号第M345222号,其为一种均温板及其支撑结构,其主要将一壳 体内部铺设毛细组织,于内填充工作流体,并于壳体内铺设波浪片,该波浪片波峰波谷间分 别开设有穿孔,工作流体流经间隔通道及穿孔,以提升均温板的热传导效率;然而,综观这 项创作其热传导效率仍不很理想,且铺设多层结构,如上层毛细组织、下层毛细组织、波浪 片等,相对增加生产成本及组装时间,如果能针对上述的缺失提出一种高热传导效率的超 导元件结构,相信更具经济效益,也适合大量生产。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超导元件结构,以克服公知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超导元件结构,使工作流体产生二相流 循环,达到大量散热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为一种超导元件结构,用于电子元件的散热,包括 一壳体,其包括一上板片及一下座,该上板片及该下座的内表面利用静电涂布,使其被覆一 层金属薄膜,该上板片及该下座彼此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多个烧结柱体,置于该容置空间 内,该烧结柱体利用金属粉末冲压,进而烧结成柱体状,该柱体表面具有毛细结构。本发明的超导元件结构构造简单、适合大量生产,且使工作流体产生二相流循环, 能提升散热效率。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视角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的超导元件散热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超导元件;IOa-蒸发端;IOb-冷凝端;12-壳体;14-上板片;142-上板片薄膜面;16-下座;162-下座薄膜面;164-填充孔;17-容置空间;18-烧结柱体;20-电子元件; 30-散热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超导元件10包括一壳体12,壳体12 进一步包括一上板片14及一下座16,上板片14及下座16的内表面利用静电涂布,使其被 覆一层金属薄膜,形成一下座薄膜面162,金属薄膜为铜粉,以静电涂布被覆于上板片14及 下座16的内表面上,金属薄膜进一步为一种毛细结构,请同时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的另 一视角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此图可更清晰观察于上板片14内表面,具有一上板 片薄膜面142,上板片薄膜面142与下座薄膜面162相同,均是利用静电涂布,将金属粉末涂 布被覆于上板片14及下座16的内表面,上板片薄膜面14及下座薄膜面162均为一种细致 的毛细结构;请回到图1,上板片14及下座16彼此可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17,超导元件10 包括多个烧结柱体18,置于容置空间17内,烧结柱体18利用金属粉末冲压,该金属粉末可 以为铜粉,冲压烧结后形成多孔质结构,进而形塑成柱体状,柱体表面具毛细结构,壳体12 并具有一填充孔164,使容置空间17可进行抽真空,或填充流体。图3为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上板片14及下座16已相结合,形成 容置空间17,烧结柱体18已装设,并规则排列固定于容置空间17中;一工作流体40,填注 于容置空间17中,并可于容置空间17内流动,并经由相变化传输热能,工作流体40为纯水 或超纯水,为一种热传导媒介,遇热产生相变化,并将电子元件20产生的热能均勻传送至 壳体12,壳体12为铜金属材质,壳体12旁的填充孔,使容置空间17可进行抽真空,填充孔 164并可由外部填充工作流体40至容置空间17内,上板片14及下座16接合后,其接触边 缘可由焊接接合固定。为更清楚观察本发明的内部结构,将其沿A-A’作剖视图,在以下做 说明。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由A-A’图可更清楚观察本发明的内部结构,请同时参照 图5,图5为本发明的超导元件散热示意图,如图所示,超导元件10置于一电子元件20与一 散热板30之间,并与电子元件20接触,由于本发明的超导元件10的具有相当高的热传导 率,电子元件20所产生的热能能快速由超导元件10传导并散布,并同时与散热板30接触, 可更有效增进整体散热性,散热板30更进一步为铝材质的散热鳍片,位于该壳体的外表面 上,并与该壳体接触。请回到图4,如图所示,超导元件10接触热源端为蒸发端10a,另一相 对端为冷凝端10b,假如热源为电子元件20,位于超导元件10的下方,蒸发端IOa的工作流 体因吸热蒸发成汽态,饱和蒸汽a上升,并迅速扩散至整个冷凝端10b,冷凝端IOb并与图1 中的散热板30接触,散热板30位于壳体12的外表面上,并与壳体12接触,同时可吸收冷 凝端IOb的热能,接着请回到图5,冷凝端IOb的热能被吸收之后,会使饱和蒸汽a再度液化成工作流体b,工作流体b并会沿壳体上的上板片薄膜面142、下座薄膜面162与柱状结构 18上的毛细结构,形成二相流循环,达到不断吸收热能及散热的效果。本发明主要利用有别于传统的静电涂布方式,将壳体的内表面被覆一层金属薄 膜,该金属薄膜进一步为一种具有毛细结构的薄膜层,配合于容置空间内具有的粉末冲压 的烧结柱体,烧结柱体表面具有毛细结构,由工作流体于容置空间内,配合该毛细结构,形 成二相流循环,能有效提升整体超导元件的热传导性及散热性,相较于公知技术有较优良 的热传效率,同时也较为符合经济效益,适合大量生产。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超导元件结构,用于电子元件的散热,其特征在于,该超导元件结构包括一壳体,其包括一上板片及一下座,该上板片及该下座的内表面利用静电涂布被覆一层金属薄膜,该上板片及该下座彼此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多个烧结柱体,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烧结柱体利用金属粉末冲压,进而烧结成柱体状,该柱体表面具有毛细结构;以及一工作流体,填注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可于该容置空间内流动,遇热产生相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工作流体为纯水或超纯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中该工作流体为一种热传导媒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为铜金属材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填充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膜为铜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薄膜为一种毛细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粉末为铜粉,冲压烧结后形 成多孔质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超导元件结构更包含一散热板, 其位于该壳体的外表面上,并与该壳体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板片及该下座接合后,其接 触边缘由焊接接合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元件结构,用于电子元件的散热,该超导元件包括一壳体,其包括一上板片及一下座,该上板片及该下座的内表面利用静电涂布,使其被覆一层金属薄膜,该上板片及该下座彼此结合形成一容置空间;复数多个烧结柱体,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烧结柱体利用金属粉末冲压,进而烧结成柱体状,该柱体表面具有毛细结构。本发明由工作流体于容置空间内流动,配合毛细结构形成二相流循环,相比先前技术,能大幅效提升整体超导元件的热传导性及散热性,同时也减少生产成本及提升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F28D15/04GK101819001SQ20091011865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7日
发明者陈坤川, 陈志朗, 陈文进 申请人:陈文进;陈志朗;陈坤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