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72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
(二)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锅炉为减轻空预器磨损,降低空预器漏风和减少堵灰,提高锅炉效率, 在锅炉竖井烟道底部均设计布置有省煤器灰斗和输灰系统,用于分离、收集和输送烟气中 的粗灰。在输灰系统选择上各电厂根据自身情况不同存在一定差别,目前通常采取的有水 力输灰、气力输灰、干除灰三种输灰方式,部分电厂甚至取消省煤器灰斗和省煤器输灰系 统。 传统的省煤器卸灰系统普遍存在可靠性差、设备事故率高、生产现场文明生产管 理难度大、能耗高、经济性差等因素。取消省煤器灰斗,尽管可以暂时改善现场文明生产的 现状,但是它给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带来更大的不确定因素和危险。 —般,气力输灰装置是在省煤器灰斗底部布置仓泵,通过压縮空气用管道将灰输 送至灰库,或接至除尘器底部灰斗输灰管道。气力输灰可靠性较水力输灰高,生产现场污染 也较其他输灰方式轻,但是气力输灰也存在不足之处,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输灰管线长,能耗高; (2)省煤器输灰管道连接到电除尘底部灰斗输灰管道时,容易造成主管路堵塞。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运行安全可靠、设备事故率低、
现场环境污染轻、能源消耗少的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包括连接省煤器灰斗的联通管道,其 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省煤器灰斗底部和除尘器入口通过联通管道联通,构成封闭系统。 锅炉系统在运行期间依靠引风机的抽吸,处于微负压的工作状态,距离引风机系 统越近负压越大,安装在引风机入口的除尘系统,长期处于大负压工作状态下运行,燃料 燃烧后绝大部分飞灰通过除尘器收集后送入专用灰库,将省煤器灰斗底部和除尘器入口联 通,构成封闭系统,省煤器收集的飞灰依靠系统负压自动抽吸进入除尘器统一处理,这样传 统省煤器输灰方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实用新型所述联通管道上安装有气力输灰装置。 考虑到从省煤器灰斗出口到电除尘入口管线距离较长,系统负压不一定能够完全 满足系统输灰的需要,因此在连通管道上安装气力输灰装置,利用压縮空气采取前拉后推 的方式确保省煤器输灰系统可靠地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联通管道为龟甲网管道或陶瓷管道。由于省煤器灰斗所收集的飞 灰一般均较粗,对管道磨损强烈,因此管道选用耐磨材料,如龟甲网管道或陶瓷管道等。
3[0014] 由于整个系统处于负压系统工作,因此飞灰外漏影响现场卫生的问题将彻底解 决,同时由于省煤器距离电除尘入口较近,因此本实用新型输灰管道短,能耗低,投资省,系 统可靠性高,使整个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得以很好的改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空预器出口烟道,2省煤器灰斗,3联通管道,4气力输灰装置,5除尘器入 口 , 6除尘器,7除尘器出口 , 8均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连接省煤器灰斗2的联通管 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灰斗2底部和除尘器入口 5通过联通管道3联通;所述联通 管道3上安装有气力输灰装置4 ;所述联通管道3为龟甲网管道或陶瓷管道。 锅炉尾部烟道分离出来的粗灰落入省煤器灰斗2中,接着进入联通管道3,在气力 输送装置4的帮助下,粗灰经过联通管道3进入除尘器入口 5前面的空预器出口烟道1,与 空预器出口的含尘烟气混合,通过除尘器入口 5的均流板8进入除尘器6 ;混合烟气流在除 尘器6中进行粉尘分离,除尘后的烟气通过出口烟道7进入脱硫装置脱硫,然后再通过烟囱 排入大气,而在除尘器6中沉淀的粉尘则从除尘器6底部收集。 考虑到管道的磨损问题,联通管道3的材料可设置为龟甲网或陶瓷等耐磨材料。
权利要求一种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包括连接省煤器灰斗(2)的联通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灰斗(2)底部和除尘器入口(5)通过联通管道(3)联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管道(3)上安装有气力输灰装置(4)。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管道(3)为龟甲网管道或陶瓷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装置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该火力发电厂省煤器气力输灰布置装置,包括连接省煤器灰斗的联通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灰斗底部和除尘器入口通过联通管道联通;所述联通管道上安装有气力输灰装置。本实用新型输灰管道短,能耗低,投资省,系统可靠性高,使整个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得以很好的改善。
文档编号F23J15/00GK201507936SQ20092022736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张堂林 申请人:张堂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