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4070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
背景技术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清洁燃烧技术,与常规燃烧方式相比,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用范围广、炉内脱硫效率高、NOX排放量小、燃烧效率高、负荷调节比大及灰渣可综合利用等优点,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与工艺流程相对简单,投资及运行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过程如下燃料(煤)及脱硫剂(石灰石)经破碎至合适粒度后,由给煤机和石灰石给料机从燃烧室适当位置给入,与燃烧室内炽热沸腾的物料混合,并迅速着火燃烧,同时在较高气流速度的作用下,燃烧充满整个炉膛并剧烈掺混。大量固体颗粒随着烟气被携带出燃烧室,进入到旋风分离器中,其中较大的固体颗粒经由旋风分离器底部及回料装置再次被送回燃烧室继续参与燃烧,而由旋风分离器排出的夹带细微尘粒的高温烟气,则在尾部烟道与对流受热面换热后,由除尘器除去粉尘微粒,洁净烟气再由烟囱排出。二、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烟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是单相气流,其主要作用是流化炉内床料并为炉膛下部密相区送入一定的氧量供燃料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由一次风机提供,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后进入到炉膛底部一次风室中,再经由布风板及风帽进入炉膛,使得炉膛内床料在该高速气流作用下剧烈沸腾燃烧,并实现床料在炉膛与旋风分离器之间的流化循环。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的配风均勻,特别是一次风在布风板平面上的均勻分布,对炉膛内床料的燃烧及流化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的布置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一次风母管单侧布置,以两根支管的形式先后进入一次风室。如图1所示,序号11 为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母管,序号12和序号13为一次风支管,序号14为一次风室,序号 15为布风板及风帽。从空气预热器出来的热一次风由一次风母管11输送至炉底区域,然后先后从一次风支管12、13进入到一次风室14中,在一次风室14中扩散后再通过布风板及风帽15进入炉膛。这种布置形式的缺点是
首先,由于一次风母管直径相对较小,两根进风支管直径相同,导致远端进风支管13 的风量大,近端进风支管12的风量小,从而造成风量在炉膛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勻。其次,为确保风室内静压均勻,往往将一次风室14底板设计成沿炉膛深度方向的斜面以保证气流沿炉膛深度方向分布均勻。但是,由于底板紧邻进风口,实际变成了深度方向的导流板,至使靠近炉膛前墙的风帽流量明显偏高,所以造成风量在炉膛深度方向的分布也不均勻。第三,由于一次风室14宽度较大,而两根进风支管12、13的直径相对较小,所以导致一次风室中气流分布过于集中,即在一次风室中靠近进风支管的区域气流量大,流速快, 而在远离进风支管的区域气流量小,流速低。2、一次风母管对称布置,以四根支管的形式同时进入一次风室。如图2所示,一次风母管对称于锅炉中心线布置,热一次风经母管后从四根支管21、22、23、24同时进入到一次风室25中,扩散后再通过布风板及风帽沈进入炉膛。 这种布置形式由于各进风支管流量流速相同,且多管进风缓解了气流过于集中的问题,所以这种布置形式风量在炉膛宽度方向的分布情况较上一种布置形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风量在炉膛深度方向的不均勻问题仍然存在。3、由两根支管分别从一次风室左右两侧进风。如图3所示,热一次风分别由两根进风支管31、32从一次风室33左右两侧同时进风,在一次风室33中扩散后再通过布风板及风帽;34进入炉膛。这种布置形式当进风支管的出口风速偏高时,则会形成射流,使得气流不易扩散, 在靠近一次风室左右两侧的出口截面上气流速度偏低;而当进风支管的出口风速偏低时, 由于一次风室宽度较大,则气流不易到达风室中部,在风室中部区域的出口截面气流速度将偏低。因此这种布置形式适用性差,难以达到使气流在布风板平面均勻分布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一次风在整个布风板平面上分布均勻,防止了风帽堵塞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布置在循环流化床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及风帽4,布置在布风板的下方的一次风室3和一次风进风管道1,还包括一喇叭形管道2,所述喇叭形管道的大端与一次风室连接,喇叭形管道的小端与一次风进风管道连接。进一步,所述喇叭形管道设置在一次风室下方,喇叭形管道的大端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小端为圆形,大端与小端之间圆滑过渡。所述一次风进风管道有两根以上,喇叭形管道数量与一次风进风管道数量相同, 所述喇叭形管道沿一次风室宽度方向布置,所述一次风进风管沿进风方向的反方向汇成一次风进风母管。所述喇叭形管道的中心线与布风板垂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次风在整个布风板平面上分布均勻,防止了风帽堵塞, 解决了炉底漏渣,燃烧不充分,流化效果差等诸多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 一次风母管单侧布置示意图。
图2 —次风母管对称布置示意图。图3两根支管分别从一次风室左右两侧进风示意图。图4为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方式主视图。图5为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方式俯视图。图6为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方式A-A视图。图7为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方式B-B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一次风进风管道1,喇叭形管道2,一次风室3,布风板及风帽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在布风板平面上分布均勻,从而得到良好的燃烧及流化效果,避免因一次风分布不均而造成风帽堵塞、炉底漏渣等诸多问题,现提出一种新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方式。
如图4所示,序号1为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管道,序号2为喇叭形管道,序号3 为一次风室,序号4为布风板及风帽。布风板及风帽4布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底部,一次风室3布置于布风板及风帽4的正下方,在一次风室3的下部,沿一次风室3宽度方向布置多个喇叭形管道2。喇叭形管道2较大截面的一端分别与一次风室3连接,喇叭形管道2较小截面的一端则分别与一次风进风管道1连接。锅炉运行过程中,一次风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后进入热一次风总管,然后分别由多个一次风进风管道1将一次风输送至炉膛底部区域,然后经由竖直放置的喇叭形管道2 由下往上进入到一次风室3中,继而通过布风板及风帽4进入炉膛参与燃烧并流化床料。这种进风方式的优点是一次风在整个布风板平面上分布均勻,防止了风帽堵塞、 炉底漏渣,燃烧不充分,流化效果差等诸多问题。如前所述,传统的一次风进风方式往往采取从一次风室侧面水平引入的方法。经过分析,这种从一次风室侧面水平引入的方式难以实现一次风在布风板平面的均勻分布,原因总结如下
首先,一次风室宽度较大,而各个进风支管截面相对较小,气流集中的问题难以解决, 从而导致一次风沿炉膛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勻。其次,一次风从风室侧面水平进入,需在一次风室中转弯90度后才能进入炉膛, 由于一次风室的高度有限,气流转弯后往往马上通过布风板及风帽而进入炉膛,缺少一个足够的直段能够用于整流,因此导致一次风沿炉膛深度方向的分布也不均勻。鉴于一次风从风室侧面水平引入方式的缺点,本发明采取一次风从风室底部垂直引入的方式。喇叭形管道2竖直放置,其一端连接一次风进风管道1,另一端连接一次风室 3的底部,一次风由进风管道1进入喇叭形管道2,经喇叭形管道2扩散后能够在炉膛宽度及深度方向都比较均勻的进入到一次风室3中,而一次风室3为一直管段,相当于一段稳压整流区,因而气流经过一次风室3之后能够十分均勻的分布于布风板平面上。
权利要求
1.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包括布置在循环流化床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及风帽(4),布置在布风板的下方的一次风室(3)和一次风进风管道(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喇叭形管道(2),所述喇叭形管道的大端与一次风室连接,喇叭形管道的小端与一次风进风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形管道设置在一次风室下方,喇叭形管道的大端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小端为圆形,大端与小端之间圆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进风管道有两根以上,喇叭形管道数量与一次风进风管道数量相同,所述喇叭形管道沿一次风室宽度方向布置,所述一次风进风管沿进风方向的反方向汇成一次风进风母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形管道的中心线与布风板垂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一次风进风设备,布置在循环流化床炉膛底部的布风板及风帽4,布置在布风板的下方的一次风室3和一次风进风管道1,还包括一喇叭形管道2,所述喇叭形管道的大端与一次风室连接,喇叭形管道的小端与一次风进风管道连接。一次风在整个布风板平面上分布均匀,防止了风帽堵塞,解决了炉底漏渣,燃烧不充分,流化效果差等诸多问题。
文档编号F23C10/20GK102384470SQ201010272758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徐伟俊, 李炳顺, 杨刚, 肖峰, 黄辉 申请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