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621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在涤纶长丝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属于化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涤纶长丝纺丝的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连续干燥系统有部份含湿的热空气, 这种如空气的温度在120度左右,必须在干燥塔中将这种热空气抽吸排出。从而将热空气 中的余热排出。另一方面常年需要用30度至35度的热水调配油剂。在秋、冬、春三季一般 的化纤企业解决热水的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用蒸汽加热;一种是电加热,其中用蒸气加热 的较为普遍。这二种加热方法均需要耗用煤、电等能源。。经测算每年需要水加热的季节天 数约180天。每吨长丝的用水量约88千克,一个年产5-10万吨的中小化纤企业,每天的热 水用量在13000千克至2600千克,水温从2度加热到35度计算折合为100度开水计算在 4500千克到9000千克,每1000千克开水需要用煤50千克计算,每天需用原煤230千克至 460千克*180天,计算每年需耗用原煤计39600千克到79200千克。由此可见,一方面是热 空气的余热得不到利用而排空,另一方面是调配油剂的热量损耗。但是,目前在本行业,尚 没有技术将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余热回收效果好、制 作简单方便、节能环保的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 装置,其结构特征是由储水罐、储水出水管、储水回水管、水泵、交换器进水管、用水管、用 水管阀、热水交换器组成,所述的储水罐上设置有水温表、补水管、储水出水管和储水回水 管,所述的储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热水交换器相连,所述的储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相 连,所述的水泵通过交换器进水管与热水交换器相连,在交换器进水管上设置有用水管,用 水管上设置有用水管阀,所述的热水交换器由本体、热空气腔和变径腔三个腔室组成,在热 空气腔上设置有热空气进口,在本体中设置有交换管,储水回水管和交换器进水管均开口 于本体,所述的变径管上设置有空气出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水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换器进水管上设置有交换器进水管阀,交换器进水管阀设置 在用水管和热水交换器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换管的数目为48个。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尺寸本体的直径为400mm,长度为2500mm,交换管的外径为 32匪,热空气腔的直径400mm,长度为200mm。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本实用新型利用干燥余热,转换为循环水加热,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排放,实现了低碳经济的新理念。2、投资少、制作简单方便。3、效率高,变排放为利用是化纤企业独有的能源再利用。4、给企业降低成本,给社会节约资源减少排放。5、实用性很强,节能效果好,是典型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创新技术。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交换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 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由储水罐1、补水管2、水温表3、储水出水管5、 储水回水管6、水泵9、交换器进水管10、用水管11、用水管阀12、交换器进水管阀13、热水 交换器14、本体15、热空气腔16、变径腔17、交换管18组成,在储水罐1上设置有水温表3、补水管2、排污阀4,补水管2设置在上端,排污阀4 设置在底部。储水罐1和热水交换器14之间设置有储水出水管5、储水回水管6、水泵9、交 换器进水管10,储水出水管5、水泵9和交换器进水管10依次相连,在交换器进水管10上 设置有交换器进水管阀13,交换器进水管阀13和水泵9直接的交换器进水管10上还设置 有用水管11,用水管11上设置有用水管阀12。热水交换器14由本体15、热空气腔16、变 径腔17三部分组成,储水回水管6和交换器进水管10开口于本体15,本体15中设置有交 换管18,交换管18的直径为一寸,其外径为32MM。热空气腔16上设置有热空气进口 7,变 径腔17上设置有空气出口 8。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是制作一只容量为5立方米的不锈钢储水罐1,圆形加盖,在 储水罐1的上端装上一只一寸补水管2连接补给水水源(净水),在储水罐1的底部装一只 一寸的排污阀4,再在储水罐1的上装一只水温表3,成为一只完整的储水罐1。然后制作一只热水交换器14,用圆柱形直径为400mm,长度为2500mm不锈钢材质, 二头端面钻孔48孔,孔径为1寸不锈钢管直径,在端面分布均勻(,制作48根1寸无缝不锈 钢管长度2500mm串在热水交换器中间二头与端面焊牢,不得漏水、漏气,形成本体15。本体 15的一端加上一节与本体15相同直径<2 400mm,长度为200mm的热空气腔16,安装时与连 续干燥排放的余热风管连接,另一端加一节变径腔17把空气排放到合适的环境。热水交换器14各一头装上一进一出2只管道,与储水罐1连接。购置一台0.75千瓦1寸口径水泵9,水泵9的进水口与储水罐1的出水口连接,泵 的出水口与热水交换器14上的进水端连接,通过水泵的抽吸循环,储水容器内的水温不断 升高,整个循环系统可连接运行。在水泵9与热水交换器14连接的管道上安装用水管11,可以将多余的热水,通过 用水管引出。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 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 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其特征是由储水罐、储水出水管、储水回水管、水泵、交换器进水管、用水管、用水管阀、热水交换器组成,所述的储水罐上设置有水温表、补水管、储水出水管和储水回水管,所述的储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热水交换器相连,所述的储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所述的水泵通过交换器进水管与热水交换器相连,在交换器进水管上设置有用水管,用水管上设置有用水管阀,所述的热水交换器由本体、热空气腔和变径腔三个腔室组成,在热空气腔上设置有热空气进口,在本体中设置有交换管,储水回水管和交换器进水管均开口于本体,所述的变径管上设置有空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储水罐的 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交换器进 水管上设置有交换器进水管阀,交换器进水管阀设置在用水管和热水交换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交换管的 数目为48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尺寸本 体的直径为400mm,长度为2500mm,交换管的外径为32匪,热空气腔的直径400mm,长度为 2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属于化工设备。该利用余热的热水循环交换装置,由储水罐、储水出水管、储水回水管、水泵、交换器进水管、用水管、用水管阀、热水交换器组成,所述的储水罐上设置有水温表、补水管、储水出水管和储水回水管,储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热水交换器相连,储水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水泵通过交换器进水管与热水交换器相连,在交换器进水管上设置有用水管,用水管上设置有用水管阀,所述的热水交换器由本体、热空气腔和变径腔三个腔室组成,在热空气腔上设置有热空气进口,在本体中设置有交换管,储水回水管和交换器进水管均开口于本体,变径管上设置有空气出口。
文档编号F28D7/10GK201748827SQ20102023195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1日
发明者朱华生, 汪华良, 王新妹 申请人: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