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559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是一种换热板。
背景技术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的换热设备,由若干换热板叠放在一起构成,换热板之间 形成板间通道,使流过的气体或液体受热。由于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体积小的优 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但,现有的换热板结构一般为平板型,需要受热的流体通过时是无阻 力状态顺畅通过,则流体温差层交换过慢,受流体内部热传递的影响,换热板的换热效率大 大降低,换热板内部大量高温气流没有被有效的充分吸收而排放掉,热能被白白浪费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换热板,它能使流体通过换热板之间 的通道时产生扰流现象,加快流体的温差层交换,使热传递过程更加顺畅,从而大幅提高换 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一种换热板,包括具有热源进口和余 温排出口的腔体,所述腔体分为多级迂回腔,各级迂回腔由气管连通,每级迂回腔的表面具 有沉槽,且沉槽的背面相互接触或靠近,即可以相接触,也可以留有空隙。
而且,所述迂回腔的腔壁为圆滑曲面。
而且,所述沉槽的两端为圆滑曲面。
而且,所述气管的管壁为圆滑曲面。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沉槽增大了换热板的传热面积;2、多级腔体和沉槽使需 受热流体通过换热板的主换热面时产生扰流现象,加快了温差层的交换,提高了传热效率; 3、逐级连通的多级腔体和沉槽的设计使换热板腔体内部流动的高温气流也产生扰流现象, 则换热板的发热更加均匀;4、制作工艺简单。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面的剖视图。
其中,1、热源进口,2、余温排出口,3、迂回腔,4、气管,5、沉槽,6、圆滑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板,如图f 4所示,包括具有热源进口 I和余温排出口 2的 腔体,所述腔体分为多级迂回腔3,各级迂回腔3由气管4连通,每级迂回腔3的表面具有沉槽5,且沉槽5的背面相互接触或靠近,即可以相接触,也可以留有空隙。
进一步的,上述迂回腔3的腔壁为圆滑曲面6。
进一步的,上述沉槽5的两端为圆滑曲面6,可减小热源在换热板腔体内流动时的 阻力。
进一步的,上述气管4的管壁为圆滑曲面6,可减小热源在换热板多级腔体间流动 时的阻力。
本发明使用时,可以设置于如蒸柜等热交换设备内,携带大量热量的流体从热源 进口 I进入换热板,在沉槽5和气管4的导流作用下,热源在各级迂回腔3内迂回流动,并 发生扰流,尽可能最大的将热传递给换热板外的待加热物质。
权利要求
1.一种换热板,包括具有热源进口和余温排出口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分为多级迂回腔,各级迂回腔由气管连通,每级迂回腔的表面具有沉槽,且沉槽的背面相互接触或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迂回腔的腔壁为圆滑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的两端为圆滑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的管壁为圆滑曲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是一种换热板,它包括具有热源进口和余温排出口的扁平状腔体,所述腔体分为多级迂回腔,各级迂回腔由气管连通,每级迂回腔的表面具有沉槽,且对应表面的沉槽背面相互接触或靠近。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沉槽增大了换热板的传热面积;2、多级腔体和沉槽使需受热流体通过换热板的主换热面时产生扰流现象,加快了温差层的交换,提高了传热效率;3、逐级连通的多级腔体和沉槽的设计使换热板腔体内部流动的高温气流也产生扰流现象,则换热板的发热更加均匀;4、制作工艺简单。
文档编号F28F3/02GK103033080SQ20121058773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康本善 申请人:武汉宏健环保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