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束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792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板束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使至少两种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热交换介质不相互接触的热交换装置。确切讲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板片式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或者是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由至少四片其上有波纹的板片永久连在一起的换热组件,设于换热组件外的两压紧板,用于固定两压紧板的螺栓,以及设于换热组件上至少两个使换热介质分别进入或流出换热组件内的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等构成。
背景技术
为解决列管式热交换器的诸多不足,产生了板片式热交换器。例如日本公开特许昭和61-276691所示的板式热交换器,以及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9257539.7等所公开的板式换热器。此类的换热器系由带凹凸波纹的板片叠置构成,各板片上开有供介质流入的角孔,板片间有橡胶或其它材料制成的密封材料,并用压紧板和压紧螺栓将其固定,利用夹紧力实现各板片的密封,在各板片间形成等截面的流道。由于板式换热器采用网状流道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单位传热空间,能在低流速下(雷诺数=150~300)获得多变流向,更易实现湍流流动,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其传热系数一般为3500~6000W/m2·K)。但这类换热器存在以下的不足其一,因采用橡胶或类似材料通过压紧板的锁紧力实现板片间的密封,其共同的不足是装置的耐压不可能太大;其二,因受密封材料本身的限制,这类板式换热器不适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其三,因其结构的特点,使板片角孔补强较难于处理,角孔间及板片间密封槽的对位也较难处理,其制造的难度较高,其制造精度要求相对较大,而且由于角孔处补强不足设备易发生泄漏;其四,当换热介质间温差和压力差较大时,容易引起板片间不均匀变形,造成装置失效;其五,受密封材料的影响板式换热器的无故障工作寿命相对较短;其六,由于换热器流量取决于其板片上开出的介质流入角孔直径大小,使其用于大流量介质换热受到一定限制;其七,而且其密封周边过长,使其密封可靠性变差,配压性能不能过高;其八,由于换热板片薄,其承压强度不可能过高,因此也不适用于高压力介质的换热,更不适用气—气介质的换热。
为解决现有板式换热器的不足,中国发明专利申请96195969.2公开了将板片采用焊接等方式永久地连在一起的换热器。虽然这种换热器密封可靠性有很大改善,但其基本结构仍与将述的板式换热器相同,也同样存在前述板式换热器的一些不足。
为解决板式换热器角孔处强度不够而造成泄漏的不足,国际专利申请98806568.1公开的板式换热器了在角孔处采用了极为复杂的结构。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88217708.7和00217648.3公开了将各板片折边并以焊接方式联结的板式换热器。特别是后一专利可以用于高温介质换热,并可以延长其工作寿命。但这种换热器因板片流道截面积相对比较大,因此会造成流道中层流流动趋势增大,特别是在低雷诺数时。另一方面,当该专利用于介质压力不同的换热工作场合,因板片间无相互约束,会造成高压介质板片流道胀鼓,而低压介质流道凹陷的不足。另从该专利文献中还可以看出这种装置存在有换热介质泄漏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相邻换热板片间填充嵌条。实际上所嵌入的这种嵌条只能采用橡胶等柔性材料,而这种解决方案的板片密封方式与前述的传统板式换热器有类似之处,也同样会存在着与传统板式换热器类似的不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01265997.5公开了一种全焊式板式换热器。该专利是将呈波浪纹状的换热板片以波峰对波峰位置放置,再将其沿波纹长度方向组焊形成板束,并在一个板束间形成板间流道,在另一个板束间形成近似管状的管间流道。该专利由于无需在板片上开设角孔,因此不存在角孔处泄漏的不足。由于这一专利是沿板片长度方向焊接为一体,这种一体的板片芯体与换热器壳间的热补偿能力差,当两者间温差较大时,壳体与管芯间可能会因有较大热应力形成裂纹,造成设备泄漏。其次,该专利因需要沿波纹方向进行焊接,因此,其板片上的波纹只能是直线形的,由此形成的流道也只能是直线形流道,介质在这种直线形流道内流动容易形成层流流动,影响其换热效率,从该专利公开的图纸和文件内容估计,其换热效率可能会低于现有的网状流板式换热器。第三,该专利结构中的板片间,特别是其板间流道有一侧也是无支撑结构,因此当两种换热介质的压力差较大,或者两种换热介质温差较大时,会造成板间间隙改变,进一步影响换热效率和效果,甚至造成设备损坏,而且因板片一般较薄,使其抗承压变形的能力、刚度和强度均较差。第四,该专利也不适于气相介质换热,因为在气相介质换热时,换热介质会产生冷凝而在冷凝流道内形成负压,对于流道内无支撑结构的板片而言,无疑是加剧了板片变形的趋势,甚至会导致设备完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换热装置,该装置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同时兼有列管式换热器和现有板片式等多种换热器的优点,能适用于较高压力条件的换热,也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工作,而且还可以适用于大流量介质的换热,本实用新型将具有更高换热效率,适用于对介质温差较大、或者换热介质压力差较大的工作场合进行换热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如下本实用新型的板片上压有W形或S形或V形波纹,或与板片长度方向相倾斜的直线形波纹,在板片的四周带有向上的折边,使板片呈盘状,且在板片的对边位置的折边处的对应位置各有用于使换热介质流入该面一段缺口。板片上的向上凸的波纹高度与折边的高度相等或基本相等,而板片下凸部分与板片折边下底平齐。各板片的设置方式是将两相邻的板片以反面且板片波纹方向反向方式相互设置,形成各板片上波纹的凸起与凸起交叉相接触,凹处与凹处交叉相对应。这里所述的反面是两相邻的板片中一个板片为正面,而另一个板片则是反面,或者说是两个板片以折边相接触,而另一个板片是以折边下底相接触;而板片波纹方向反向是指两相邻的板片中一个板片的波纹方向与另一个板片的波纹方向是相反的,即,当一个板片波纹是W向时,与其相接触的另一板片是M向。再将各个板片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其中折边相对的两个板片在折边处焊接固定,折边不相对另外板片在两相对的折边的下底位置焊接固定,由此形成换热组件,并在组件的板束内形成空间网状流道。经焊接的板束中的各缺口位置,是一种介质的流入和流出通道位置,而各板束间未焊接的折边下底位置,即为另一种介质的流入和流出通道位置。在介质流入或流出的通道位置上分别固定导流箱和汇流箱。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箱、汇流箱最好是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板束上,例如,在板束端面的流体通道位置外焊一管板,再用螺栓将汇流箱和导流箱固定于管板上。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介绍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各板片的一面流动一种流体介质,而另一面流动另外一种流体介质,而板片间以焊接方式密封,不会产生两种介质的串流现象。板片中相互交叉接触的凸起的波纹形成流道间的支撑结构,可以克服因板间两种介质间压力不等所造成应力。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是用两个反面反向的板片构成复杂的空间网状形的流道,介质在其中呈极不规则的蛇形流动,这种极不规则的流动加剧了流道内的湍流,因此可以提高热交换的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是用压紧板将各换热组件板束固定,导流汇流箱设置固定于板束的端部的介质进出口位置的,而且各板片可采用同一种材料制造,因此不会产生现有技术中整体装置在局部热膨胀补偿不等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组件中,可在每两片板片间夹有一层网状物,例如金属网或非金属网。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可以使网状物被相互接触的波纹凸起部位牢牢地约束,而不会产生网状物随介质流动面移动的问题。板片间夹有网状结构相当在流道中设置了干扰液体介质的装置,可使介质的流动受进一步影响,形成更为强烈的湍流。另一方面,由于网,特别是网的经纬交叉部位可成为液体介质中气泡形成的核心,有利于气泡的形成和溢出,这些因素均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效率更高。当然网状物也可以事先形成与板片相同的波纹形状,在板片内设置时以将其敷着于板片表面的方式固定,在这一情况下,相当于使板片表面更为粗糙,可有效破坏沿壁面形成的层流底层的热阻,加大了换热面的面积,同样可以起到提高本实用新型热交换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各板片的波纹面上还可带有微小的凸起颗粒或微小的凹陷。这些凸起颗粒或凹陷可以用机械方面(如冲压)或化学方式(如刻蚀)在板片表面形成,也可以用烧结或喷涂或者溅射、粘结等方式在板片表面形成。更为特殊的情况下可将某些带有催化作用的粒子以前述方式敷着于板片表面,使本实用新型成为特殊的带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板片表面有凸起颗粒或凹陷,同样可以使板片表面更为粗糙,能有效破坏沿壁面形成的层流底层的热阻,加大了换热面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当本实用新型的板片表面带有催化剂粒子时,会因其表面上形成的催化剂和本实用新型本身具有的高效换热效率,提高装置内反应的速率。
本实用新型各板片上可以另敷有或焊有一薄片,如非金属材料制成的薄片,或者直接焊接一薄金属片,并在所述的薄片上均匀分布有小孔洞。这种结构不仅使换热器板片表面粗糙度增大,形成表面更为剧烈的湍流,而且这些在薄片上均匀分布的小孔还可以成为流动介质中气体泡溢出的泡核,有利于介质中气体的溢出,而且因板片表面湍流的作用,又极容易将这些溢出的气泡带出,而不会存于这些小孔中。同时这些小孔还起到使介质流体均匀稳流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热交换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并可降低设备运行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当另敷的薄片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板片上时,相当板片横截面积增加,还可以适当提高板片间的支撑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网状物,或者板片上所设的微小凸起颗粒或微小凹陷,以及另敷的薄片上的小孔等的尺寸可以在1到数十毫米之间,其具体的尺寸和所用的网状物、薄片材料应当根据所用的介质及相关情况选定或试验方式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板片上的上凸波纹部分截面积和两上凸波纹间下凹部分的截面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这种不等截面的结构可以适用于两种不同流量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使大流量的介质经大截面流道流动,小流量的介质在小截面的流道内流动,可以增强换热效果,降低压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板束式换热器的结构中,其加热介质流道板片上的波纹沿介质流动方向的截面面积可以是等面积的,也可以是沿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而本实用新型中构成冷却介质流道的板片的波纹截面面积沿介质流动方向同样可以是等截面的,也可以是截面积逐渐减小的。这里所述的波纹截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可以是连续的均匀变化,也可以是凹凸波纹截面面积分段改变。当采用凹凸波纹的截面积分段变化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中凹凸波纹截面积增大(减小)的参数或分段增大(减小)的参数取决于具体的介质情况。本实用新型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后,可使冷却介质在冷却后不至因其体积收缩而在流道内形成减速流动,同时也可使被加热介质在加热后不至因其体积的增加而形成在流道内流动的困难,增大液体压力损失。当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增大或缩小流道截面积的方案,还可以使其板片的压制成本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箱内可以设置有与介质流入管的轴线倾斜布置的带孔导流板。在导流箱内设置带孔的并且是倾斜布置的导流板可以使进入流道内的液体均匀分布,并起到稳流作用。同时因导流板的作用,可以使进入导流箱的液体流速有所减低,能有利有液体内杂质在导流箱底部沉淀,减小杂质因直接进入板片流道内造成流道堵塞的几率。
如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箱和汇流箱上各自设置相对应的数个介质流动管,在汇流箱和导流箱内设置与介质流动管相对应的将一种介质与某些流道隔绝的隔板,可以用同一台装置进行多种介质间(例如二种以上介质或更多的介质)的热交换。例如,在一个导流箱和与其对应的汇流管上各设两个介质流动管,并在导流箱和汇流箱内各设一隔板,使经导流箱的一个介质进管进入的流体只能进入一部分流道内,并从相应的汇流箱介质流出管排出,而经另一介质进管进入的流体只能在所述的隔板作用下进入另一部分流道,并经汇流箱的另一介质流出管排出,这就可用同一台设备同时对两种以上的多种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另一方面,所设的隔板还可以做换热介质多流程设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板片在边缘处以焊接方式固定,使其承压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适用于高温介质的换热要求,而且不同的流体是在板片两侧流动,因此不会产生不同介质相互泄漏的不足;2、板片间以凸起部位相接触,凹陷位置相对应,使每层流道间都能相互形成支撑结构,整个装置的抗承压能力、刚度和强度均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因此产品的重量可以比现有技术更轻;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从某种角度上讲与现有的板式换热器高效能换热类同,因此其换热面积大,完全保留了现有板式换热器的多项优点,如无热交换死区等,同时因本实用新型的板片设置方式使流经流道的介质以比现有技术更为复杂、湍流更为强烈的流动,因此其热交换可以更为充分地进行。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板片表面设有微小凸起,或微小凹陷,或者小的孔洞,使板片表面的粗糙度增大,可使液体在板片表面形成更剧烈的湍流,同时因板片表面有小孔洞结构,可促使液体介质中的气体溢出并均匀分布,又进一步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根据理论的计算和相关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系数可高达7500W/m2·K,其换热反应速度极快;4、本实用新型采用不等面积截面的两种流道,使大流量的介质经大截面流道流动,小流量的介质在小截面的流道内流动,以适用于不同流量的介质进行热交换,例如城市集中供热采暖的换热;5、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沿液体运行方向不等截面的流道,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而且当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时,其效果将更好。但发明人建议,当本实用新型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时,最好将板片上的冷凝流道或蒸发流道垂直设置;6、热补偿性能高。本实用新型无壳体的束缚,各板束可以采用同类材料制造,而汇流箱导流箱又是固定于板束的端部,因此,可以随板束的热胀冷缩自由运动,自动实现热补偿,而且不会产生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板片与壳体间的应力破坏问题;7、本实用新型的热损小。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热介质热交换是在板束间直接完成,而与外界的空气无直接接触,其最外层的板束外可以直接采用热绝缘保温材料进行处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的损失;8、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很容易地实现用同一台装置进行多种不同介质的换热作业;9、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中还可见,其换热组件相当是一个模块结构,其结构紧凑,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根据测算,本实用新型的单位体积传热面积可以达到150~2500m2/m3;10、从以上所述的结构可见,本实用新型换热介质流量大小取决于板束的多少和板片形成的流道间隙尺寸大小,而且板束数量的增减以及板片的长度(如果板片的长度较长时可以用分段压制的方式解决)和宽度都不受任何因素的制约,因此本实用新型也特别适用于大流量介质的换热,和组装大面积设备换热;11、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各种条件的热交换,例如液-液,或气-气,或者液-气等的换热,并且可以代替列管式换热器,其工作压力范围为真空~6MPa,工作温度范围可在-200~800℃工作流量可达14~2600M3/小时,单台设备的组装面积可以达到1~3000M2/台,或者更大;12、当采用可拆卸的汇流导流箱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很更容易清除沉积导流箱内的污物,例如通过强涡流对板束进行自我清洗,当所用板片波纹是倾斜的直线形波纹时,可更为方便地实现板片内污物和水垢等的清除,而且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也非常方便;13、采用本实用新型时,因板片上无角孔,也就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对准角孔,因此,本实用新型对其制造精度的要求将低于现有技术,仅这一点也可以减低制造成本和难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片结构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左视图,图5为图2中A-A局部位置旋转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板片及汇流箱、导流箱的组合示意图,图7为板片焊接后形成的流道剖面示意图,图8为敷于板片上的带孔薄片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在板片上敷着有带孔薄片后形成流道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带有多个介质流入管的导流箱与部分板束的示意图。
在以上图中1为板片,2为换热组件(换热板束),3为压紧板,4a和5a为导流箱,4b和5b为汇流箱,6a、6b和7均为流体流进或流出管口,8为板片边缘的折边,9a和9b为折边上的缺口(也就是使流体流入或流出板束流道的入或出口),10是板片的上凸波纹,11是带孔的导流板,12是隔板,13是折边下底的焊接处,14为第一种介质的流道,15(即图中深色的区域)为第二种介质的流道,16为压紧板固定螺栓,17为薄片,18为薄片17上的小孔,19为导流箱上的第一介质流入管,20为导流箱上的第二介质流体流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进行解说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是由板片1永久结合在一起形成换热组件2(也就是换热板束)。在最外端的板面外用压紧板3和螺栓16固定。在图1给出的实例中导流箱4a、5a和汇流箱4b、5b分别设于组件2板束的两相互垂直端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板片1的一种波纹板形的第一个板片,其上有W形的波纹10,在板片1的周边上有折边8,使板片1呈一带有小边缘的盘状物。在板片的对角位置的折边处各有一段缺口9a和9b,其中9a位于板片1的AB边上,而9b位于板片1的CD边上,这一缺口9是用于使换热介质流入该面的进口或出口,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中与图1板片相配合的第二个板片与图2所示结构波纹及波纹方向是完全相同的,但其上位于AB边和CD边上的缺口9a和9b则于图2所示的板片中缺口位置相对,即第二个板片上的缺口9a是位于图2所示的CD边上,而第二个板片上的缺口9b则是位于图2所示的板片AB边上。这种不同的板片缺口位置才可以满足本实用新型在板片组装后其液体介质进口和出口为确定的两个位置。通过图3和图4还可见,板片1上的向上凸的波纹10的高度与折边8的高度是相等的,而板片1下凸部分与板片折边8下底是平齐的,这样在两个板片相互结合时可以保证其波纹的凸起与凸起相接触,其凹处与凹处相对应,而且其底部或折边可以完全接触。如果采用在两板片间夹有网状物或带孔薄片的结构时,应考虑使凸起波纹高度与折边高度间有略小薄片厚度或网状物厚度的间隔,以便于组装。图2所示的板片波纹的上凸部分截面积大于两个上凸波纹间下凹部分的截面积,当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波纹上凸和下凹部分两者的面积也可以是相等的。此外,可将板片制成其上的加热介质流道的波纹截面面积沿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而冷却波纹截面面积沿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板片流道逐渐增大和减小既可以是连续增加长或减小,也可以是沿流道分段增大或减小。需特别说明的图2给出的板片波纹为W形,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可以是S形的,或V形的,甚至可以是与板片长度相倾斜的直线波纹。
本实用新型板片的组装焊接参见图6。其组配方式是首先将两相邻的板片以反面和板片波纹反向方式相互设置,并逐个焊在一起。即将第一个板片(即图2给出的板片结构,并且是将图2所示面置于上面,将第二个板片(注第二个板片是与图2所示的板片的波纹和波纹方向一致,但其上的缺口位置与第一个板片位置是相对的)绕板片AB边转动180度,同时再绕板片上的短边BC边转动180度,再将第二个板片扣放于第一个板片之下,这时的第一个板片和第二个板片间是以其折边8的底部13相互接触,而两个板片上波纹方向是相反的,即当第一个板片上波纹为W形时,第二个板片上的波纹为M形,同时第一个板片上的凸起波纹与第二个板片上的凸起波纹交叉相接触,两片板片上的凹处与凹处相对应,而两板片折边8上的缺口各处于相同的位置。将两板片的折边8的底部13沿长边AB和CD相互焊合,使两板片间固定并密封,两板片间形成的凸起与凸起接触处形成流道内的支撑结构,而两板片的凹处与凹处相互对应,形成板间复杂的空间网状流道的流道,而板片间未焊合的短边部分BC和DA则为第一和第二板片间流体流道的进口和出口。这时即完成了第一组的两板片间的组装焊接。重复前述的组装焊接,直到组装的板片组数量达到设计要求的数量。再将各板片组进行组装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组件,也就是换热板束。板片组间的组装焊接,参见附图6和附图7。以有四个板片的换热器为例,在第一组板完成组装后,将第二个板片组置于第一板片组的第二个板片上,显然第二个板片与第二板片组间的第一个板片只能是以折边8相接触,应当注意的是此时应注意保持使第一板片组的第二个与第二板片组的第三板片(也就是第二板片组的第一个板片)间的波纹方向同样以相反方向设置,即第二个板片的波纹为M形时,第三个板片的波纹为W形。在这种状态下两组板片上的缺口9是处于同一个位置。将第二个板片与第三个板片沿折边8进行焊合,使两片板片间固定并密封,而板片上未焊合的缺口9自然成为介质液体流道流入和流出的通道,同时在两板片间凸起波纹与凸起波纹以网状形式相接触成为第二个板片与第三个板片间流道内的支撑结构,而各板片波纹的凹处与凹处相对应形成板片间的复杂空间流道。设于各板片折边8上的缺口9则为板片组间流体流道流入或流出的通道。重复以上的各步骤可将各板片组组装焊接成设计要求换热组件(也就是换热板片束)。在整个板束组装焊接完成后,再在板束的两端用压紧板3和螺栓16进行固定,再在板束的缺口9处和板片的短边处分别焊接管板和导流箱或汇流箱等,再用螺栓固定导流箱和汇流箱的封头,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全部组装工作。完成组装后的换热组件2内的流道剖面图参见图7,其中8为折边焊接处,而13则为折边8底部和焊接处,由于板片采用的是如图2所示的板片,其板片两侧形成的流道截面积是不相等的,14为大截面流道,而15所示的深色区域则为小截面流道。
关于板片间的焊接,发明人建议最好采用压应力缝焊的焊接工艺或激光焊接等工艺进行焊接,这样可以使焊缝耐压密封性能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箱内可以设置与进管轴线相倾斜的带小孔的导流板11,参见图6。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如上所述,当采用不同波纹的板片即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不同的实施例。如采用板片中两种介质流道等截面积(也就是板片上的上凸波纹和下凸波纹面积相等),或者两种介质流道截面积不等;或者采用沿流体流动方向的流道面积为等面积,或者采用沿流体流动方向的流道面积增加或减小的结构等。
以下再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几个最佳实施例在薄片17(可以是金属材料的,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上开小孔18,如图8所示,并将薄片17按板片1的形状成型,将其事先焊接于板片1上,也可以是直接敷于板片1上,再按前述组装焊接方式进行组装,形成剖面如图9所示的流道结构。由于在小截面流道15的壁上有小孔18,使壁面更为粗糙,可以有效克服液体流动是在壁面产生的层流底层,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如果在板片间敷有或直接夹有网状物,也同样可以起到与前述效果相同的作用。
如果所用的板片1的表面以机械或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形成微小的凸起颗粒或微小凹陷,或者在板片中间夹有网状物,也可以实现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另外的实施例。如果在板片1表面所附着的颗粒为催化剂,即可以用本实用新型作为反应器。
图10是对三种介质间进行热交换的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在导流箱4内用隔板12将导流箱分为上下两部分,同时将换热板束2也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液体进管17将一种介质引入板束2的上面,而液体进管18将第二种介质引入板束2的下面部分,如此,可实现用一台设备同时进行多种介质的热交换作业。
权利要求1.一种板束式换热器,其中包括由至少四片其上有波纹的板片(1)永久连在一起的换热组件(2),设于换热组件外的两压紧板(3),用于固定两压紧板的螺栓(16),以及设于换热组件(2)上至少两个使换热介质分别进入或流出换热组件(2)内的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上有W形或S形或V形波纹或与板片长度方向相倾斜的直边波纹的板片(1)的四周带有向上的折边(8),使板片(1)呈盘状,且在板片的对边位置的折边处各有用于使换热介质流入该面的一段缺口(9),位于板片上的向上凸的波纹高度与折边(8)的高度基本相等,而板片下凸部分与板片折边(8)下底平齐,两相邻的板片以反面反向方式相互设置,形成各板片上波纹的凸起与凸起相接触,凹处与凹处相对应,将折边相对的两个板片在折边(8)处焊接固定,将折边不相对的板片在两相对的折边(8)的下底位置(13)焊接固定,形成换热组件(2),并在组件的板束内形成空间网状流道,板束上缺口(9)位置和板束间未焊接的折边下底位置处分别固定有导流箱(4a)、(5a)和汇流箱(4b)、(5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两片板片间夹有一层网状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板片的波纹面上还带有微小的凸起颗粒或微小的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板片上另敷有或焊有一薄片,在该薄片上均匀分布有小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板片(1)的上凸波纹部分截面积和两上凸波纹间下凹部分的截面积不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构成加热介质流道的板片波纹截面面积沿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构成冷却介质流道的板片波纹截面面积沿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构成冷却介质流道的板片波纹截面面积沿介质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导流箱(4a)和(5a)内设置有与介质进入管轴线倾斜布置的带孔导流板(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束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导流箱(4a)和汇流箱(4b)上各自至少设有两个介质流动管,在汇流箱和导流箱内至少设有将一个介质流动管与部分流道隔绝的一个隔板(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使至少两种介质进行热交换的装置,特别是一种板式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的板片上压有W形或S形或V形波纹,或与板片长度方向相倾斜的直线形波纹,在板片的四周带有向上的折边,板片的对边位置的折边处的对应位置各有用于使换热介质流入该面一段缺口。各板片以两相邻的板片反面反向方式相互设置,形成各板片上波纹的凸起与凸起交叉相接触,凹处与凹处交叉相对应的结构,并焊接在一起。
文档编号F28D9/02GK2674384SQ0326282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5日
发明者彭锁华 申请人:彭锁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