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及其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677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器及其换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烟气换热的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其换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烟气换热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燃煤锅炉等烟气换热行业中。烟气换热器通常采用膜式换热结构,即采用膜式换热管增强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如图I所示,即在换热管本体11之间设置传热片13,增加膜式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膜式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闻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闻I旲式换热管的换热系数,大多在换热管本体11的圆周壁上设置周向传热片12,即周向传热片12沿换热管本体11的周向延伸,如图I所示,一般周向传热片12沿换热管本体11的轴向以一定的间隔分布,通过增加换热面 积来提高膜式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虽然上述结构的膜式换热管较普通的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有所提高,但是上述结构的膜式换热管基于其本身的结构,该膜式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还不够理想,即该膜式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还比较低,导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较低,有效的能源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换热流体或者换热介质的使用,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另外,现有的膜式换热管,因为换热管本体11之间设置有传热片13,传热片13 —般呈水平放置,使用一段时间后,传热片13上会沉积灰尘,降低了传热片13的传热系数,进而降低了膜式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最终降低了膜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换热管,以提闻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闻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提闻了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闻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换热管,包括换热管本体;沿所述换热管本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换热管本体外壁上的传热片和若干传热棒组,所述传热棒组包括若干沿所述换热管本体的周向分布的传热棒。优选的,上述换热管中,所述传热片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传热片在同一平面内。优选的,上述换热管中,所述传热棒组沿所述换热管本体的轴向均匀分布。优选的,上述换热管中,所述传热棒和所述传热片均沿所述换热管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上述换热管中,所述传热棒组包括四个所述传热棒、六个所述传热棒或者八个所述传热棒。[0013]优选的,上述换热管中,所述传热棒为传热销钉。优选的,上述换热管中,所述传热片为钢板,所述传热棒为圆钢。优选的,上述换热管中,所述换热管为蛇形管。基于上述提供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与所述壳体相连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所述传热片位于竖直平面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管,包括换热管和设置于该换热管外壁上的传热片和传热棒组,传热棒组包括若干传热棒,传热棒组沿换热管的周向分布,传热片和传热棒组沿换热管的轴向分布,使得换热管的轴向和周向均设置有换热部件,与现有的膜式换热管相比,很显然,传热棒较周向传热片能够更有效的增加换热流体的扰流,进而加快了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而且传热棒较周向传热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该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可效利用的能源,减少了换热介质或者换热流体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膜式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上图I-图4中换热管本体11、周向传热片12、传热片13、换热管本体21、传热片22、传热棒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包括换热管本体21 ;沿换热管本体21的轴向设置于换热管本体21外壁上的传热片22和若干传热棒组,该传热棒组包括若干沿换热管本体21的周向分布的传热棒23。上述换热管的换热过程为具有一定温度的换热流体经过换热管的外表面,换热介质(如汽机冷凝水或者锅炉给水)以一定的压力从换热管内部通过,此时换热流体通过换热管本体21、传热片22、传热棒23与换热介质发生热交换,换热流体的温度得以降低,换热介质的温度升高,或者换热流体的温度得以升高,换热介质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换热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可用于烟气换热,烟气通过换热管的外侧。当然,该换热管还可以用于其他换热流体的换热,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中,传热片22和传热棒组沿换热管21的轴向分布,传热棒组包括沿换热管21的周向分布的传热棒23,与现有的膜式换热管相比,很显然,传热棒23较周向传热片能够更有效的增加换热流体的扰流,进而加快了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而且传热棒23较周向传热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该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可效利用的能源,减少了换热介质或者换热流体的使用量,进而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中,传热片22可为任意个,但是为了有效的提供换热管的换热系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中,传热片22的数目优选为两个,这样可设置较多的传热棒23,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本实用新型对两个传热片22的相对位置不做具体地限定。为了保证换热管本体21受力均衡,优先选择两个传热片22设置在同一平面内,使得换热管本体21受力均衡,便于换热管的安装。为了有效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中,传热棒组沿换热管本体21的轴向均匀分布,使得换热管整体的换热系数较高,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相邻的传热组棒之间的间隙可根据换热管本体21的长度和所需的换热系数来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只要能够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即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中,在换热管的同一周向上,存在传热片22和传热棒23,为了有效地提高换热管的换热系数,优先选择传热棒23和传热片22均沿换热管本体21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这样,可有效增大换热流体的扰流,加快换热流体的换热,进而提供换热管的换热系数;同时,可使换热管本体21受力均匀,便于换热管的制造和安装,也使换热管的外观更加均称,美观。考虑换热管本体21的直径的大小和换热管本体21之间的间隙,上述实施例提供换热管中,每组传热棒组中的传热棒23的数目为偶数,优选的,传热棒组包括四个传热棒23、六个传热棒23或者八个传热棒23。当然,在空间和工艺允许的条件下,传热棒组包括的传热棒23的数目还可为其他,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在同一换热管中,可设置包括同一数量传热棒23的传热棒组,或者均设置有包括不同数量的传热棒的传热帮组。包括四个传热棒23的传热帮组、包括六个传热棒23的传热帮组和包括八个传热棒23的传热帮组可随意搭配,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考虑实际工艺的实施,为了便于换热管的生产,传热棒23的布置方式可采用图4所示的布置结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中,传热棒23可为传热销钉,也可为圆钢,本实用新型对传热棒23的具体材料不做具体地限定,只要能够增大换热流体的扰流即可。优选的,传热片22为钢板,当然传热片22还可为其他传热材料,本实用型新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只要能够传热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优先选择为蛇形管,因为蛇形管的应用较多,且蛇形管的换热系数较高。当然换热管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管。该换热器的其他部件和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传热片22上会沉积有灰尘,为了尽量避免换热管在使用过程中传热片22上沉积有灰尘,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中,传热片22位于竖直平面内,这样避免了灰尘沉积在传热片22上,使得灰尘不会降低该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闻了该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最终提闻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
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本体(21);沿所述换热管本体(21)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换热管本体(21)外壁上的传热片(22)和若干传热棒组,所述传热棒组包括若干沿所述换热管本体(21)的周向分布的传热棒(2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片(22)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传热片(22)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棒组沿所述换热管本体(21)的轴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棒(23)和所述传热片(22)均沿所述换热管本体(21)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棒组包括四个所述传热棒(23)、六个所述传热棒(23)或者八个所述传热棒(23)。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棒(23)为传热销钉。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片(22)为钢板,所述传热棒(23)为圆钢。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蛇形管。
9.一种换热器,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片(22)位于竖直平面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管,包括换热管本体(21);沿所述换热管本体(21)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换热管本体(21)外壁上的传热片(22)和若干传热棒组,所述传热棒组包括若干沿所述换热管本体(21)的周向分布的传热棒(23)。本实用新型提供换热管,与现有的膜式换热管相比,很显然,传热棒(23)较周向传热片能够更有效的增加换热流体的扰流,进而加快了换热流体之间的换热,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系数;同时,传热棒(23)较周向传热片能够增加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该换热管的换热系数,进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换热管的换热器。
文档编号F28D7/00GK202485524SQ201220106439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廖增安, 谢庆亮, 钟志良, 黄举福 申请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