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016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率、低污染和可良好综合利用的燃煤技术,它带来了煤燃烧技术的革命,是近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燃烧技术。由于它在煤种适应性和变负荷能力以及污染物排放上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得到迅速发展。近十年在中国大陆,循环流化床锅炉则更是发展迅猛,几乎全国80%以上的中小电厂,热、电、汽联产电站,都选用了循环流化床炉。随着流化床锅炉的大力推广和普及,作为保障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其重要辅机之一锅炉放渣器,在稳定锅炉运行、环保、节能等方面,日 益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经过国家“六五”至“九五”期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研究后,低热值燃料燃烧技术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已日趋成熟。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够混烧不同煤种,还可燃用高灰低热值燃料(煤矸石和煤泥)。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煤泥及多种煤质发电是工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其环保节能效果远优于任何其他方式,因此国家政策一贯积极支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要保持稳定、持续,炉膛差压和料层差压的正常维持十分重要,为保持两个参数在正常运行范围之内,必须进行适当的放渣工作。才能实现保证流化质量进而保障锅炉稳定燃烧,因此各电厂对此都非常重视。目前,在国内优质煤价格偏高,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燃用复合煤质的电厂越来越多,流化床锅炉燃用煤质广泛,但点炉、压火、扬火、放渣操作不当,极易形成焦块,并堵塞放渣管,影响放渣,同时渣管经常堵塞,给运行工作造成大量劳动量。一旦放渣管出现堵塞,整个放渣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滚筒式冷却放渣机停运,需要运行人员人力放渣,热量损失严重,并且危险性高,并且渣管堵塞疏通起来相当麻烦,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锅炉的正常运行,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非常多的损失,严重时甚至危及锅炉正常运行,造成停炉事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点炉、压火、扬火过程中渣管容易堵塞,以及堵塞后人力放渣热量损失严重、危险性高、费时费力,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的问题;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使用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避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渣放渣系统出现停运,使得锅炉放渣口风量及流化程度大为改观,解决了点炉、压火、扬火过程中出现的渣管堵塞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包括炉膛,与炉膛底部连接的热渣输送管,炉膛两侧设二次风管I,炉膛底部设有风室,所述热渣输送管顶部设有相连接的热渣输送管套管,热渣输送管套管凸出炉膛内底部。[0007]所述炉膛两侧设有二次风管II,二次风管II在炉膛内的出气口对准放渣口,所述二次风管II通过阀门与外部的送风管连接。设置二次风管II解决了锅炉点炉、压火、扬火、放渣过程中料层局部流化不均现象,同时消除了由于煤质复杂等原因在放渣口形成焦块造成渣管堵塞问题,从而解决了因渣管堵塞被迫停炉难题,达到保证锅炉运行持续、安全、稳定的目的。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凸出炉膛内底部长度15. 5cm。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周围的炉膛内底部设有菌式风帽。通过菌式风帽为放渣口附近物料提供更加充分、均衡、有效的风量,形成局部强势流化效果,防止在点炉、扬火、压火、放渣过程中出现流化不均造成的结焦。所述菌式风帽设有六个,六个菌式风帽沿渣输送管套管周围均布。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包括炉膛,与炉膛底部连 接的热渣输送管,炉膛两侧设二次风管I,炉膛底部设有风室,所述热渣输送管顶部设有相连接的热渣输送管套管,热渣输送管套管凸出炉膛内底部,所述炉膛两侧设有二次风管II,二次风管II在炉膛内的出气口对准放渣口,所述二次风管II通过阀门与外部的送风管连接,设置二次风管II后,一方面不易形成大量积压,另一方面焦块不会滚动到放渣口附近,即便形成焦块也不会造成堵塞,焦块在炉膛内经过流化移动,能被高温燃烧缩小、并逐渐消失,解决了锅炉点炉、压火、扬火、放渣过程中料层局部流化不均现象,同时消除了由于煤质复杂等原因在放渣口形成焦块造成渣管堵塞问题,从而解决了因渣管堵塞被迫停炉难题,达到保证锅炉运行持续、安全、稳定的目的。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周围的炉膛内底部设有菌式风帽,通过菌式风帽为放渣口附近物料提供更加充分、均衡、有效的风量,形成局部强势流化效果,防止在点炉、扬火、压火、放渣过程中出现流化不均造成的结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I.解决了锅炉点炉、压火、扬火、放渣过程中料层局部流化不均现象;2.消除了由于煤质复杂等原因在放渣口形成焦块造成渣管堵塞问题,解决了因渣管堵塞被迫停炉难题,达到保证锅炉运行持续、安全、稳定的目的;3.为放渣口附近物料提供更加充分、均衡、有效的风量,形成局部强势流化效果,防止在点炉、扬火、压火、放渣过程中出现流化不均造成的结焦接。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局部俯视图;其中I.热渣输送管套管,2.热渣输送管,3. 二次风管I,4.菌式风帽,5.炉膛,
6.阀门,7. 二次风管II,8钟罩式风帽,9.风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包括炉膛5,与炉膛底部连接的热渣输送管2、钟罩式风帽8,炉膛5两侧的二次风管I 3,炉膛5底部设有风室9,所述热渣输送管2顶部设有相连接的热渣输送管套管I,热渣输送管套管I凸出炉膛内底部,热渣输送管套管I为Φ 159X5的双层管件,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I凸出炉膛内底部长度15. 5cm。所述炉膛5两侧设有二次风管II 7,二次风管II 7在炉膛内的出气口对准放渣口,所述二次风管II 7通过阀门6与外部的送风管连接。解决了锅炉点炉、压火、扬火、放渣过程中料层局部流化不均现象,同时消除了由于煤质复杂等原因在放渣口形成焦块造成渣管堵塞问题,从而解决了因渣管堵塞被迫停炉难题,达到保证锅炉运行持续、安全、稳定的目的。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I凸出炉膛内底部长度15. 5cm。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I周围的炉膛内底部设有菌式风帽4。通过菌式风帽4为放渣口附近物料提供更加充分、均衡、有效的风量,形成局部强势流化效果,防止在点炉、扬火、压火、放渣过程中出现流化不均造成的结焦接。所述菌式风帽4设有六个,六个菌式风帽4沿热渣输送管套管I周围均布。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包括炉膛,与炉膛底部连接的热渣输送管,炉膛两侧设二次风管I,炉膛底部设有风室,其特征是,所述热渣输送管顶部设有相连接的热渣输送管套管,热渣输送管套管凸出炉膛内底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其特征是,所述炉膛两侧设有二次风管II,二次风管II在炉膛内的出气口对准放渣口,所述二次风管II通过阀门与送风管连接。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其特征是,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凸出炉膛内底部长度15. 5cm。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其特征是,所述热渣输送管套管周围的炉膛内底部设有菌式风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其特征是,所述菌式风帽设有六个,六个菌式风帽沿渣输送管套管周围均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包括炉膛,与炉膛底部连接的热渣输送管,炉膛两侧设二次风管Ⅰ,炉膛底部设有风室,所述热渣输送管顶部设有相连接的热渣输送管套管,热渣输送管套管凸出炉膛内底部,所述炉膛两侧设有二次风管Ⅱ,二次风管Ⅱ在炉膛内的出气口对准放渣口,所述二次风管Ⅱ通过阀门与外部的送风管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使用流化床锅炉放渣防堵器,避免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渣放渣系统出现停运,使得锅炉放渣口风量及流化程度大为改观,解决了点炉、压火、扬火过程中出现的渣管堵塞现象。
文档编号F23C10/24GK202719599SQ20122040696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6日
发明者丛林, 李明国, 夏建华 申请人:济南市琦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