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及燃尽风系统以及燃尽风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51393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及燃尽风系统以及燃尽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煤粉锅炉的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及燃尽风系统以及燃尽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7%都来自于燃煤,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包括Ν0、Ν02、Ν20、N2O3> N2O4, N2O5等,通常被合称为N0X,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因燃烧石化燃料而排放的氮氧化物在所有氮氧化物排放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国家对NOx排放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NOx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采用低NOx燃烧技术,二是采用尾部脱硝技术。采用烟气脱硝技术初期投入大,运行成本高,而运行成本和初期投入均与烟气入口 NOx浓度有关,因而在采用烟气脱硝技术之前通常要采用低NOx燃烧技术降低炉膛出口 NOx浓度。目前新建和改造的电站锅炉普遍采用低NOx燃烧器和炉膛中上部安装的独立燃尽风喷口的炉内整体空气分级燃烧方式,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尾部烟气净化装置入口 NOx浓度的目的。采用整体空气分级燃烧方式的NOx排放值要比未设置这种燃尽风装置的燃烧系统低得多。然而,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往往会带来燃烧效率下降或飞灰含碳增加的负面问题,NOx排放的降低程度越大,往往对燃烧效率影响也越大。由于燃尽风量占入炉总风量的比例在20 40%左右,显然煤粉的部分燃烧份额会被延迟到燃尽风投入后,若燃尽风从投入到炉膛出口阶段停留时间小于这部分燃烧份额的燃尽时间,燃尽率就会明显受到影响。一般而言,相同空气分级条件下,容量越大、炉膛容积热负荷更小的锅炉,其燃烧效率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小,这是因为燃尽风口到炉膛出口的停留时间相对更长一些。但是,当对于具体锅炉,燃尽风的标高设置和空气分级程度确定后,燃尽风与还原区上来的烟气和燃尽风混合程度成为直接影响燃尽程度的关键因素,若混合较差,相当于推迟了燃尽风和煤焦的混合,浪费了燃尽区高度或停留时间。实际情况的确如此,由于燃尽风选取的风速一般比二次风高,燃尽风喷口组高度较 小,燃尽风装置多采用四角正切小切圆布置,这些因素导致燃尽风射流的刚性强,射流不易偏转,即形成的实际切圆较小。而从主燃区随螺旋上升的大量煤焦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会被甩向壁面附近,形成了燃尽风在内、大量煤焦颗粒在外的分布状态,由于气流螺旋上升的特点,直到炉膛出口这样的分布状态都较难改变。因此,在燃尽风送入位置通过现有燃尽风设置方式无法实现确保风粉尽早充分混合,对燃尽区高度造成的浪费,也未能解决炉膛尾部残余旋转和水冷壁近壁面区域的高温腐蚀以及结渣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及燃尽风系统以及燃尽风控制方法,它能加快燃尽风和煤焦的混合,充分利用好燃尽区高度和煤焦停留时间,提高煤粉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燃尽率,减轻由于炉内整体空气分级燃烧对燃烧效率以及飞灰含碳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减小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作用和减轻水冷壁区域的高温腐蚀和结渣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包括燃尽风箱,其特征在于在燃尽风箱内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在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下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该燃尽风装置通过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将燃尽风分为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三股,并从不同的角度射入炉膛;作为上述燃尽风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数块纵向挡板均通过转轴设于各自的风道内,上、下两组纵向挡板均与各自的摆动机构相连;可实现上、下燃尽风道末端喷口的喷射方向在一定角度内摆动;
上述摆动机构可以为连接支架、前过渡连杆、导向连杆、滑动导向套、后过渡连杆、曲柄、转动导向套,连接支架前端与同组的各纵向挡板铰接,前过渡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支架后端和导向连杆的前端铰接,后过渡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导向连杆后端和曲柄的前端铰接,导向连杆滑动穿过固设的滑动导向套,曲柄的后部位于固设的转动导向套中;通过转动曲柄的后部可带动纵向挡板转动,实现喷口喷射方向的摆动;
上述摆动机构也可以为连接支架、过渡连杆、通过销轴装于风道内的摆杆、曲柄、滑动套于摆杆上的滑套,连接支架前端与同组的各纵向挡板铰接,连接支架后端与过渡连杆的前端铰接,过渡连杆的后端与摆杆前端铰接,滑套铰接于曲柄上;通过转动曲柄也可带动纵向挡板转动;
作为上述燃尽风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的流通横截面积比为1:3:1 1:1:1 ;可实现燃尽风量的合理分配;
本发明的燃尽风系统,包括设于炉膛中上部的至少一层角部燃尽风装置,每层角部燃尽风装置包括设于炉膛四角的四个燃尽风装置,每个燃尽风装置均包括燃尽风箱,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燃尽风箱内均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在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中部 燃尽风道的轴向正向指向炉膛,下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且中部燃尽风道轴向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小于上燃尽风道喷射方向与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形成四角切圆布置的燃尽风系统;
本发明适用于上述燃尽风系统的燃尽风控制方法为:将燃尽风在炉膛中上部分为至少一层、每层从炉膛四角的燃尽风喷口喷射入炉膛,并在每个喷口处将燃尽风分为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三股,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下部燃尽反吹风反向射入炉膛,中部燃尽直吹风和上部燃尽偏向风均正向射入炉膛,且中部燃尽直吹风喷射方向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小于上部燃尽偏向风喷射方向与炉膛对角线的夹角;
上述燃尽风装置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使用时分别形成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下部燃尽风道反吹风反向射入炉膛,及时补充氧量,扩大燃尽风在射流平面的影响区域,达到加强煤焦在燃尽风射流平面快速充分混合燃尽的目的,还可起到减小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作用,以此减小炉膛出口过、再热器内蒸汽侧传热偏差;中部燃尽直吹风射入炉膛中央形成切圆燃烧,中部燃尽风刚性大,射流穿透力强,为炉膛中央区域及时迅速地提供氧补充,使得未燃尽煤粉在切圆区域扰动燃尽;上部燃尽风道偏向风对远离炉膛中央区域的煤粉颗粒的搅拌扰动作用,强化水冷壁附近风粉混合,并使得水冷壁近壁面区域形成氧化性气氛,减轻水冷壁高温腐蚀和结渣趋势,利于形成燃尽区的风包粉后期燃尽状态,同时将水冷壁近壁面区域未燃尽煤粉裹挟至中间主燃区,进一步提高燃尽率;总之,本方法将燃尽风分为三股,从而形成燃尽区的风包粉后期燃尽状态,明显扩展了燃尽风的影响区域,三个燃尽风口同时进入工作状态,同一燃尽风三股不同方向的射流共同协调作用,燃尽风在其射流平面上充满度大大提高,风粉快速充分混合得以强化,煤焦的燃尽进程不受制于氧的补充,以此节省了燃尽区高度或停留时间,提高煤粉锅炉在深度分级条件下的燃烧效率,减轻由于炉内整体空气分级燃烧对炉内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为上述燃尽风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炉膛中上部还设有至少一层中部燃尽风装置,每层中部燃尽风装置包括设于四面炉墙中心线处的四个燃尽风装置,每个燃尽风装置均包括燃尽风箱,在每个燃尽风箱内均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在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中部燃尽风道的轴向正向指向炉膛,下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且中部燃尽风道轴向与所在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小于上燃尽风道喷射方向与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 相应的作为本发明燃尽风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将一部分燃尽风还通过四面炉墙中上部中心线处的四个燃尽风喷口喷射入炉膛,并在每个喷口处也将燃尽风分为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三股,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下部燃尽反吹风反向射入炉膛,中部燃尽直吹风和上部燃尽偏向风均正向射入炉膛,且中部燃尽直吹风喷射方向与所在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小于上部燃尽偏向风喷射方向与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通过增设中部燃尽风装置,可解决大容量的煤粉锅炉四角上燃尽风射流行程不能有效抵达下游角部射流影响区的问题,保证燃尽区高的射流充满度;
作为本发明燃尽风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上部燃尽偏向风和下部燃尽反吹风在水平面内均摆动式的喷射入炉膛内;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的风量配比为1:3:1 1:1:1 ;可实现燃尽风量的合理分配,提高中部燃尽直吹风的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加快燃尽风和煤焦的混合,充分利用好燃尽区高度和煤焦停留时间,提高煤粉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燃尽率,减轻由于炉内整体空气分级燃烧对燃烧效率以及飞灰含碳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减小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作用和减轻水冷壁区域的高温腐蚀和结渣问题。


图1为本发明燃尽风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燃尽风装置的局部剖立体图。图3为图2中摆动机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燃尽风系统实施例一水平方向上燃尽风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燃尽风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燃尽风装置摆动机构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燃尽风系统实施例二水平方向上燃尽风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该燃尽风系统,包括设于炉膛I中上部的五层角部燃尽风装置,每层角部燃尽风装置均包括设于炉膛四角的四个燃尽风装置2,每个燃尽风装置2均包括燃尽风箱3,在每个燃尽风箱3内均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4,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5、6、7,所述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5、6、7的流通横截面积比为1:1:1,在上燃尽风道5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 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8,在下燃尽风道7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9,纵向挡板8、9均通过两端的转轴10设于各自的风道5或7内,同组的数块纵向挡板8或9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并与摆动机构相连,摆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11、前过渡连杆12、导向连杆13、与联于燃尽风箱3上的固定支架18固联的滑动导向套14、后过渡连杆15、曲柄16、转动导向套17,连接支架11前端与同组的各纵向挡板8或9铰接,前过渡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支架11后端和导向连杆13的前端铰接,后过渡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导向连杆13后端和曲柄16的前端铰接,导向连杆13滑动的穿过滑动导向套14,曲柄16的后部位于固设的转动导向套17中;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中部燃尽风道6的轴向正向指向炉膛,即中部燃尽风道6的轴向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设置呈一定夹角,下燃尽风道7末端由其纵向挡板9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5末端由其纵向挡板8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且中部燃尽风道轴向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小于上燃尽风道喷射方向与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形成五层四角切圆布置的燃尽风系统;
适用于上述燃尽风系统的燃尽风控制方法为:将燃尽风在炉膛I中上部分为五层、每层从炉膛四角的燃尽风装置2射入炉膛,并在每个燃尽风箱3喷口处将燃尽风通过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5、6、7分为上部燃尽偏向风22、中部燃尽直吹风21、下部燃尽反吹风20三股,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下部燃尽反吹风20以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呈5° 25。的夹角反向射入炉膛,上部燃尽偏向风22以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呈20° 35°的夹角正向射入炉膛,中部燃尽直吹风21也正向射入炉膛,中部燃尽直吹风21喷射方向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小于上部燃尽偏向风22喷射方向与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即上部燃尽偏向风22的喷射方向更偏向于炉壁的水冷壁;
每个燃尽风装置2分别形成上部燃尽偏向风22、中部燃尽直吹21风、下部燃尽反吹风20,下部燃尽风道反吹风20反向射入炉膛,及时补充氧量,扩大燃尽风在射流平面的影响区域,达到加强煤焦在燃尽风射流平面快速充分混合燃尽的目的,还可起到减小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作用,以此减小炉膛出口过、再热器内蒸汽侧传热偏差;中部燃尽直吹风21射入炉膛中央形成切圆燃烧,中部燃尽风刚性大,射流穿透力强,为炉膛中央区域及时迅速地提供氧补充,使得未燃尽煤粉在切圆区域扰动燃尽;上部燃尽偏向风22对远离炉膛中央区域的煤粉颗粒的搅拌扰动作用,强化水冷壁附近风粉混合,并使得水冷壁近壁面区域形成氧化性气氛,减轻水冷壁高温腐蚀和结渣趋势,利于形成燃尽区的风包粉后期燃尽状态,同时将水冷壁近壁面区域未燃尽煤粉裹挟至中间主燃区,进一步提高燃尽率;总之,本方法将燃尽风分为三股,从而形成燃尽区的风包粉后期燃尽状态,明显扩展了燃尽风的影响区域,三个燃尽风口同时进入工作状态,同一燃尽风三股不同方向的射流共同协调作用,燃尽风在其射流平面上充满度大大提高,风粉快速充分混合得以强化,煤焦的燃尽进程不受制于氧的补充,以此充分利用了燃尽区高度和焦煤停留时间,提高煤粉锅炉在深度分级条件下的燃烧效率,减轻由于炉内整体空气分级燃烧对炉内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据工况,通过转动曲柄16的后部可带动对应的纵向挡板8或9转动,可使得上部燃尽偏向风22和下部燃尽反吹风20的喷射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7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其燃尽风系统除了包括设于炉膛I中上部的五层角部燃尽风装置、每层角部燃尽风装置均包括设于炉膛四角的四个燃尽风装置25,还包括与第二层和第四层燃尽风装置2等高的两层中部燃尽风装置,每层中部燃尽风装置包括设于四面炉墙中心线处的四个燃尽风装置26 ;四角的燃尽风装置25与中部的燃尽风装置26其结构均相同,它们与实施例一中的燃尽风装置2相比,其区别仅在于:与纵向挡板8或9相连的摆动机构改为连接支架27、过渡连杆31、通过销轴装于风道内的摆杆28、曲柄29、滑动套于摆杆28上的滑套30,连接支架27前端与同组的各纵向挡板8或9铰接,连接支架27后端与过渡连杆31前端铰接,过渡连杆31后端与摆杆28前端铰接,滑套30铰接于曲柄29上,两燃尽风装置25、26的其它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相同;通过转动曲柄29也可带动纵向挡板8或9转动;
该燃尽风系统将一部分燃尽风还通过四面炉墙中上部中心线处上、下四个燃尽风装置26喷射入炉膛,并在每个喷口处也将燃尽风分为上部燃尽偏向风32、中部燃尽直吹风33、下部燃尽反吹风34三股,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下部燃尽反吹风34反向射入炉膛,中部燃尽直吹风33和上部燃尽偏向风32均正向射入炉膛,且中部燃尽直吹风33喷射方向与所在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小于上部燃尽偏向风32喷射方向与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通过增设中部燃尽风装置26, 可解决大容量的煤粉锅炉四角上燃尽风射流行程不能有效抵达下游角部射流影响区的问题,保证燃尽区高的射流充满度;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角部燃尽风装置和中部燃尽风装置和排列方式的层数还可多种多样,每个燃尽风装置的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的流通横截面积比也可改为1:3:1,以提高中部燃尽直吹风的刚性;只要采用权利要求1或6或8所述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包括燃尽风箱,其特征在于在燃尽风箱内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在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下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数块纵向挡板均通过转轴设于各自的风道内,上、下两组纵向挡板均与各自的摆动机构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前过渡连杆、导向连杆、滑动导向套、后过渡连杆、曲柄、转动导向套,连接支架前端与同组的各纵向挡板铰接,前过渡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支架后端和导向连杆的前端铰接,后过渡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导向连杆后端和曲柄的前端铰接,导向连杆滑动穿过固设的滑动导向套,曲柄的后部位于固设的转动导向套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连接支架、过渡连杆、通过销轴装于风道内的摆杆、曲柄、滑动套于摆杆上的滑套,连接支架前端与同组的各纵向挡板铰接,连接支架后端与过渡连杆的前端铰接,过渡连杆的后端与摆杆前端铰接,滑套铰接于曲柄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的流通横截面积比为1:3:1 1:1:1。
6.一种燃尽风系统,包括设于炉膛中上部的至少一层角部燃尽风装置,每层角部燃尽风装置包括设于炉膛四角的四个燃尽风装置,每个燃尽风装置均包括燃尽风箱,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燃尽风箱内均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在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中部燃尽风道的轴向正向指向炉膛,下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且中部燃尽风道轴向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小于上燃尽风道喷射方向与炉膛对角线的夹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尽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炉膛中上部还设有至少一层中部燃尽风装置,每层中部燃尽风装置包括设于四面炉墙中心线处的四个燃尽风装置,燃尽风装置均包括燃尽风箱,在每个燃尽风箱内均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在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中部燃尽风道的轴向正向指向炉膛,下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且中部燃尽风道轴向与所在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小于上燃尽风道喷射方向与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燃尽风系统的燃尽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燃尽风在炉膛中上部分为至少一层、每层从炉膛四角的燃尽风喷口喷射入炉膛,并在每个喷口处将燃尽风分为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三股,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下部燃尽反吹风反向射入炉膛,中部燃尽直吹风和上部燃尽偏向风均正向射入炉膛,且中部燃尽直吹风喷射方向与所在角落炉膛对角线的夹角小于上部燃尽偏向风喷射方向与炉膛对角线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尽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部分燃尽风还通过四面炉墙中上部中心线处的四个燃尽风喷口喷射入炉膛,并在每个喷口处也将燃尽风分为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三股,相对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下部燃尽反吹风反向射入炉膛,中部燃尽直吹风和上部燃尽偏向风均正向射入炉膛,且中部燃尽直吹风喷射方向与所在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小于上部燃尽偏向风喷射方向与炉墙内侧垂线的夹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尽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部燃尽偏向风和下部燃尽反吹风在水平面内均摆动式的喷射入炉膛内;上部燃尽偏向风、中部燃尽直吹风、下部燃尽反吹风的风量配比为 1:3:1 1: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及燃尽风系统以及燃尽风控制方法,摆动式燃尽风装置在燃尽风箱内设有两层横向的隔板,将燃尽风箱分为上、中、下三个燃尽风道,在上、下两个燃尽风道的末端喷口内均设有与风道轴向呈倾斜布置的数块纵向挡板,下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反,上燃尽风道末端由其纵向挡板形成的喷射方向与炉内主旋气流的旋向相同。本发明能加快燃尽风和煤焦的混合,充分利用燃尽区高度和煤焦停留时间,提高燃烧效率和燃尽率,减轻空气分级燃烧对燃烧效率以及飞灰含碳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减小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作用和减轻水冷壁区域的高温腐蚀和结渣问题。
文档编号F23C7/00GK103234199SQ20131015124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7日
发明者范卫东, 陈灿, 刘泰生, 王勇, 马晓伟, 杨建明, 郭青宏, 李宇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