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703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热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热管,包含有:一外管,其内壁布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且该外管内填入有一第一作动液体;一内管,短于该外管,其外径较该外管内径小,系置放于该外管内部,而与该外管间形成一空隙,该内管的外壁布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且该内管的内壁布设有一第三毛细结构;此外,该内管内填入有一第二作动液体,并且该内管两端封闭。藉此,该热管因有二管体且该内管的内壁与外壁皆布设有一毛细结构,使其可增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与供作动液体流动的通道,因而可提高热管的散热效率。
【专利说明】热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与散热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热管。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热管,其是在封闭的管体内壁设置有毛细结构以及填入适量的作动液体,借由管体内作动液体持续循环的液相至汽相间的变化,以及作动液体于该管体内的流动来导热。其实际操作时,作动液体于吸热端受热后转化成蒸汽,蒸汽快速扩散至该管体的冷凝端放热,冷凝后再次形成液体,液体借由该毛细结构的毛细现象效应回流至该管体的吸热端,如此往复循环进行受热和放热的动作,达到快速导热的效果。
[0003]现有的热管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均温性,但现今电子元件高功率化的设计下,因热管内作动液体为一定量且热管与受热元件接触面积有限,单一热管已不能满足现今电子元件发热量不断提高的散热需求。如果能够增加热管的管体,使受热面积增加,将能有效提升导热的效率。
[0004]关于使用数个热管的方式,已有专利被提出申请,其中关于中国台湾公开第200600739号「热管」专利案,揭露出一种含有二管体的热管,其使用内管装设于外管内的设置方式,当发热电子元件发热量较小时,仅靠外管的作动液体发生作用,而当发热电子元件较高时,内管中的作动液体才开始工作,使热管可满足不同程度发热电子元件的发热量。然而,该内管的外壁未布设有毛细结构,故其作动液体流动的面积较少,使其散热效率受到限制。
[0005]另外,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编号097215481号「导热管」专利案,也揭露出一种含有二管体的导热管,其内管穿设于该外管之中,该内管及外管的内壁以及该内管位于外管内部区域的外壁均布设有毛细结构以增加热传导面积,使得散热率得以提升。然而,其仍需要有一底板封合于该外管与内管,以及该内管需要环设有数个通孔才能有效散热,故其结构较为复杂,花费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其可增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与供作动液体流动的通道,因而可提高热管的散热效率。
[0007]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热管,包含有:一外管,其内壁布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且该外管内填入有一第一作动液体;一内管,短于该外管,其外径较该外管内径小,是置放于该外管内部,而与该外管间形成一空隙,该内管的外壁布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且该内管的内壁布设有一第三毛细结构;此外,该内管内填入有一第二作动液体,并且该内管两端封闭。
[0008]藉此,该热管因有二管体且该内管的内壁与外壁皆布设有一毛细结构,使其可增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与供作动液体流动的通道,因而可提高热管的散热效率。【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沿第图1中2-2剖线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横截面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再一横截面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横截面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更一横截面示意图。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6]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0018]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热管10,主要是由一外管11以及一内管21所组成,其中:
[0019]该外管11其内壁布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12,且该外管11内填入有一第一作动液体(因该作动液体于该毛细结构中流动,故图中未示)。
[0020]该内管21短于该外管11,其外径较该外管11内径小,是置放于该外管11内部,而与该外管11间形成一空隙,该内管21的外壁布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22,且该内管21的内壁布设有一第三毛细结构24 ;此外,该内管21内填入有一第二作动液体(因该作动液体于该毛细结构中流动,故图中未示),并且该内管21两端封闭。
[0021]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毛细结构12、该第二毛细结构22与该第三毛细结构24皆可选自烧结铜粉或是沟槽结构,其共有5种组合,兹列举如下,例如图2所示:该第一毛细结构12、该第二毛细结构22与第三毛细结构24皆为烧结铜粉结构;例如图3所示:该第一毛细结构12为烧结铜粉,而该第二毛细结构22与第三毛细结构24皆为沟槽结构;例如图4所示:该第一毛细结构12、该第二毛细结构22与第三毛细结构24皆为沟槽结构;例如图5所示:该第一毛细结构12为沟槽结构,但其局部形成了两个以上且对称分布的大沟槽结构121,其余的沟槽为小沟槽结构122,其中,大沟槽结构121中的沟槽的宽度与高度均大于小沟槽结构122的沟槽,此外,第二毛细结构22为沟槽结构,且该第三毛细结构24系为烧结铜粉;例如图6所示:该第一毛细结构12为沟槽结构,但其局部形成了两个以上且对称分布的大沟槽结构121,其余的沟槽为小沟槽结构122,其中,大沟槽结构121中的沟槽的宽度与高度均大于小沟槽结构122的沟槽,而该第二毛细结构22与第三毛细结构24皆为沟槽结构。图5与图6之中是选用大沟槽结构121,其优点是结构较为强韧。
[0022]藉由上述结构,其实际操作时,该等作动液体于吸热端受热后,该等作动液体会流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12、该第二毛细结构22与第三毛细结构24,因该热管10因有二管体11,21且该内管21的内壁与外壁皆布设有一毛细结构,使其可增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与供作动液体流动的通道,因而可提高热管的散热效率。
[0023]请再参阅图7,本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热管1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0024]该外管11’其内壁布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12’,且该外管11’内填入有一第一作动液体。该外管11’侧壁相对侧被压扁而呈扁管状,并使其第一毛细结构12’接触于该内管21的外壁面上的第二毛细结构22,藉此该外管11’将该内管21’夹住。
[0025]该内管21’短于该外管11’,其外径较该外管11’内径小,是置放于该外管11’内部,而与该外管11’间形成一空隙,该内管21’的外壁布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22’,且该内管21’的内壁布设有一第三毛细结构24’;此外,该内管21’内填入有一第二作动液体,且该内管21’两端封闭,以及该内管21’在该外管11’内呈自由状态。
[0026]该外管11’侧壁相对侧被压扁后,该内管21’受挤压后的横截面为圆形,其中该第一毛细结构12’、该第二毛细结构22’与该第三毛细结构24’皆可选自烧结铜粉或是沟槽结构,因其结构组合均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容不赘述。
[0027]请再参阅图8,本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热管1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
[0028]该外管11”侧壁相对侧被压扁后,该内管21”受挤压后的横截面为扁形,其余结构组合均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容不赘述。
[0029]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可达成的功效在于:该热管10因有二管体11,21且该内管21的内壁与外壁皆布设有一毛细结构,使其可增加热管的散热面积与供作动液体流动的通道,因而可提高热管的散热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热管,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外管,其内壁布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且该外管内填入有一第一作动液体; 一内管,短于该外管,其外径较该外管内径小,是置放于该外管内部,而与该外管间形成一空隙,该内管的外壁布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且该内管的内壁布设有一第三毛细结构;此外,该内管内填入有一第二作动液体,并且该内管两端封闭。
2.如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内管在该外管内呈自由状态。
3.如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外管侧壁相对侧被压扁而呈扁管状,并使其第一毛细结构接触于该内管的外壁面上的第二毛细结构,借此该外管将该内管夹住。
4.如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三毛细结构,选自烧结铜粉或沟槽结构其中之一。
5.如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为沟槽结构,其局部形成了两个以上且对称分布的大沟槽结构,其余的沟槽为小沟槽结构,其中,大沟槽结构中的沟槽的宽度与高度均大于小沟槽结构的沟槽。
6.如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外管侧壁相对侧被压扁后,该内管受挤压后的横截面为圆形。
7.如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该外管侧壁相对侧被压扁后,该内管受挤压后的横截面为扁形。
【文档编号】F28D15/04GK203534305SQ20132053375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发明者】江玉国, 林柏宏 申请人:东莞泰硕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