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点蒸发冷却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1239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露点蒸发冷却芯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包括多个干通道和多个湿通道,干通道和湿通道交错排列,干通道由前后布置的传热壁和上下布置的密封体形成、或由传热壁、水平方向的支撑瓦楞和上部布置的密封体形成,湿通道由传热壁和支撑瓦楞形成,或由前后布置的传热壁和左右布置的密封体形成;传热壁可以有通孔,空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部分空气通过通孔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部、下部或上、下部排出,另一部分空气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从湿通道上部引入湿通道,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
【专利说明】露点蒸发冷却芯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露点蒸发冷却芯体。

【背景技术】
[0002] 常规露点蒸发冷却的芯体的传热壁一般有采用塑料植绒片和淋膜纸或者淋膜无 纺布两种情况,塑料往往可以通过吸塑等方式成形以增加强度并形成密封通道,如美国专 利US20110220333采用的技术方案,淋膜纸或者淋膜无纺布的强度不好,且不能通过吸塑 等方式增加强度,淋膜纸或者淋膜无纺布之间形成干湿通道时需要增加复杂的支撑,干湿 通道的密封也很较难形成,美国专利US6581402中典型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结构即为上述 情况。上述两种情况,无论是通过吸塑等方式,还是增加复杂的支撑,均造成芯体加工工艺 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露点蒸发冷却芯体。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露点蒸发冷却芯体,该芯体包括 多个干通道和多个湿通道,干通道和湿通道交错排列,干通道由前后布置的传热壁和上下 布置的密封体形成,湿通道由传热壁和支撑瓦楞形成,支撑瓦楞的瓦楞方向为坚直方向;传 热壁有通孔,空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部分空气通过通孔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部、下 部或上、下部排出,另一部分空气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从湿通道上部引入湿通道。
[0005] -种露点蒸发冷却芯体,该芯体包括多个干通道和多个湿通道,干通道和湿通道 交错排列,干通道由传热壁、支撑瓦楞和上部布置的密封体形成,支撑瓦楞的瓦楞方向为水 平方向;湿通道由前后布置的传热壁和左右布置的密封体形成,传热壁上有通孔,空气从干 通道一侧进入,部分空气通过通孔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部、下部或上、下部排出,另一 部分空气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从湿通道上部引入湿通道。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的干通道的出风侧布置支撑体,空气可以同时从通孔和干通道出 风侧进入湿通道。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封闭,空气只能从干通道出风侧进入湿通道。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瓦楞两侧用胶粘结传热壁形成瓦楞板。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瓦楞为纸质材料,所述的传热壁为淋膜纸。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体为密封胶。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封闭,空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从湿 通道上部引入湿通道,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的部分空气从芯体下部或者上部进入湿通道, 从湿通道的上部或者下部排出。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成本低廉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 本发明充分利用瓦楞与平板的淋膜纸或者淋膜无纺布的传热壁结合,如将纸瓦楞两面粘附 传热壁,如淋膜纸,构成芯体的基本元件瓦楞板,瓦楞板与平板的淋膜纸或者淋膜无纺布相 t匕,强度明显增高,瓦楞板与密封体组合形成芯体,具有易于加工,成本低廉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基本形式;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基本形式的第二种实现方式; 图5为本发明以一种基本形式的第三种实现方式; 图6为第一种基本形式的带有中间支撑条的芯体; 图7为本发明以一种基本形式的第四种实现方式;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基本形式; 图9为本发明第二种基本形式第二种实现方式; 图10为本发明第二种基本形式第三种实现方式; 图11为本发明第二种基本形式第四种实现方式; 图12为本发明第二种基本形式第五种实现方式; 图13为本发明第二种基本形式第六种实现方式; 图中,传热壁1、密封体2、支撑瓦楞3、通孔4、中间支撑条5、支撑体6、瓦楞板131。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如图1,图2所示,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包括干通道D和湿通道W,干湿通道交错排 列,干通道D由不透水的传热壁1和上下布置的密封体2形成,湿通道W由不透水的传热壁 1和支撑瓦楞3形成,支撑瓦楞3的瓦楞方向为坚直方向;传热壁1有通孔4,空气A从干通 道左侧进入,部分空气通过通孔4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下部排出,另一部分空气从 干通道右侧排出,水Wa从湿通道上部引入湿通道。
[0015] 瓦楞3可为纸质、无纺布、塑料及金属等材料,传热壁1可为淋膜纸、淋膜无纺布、 植绒塑料片或植绒金属片等。
[0016] 密封体2可以为密封胶,如聚氨酯密封胶、环氧密封胶等,或者密封条两侧涂胶, 或者橡胶密封条等。
[0017] 图2为图1的爆炸图1。
[0018] 图3为图1的爆炸图2,图3中,两个传热壁1和瓦楞3形成整体的瓦楞板131,瓦 楞板13可以在芯体制作前,采用自动化的设备或流水线,如瓦楞纸板生产线等制作好。
[0019] 图4与图1的区别在于,图4的传热壁1的通孔4在芯体下部,湿通道排气在上部, 而图1中通孔4在中部,湿通道排气上、下均排气。
[0020] 图5与图1的区别在于,图5的传热壁1的通孔4在芯体上部,湿通道排气在下部, 而图1中通孔4在中部,湿通道排气上、下均排气。
[0021] 图6在图5的基础上,增加了干通道内的中间支撑条5,这样可以增加芯体的强度。
[0022] 图7与前述图1至图6不同在于,前面的图中在传热壁1都有通孔4,图7中没有, 空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的部分空气从芯体下 部或者上部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部或者下部排出。
[0023]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基本形式,与第一种基本形式不同,瓦楞置于干通道,且为 水平瓦楞,而第一种基本形式中,瓦楞置于湿通道,且为垂直瓦楞。
[0024] 第二种基本形式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芯体包括干通道D和湿通道W,干湿通道交 错排列,干通道由不透水传热壁1、支撑瓦楞3和上部布置的密封体2形成,支撑瓦楞3的瓦 楞方向为水平方向;湿通道由不透水传热壁1和左右布置的密封体2形成,传热壁上有通孔 4,空气A从干通道一侧进入,部分空气通过通孔4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下部排出,另 一部分空气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Wa从湿通道上部引入。
[0025] 瓦楞3可为纸质、无纺布、塑料及金属等材料,传热壁1可为淋膜纸、淋膜无纺布、 植绒塑料片或植绒金属片等。
[0026] 密封体2可以为密封胶,如聚氨酯密封胶、环氧密封胶等,或者密封条两侧涂胶, 或者橡胶密封条等。
[0027] 图9与图8的区别在于,图9的传热壁1的通孔4在芯体上部,湿通道排气在下部, 而图8中通孔4在中部,湿通道排气上、下均排气。
[0028] 图10与图8的区别在于,图10的传热壁1的通孔4在芯体下部,湿通道排气在上 部,而图8中通孔4在中部,湿通道排气上、下均排气。
[0029] 图11与图8不同在于,干通道的出风侧布置的密封体2由可通气的支撑体6置换, 空气可以同时从通孔4和干通道出风侧进入湿通道。
[0030] 图12与图11不同在于,传热壁1的通孔4封闭,空气只能从干通道出风侧进入湿 通道。
[0031] 图13与前述图8至图11不同在于,前面的图8至图11中在传热壁1都有通孔4, 图13中没有,空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从干通道D另一侧排出的部分 空气从芯体下部或者上部进入湿通道W,从湿通道W的上部或者下部排出。
【权利要求】
1. 一种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该芯体包括多个干通道和多个湿通道,干通 道和湿通道交错排列,干通道由前后布置的传热壁(1)和上下布置的密封体(2)形成,湿通 道由传热壁(1)和支撑瓦楞(3)形成,支撑瓦楞(3)的瓦楞方向为坚直方向;传热壁(1)有 通孔(4),空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部分空气通过通孔(4)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部、下 部或上、下部排出,另一部分空气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从湿通道上部引入湿通道。
2. -种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该芯体包括多个干通道和多个湿通道,干通 道和湿通道交错排列,干通道由传热壁(1)、支撑瓦楞(3)和上部布置的密封体(2)形成,支 撑瓦楞(3)的瓦楞方向为水平方向;湿通道由前后布置的传热壁(1)和左右布置的密封体 (2) 形成,传热壁(1)上有通孔(4),空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部分空气通过通孔(4)进入湿 通道,从湿通道的上部、下部或上、下部排出,另一部分空气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从湿通 道上部引入湿通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通道的出风侧布 置支撑体(6),空气可以同时从通孔(4)和干通道出风侧进入湿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封 闭,空气只能从干通道出风侧进入湿通道。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瓦楞(3) 两侧用胶粘结传热壁(1)形成瓦楞板(131 )。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瓦楞 (3) 为纸质材料,所述的传热壁(1)为淋膜纸。
7.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体(2) 为密封胶。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露点蒸发冷却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封闭,空 气从干通道一侧进入,从干通道另一侧排出,水从湿通道上部引入湿通道,从干通道另一 侧排出的部分空气从芯体下部或者上部进入湿通道,从湿通道的上部或者下部排出。
【文档编号】F28D9/02GK104110983SQ20141033846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王云清 申请人:王云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