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5411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固体废弃物热解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炉,通过环体结构与U型钢制水封夹套上下相互穿插配合从而在排灰抽气室和抽气口之间形成S形弯道,这种S形弯道的设置可防止抽气口在抽取可燃气体的同时,将灰渣抽入抽气口;而且将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设在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外套筒的外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下部处于水中形成水封,这样就完全隔断了炉内温度及灰渣对搅渣器传动机构的影响,避免了搅渣器传动机构的堵塞或损坏。
【专利说明】固体废弃物热解炉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解炉,特别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炉。
【背景技术】
[0002]热解炉是一种可将城市垃圾和部分工业废料中可燃物制成的燃料棒经过干燥、干馏、高温氧化、还原后生成洁净的可燃气体,成为可再生利用的燃料的炉体装置。
[0003]中国专利ZL00237948.1公开的《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其采用的活动炉排的搅渣器为外圈齿啮合传动,且在搅渣器外圈齿轮与燃炉本体结合部位设置了挡渣圈,虽然这种设置可使燃料氧化后的灰渣不易进入传动机构,而克服了搅渣器传动机构被灰渣堵塞不能正常运行的缺陷,但是因为单独设置挡渣圈并不能完全杜绝灰渣进入传动机构和炉膛下通道,随着时间的累积,传动机构和炉膛下通道仍然可能因炉排集灰而造成堵塞;而且炉膛内的高温也容易造成搅渣器传动机构的损坏。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杜绝燃料氧化后的灰渣进入搅渣器传动机构而造成堵塞以及避免炉膛内的高温造成搅渣器传动机构的损坏的固体废弃物热解炉。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包括:由钢制水循环夹套及耐火内衬构成的燃炉本体,燃炉本体上部设有水蒸气导入口,顶部设有供燃料棒及气化剂送入的炉口 ;燃烧室的底部设置的排渣装置由搅渣器和其下部的炉排构成,所述搅渣器与燃炉本体的结合部设有一防止灰渣进入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的挡渣圈,所述搅渣器的底部连接在钢立柱上,钢立柱的底部连接一个钢横梁,还包括设在排渣装置下方的U型钢制水封夹套,为一个由内套筒和外套筒组成的双套筒结构,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内套筒的内部构成排灰抽气室,所述钢横梁的两端连接在内套筒的内壁上,在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外套筒上设有与排灰抽气室相通的抽气口 ;还包括一个设在挡渣圈和外套筒之间的环体结构,所述环体结构与U型钢制水封夹套上下相互穿插配合在排灰抽气室和抽气口之间形成S形弯道;所述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设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外套筒的外部。
[0006]所述S形弯道上设有密集水喷雾降温装置。
[0007]所述环体结构由一个圆环和中空的圆筒上下连接而成,其纵剖面为T形,环体结构的圆环连接在挡渣圈和外套筒之间,圆筒的下部插入内套筒和外套筒之间,内套筒插入挡渣圈和环体结构的圆筒之间。
[0008]所述抽气口设在外套筒上部且靠近其与环体结构的结合处。
[0009]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内套筒和外套筒相互平行,且形状均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均依次由上圆筒、中空倒圆台、下圆筒上下连接组成,所述挡渣圈、环体结构的圆筒的下端与上圆筒的下端相平齐。
[0010]所述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包括轮齿、主动齿轮、传动箱和电机,所述轮齿设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外周壁上,且与传动箱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连接在电机上。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通过环体结构与U型钢制水封夹套上下相互穿插配合从而在排灰抽气室和抽气口之间形成S形弯道,这种S形弯道的设置可防止抽气口在抽取可燃气体的同时,将灰渣抽入抽气口 ;而且将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设在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外套筒的外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的下部处于水中形成水封,这样就完全隔断了炉内温度及灰渣对搅渣器传动机构的影响,避免了搅渣器传动机构的堵塞或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体废弃物热解炉的局部剖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体废弃物热解炉A部位排渣装置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如图1所示,包括:由钢制水循环夹套I及耐火内衬2构成的燃炉本体,燃炉本体上部设有水蒸气导入口 3,顶部设有供燃料棒及气化剂送入的炉口 4 ;如图2所示,燃烧室5的底部设置的排渣装置6由搅渣器61和其下部的炉排62构成,所述搅渣器61与燃炉本体的结合部设有一防止灰渣进入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7的挡渣圈8,挡渣圈8的设置可防止灰渣被直接吸入抽气口,也一定程度的将灰渣与搅渣器传动机构隔开;所述搅渣器61的底部连接在钢立柱9上,钢立柱9的底部连接一个钢横梁10,还包括设在排渣装置6下方的U型钢制水封夹套11,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为一个由内套筒12和外套筒13组成的双套筒结构,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内套筒12的内部构成排灰抽气室14,所述钢横梁10的两端连接在内套筒12的内壁上,在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外套筒13上设有与排灰抽气室12相通的抽气口 15 ;还包括一个设在挡渣圈8和外套筒13之间的环体结构16,所述环体结构16与U型钢制水封夹套11上下相互穿插配合在排灰抽气室14和抽气口 15之间形成S形弯道17,这种S形弯道17的设置可防止抽气口在抽取可燃气体的同时,将灰渣抽入抽气口 ;所述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7设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外套筒13的外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下部处于水中(如图1液面B)形成水封,这样就完全隔断了炉内温度及灰渣对搅渣器传动机构的影响,避免了搅渣器传动机构的堵塞或损坏。
[0016]所述S形弯道17上设有密集水喷雾降温装置,密集水喷雾降温装置在密集喷水时能够阻挡灰渣抽入抽气口的同时迅速降低高温燃气的温度,挡灰效果更好。
[0017]所述环体结构16由一个圆环18和中空的圆筒19上下连接而成,其纵剖面为T形,环体结构16的圆环18连接在挡渣圈8和外套筒13之间,圆筒19的下部插入内套筒12和外套筒13之间,内套筒12插入挡渣圈8和环体结构16的圆筒19之间。
[0018]所述抽气口 15优选设在外套筒13上部且靠近其与环体结构16的结合处。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内套筒12和外套筒13相互平行,且形状均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均依次由上圆筒、中空倒圆台、下圆筒上下连接组成,所述挡渣圈8、环体结构16的圆筒19的下端与上圆筒的下端相平齐。
[0019]所述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7包括轮齿20、主动齿轮21、传动箱22和电机23,所述轮齿20设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外周壁上,且与传动箱22上的主动齿轮21相啮合,主动齿轮21连接在电机23上。通过主动齿轮21与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啮合传动,带动搅渣器61旋转,旋转中的搅渣器61与固定的炉排62相配合,将集落在炉排62上的灰渣顺利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包括:由钢制水循环夹套(I)及耐火内衬(2)构成的燃炉本体,燃炉本体上部设有水蒸气导入口(3),顶部设有供燃料棒及气化剂送入的炉口(4);燃烧室(5)的底部设置的排渣装置(6)由搅渣器(61)和其下部的炉排(62)构成,所述搅渣器(61)与燃炉本体的结合部设有一防止灰渣进入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7)的挡渣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渣器(61)的底部连接在钢立柱(9)上,钢立柱(9)的底部连接一个钢横梁(10),还包括设在排渣装置(6)下方的U型钢制水封夹套(11),为一个由内套筒(12)和外套筒(13 )组成的双套筒结构,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内套筒(12 )的内部构成排灰抽气室(14),所述钢横梁(10)的两端连接在内套筒(12)的内壁上,在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外套筒(13)上设有与排灰抽气室(12)相通的抽气口( 15);还包括一个设在挡渣圈(8)和外套筒(13)之间的环体结构(16),所述环体结构(16)与U型钢制水封夹套(11)上下相互穿插配合在排灰抽气室(14)和抽气口( 15)之间形成S形弯道(17);所述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7)设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外套筒(13)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弯道(17)上设有密集水喷雾降温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结构(16)由一个圆环(18)和中空的圆筒(19)上下连接而成,其纵剖面为T形,环体结构(16)的圆环(18)连接在挡渣圈(8)和外套筒(13)之间,圆筒(19)的下部插入内套筒(12)和外套筒(13)之间,内套筒(12)插入挡渣圈(8)和环体结构(16)的圆筒(1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口(15)设在外套筒(13)上部且靠近其与环体结构(16)的结合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内套筒(12)和外套筒(13)相互平行,且形状均为上大下小的漏斗状,均依次由上圆筒、中空倒圆台、下圆筒上下连接组成,所述挡渣圈(8)、环体结构(16)的圆筒(19)的下端与上圆筒的下端相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废弃物热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渣器动力和传动机构(7 )包括轮齿(20 )、主动齿轮(21)、传动箱(22 )和电机(23 ),所述轮齿(20 )设在所述U型钢制水封夹套(11)的外周壁上,且与传动箱(22)上的主动齿轮(21)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21)连接在电机(23)上。
【文档编号】F23G5/027GK203771416SQ201420156678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常宗浈, 王洲 申请人:常宗浈, 王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