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447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冷凝器,所述冷却冷凝器为立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换热段、下换热段和气液分离段;所述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采用的换热器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且上换热段的换热管所用材质为钛,下换热段的换热管所用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冷却冷凝器的顶部设置有喷嘴;该设备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寿命长,冷却效果好的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冷却冷凝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稀硝酸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冷凝器。
【背景技术】
[0002]稀硝酸的生产工艺方法包括双加压法工艺和全高压法工艺,一般包括如下步骤,氨空混合气在钼网上进行氨的氧化反应,反应后生成NOX气体,经过一系列工艺回收热量后,经过冷却冷凝器(在双加压法中别名为“低压反应水冷凝器”,在全高压法工艺中别名为“快冷器”),使气体温度降至45°C,并生成一定数量的稀硝酸;然后酸-气混合物进入氧化氮分离器将稀硝酸进行分离,用泵将稀硝酸送入吸收塔相应塔板;NOX气体与来自漂白塔的二次空气混合后,送入压缩机进行加压,经尾气预热器、水冷器冷却后,进入吸收塔底部,NOX在塔中被水吸收生产硝酸。从塔底出来的60%硝酸经漂白塔吹出溶解的NOX气体后,经酸冷器送至成品酸贮槽。
[0003]目前国内的生产装置运行都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0004]1、冷却冷凝器的换热管一般采用不锈钢304L,由于NOX气体在冷却过程中开始生成高温冷凝酸的温度超出不锈钢304L的最佳使用条件,换热管存在着腐蚀严重的问题,因此设备寿命普遍较短;严重的,设备会因为换热管腐蚀而发生泄漏;
[0005]2、现有设备一般采用冷却冷凝器和氧化氮分离器分开布置的设计,且冷却冷凝器采用卧式结构,占地面积大;
[0006]3、现有技术中洗涤铵盐一般采用喷水的方式,这样就降低了成品稀硝酸的浓度,存在着广品不合格的隐患。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冷凝器,能够有效解决设备腐蚀、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尤其适用于稀硝酸的生产【技术领域】。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冷却冷凝器,所述冷却冷凝器为立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换热段、下换热段和气液分离段;所述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采用的换热器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且上换热段的换热管所用材质为钛,下换热段的换热管所用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冷却冷凝器的顶部设置有喷嘴。
[0010]优选的,所述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的换热器壳体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一导流筒。
[0011]更优选的,所述导流筒的顶部为锥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上分别设置有冷却水通道,且下换热段的冷却水出口与上换热段的冷却水进口相连通,使得冷却水先经过下换热段,再经过上换热段。
[0013]优选的,所述气液分离段的内部安装有不锈钢折板式气液分离元件,液滴分离精度为5 μ m。
[0014]优选的,所述钛为TA2,不锈钢为304L。[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冷却冷凝器采用立式结构,并且将传统的冷凝器与氧化氮分离器设置在同一冷却冷凝器中,能够有效节约占地面积,同时立式布局也有利于换热管内液体的排出;上换热段的换热管采用钛材,能够耐高温和耐冷凝酸的腐蚀,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设备顶部设置有喷嘴,用于喷淋稀硝酸,在装置启动初期用稀硝酸进行铵盐的洗涤,同时不影响生成的稀硝酸的浓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给冷却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氧化氮气体进口;2.进气室;3.排气口 ;4.上换热段导流筒锥体;5.上换热段冷却水出口 ;6.上换热段;7.下换热段导流筒锥体;8.下换热段;9.温度计口 ;10.气液分离元件;11.二次空气入口 ;12.稀硝酸入口 ;13.液位计接口 ;14.液位计接口 ;15.稀酸出口 ;16.温度计口 ;17.稀硝酸回流口 ;18.气液分离段;19.喷淋口 ;20.氧化氮气体出口 ;21.压力表口 ;22.排净口 ;23.下换热段冷却水进口 ;24.下换热段冷却水出口 ;25.排气口 ;26.温度计口 ;27.排净口 ;28.上换热段冷却水进口 ;29.温度计口 ;30.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冷凝器,尤其适合应用于稀硝酸的生产【技术领域】,用于对氧化氮气体进行冷却并进一步进行气液分离。
[0020]从图1可以看出,该冷却冷凝器采用立式布局,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氧化氮气体进口 1,进气室2,上换热段6,下换热段8以及气液分离段18等主要结构。
[0021]换热段分为两段,分别为上换热段6和下换热段8,二者之间设置有一中空的短节过度,为本领域的常规设计,在此不做赘述。上换热段6处于气相高温区,换热管长度为3m,下换热段8处于气相低温区,换热管长度为6m。其中上换热段6和下换热段8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且上换热段6的换热管采用钛材,优选为TA2型号的钛;下换热段8的换热管采用不锈钢材质,优选为不锈钢304L。钛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优良性能,上换热段6将进入冷却冷凝器内的氧化氮气体的温度冷却至70°C以下,然后进入下换热段8,不锈钢304L在该温度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效果,因此下换热段8的不锈钢换热管可以保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O
[0022]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圆环式折流板的管壳式换热器,并在换热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导流筒。现有技术中,外壳体的端部一般采用锥壳式结构与管板进行连接,此种设计有利于减小管板的直径,降低设备的造价,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锥壳式结构能够限制内导流筒的长度,从而使得壳程流体在管板附近的流速很低,不利于换热的进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将内导流筒的顶部设计成为锥形结构(详见图1中上换热段导流筒锥体4和下换热段导流筒锥体7),并将内导流筒伸入到锥壳的内部,如此能够很好的利用设备内部的空间,很好的提高冷却水的局部流动速度,强化冷却水对管板的冷却效果O
[00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换热段6和下换热段8的冷却水管路采用串联布置,也就是说下换热段冷却水出口 24与上换热段冷却水进口 28相连通,如此,冷却水先经过下换热段8,再经过上换热段6,既能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又能节约用水。
[002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气液分离段18采用不锈钢折板式分离元件,阻力小,使用寿命长,液滴分离精度为5 μ m。气液分离段18设置在整个冷却冷凝器的内部,起到了常规的氧化氮分离器的作用,达到一台设备多用的目的,减少了稀硝酸装置的设备数量,占地面积小,同时整个装置在布局上也更加的紧凑。
[0025]由于稀硝酸装置启动初期氧化炉内反应温度较低,导致氨与空气反应不完全,会有少量的氨随氧化氮气体进入后续工序,其中的大部分氨会以铵盐(亚硝酸铵、硝酸铵)的形式在冷却冷凝器处析出,并进入冷凝的稀硝酸中。铵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装置启动时必须控制铵盐的生成尽量少,并防止铵盐在设备内集聚。所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设备的顶部设置有喷嘴30,喷嘴30的用途是喷洒稀硝酸,在设备启动初期,用喷嘴30喷洒的稀硝酸进行铵盐的洗涤。与现有工艺中喷洒纯水相比,该种方式不仅能够洗涤铵盐,还能够不影响后续制备得到的稀硝酸的浓度。
[0026]另外,气液分离元件10需要定期通过喷淋口 19喷淋稀硝酸进行冲洗,防止铵盐集聚。
[0027]该冷却冷凝器的工作过程为:来自工艺系统的高温氧化氮气体首先经氧化氮气体进口 I进入进气室2,然后进入上换热段6管内,与管外的冷却水间接换热,温度逐渐降低,并生成冷凝酸;
[0028]经上换热段6换热后的氧化氮气体和冷凝酸温度降至70°C以下,然后进入下换热段8管内与管外的冷却水间接换热,温度继续降低,出下换热段8时温度降至45°C以下;
[0029]氧化氮气体和冷凝酸经气液分离元件10的分离作用,冷凝酸落到设备底部,从稀酸出口 15流出设备;氧化氮气体从氧化氮气体出口 20流出设备;
[0030]来自外界的冷却水首先经下换热段冷却水进口 23进入下换热段8的壳程,从下换热段冷却水出口 24出来后,再经上换热段冷却水进口 28进入上换热段6的壳程,从上换热段冷却水出口 5出设备后去外界冷却水管网。
[0031]另外,如图1所示,设备下部另外设置有一些管口,由于其不是本申请论述的重点,简要介绍其用途如下:二次空气入口 11用于将来自成品酸漂白系统的二次空气导入设备内,与氧化氮气体混合;稀硝酸入口 12用于收集氧化氮压缩机的排酸;稀硝酸回流口17用于稳定设备内的液位。此外,设置的温度计口,如温度计口 9,16,26,29主要用于插入温度计测定相应位置的气体或液体温度;压力表口 21,用于安装压力表测量相应位置的压力;液位计接口 13和14用于接入液位计进行液位测量;排气口 3,排净口 22,排气口 25,排净口 27均为本领域惯常设计。
[00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冷凝器为立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换热段、下换热段和气液分离段;所述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采用的换热器均为管壳式换热器,且上换热段的换热管所用材质为钛,下换热段的换热管所用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冷却冷凝器的顶部设置有喷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的换热器壳体的内部分别安装有一导流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的顶部为锥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段和下换热段上分别设置有冷却水通道,且下换热段的冷却水出口与上换热段的冷却水进口相连通,使得冷却水先经过下换热段,再经过上换热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段的内部安装有不锈钢折板式气液分离元件,液滴分离精度为5 μ 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钛为TA2,不锈钢为304L。
【文档编号】F28F21/08GK203785481SQ20142019940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景双伍, 柴向阳, 赵瑞生, 刘振路, 李姣姣 申请人:天津华景化工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