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燃烧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粉煤燃烧机,包括一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有一进风口用以导入空气,所述燃烧室具有一喷煤管用以将粉煤喷入所述燃烧室中,所述燃烧室的另一侧设有一热气送出口,所述燃烧室中设有一引燃装置用以点燃粉煤,所述引燃装置为一电热器,所述引燃装置可装设于所述喷煤管的出口端相对位置处用以点燃粉煤。
【专利说明】粉煤燃烧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煤燃烧机。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粉煤燃烧机主要是在燃烧炉中设置喷煤管、液化气管以及点火棒,在工作时利用点火棒产生火花引燃液化气管所喷出的液化气,接着利用燃烧的液化气再点燃喷煤管所喷出的煤粉。所述燃烧机中通常还堆置有煤块可被燃烧的煤粉所引燃,由此产生热气流供应至预定环境。传统的采用煤块、液化气引燃的方式由于煤块通常无法充分燃烧而产生大量废渣,同时液化气在引燃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少垃圾产生且使用安全性高的粉煤燃烧机。
[0004]一种粉煤燃烧机,包括一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有一进风口用以导入空气,所述燃烧室具有一喷煤管用以将粉煤喷入所述燃烧室中,所述燃烧室的另一侧设有一热气送出口,所述燃烧室中设有一引燃装置用以点燃粉煤,所述引燃装置为一电热器,所述引燃装置可装设于所述喷煤管的出口端相对位置处用以点燃粉煤。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粉煤燃烧机中,通过所述引燃装置将耐火砖加热至呈火红状态时收入所述凹槽中,进而利用耐火砖的热度持续的点燃粉煤,因此所述引燃装置不需要一直开启,节省了大量的电能。所述引燃装置呈折收状态时可持续的启动加温,此时所述引燃装置刚好正对所述喷煤管的出口端,进而达到预热内部空气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粉煤燃烧机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使用状态图。
[0007]图2是本实用新型粉煤燃烧机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0008]图3是图1中粉煤燃烧机的一剖视图。
[0009]图4是图2中粉煤燃烧机的一剖视图。
[0010]图5是本实用新型粉煤燃烧机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又一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粉煤燃烧机包括一燃烧室10,所述燃烧室10的一侧设有一进风口 11用以导入空气,所述燃烧室10具有一喷煤管12用以将粉煤20喷入所述燃烧室10中。所述燃烧室10的另一侧设有一热气送出口 13。所述燃烧室10中设有一引燃装置30用以点燃粉煤20。所述引燃装置30为一电热器,所述引燃装置30可装设于所述喷煤管12的出口端相对位置处用以点燃粉煤。其中,所述引燃装置30可设计成折收式结构。
[0012]所述燃烧室10的底面设置一凹槽14,所述凹槽14的深度刚好可供所述引燃装置30的放入,使得所述引燃装置30的底端装设于一横向的转动杆40上,所述转动杆40枢转装设于所述凹槽14的两侧槽壁。所述转动杆40的一端伸出所述燃烧室10外,所述转动杆40的一端还设有一竖直方向的控制柄41。通过所述控制柄41可控制所述转动杆40旋转,进而切换所述引燃装置30的角度。
[0013]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引燃装置30呈直立角度状态,在此直立角度下所述引燃装置30刚好正对所述喷煤管12的出口端。所述引燃装置30点燃送入的粉煤20。当所述引燃装置30加热至所述燃烧室10中的耐火砖呈高温火红状态时,即可转动所述转动杆40将所述引燃装置30收入所述凹槽14中。请参阅图2和图4,利用耐火砖的热度持续的点燃粉煤20,因此所述引燃装置30不需要一直开启,因此节省了大量的电能。
[0014]本实用新型的粉煤燃烧机通过所述引燃装置30将耐火砖加热至呈火红状态时收入所述凹槽14中,进而利用耐火砖的热度持续的点燃粉煤20,因此所述引燃装置30不需要一直开启,节省了大量的电能。所述引燃装置30呈折收状态时可持续的启动加温,此时所述引燃装置30刚好正对所述喷煤管12的出口端,进而达到预热内部空气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粉煤燃烧机,包括一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有一进风口用以导入空气,所述燃烧室具有一喷煤管用以将粉煤喷入所述燃烧室中,所述燃烧室的另一侧设有一热气送出口,所述燃烧室中设有一引燃装置用以点燃粉煤,所述引燃装置为一电热器,所述引燃装置可装设于所述喷煤管的出口端相对位置处用以点燃粉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燃装置可设计成折收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煤燃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的底面设置一凹槽,使得所述引燃装置的底端装设于一横向的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枢转装设于所述凹槽的两侧槽壁,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燃烧室外,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还设有一竖直方向的控制柄,通过所述控制柄可控制所述转动杆旋转,进而切换所述引燃装置的角度。
【文档编号】F23Q7/06GK203927898SQ201420199163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郑珊珊, 卫桢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