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3468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燃气燃烧器的火盖、燃气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包括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以及包括该燃气燃烧器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满足一定等级的能效标准,一种可行的方案是,降低锅支架的高度,使得火盖顶端到锅支架顶端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15mm,拉近燃烧器和锅具底部的距离,从而可增大燃烧器的火焰和锅具底部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燃气灶热效率。

但是,锅支架的高度降低后,火盖到锅具底部的距离变小,设置于火盖上的传火槽所需的燃烧空间不足,燃烧器内环的火焰不能通过传火槽顺利地传到燃烧器的外环,导致传火不良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燃气中毒及爆燃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气燃烧器的火盖、包括该火盖的燃气燃烧器以及包括该燃气燃烧器的燃气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燃烧器的火盖,底部形成有凹腔,所述火盖包括设有燃气出口的第一壁面,所述燃气出口连通所述凹腔;所述火盖还包括连通所述凹腔的传火结构,所述传火结构从所述火盖的另一壁面往所述第一壁面延伸,其中,所述火盖设有朝向所述底部凹陷的凹槽,所述传火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传火结构的目的是将火焰经过所述另一壁面传递到所述第一壁面,以引燃第一壁面上的燃气出口所喷出的燃气。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传火结构的燃烧空间得以增大,以容纳传火结构的火焰长度,解决因燃烧空间受限而导致的火焰传递不良的问题。对于本申请来说,立足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其具有创造性的关键,提出要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燃气灶领域属于前所 未有的事情。

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特进行如下解释。本发明所提到“第一壁面”可以是火盖的侧壁或顶壁,也可以是在火盖的使用状态下暴露在外的任何一个壁面。“所述传火结构从所述火盖的另一壁面往所述第一壁面延伸”中的“另一壁面”是指在火盖的使用状态下暴露在外的、且除所述第一壁面以外的一个壁面。对于圆形或环形的火盖而言,第一壁面和另一壁面处于不同的圆周上。传火结构例如是包括窄缝和/或火孔,它可从火盖的内侧向火盖的外侧延伸,也可从火盖的外侧向内侧延伸。其中,“内侧”、“外侧”是相对而言的,内侧是指相对靠近火盖中心的一侧,外侧则是相对的远离火盖中心的一侧。

通常情况下,在火盖的使用状态下,顶壁距离锅具底部的距离最近,传火结构位于顶壁部分的燃烧空间更容易受限,火焰传到顶壁处更容易中断而导致传火失败。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火盖包括顶壁,所述顶壁在所述火盖的使用状态下处于所述火盖的顶端,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顶壁上。当然,这并不排除凹槽的位置还有其他可能,当第一壁面是顶壁时,传火结构设置于朝向顶壁延伸的一个斜面上,那么凹槽则相应地可设置于该斜面上。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火盖呈圆形或环形,且所述火盖包括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位于所述第一壁面的内侧,所述传火结构由所述第二壁面往所述第一壁面的方向延伸。对于圆形或环形的火盖,第一壁面或第二壁面可能是一个周向环绕的壁面,也可能是非周向环绕的平面或曲面。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壁面为位于所述火盖外缘的侧壁;所述燃气出口为槽或孔,沿着所述第一壁面的周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壁面为位于所述火盖内缘的侧壁。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的宽度为6mm~15mm,和/或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mm~8mm。在火盖形成之后,凹槽可以通过切割或者锻压成型的方法在火盖上形成,加工方便,易于应用,还可直接对现有的火盖产品进行加工。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包括底面和侧面,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传 火结构设置于所述底面上。这样做法的好处是,相对于侧面,设置于底面上可更大程度地增加传火结构的燃烧空间。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凹槽内的至少部分的所述传火结构倾斜贯穿所述底面。这样,传火结构的火焰是倾斜而非垂直向上的,对于同样长度的火焰,所需的凹槽的深度更小。对于本身厚度有限的火盖来说,一定的凹槽深度可提供足够的燃烧空间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凹槽内的至少部分的所述传火结构和所述底面呈5°~45°的夹角倾斜贯穿所述底面。传火结构在该角度范围内倾斜贯穿底面,具有良好的传火性能,即使在锅底距离传火结构很近的情况下也能顺利传火。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位于所述凹槽内的至少部分的所述传火结构位于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相交的区域。传火结构设置于侧面和底面相交的区域,可获得更大的火焰容纳空间,防止传火结构的火焰撞击到凹槽的其他侧面而导致火焰不稳定或熄灭。本发明可仅在其中一个侧面和底面相交的区域设置一个传火结构,也可以在每个侧面和底面相交的区域各设置一个传火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包括两个相对而设的侧面、内缺口和外缺口,所述传火结构包括由所述内缺口进入所述凹槽的第一传火部、由所述凹槽内往所述外缺口延伸的第二传火部;所述第一传火部和所述第二传火部相连,或者,所述第一传火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传火部的延伸方向相交。其中,“所述第一传火部和所述第二传火部相连”至少包括如下情形:第一传火部和第二传火部均为沟槽,两者直接相连;也可以是,第一传火部、第二传火部至少其中之一包括出火孔,出火孔的排布使得火焰可连续传递,这种情况也符合这里所说的“相连”。所述第一传火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传火部的延伸方向相交,从而,第一传火部喷出的燃气混合气与第二传火部喷出的燃气混合气有交集,一旦第一传火部被点燃形成火焰,火焰必然会引燃第二传火部。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火盖包括有一个所述第一传火部和两个所述第二传火部,两个所述第二传火部均分别位于所述侧面和所述底面相交的区域,所述第一传火部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传火部中间。这样,两个第二传火部均用于向第一壁面上的燃气出口传火, 即使其中一个第二传火部无法顺利进行传火,还有另一个完成传火任务,传火成功率更高,更有效地解决传火不良的问题。此外,两个第二传火部可分别点燃第一壁面上两个位置的燃气出口,火焰可从这两个位置的燃气出口分别从两个方向迅速传遍整个第一壁面上的所有燃气出口,传火速度更快。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二传火部和所述底面所呈的夹角不同。从而可防止两个第二传火部的火焰对撞,改变了两条火焰本来的延伸方向,拉高了火焰的高度,这样又需要额外的燃烧空间,这是本发明所要避免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火部包括2~10个传火孔,且至少一个传火孔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传火部的延伸方向相交。这样一来,第一传火部所喷出的燃气和至少一个传火孔所喷出的燃气有交集,第一传火部的火焰会传递至第二传火部的至少一个传火孔,进而传递至整个第二传火部。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传火结构包括传火沟槽或传火孔。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凹腔内对应所述凹槽的部位形成加厚部。在火盖本身厚度有限的情况下,该改进可在火盖上形成一定深度的凹槽而不穿透火盖,并且,可增强火盖于凹槽处的强度,以防脆弱变形。

基于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燃烧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火盖。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燃气燃烧器包括内环火盖,所述火盖构造成环形并围在所述内环火盖外,所述内环火盖处设有点火结构,所述点火结构点燃后形成的火焰再点燃所述传火结构,所述传火结构继而将所述火焰传递至所述第一壁面上的所述燃气出口。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气燃烧器。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能实施方式,所述燃气灶包括锅支架,所述火盖的顶端到所述锅支架的顶端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15mm。这种情况下,直接在火盖表面形成现有的传火结构,会有传火不良的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燃气中毒甚至爆燃风险。而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在不改变锅支架的高度及燃气灶其他结构的情况下,既可使燃气灶保持较高的热效率,又可 解决因传火结构的燃烧空间不足而导致的传火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剖开后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如图3剖开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底部朝上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的燃气灶上放置锅具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燃气灶;2-燃气燃烧器;3-锅支架;5-锅具;10-火盖;20-内环火盖;100-凹腔;101-加厚部;110-第一壁面;111-燃气出口;120-第二壁面;130-顶壁;200-传火结构;210-第一传火部;220-第二传火部;221-传火孔;300-凹槽;310-底面;320-侧面;330-内缺口;340-外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至图5,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剖开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如图3剖开后的主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火盖底部朝上的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燃气燃烧器的火盖10呈环形,底部形成有凹腔100,如图3-5所示,当在火 盖10的使用状态下,凹腔100构成燃气混合腔的一部分,燃气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会到达该燃气混合腔。火盖10包括设有燃气出口111的第一壁面110和位于第一壁面110内侧的第二壁面120。第一壁面110为位于火盖10外缘的侧壁,第二壁面120为位于火盖10内缘的侧壁。燃气出口111为连通凹腔100的孔,多个燃气出口111沿着第一壁面110的周向设置于第一壁面110。

火盖10还包括连通凹腔100的传火结构200,传火结构200从火盖10的第二壁面120往第一壁面110延伸,从而将火焰由内向外传递至第一壁面110,引燃燃气出口111喷出的燃气。

火盖10包括位于第一壁面110和第二壁面120之间的顶壁130,顶壁130在火盖10的使用状态下处于火盖10的顶端,所以,在火盖10的使用状态下,顶壁130是火盖10距离锅具底部最近的部位。顶壁130上设有朝向火盖10底部凹陷的凹槽300,传火结构200至少部分位于凹槽300内。

凹槽300的宽度为6mm~15mm,凹槽300的深度为2mm~8mm。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凹槽300大致为方形槽。凹槽300包括底面310、两个相对而设的侧面320、内缺口330和外缺口340。更具体的说,传火结构200包括一个由内缺口330进入凹槽300的第一传火部210、两个由凹槽300内往外缺口340延伸的第二传火部220。其中,第一传火部210为传火沟槽,垂直贯穿火盖10表面;第二传火部220包括三个传火孔221。如图3、图4所示,第二传火部220的三个传火孔221均是倾斜贯穿底面310的。实际上,第二传火部220可以呈5°~45°的夹角倾斜贯穿底面310。

本实施例的两个第二传火部220均分别位于侧面320和底面310相交的区域,而且两个第二传火部220和底面310所呈的夹角不同,以防止两个第二传火部220的火焰对撞。第一传火部210位于两个第二传火部220中间,而且两个第二传火部220都分别有一个传火孔22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传火部210的延伸方向相交。本实施例的第一传火部210的延伸方向是垂直底面310的,图3中位于最右侧的传火孔22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传火部210的延伸方向相交。这样,第一传火部210垂直底面310往上喷出燃气,位于最右侧的传火孔221喷出的燃气和第一传火部210喷出的燃气有交集,一旦火焰到达第一传火部210,火焰必引燃位于最右侧的该传火孔221,接着再把火焰传递至其他传火孔。

如图5所示,凹腔100内对应凹槽300的部位形成加厚部101。第一传火部210和第二传火部220穿透该加厚部101而连通凹腔100。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火盖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传火部220是传火沟槽。

请参照图7和图8,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燃气灶的立体图;图8为图7中B区域的放大图。本实施例的燃气灶1包括两个燃气燃烧器2和两个锅支架3。燃气燃烧器2包括内环火盖20和前述的火盖10。火盖10构造成环形并围在内环火盖20外。内环火盖20处设有点火结构(未示出),由于传火结构连通凹腔100,燃气便从传火结构喷出,点火结构点燃后形成的火焰会再点燃传火结构200,传火结构200继而将火焰传递至第一壁面110上的燃气出口111,从而引燃整个燃气燃烧器2。

如图9所示,图9为图7所示实施的燃气灶上放置锅具后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火盖10的顶端到锅支架3的顶端的垂直距离为h,h≤15mm。锅支架3上放置有锅具5,若采用现有的火盖设计,传火结构处燃烧空间受限,火盖传火结构处到锅具底部的空间不足以容纳此处火焰的长度,火焰无法从内环火盖20处顺利第传到位于火盖10的外缘的第一壁面110上。而在本实施例的火盖10设有朝向火盖底部凹陷的凹槽300,传火结构200至少部分位于凹槽300内,就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