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094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点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



背景技术:

点烟器作为汽车上的一项历史悠久的配置,其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司机在驾车时点烟,然而时至今日,点烟器的功能已不再仅仅是点烟那么简单,随着手机等数码电器的广泛使用,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通过点烟器取电的充电器,方便人们在车上为手机等数码电器充电。

中国专利文献CN201490881U公开了一种车载电源适配器,由车载电源插头、电子产品连接头和内部电路组成,车载电源插头可以插入到点烟器位置的电源插孔内取电,电子产品连接头是USB输出口,能够适用于所有具有USB充电功能的电子产品如手机、PSP、照相机等进行充电,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方便。

然而上述车载电源适配器的缺点在于:其是一个单独的设备,在为电子产品充电时,将车载电源插头插入到点烟器位置的电源插孔内取电,不需要为电子产品充电时,就需要从点烟器位置的电源插孔取出。然而取出后的车载电源适配器一是容易丢失,二是容易在存放过程中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导致损坏,从而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电源适配器是一个单独的设备,当不需要为电子产品充电时,需要从点烟器位置的电源插孔拔出,导致容易丢失或发生碰撞损坏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当不需要为电子产品充电时,无需从电源插孔拔出,因而不会丢失,也不会发生碰撞损坏的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包括:

基座,具有安装端和容纳端;所述安装端适于固定安装在车上,并设有适于与车载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容纳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并具有容纳内腔;

取电片,安装在所述容纳内腔内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点烟器,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容纳内腔内部的加热部,和与所述加热部连接的充电部;所述加热部上设有加热盆,所述加热盆与所述取电片相对;所述充电部上设有充电插口;

第一取电结构,一端与所述加热盆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端电连接;

第二取电结构,一端与所述取电片相对,另一端通过所述充电插口与所述容纳端电连接;

所述加热部位于第一插入位置时,所述取电片与所述加热盆接触,与所述第二取电结构分离,所述加热盆工作,进入点烟模式;

所述加热部位于第二插入位置时,所述取电片与所述加热盆分开,与所述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所述充电插口带电,进入充电模式。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部包括中轴,以及位于所述中轴外侧的外壁,所述加热部插入所述容纳内腔后,所述外壁与所述容纳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取电结构包括:

取电芯,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中轴的端部,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加热盆;

第一导电件,套设在所述中轴上,一端与所述取电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壁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取电结构包括:

导电套,套设在所述中轴上、且位于所述中轴和所述外壁之间,一端与所述取电片相对,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件与所述充电插口的一极电连接;

第一插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件上,与所述充电插口的另一极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外壁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套设在所述中轴上,一端与所述导电套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充电插口的一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件套设在所述中轴上,中部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过的第一空隙,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外缘弯折形成与所述外壁接触的弯折接触部;

绝缘板,同样固定套设在所述中轴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中部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部穿过的第二空隙,外缘与所述弯折接触部接触,从而将所述第一导电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中轴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插口为USB插口,所述USB插口的两极与线路板电连接,所述线路板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取电片包括:

第一取电片,安装在所述容纳内腔内部,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用于与加热盆接触或分开;

第二取电片,安装在上述容纳内腔内部,同样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或分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部包括:

外壳,位于所述容纳内腔外部,与所述外壁的伸出所述容纳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形成第一内部空间;

内壳,固定在所述中轴的远离所述加热盆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内部,具有第二内部空间,且所述第二内部空间的开口远离所述中轴设置;

内手柄,从所述开口位置与所述内壳扣合;

充电插口,设置在所述内手柄上,并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内的所述线路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手柄能够在所述外壳内部移动,进而通过所述内壳推动所述中轴在所述容纳内腔内部移动,使所述加热部在所述第一插入位置和所述第二插入位置之间切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有弹簧销,所述内手柄上设有能够供所述弹簧销插入的限位孔;

所述弹簧销插入所述限位孔时,所述内手柄被限位,此时所述加热部位于所述第二插入位置;

所述弹簧销从所述限位孔拔出后,所述内手柄可向所述基座方向移动,驱动所述加热部移动至所述第一插入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套外侧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轴固定连接;

所述内手柄推动所述中轴向所述基座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储能,并限制所述中轴的最大移动量,使所述中轴移动到最大位移时,所述加热盆正好与所述取电片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热盆外缘设有弧形凸边,所述取电片设有能够与所述弧形凸边配合的弧形凹边;

所述加热部处于所述第一插入位置时,所述加热盆启动工作,所述加热盆加热到特定温度时,所述取电片受热后膨胀向外张开,所述中轴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移动,使所述加热部由所述第一插入位置自动移动至所述第二插入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包括基座和点烟器,基座上设有与车载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容纳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安装在容纳端的容纳内腔中的取电片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点烟器具有加热部和充电部,并具有并行的第一取电结构和第二取电结构,其中第一取电结构一端与加热盆电连接,另一端与容纳端电连接,第二取电结构一端与取电片相对,另一端通过充电插口与容纳端电连接;当加热部位于第一插入位置时,取电片与加热盆接触,此时电流从第二电极流经取电片、加热盆、容纳端、第一电极,加热盆启动工作,进入点烟模式;当加热部位于第二插入位置时,取电片与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此时电流从第二电极流经取电片、第二取电结构、充电插口、第一电极,充电插口带电,能够向外输出电能为用电设备充电,进入充电模式。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将充电插口集成到现有的点烟器上,并通过第一取电结构和第二取电结构与取电片是否接触,形成两种工作模式,与现有技术中车载电源适配器相比,不存在从电源插孔向外拔出的问题,更不用单独存放,不会丢失,也不会发生碰撞损坏,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加热部包括中轴,中轴外侧设有外壁,加热部插入容纳内腔后,外壁与容纳内腔电连接;第一取电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中轴一端的取电芯,取电芯的另一端用于安装加热盆,中轴上还套设有第一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一端与取电芯电连接,另一端与外壁电连接;当加热部位于第一插入位置时,电流经第二电极、导电片、加热盆、导电芯、第一导电件、外壁、容纳端、第一电极,加热盆启动工作,进入点烟模式。

3.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第二导电结构包括套设在中轴上、且位于中轴和外壁之间的导电套,导电套一端与取电片相对,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件与充电插口的一极电连接;第二导电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导电件上的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充电插口的另一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导电件与外壁电连接;当加热部位于第二插入位置时,电流流经第二电极、导电片、导电套、第二导电件、充电插口、第一插接部、第一导电件、外壁、容纳端、第一电极,充电插口带电,进入充电模式。

4.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充电插口为USB插口,USB插口的两极与线路板连接,线路板的两极分别与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电连接,线路板用于将来自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电压转换成适合USB插口的电压,为用电设备充电,方便人们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器充电。

5.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取电片包括第一取电片和第二取电片,第一取电片和第二取电片均位于容纳内腔内部,且都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一取电片用于与加热盆接触或分开,第二取电片用于与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或分开,采用两个取电片分别用于与加热盆和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或分开,对于取电片的设计要求简单,方便实现。

6.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充电部包括外壳、内壳和内手柄,外壳位于容纳内腔外壁,且与外壁的伸出容纳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内壳固定在中轴的远离加热盆的一端,并位于第一内部空间内部,具有开口远离中轴的第二内部空间,内手柄从开口位置扣合在内壳上,形成用于安装线路板的密闭空间,充电插口设置在内手柄上,并与线路板电连接;内手柄能够在外壳内移动,进而通过内壳通过中轴在容纳内腔内部移动,使加热部在第一插入位置和第二插入位置之间切换。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只需操作内手柄在外壳内移动,即可使加热部在第一插入位置和第二插入位置之间切换,进而使点烟器在点烟模式和充电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方便,更加实用。

7.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外壳上设有弹簧销,内手柄上设有限位孔,弹簧销插入限位孔内部时,内手柄被限位,此时加热部被限位在第二插入位置;将弹簧销从限位孔拔出后,可以操作内手柄向基座方向推动中轴移动,进而驱动加热部由第二插入位置移动至第一插入位置。

8.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导电套外侧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固定连接,当内手柄推动中轴向基座方向移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储能,并能限制中轴的最大移动量,使中轴移动到最大位移时,加热盆正好与取电片接触;弹性件的设置,能够保证内手柄推动中轴移动时,能够使加热盆正好与取电片接触,进入点烟模式。

9.本实用新型的点烟器结构,加热盆外缘设有弧形凸边,取电片上设有能够与弧形凸边配合接触,当启动点烟模式,加热盆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取电片受热自动向外张开,中轴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移动,使加热部由第一插入位置自动移动至第二插入位置,一是可以避免对加热盆持续加热,保证安全,二是能够使点烟器自动切换至充电模式,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剖面图。

图3是图1中基座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点烟器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加热盆、取电芯、导电套、弹性件、第二导电件、绝缘板、第一导电件和外壁部分的爆炸结构图。

附图标记:1-基座,10-内腔,11-安装端,12-容纳端,13-第一电极,14-第二电极,2-取电片,20-弧形凹边,21-第一取电片,22-第二取电片,3-点烟器,31-加热部,311-中轴,312-外壁,313-取电芯,314-第一导电件,315-第一插接部,316-第一空隙,317-弯折接触部,32-充电部,320-第一内部空间,330-第二内部空间,321-外壳,322-内壳,323-开口,324-内手柄,4-加热盆,40-弧形凸边,5-充电插口,51-线路板,61-导电套,62-第二导电件,63-第二插接部,64-绝缘板,7-弹性件,8-弹簧销,9-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充电功能的点烟器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基座1,具有安装端11和容纳端12;所述安装端11适于固定安装在车上,并设有适于与车载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极13和第二电极14;所述容纳端12与所述第一电极13电连接,并具有容纳内腔10;取电片2,安装在所述容纳内腔10内部,与所述第二电极14电连接;点烟器3,具有能够插入到所述容纳内腔10内部的加热部31,和与所述加热部31连接的充电部32;所述加热部31上设有加热盆4,所述加热盆4与所述取电片2相对;所述充电部32上设有充电插口5;第一取电结构,一端与所述加热盆4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容纳端12电连接;第二取电结构,一端与所述取电片2相对,另一端通过所述充电插口5与所述容纳端12电连接;所述加热部31位于第一插入位置时,所述取电片2与所述加热盆4接触,与所述第二取电结构分离,所述加热盆4工作,进入点烟模式;所述加热部31位于第二插入位置时,所述取电片2与所述加热盆4分开,与所述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所述充电插口5带电,进入充电模式。

本实施例的点烟器结构,当加热部31位于第一插入位置时,取电片2与加热盆4接触,此时电流从第二电极14流经取电片2、加热盆4、容纳端12、第一电极13,加热盆4启动工作,进入点烟模式;当加热部31位于第二插入位置时,取电片2与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此时电流从第二电极14流经取电片2、第二取电结构、充电插口5、第一电极13,充电插口5带电,能够向外输出电能为用电设备充电,进入充电模式。本实施例的点烟器结构,将充电插口5集成到现有的点烟器上,并通过第一取电结构和第二取电结构与取电片2是否接触,形成两种工作模式,与现有技术中车载电源适配器相比,不存在从电源插孔向外拔出的问题,更不用单独存放,不会丢失,也不会发生碰撞损坏,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取电片2包括:第一取电片21,安装在所述容纳内腔10内部,与所述第二电极14电连接,用于与加热盆4接触或分开;第二取电片22,安装在上述容纳内腔10内部,同样与所述第二电极14电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或分开。采用两个取电片13、14分别用于与加热盆4和第二取电结构接触或分开,对于取电片2的设计要求简单,方便实现。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设计一个取电片2,当加热部31位于第一插入位置时,使取电片2与加热盆4接触,启动点烟模式;当加热部31位于第二插入位置时,使取电片2与第二取电结构接触,启动充电模式。

如图2、4、5所示,所述加热部31包括中轴311,以及位于所述中轴311外侧的外壁312,所述加热部31插入所述容纳内腔10后,所述外壁312与所述容纳端12电连接。

所述第一取电结构包括:取电芯313,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中轴311的端部,另一端用于安装所述加热盆4;第一导电件314,套设在所述中轴311上,一端与所述取电芯313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壁312电连接。当加热部31位于第一插入位置时,电流经第二电极14、第一导电片21、加热盆4、导电芯313、第一导电件314、外壁312、容纳端12、第一电极13,加热盆4启动工作,进入点烟模式。

所述第二取电结构包括:导电套61,套设在所述中轴311上、且位于所述中轴311和所述外壁312之间,一端与所述取电片2相对,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件62与所述充电插口5的一极电连接;第一插接部315,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件314上,与所述充电插口5的另一极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314与所述外壁312电连接。当加热部31位于第二插入位置时,电流流经第二电极14、第二导电片22、导电套61、第二导电件62、充电插口5、第一插接部315、第一导电件314、外壁312、容纳端12,充电插口5带电,进入充电模式。

所述第二导电件62固定套设在所述中轴311上,一端与所述导电套61电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二插接部63,所述第二插接部63与所述充电插口5的所述一极电连接。

所述第一导电件314套设在所述中轴311上,中部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部63穿过的第一空隙316,所述第一导电件314的外缘弯折形成与所述外壁312接触的弯折接触部317。

绝缘板64,同样固定套设在所述中轴311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件314和所述第二导电件62之间,中部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部63穿过的第二空隙65,外缘与所述弯折接触部317接触,从而将所述第一导电件314固定安装在所述中轴31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口5为USB插口,所述USB插口的两极与线路板51电连接,所述线路板51的两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件314和所述第二导电件62电连接。作为变形设计方案,充电插口5也可以设计成其他方便使用的插口,并配备与之配合的线路板,而不仅仅限于USB插口。

所述充电部32包括:外壳321,位于所述容纳内腔10外部,与所述外壁312的伸出所述容纳内腔10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形成第一内部空间320;内壳322,固定在所述中轴311的远离所述加热盆4的一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内部空间320内部,具有第二内部空间320,且所述第二内部空间320的开口323远离所述中轴311设置;内手柄324,从所述开口323位置与所述内壳322扣合;充电插口5,设置在所述内手柄324上,并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内部空间320内的所述线路板51电连接。

所述内手柄324能够在所述外壳321内部移动,进而通过所述内壳322推动所述中轴311在所述容纳内腔10内部移动,使所述加热部31在所述第一插入位置和所述第二插入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的点烟器结构,只需操作内手柄324在外壳321内移动,即可使加热部31在第一插入位置和第二插入位置之间切换,进而使点烟器3在点烟模式和充电模式之间切换,操作方便,更加实用。

本实施中,所述外壳321上设有弹簧销8,所述内手柄324上设有能够供所述弹簧销8插入的限位孔9;所述弹簧销8插入所述限位孔9时,所述内手柄324被限位,此时所述加热部31位于所述第二插入位置;所述弹簧销8从所述限位孔9拔出后,所述内手柄324可向所述基座1方向移动,驱动所述加热部31移动至所述第一插入位置。

所述导电套61外侧套设有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的一端与所述外壁3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轴311固定连接;所述内手柄324推动所述中轴311向所述基座1方向移动时,所述弹性件7被压缩储能,并限制所述中轴311的最大移动量,使所述中轴311移动到最大位移时,所述加热盆4正好与所述取电片2接触。弹性件7的设置,能够保证内手柄324推动中轴311移动时,能够使加热盆4正好与取电片2接触,进入点烟模式。

所述加热盆4外缘设有弧形凸边40,所述取电片2设有能够与所述弧形凸边40配合的弧形凹边20;所述加热部31处于所述第一插入位置时,所述加热盆4启动工作,所述加热盆4加热到特定温度时,所述取电片2受热向外张开,所述中轴311在所述弹性件7的弹力作用下移动,使所述加热部31由所述第一插入位置自动移动至所述第二插入位置。

当启动点烟模式,加热盆4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取电片2受热自动向外张开,中轴311在弹性件7的弹力作用下移动,使加热部31由第一插入位置自动移动至第二插入位置,一是可以避免对加热盆4持续加热,保证安全,二是能够使点烟器3自动切换至充电模式,方便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