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18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具体为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属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锅炉排烟温度都在250℃以上,有的高达300~400℃,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烟囱直接排放掉了,不但浪费了大量热能(热能浪费占锅炉耗热量的15%左右),同时烟气中的大量烟尘也污染环境。目前,随着煤炭价格的大幅度涨价,以及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对工业锅炉节能减排实用新型节煤器的研发、广泛受到锅炉行业研究设计人员的关注。

工业锅炉节煤器是安装于工业锅炉尾部用于回收余热的一种装置,主要是适用于工业,近几年也普及到农业以及一些相关产业商业上,但是现有的工业锅炉节煤器由于设计不合理,还是存在燃煤利用率不高的缺点,由于储水箱和烟道的形状设计问题,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水的加热温度,且进出水口的形状影响到了排污的作用,进出烟口的形状影响了烟道内烟气的流通顺畅问题,此外,即使对锅炉内的气体进行收集后,出烟口处的烟气还有很高的温度需要进行收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在提出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部设有储水箱和高效导热容器,所述主体的上方设有进水口,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主体的左侧设有进烟口,所述主体的右侧设有出烟口,所述进烟口和出烟口之间联通有烟道,所述烟道内壁和高效导热容器一端焊接,所述高效导热容器另一端设置在储水箱内,所述进烟口与出烟口之间设有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之间设有引风机,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真空层。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压力表和泄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烟道在位于主体的外侧设有排渣口。

进一步的,所述高效导热容器内设置有热传媒物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通过结构简单、燃煤利用率高,节省了自然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废弃资源,既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又高效的利用资源自身的优点获得了热能,通过在水箱上设置多组高效导热容器,增加了水流与烟道的接触面积使水流充分的接触烟道外壁,得到最大的热量,此外,在进烟口与出烟口之间设有循环管道之间设置引风机使得出烟口排出的煤气进行第二次收集循环使用,增加了热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脚;2、排渣口;3、真空层;4、出烟口;5、循环管道;6、储水箱;7、压力表;8、进水口;9、引风机;10、高效导热容器;11、进烟口;12、热传媒物质;13、主体;14、出水口;15、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包括主体13,所述主体13内部设有储水箱6和高效导热容器10,所述主体13的上方设有进水口8,所述主体13的底部设有出水口14,所述进水口8和出水口14与所述储水箱6连通,所述主体13的左侧设有进烟口11,所述主体13的右侧设有出烟口4,所述进烟口11和出烟口4之间联通有烟道,所述烟道内壁和高效导热容器10一端焊接,所述高效导热容器10另一端设置在储水箱6内,所述进烟口11与出烟口4之间设有循环管道5,所述循环管道5之间设有引风机9,所述主体13的底部设有支脚1。

所述主体13的内部设有真空层3,真空层3具有保温的功能,所述主体13的顶部设有压力表7和泄压阀15,压力表7用于检测储水箱6内部的压力,泄压阀15用于泄压,防止储水箱6内产生高压气体,所述烟道在位于主体13的外侧设有排渣口2,所述高效导热容器10内设置有热传媒物质12。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次利用热能的节煤器使用时,高温的烟气通过进烟口11进入在烟道,在烟道内热量被高效导热容器10吸收将冷水转化成热水,烟气的温度降低,进入出烟口4,在出烟口4处在引风机9的作用下重新由出烟口4进入烟道进行第二次回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