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0049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煤粉喷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粉喷嘴。



背景技术:

煤粉燃烧器指能够让煤粉在短时间内充分燃烧,产生高温涡流的设备。煤粉燃烧器上具有喷出煤粉混合可燃气体的煤粉喷嘴。现有的煤粉喷嘴设有供煤粉输出的进粉管与供水蒸气通过的进气管,煤粉与水蒸气在煤粉喷嘴内的混合腔中进行混合形成煤粉混合可燃气体。由于煤粉为颗粒性固体材料,煤粉直接冲击在煤粉喷嘴的内壁上时,在进粉管的轴线方向上的煤粉喷嘴的内壁容易被击穿,煤粉喷嘴的使用寿命低,耐磨性差。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喷嘴,它具有使用寿命长,耐磨性好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粉喷嘴,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进粉管,所述进粉管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进气空间,所述进粉管上开设有进粉孔,在所述进粉管上设有导通所述进气空间与所述进粉孔的至少一第一进气孔,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进粉孔导通的第一混合腔,所述壳体上安装有分流锥,所述分流锥位于所述第一混合腔内且处于所述进粉孔的轴线的延伸线上,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至少一出粉口,所述出粉口环绕在所述分流锥的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锥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部和设于安装部端部的分流部,所述分流部的横截面积自安装部向分流部的末端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分流部朝向所述进粉孔方向凸出。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部的表面为锥形面或球形曲面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锥由耐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进粉管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抵紧密封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混合腔为所述壳体与所述密封部之间所封闭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进粉管还包括连接部和主体部,所述密封部与所述连接部分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主体部内具有第二混合腔,所述进粉孔位于所述连接部上且与第二混合腔导通,所述密封部上开设有通料孔,所述通料孔将所述第一混合腔与第二混合腔导通,所述第一进气孔设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连接部的相交处。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上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导通所述进气空间与所述第二混合腔。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切槽,所述切槽与所述第二混合腔的轴线垂直并导通,至少一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切槽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合腔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混合腔的容积。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具有呈锥形的底壁,所述分流锥位于所述底壁的轴线上,所述出粉口位于所述底壁上且所述出粉口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壁。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分流锥设于与进粉管相对的位置上,可以提高煤粉冲击位置的煤粉喷嘴的厚度,延长使用寿命。将出粉口设于分流锥的周边位置,可以均匀分布煤粉的出粉量,使得燃烧均匀。分流锥设置成中间高侧边低的形状,可以使煤粉冲击分散,减缓分流锥的磨损速度,提高煤粉喷嘴的使用寿命,也可以进一步均匀分布煤粉的出粉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煤粉喷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煤粉喷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流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粉管10;进粉孔11;连接部12;主体部13;第二进气孔131;切槽132;密封部14;通料孔141;第一进气孔15;第二耐磨套16;第三耐磨套1717;壳体20;出粉口21;第四耐磨套22;底壁23;进气空间30;第二混合腔40;第一耐磨套41;第一混合腔50;分流锥60;安装部61;分流部6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和图3所示:一种煤粉喷嘴,包括壳体20和安装在壳体20内的进粉管10,所述进粉管10与所述壳体20之间具有进气空间30。即进粉管10位于壳体20内,进粉管10的外径小于壳体20的内径。所述进粉管10上开设有进粉孔11,进粉孔11位于进粉管10的轴线方向。在所述进粉管10上设有导通所述进气空间30与所述进粉孔11的至少一第一进气孔15,在所述壳体20上设有与所述进粉孔11导通的第一混合腔50。在进粉孔11中输入煤粉,在进气空间30中输入水蒸气或其它助燃气体,两者在第一混合腔50内进行混合。

所述壳体20上安装有分流锥60,所述分流锥60位于所述第一混合腔50内且处于所述进粉孔11的轴线的延伸线上。在所述壳体20上开设有至少一出粉口21,所述出粉口21环绕在所述分流锥60的周围。煤粉沿进粉管10输入后冲击在所述分流锥60上并扩散在第一混合腔50内,水蒸气或其它助燃气体与煤粉在第一混合腔50内充分混合。混合了煤粉与水蒸气或其它助燃气体的煤粉混合可燃气体从出粉口21喷出煤粉喷嘴的外部并进行燃烧。煤粉直接冲击在分流锥60上,避免了煤粉喷嘴被击穿,同时,分流锥60可调节和更换,有效的延长煤粉喷嘴的使用寿命。

见图3所示:所述分流锥60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20上的安装部61和设于安装部61端部的分流部62,所述分流部62的横截面积自安装部61向分流部62的末端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分流部62朝向所述进粉孔11方向凸出。即分流锥60安装在壳体20上,其端部形成中间凸出,周边逐渐倾斜扩大直至与所述安装部61相交。例如,所述分流部62的表面为锥形面或球形曲面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分流锥60由耐磨材料制成,如分流锥60由G20耐磨材料制成。

将分流锥60的端面设为凸出的尖端,煤粉冲击在分流部62上,可以沿分流部62的表面反射至壳体20,可以减小煤粉对壳体20的冲击力,减小煤粉对壳体20的直接冲击,延长壳体20的使用寿命。

见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进粉管10包括密封部14、连接部12和主体部13,所述密封部14与所述连接部12分设于所述主体部13的两端,密封部14呈法兰状设于进粉管10的末端,所述密封部14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13的外径。煤粉的输送管连接在密封部14上,所述密封部14抵紧密封在所述壳体20上,进气空间30位于主体部13与外壳及密封部14之间包围的空间内。所述第一混合腔50为所述壳体20与所述密封部14之间所封闭的空间。

所述主体部13内具有第二混合腔40,所述第二混合腔40的容积小于所述第一混合腔50的容积,所述进粉孔11位于所述连接部12上且与第二混合腔40导通。在第二混合腔40内安装有第一耐磨套41,在进粉管10上安装有同轴的第二耐磨套16,第一耐磨套41与第二耐磨套16共线,煤粉与水蒸气或其他助燃气体输入到第二混合腔40进行初步混合,煤粉冲击第二耐磨套16后并进入第二混合腔40使得煤粉与水蒸气冲击在第一耐磨套41上。第一耐磨套41和第二耐磨套16可提高进粉管10的耐磨性,同时第一耐磨套41和第二耐磨套16可替换,避免损坏进粉管10。

所述密封部14上开设有通料孔141,通料孔141与所述进粉孔11共线。在所述密封部14上安装有第三耐磨套17,通料孔141设于第三耐磨套17上,通料孔141的内径小于第二混合腔40的内径。所述通料孔141将所述第一混合腔50与第二混合腔40导通,至少一所述第一进气孔15设于所述主体部13与所述连接部12的相交处。所述主体部13与所述连接部12的相交处设为锥形面,第一进气孔15垂直设于锥形面上并与进粉孔11的轴线倾斜相交。第一耐磨套41、第二耐磨套16和第三耐磨套17可由耐磨材料制成,如采用G20材料制成。

第一进气孔15设于进粉管10的进口处,优选的,第一进气孔15与进粉孔11的轴线倾斜相交,可以在煤粉进入到第二混合腔40时就与水蒸气或助燃气体进行混合,提高混合的均匀度。

见图1所示:所述主体部13上设有至少一第二进气孔131,第二进气孔131与第一进气孔15分设于主体部13的两端,所述第二进气孔131导通所述进气空间30与所述第二混合腔40。通过第二进气孔131在第二混合腔40内进行二次混合,进一步提高煤粉与水蒸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度。在所述主体部13上设有切槽132,所述切槽132与所述第二混合腔40的轴线垂直并导通,至少一所述第二进气孔131与所述切槽132导通。切槽132与第二混合腔40垂直相交,可与煤粉的输出方向垂直,扩散性好,煤粉能进一步离散,混合均匀。

所述壳体20具有呈锥形的底壁23,所述分流锥60位于所述底壁23的轴线上,所述出粉口21位于所述底壁23上且所述出粉口2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壁23。在出粉口21上设有第四耐磨套22,第四耐磨套22可由耐磨材料制成,如采用G20材料制成。底壁23设为锥形使得煤粉混合可燃气体冲击在分流锥60上后能从出粉口21输出,结构均匀,输出稳定。

煤粉喷嘴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