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56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灶具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燃烧质量高的灶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灶具的核心部件,包括燃烧器座和炉头,其中燃烧器座上设有气路,炉头由内环火盖、内环底座、外环火盖以及外环底座组成,火盖上设有出气孔。为了让燃气燃烧充分,燃烧器倾向于采用上进风结构,即在炉头和燃烧器座之间设置空气进口。

CN101666500公开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由上到下顺次设置的中心火盖和外火盖、炉头、底座以及燃气分配管,炉头上设有多根引射管,底座上设有混气室,燃气分配管上设有燃气喷嘴,在外火盖和炉头之间设有分气片,在中心火盖和炉头之间设有火盖座,该火盖座为一筒状结构,其内孔为阶梯状。

CN203131825U公开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底杯组件,底杯组件包括:底杯座;第一分气杆,第一分气杆水平地设置在底杯座上且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嘴,喷嘴垂直于第一分气杆的轴线而水平地设置;第一引射管,第一引射管分别与喷嘴相对应且水平地与喷嘴相对设置;第一混合室;分气盘组件;以及第一火盖,第一火盖的外周上形成有第一火孔。

CN203880706U公开了一种上进风双环火大功率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座、分火盖座、内分火盖和外分火盖,燃烧器座上有内火进气管、外火进气管,内火进气管端有一个喷嘴;所述燃烧器座的底板上有二个在一条直径线两端的外环火出气孔,外环火出气孔上设置有喷嘴;所述燃烧器座的底板的外表面上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两端设置外环火出气孔;外火进气管与导气管连通;所述分火盖座上有二个外引射管,燃气出气道在一条直径线上;所述燃气出气道位于外环火燃气槽内的出气端设置有导流板。

上述专利公开的燃烧器均为上进风结构,但燃气进入炉头前只和空气进行一次混合,导致氧气含量不足,燃烧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灶具燃烧器,解决了现有燃烧器空气输入量不足,导致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灶具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底座和炉头,所述燃烧器底座上设有输气管路和外环喷嘴、内环喷嘴,所述炉头上设有分别对应外环喷嘴、内环喷嘴设置的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所述外环喷嘴内部设有正对外环引射管的喷射孔,所述外环喷嘴侧面开设有与喷射孔交汇的空气引入孔。

所述外环喷嘴、内环喷嘴与燃烧器底座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安装方式,结构简单,维护更换方便。

所述外环喷嘴、内环喷嘴上设有限位台阶。

所述输气管路包括相互垂直的进气道和分气道,分气道中部与进气道连接,两个外环喷嘴对称安装在分气道的两端,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垂直输气管路所在的平面。

所述外环喷嘴以空气引入孔和喷射孔交汇处为分界点,将喷射孔分为两部分,其中进气的部分具有孔径缩小的喷射段,喷射段紧接所述分界点。

所述外环引射管和内环引射管为文丘里管。

所述炉头上具有分别与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连通的外环气腔和内环气腔,所述外环气腔和内环气腔的内壁均设有对准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出气端的导流凸起。

所述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与炉头螺纹连接。

所述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设有限位台阶。

本实用新型灶具燃烧器的外环喷嘴上设有与喷射孔交汇的空气引入孔,使得燃气进去气腔前与空气进行二次混合,第一次是在喷射孔内,第二次在引射管内,保证有足够的空气与燃气混合,提高了燃气的燃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灶具燃烧器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灶具燃烧器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灶具燃烧器外环喷嘴的剖面图,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通方向。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灶具燃烧器引射管的剖面图,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通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燃烧器底座1和炉头2,燃烧器底座1内水平设置有输气管路,输气管路分内输气管和外输气管,内输气管的出气端位于燃烧器座1的中心,该出气端设置有内环喷嘴5。

如图2所示,外输气管包括相互垂直的进气道12和分气道11,分气道11的中部与进气道12的出气端连接,分气道11两端封闭,在分气道11两端靠近端面的侧壁上开设有外环喷嘴安装孔13,两个外环喷嘴安装孔13对称布置,外环喷嘴安装孔13上安装有外环喷嘴4。外环喷嘴4和内环喷嘴5均垂直输气管路所在的平面。

如图3所示,外环喷嘴4通过螺纹44与燃烧器底座1连接,方便维修更换。靠近螺纹段的外周面上设有限位台阶45,通过限位台阶的限位,保证分气道11两端的外环喷嘴等高布置。工作时,燃气从进气道12入口进入后经分气道11分流到外环喷嘴4,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对称分布,使两个外环喷嘴前压力最大程度保持一致,从而使外火火焰高度保持均匀、一致。同样地,内环喷嘴5的外表面也设有外螺纹和限位台阶(图中未标示)。

外环喷嘴4内部设有输出燃气的喷射孔,侧面开设有与喷射孔交汇的空气引入孔42,以该交汇处作为分界点可以将喷射孔分为进气室47和第一混合室41两个部分,其中进气室47紧接分界点的部分具有孔径缩小的喷射段43,喷射段43与进气室的进气段之间具有过渡段,该结构产生文丘里效应,加速外界的空气从空气引入孔42被吸附进喷射孔,并在第一混合室41与燃气进行混合。

如图1所示,炉头2与燃烧器底座1配合,炉头2上设有分别对应外环喷嘴4、内环喷嘴5设置的外环引射管3、内环引射管6。内、外环引射管正对内、外环喷嘴的喷射孔,从内、外环喷嘴喷出的气流分别进入内、外环引射管,外界的空气从引射管下端的进气口进入,在引射管内与喷嘴喷出的气流进行混合。内、外环引射管的结构相同,均由文丘里管组成,由于文丘里管独特的结构,燃气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提高其燃烧质量。精加工的文丘里管表面光洁,可显著降低引射阻力,提高引射效率。

如图4所示,外环引射管3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33,与炉头2通过螺纹连接,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燃气种类更换引射管,最大程度优化燃烧效果。靠近外螺纹33处设有限位台阶34,通过限位保持外环引射管的一致性。上述在第一混合室中经过一次空气混合的燃气喷至外环引射管的腔室32内并与外环引射管3下端的空气进行二次混合。外环喷嘴4位于正对外环引射管3的下方,为了增加空气的流通空间,外环喷嘴4的出气段46设计成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

炉头2上设有分别与外环引射管3、内环引射管6相配合的外火盖座23、内火盖座24。内火盖座24为一筒状结构,其内孔为阶梯状,内环引射管6与阶梯状内孔配合;外火盖座23为圆环形槽状结构,槽底对应外环引射管3的位置开设通孔,外环引射管3上部穿过通孔,方便定位安装。

炉头2上还设有分别与外火盖座23、内火盖座24配合的外火火盖22、内火火盖21,外火火盖22与外火盖座23配合形成与外环引射管3连通的外环气腔;内火火盖21与内火盖座24配合形成与内环引射管6连通的内环气腔。为降低燃气在引射管出口的阻力,外环气腔的内壁设有对准外环引射管3出气端的导流凸起25;内环气腔的内壁设有对准内环引射管6出气端的导流凸起26。

本实用新型灶具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灶具燃烧器为上进风燃烧器,所需空气均取自于安装面板上方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灶具燃烧器分内火和外火两部分,内火部分:燃气从内输气管输入到内环喷嘴5,内环喷嘴5将燃气喷至内环引射管6,燃气与内环引射管6下端的空气进行混合;外火部分:燃气从外输气管入口进入经分流流到外环喷嘴4,从喷射段43喷出后与空气引入孔42引入的空气在第一混合室41内进行混合,一次混合气流从外环喷嘴喷出后进入外环引射管3并与外环引射管3下端的空气进行二次混合,两次空气混合可有效地消除燃烧器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产生的黄焰,提高燃烧质量。

外火采用对称分布的双垂直引射系统,内火采用单垂直引射系统,各引射系统均为由对应喷嘴驱动的独立系统。双垂直引射系统可明显提高引射效果,使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充分,降低喷嘴动能损失,确保燃烧器头部压力。

本实用新型所有组件均由铜合金制成,具有机械强度高、高温不变形、热稳定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