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内烟尘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479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尘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内烟尘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大多数供热锅炉在运行时,由于采用的煤种含灰量较大,以至大量烟尘被带到尾部受热面,对尾部受热面造成一定的磨损,对锅炉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危害,也减少锅炉的使用寿命。并且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或停炉时,这此烟尘会附着在尾部受热面的管壁上,影响锅炉传热,降低锅炉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锅炉效率、节约能源且便于检修清灰的炉内烟尘分离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墙,炉墙内设置有出口烟窗管,出口烟窗管一端与锅炉后上集箱相连,出口烟窗管另一端与锅炉前下集箱相连,其结构要点出口烟窗管包括与烟气流向方向垂直的竖向受热面管子,竖向受热面管子的上端和下端向相反的横向弯折,竖向受热面管子上沿竖向设置有多个阻挡烟气中尘粒的翅片,竖向受热面管子的下方设置有落灰斗,落灰斗下端的落灰管出口与渣坑相连。

所述炉墙壁上相应于竖向受热面管子的位置设置有检修清灰炉门;所述落灰斗远离锅炉上集箱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横向蛇形顶棚管和下降管,顶棚管的一端与锅炉前上集箱相连,顶棚管的另一端与锅炉的锅筒相连。

所述下降管的上端与锅炉侧上集箱相连,下降管的下端与锅炉侧下集箱相连;锅炉侧上集箱分别与锅炉前上集箱、尾部锅炉出口连管相连;锅炉前下集箱与锅炉前上集箱、锅炉侧下集箱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翅片的总长度为700mm~800mm。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翅片与竖向受热面管子焊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竖向受热面管子为六个;六个竖向受热面管子并联,上下端连接在一起;六个竖向受热面管子分为三组,每组两个竖向受热面管,三组竖向受热面管子沿烟气流向方向依次布置,每组两个竖向受热面管沿垂直烟气流向方向横向布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每个竖向受热面管子上的翅片为两列,两列翅片的夹角为120度,两列翅片的夹角的中心线方向与烟气流向方向一致,120度夹角的朝向与烟气流向方向相对。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检修清灰炉门包括门框和门盖,门盖一侧通过合页与门框相连,门盖另一侧设置有手柄,手柄前部通过销轴螺钉与门盖相连,手柄前端设置有卡块,门框上相应于手柄前端设置有卡栓,卡栓上相应于卡块设置有卡槽;门盖中部设置有看孔,看孔处设置有看孔盖,看孔盖上端通过销轴螺钉与门盖相连;所述门盖内端两侧设置有耐火混凝土块,耐火混凝土块内设置有拉砖钩,拉砖钩外端穿过门盖并设置有外螺纹,一螺母旋于拉砖钩外端的外螺纹上将拉砖钩固定在门盖上。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看孔盖上设置有前凸的拨板。

另外,本实用新型每个所述耐火混凝土块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两个拉砖钩。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被带到尾部受热面的烟尘大幅度减少,锅炉的磨损减少了,管子的使用寿命明显提高,保证锅炉安全可靠运行。并且由于尾部管子积灰减少,传热效果不会随着使用年份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节约了大量能源。

在使用此实用新型前,由于管子磨损更换管子、清理管壁积灰费时费力,及工作量极大,采用此实用新型后,工作量大大减少,节约了大量维修费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多种炉型上适用,以很小的投资,解决长久以来锅炉制造及运行企业对于锅炉尾部积灰过多的困扰。

当烟气中的尘粒打在管子或翅片上,尘粒动能降低,会沿管壁或翅片落下,落到管排下部的落灰斗中,安装此装置可以阻挡大部分烟尘,防止大量烟尘流到下一级受热面中。

本实用新型设置检修清灰炉门便于相关部件的检修清灰。

本实用新型落灰斗远离锅炉上集箱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横向蛇形顶棚管;落灰斗远离锅炉上集箱一侧的上方为炉墙内的高温区域,在此处设置横向蛇形顶棚管,便于横向蛇形顶棚管内的液体更好的吸收热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前隔烟墙和后隔烟墙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检修清灰炉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后上集箱、2为受热蛇形管、3为落灰斗、4为出口烟窗管、5为翅片、6为检修清灰炉门、7为锅炉锅筒、8为顶棚管、9为下降管、10为落灰管、11为看孔盖、12为销轴螺钉、13为门框、14为门盖、15为手柄、16为卡栓、17为销轴螺钉、18为耐火混凝土块、19为拉砖钩、20为螺母、21为炉墙、22为出烟口、23为进烟口、24为前隔烟墙、25为合页、26为后隔烟墙、27为拨板、29为卡槽、30为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墙,炉墙内设置有出口烟窗管,出口烟窗管一端与锅炉后上集箱相连,出口烟窗管另一端与锅炉前下集箱相连,出口烟窗管包括与烟气流向方向垂直的竖向受热面管子,竖向受热面管子的上端和下端向相反的横向弯折,竖向受热面管子上沿竖向设置有多个阻挡烟气中尘粒的翅片,竖向受热面管子的下方设置有落灰斗,落灰斗下端的落灰管出口与渣坑相连。

所述炉墙壁上相应于竖向受热面管子的位置设置有检修清灰炉门;所述落灰斗远离锅炉上集箱一侧的上方设置有横向蛇形顶棚管和下降管,顶棚管的一端与锅炉前上集箱相连,顶棚管的另一端与锅炉的锅筒相连。

所述下降管的上端与锅炉侧上集箱相连,下降管的下端与锅炉侧下集箱相连;锅炉侧上集箱分别与锅炉前上集箱、尾部锅炉出口连管相连;锅炉前下集箱与锅炉前上集箱、锅炉侧下集箱相连。

所述翅片的总长度为700mm~800mm。

所述翅片与竖向受热面管子焊接。

所述竖向受热面管子为六个;六个竖向受热面管子并联,上下端连接在一起;六个竖向受热面管子分为三组,每组两个竖向受热面管,三组竖向受热面管子沿烟气流向方向依次布置,每组两个竖向受热面管沿垂直烟气流向方向横向布置。通过试验,采用该竖向受热面管子设置方式,可到达很好的灰尘阻挡效果。

所述每个竖向受热面管子上的翅片为两列,两列翅片的夹角为120度,两列翅片的夹角的中心线方向与烟气流向方向一致,120度夹角的朝向与烟气流向方向相对。两列翅片的夹角为120度,当烟气中的尘粒打在管子或翅片上,一部分尘粒动能降低,由于重力作用会沿管壁或翅片落下,另一部分尘粒由于特有的夹角形成旋流后,携带一部分尘粒也落到管排下部的落灰斗中,并由落灰管排至锅炉外部,可以阻挡大部分烟尘,防止大量烟尘流到尾部受热面中,对尾部受热面进行腐蚀磨损。

所述检修清灰炉门包括门框和门盖,门盖一侧通过合页与门框相连,门盖另一侧设置有手柄,手柄前部通过销轴螺钉与门盖相连,手柄前端设置有卡块,门框上相应于手柄前端设置有卡栓,卡栓上相应于卡块设置有卡槽;门盖中部设置有看孔,看孔处设置有看孔盖,看孔盖上端通过销轴螺钉与门盖相连;所述门盖内端两侧设置有耐火混凝土块,耐火混凝土块内设置有拉砖钩,拉砖钩外端穿过门盖并设置有外螺纹,一螺母旋于拉砖钩外端的外螺纹上将拉砖钩固定在门盖上。本实用新型门盖内端两侧设置有耐火混凝土块,可有效防止检修清灰炉门被高温损坏。本实用新型耐火混凝土块内设置有拉砖钩,拉砖钩外端穿过门盖并设置有外螺纹,一螺母旋于拉砖钩外端的外螺纹上将拉砖钩固定在门盖上;便于耐火混凝土块的安装、拆卸、更换,便于调节耐火混凝土块的厚度。

所述看孔盖上设置有前凸的拨板。设置拨板便于看孔盖的旋转,露出看孔。

每个所述耐火混凝土块上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两个拉砖钩;便于耐火混凝土块的稳定连接。

所述落灰斗靠近锅炉上集箱一侧落灰斗外侧的炉墙内设置有受热蛇形管,受热蛇形管设置在竖向受热面管子后极的烟气传输路径上,受热蛇形管一端与锅炉尾部进口连管相连,受热蛇形管另一端与锅炉尾部出口连管相连,锅炉尾部出口连管与锅炉侧上集箱相连。落灰斗靠近锅炉上集箱一侧落灰斗外侧的炉墙内设置有受热蛇形管,便于吸收经过竖向受热面管子后烟气的热量,降低排烟温度。

所述翅片采用耐热钢板。

所述每个竖向受热面管子上每列翅片上下相邻翅片之间具有间隔。此结构可防止由于翅片与管子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部件变形。

所述落灰斗上端沿烟气流向方向两侧设置有前隔烟墙和后隔烟墙,所述竖向受热面管子设置在前隔烟墙与后隔烟墙之间,前隔烟墙与后隔烟墙之间为隔烟室,前隔烟墙上端与炉墙顶棚之间设置有上端进烟口,后隔烟墙下端设置有横向下端出烟口。当烟气流经前隔烟墙进入隔烟室时,烟气的流通截面积忽然变大,烟气中灰尘动能变弱,较大颗粒的灰尘由于重力作用会落灰斗中,一部分灰尘由于出口烟窗管的阻挡也落入落灰斗中,还有一部分烟尘打在后隔烟墙上,也落入落灰斗中,并由落灰管排至锅炉外部,安装此装置可以阻挡大部分烟尘,让烟尘在锅炉内部被初级分离,防止大量烟尘流到尾部受热面中,减少进入锅炉尾部的烟尘量,以减少对尾部受热面的磨损。

所述拉砖钩采用耐热钢钩。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