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3373阅读:1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道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属于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炉内脱硫效率、氮氧化物排放多少等都与其分离器效率密切相关,提高分离器效率是各研究单位和锅炉厂家一致所想。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分离器入口烟道的结构是一个主要方面,目前锅炉都采用如图1~3所示意的结构形式。图1采用的是一次加速结构,图2采用了二次加速结构,图3采用了导流二次加速结构,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其在分离器的外侧形成的靶区均较为集中,靶区集中地后果是使分离器分离效率下降,靶区收到的单位冲刷强度变大,磨损加剧,因此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改善了烟气冲刷分离器的靶区位置和靶区范围,能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并减轻烟气对靶区的冲刷磨损。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包括炉膛、分离器和连接烟道,炉膛和分离器之间通过连接烟道连接成一体,其特征是:连接烟道包括依次设置的加速段和导流段,连接烟道的加速段和导流段的外侧壁为连续的平直表面,连接烟道的导流段的内侧壁为与连接烟道的外侧壁平行的平直表面。

进一步的,连接烟道的加速段内侧壁为斜面。

进一步的,连接烟道的加速段内侧壁包括第一加速斜面和第二加速斜面,第一加速斜面和第二加速斜面的斜面角度从炉膛一端向分离器一端逐渐变小。

进一步的,连接烟道的加速段内侧壁为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设计锅炉时的隔墙和分离器的位置确定,将炉膛烟气出口流道成加速结构,在烟道进入分离器前一定的距离内将烟道的结构设计成平行结构对烟道内的烟气流速进行整流,其使得连接烟道进入分离器的截面上各点的烟气流速一致,减轻对烟气靶区的磨损;同时与原来的结构相比,靶区的范围也有显著的增加,分离器的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一次加速结构的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主视图。

图2为采用二次加速结构的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主视图。

图3为采用导流二次加速结构的分离器入口烟道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炉膛、2-分离器、3-连接烟道、4-斜面、5-第一加速斜面、6-第二加速斜面、7-圆弧面、8-加速段、9-导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炉膛1、分离器2和连接烟道3,炉膛1和分离器2之间通过连接烟道3连接成一体。

连接烟道3包括依次设置的加速段8和导流段9,连接烟道3的加速段8和导流段9的外侧壁为连续的平直表面,连接烟道3的导流段9的内侧壁为与连接烟道3的外侧壁平行的平直表面。

连接烟道3的加速段8和导流段9能够有效地对连接烟道3中的处于紊流状态的烟气进行整流,保证连接烟道出口的烟气流向一致,出口截面各点的烟气流速一致,烟气冲击靶区速度一致,同时可以增加烟气冲击靶区的面积,提高分离器分离效率,并减轻靶区的磨损。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连接烟道3的加速段8内侧壁为能够实现烟气一次加速的斜面4。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二中,连接烟道3的加速段8内侧壁包括第一加速斜面5和第二加速斜面6,第一加速斜面5和第二加速斜面6的斜面角度从炉膛1一端向分离器2一端逐渐变小,烟气经过第一加速斜面5实现一次加速,经过第二加速斜面6实现第二次加速。

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三中,连接烟道3的加速段8内侧壁为圆弧面7。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设计锅炉时的隔墙和分离器的位置确定,将炉膛烟气出口流道成加速结构,在烟道进入分离器前一定的距离内将烟道的结构设计成平行结构对烟道内的烟气流速进行整流,其使得连接烟道进入分离器的截面上各点的烟气流速一致,减轻对烟气靶区的磨损;同时与原来的结构相比,靶区的范围也有显著的增加,分离器的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