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装置及结合所述燃烧器装置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1729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燃烧器装置及结合所述燃烧器装置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烧器装置,以及涉及一种结合所述燃烧器装置的燃气涡轮发动机。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优选地涉及用于带有连续燃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烧器装置。使用以下描述将纯粹通过实例来进行明确引用,且并未隐含任何普遍性的损失。



背景技术:

如已知那样,带有连续燃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传统上设有一个布置在另一个下游的两个燃烧器组件。

第一燃烧器组件从位于两个燃烧器组件上游的多级压缩机接收压缩空气流。由第一燃烧器组件生成的热气体流导送到第二燃烧器组件中。离开第二燃烧器组件的高压和高温热气体流继而导送到位于两个燃烧器组件下游的多级膨胀涡轮。

可选地,中间膨胀涡轮此外介于两个燃烧器组件之间,以使从第一燃烧器组件移动到第二燃烧器组件的热气体流经历部分膨胀,该部分膨胀降低引导到第二燃烧器组件的热气体的温度。

通常,各个燃烧器组件基本上由一定数目的长方形燃烧器装置构成,所述装置围绕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发动机轴成角地交错,通常以便第一燃烧器组件的各个燃烧器装置与第二燃烧器组件的相应燃烧器装置对准。

大体上,各个燃烧器装置均包括:界定长方形燃烧室的管状壳,其中发生可燃混合物的燃烧;以及焚烧器,其位于管状壳内,在燃烧室上游,且适于在用于产生所述可燃混合物的两种情况中,使燃料与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多级压缩机到来的压缩空气或从第一燃烧器组件到来的稀释热气体相混合。

为了支持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二者,各个燃烧器装置的管状壳通常具有双罩(twin-shell)结构,其由外部对流和内部膜对流(internalfilmconvection)的组合冷却。

更具体而言,燃烧器装置的管状壳包括:管状内衬套,其容纳焚烧器且界定燃烧室;以及管状壳体,其包围与相同内衬套略微间隔开的管状内衬套,以便形成环形空隙,其接收来自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多级压缩机的压缩空气。

现在,管状内衬套经由一定数目的联锁径向键(interlockradialkey)刚性地固定到外壳体。

不幸地,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操作期间,由于不同热膨胀系数和暂时不同的热状态,管状内衬套用于在外壳体内沿轴线移动和沿径向膨胀。在长时期内,这些移动趋于磨损径向键,带有这种情况引起的所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关联于径向键的使用的缺陷。

按照这些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燃烧器装置,其包括:管状壳,其界定长方形燃烧室,其中发生可燃混合物的燃烧;以及焚烧器,其位于管状壳内,在所述燃烧室上游,且形成所述可燃混合物;

所述管状壳体继而包括:内管状部件,其与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粗略地同轴延伸,界定燃烧室且包绕焚烧器;外管状壳体,其与内管状部件粗略地同轴延伸,在相同的内管状部件外部,且大小确定为包围与后者间隔开的内管状部件;以及中间支承结构,其介于内管状部件与外管状部件之间,用于牢固地连接且稳定地维持与外管状壳体粗略地同轴的内管状部件;

所述燃烧器装置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与外管状壳体相关联的外环形支承部件;与内管状部件相关联的内环形支承部件;以及一系列的三个或更多长方形连接横梁,其从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外环形支承部件中的第一环形支承部件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沿非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外环形支承部件中的第二环形支承部件以将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外环形支承部件稳定地连接到彼此。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从所述第一环形支承部件刚性地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且沿所述非径向方向朝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延伸;所述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稳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构造成具有沿径向方向的柔性性质,以便允许相同的连接横梁的远端沿径向方向自由地进行移动。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铰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由螺接或焊接或钎焊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设有一定数目的凸耳,其从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相同的第二环形支承部件伸出,且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稳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的相应凸耳。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在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相应固定点处稳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上的所述长方形连接横梁的固定点与到所述第一环形支承部件上的相同的长方形连接横梁的固定点沿轴向和/或成角地失准。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所述长方形连接横梁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粗略地均匀地成角地交错。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所述外环形支承部件沿轴向转移至彼此。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布置成与沿径向延伸的参考放置平面(referencelayingplane)共面。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大致为l形,以便连接横梁的近侧部段从所述第一环形支承部件沿粗略径向方向延伸,且连接横梁的邻接远侧部段沿相对于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倾斜的非径向方向朝第二环形支承部件延伸。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稳定地刚性地配合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内管状部件中。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烧器装置此外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形支承部件稳定地刚性地固定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外管状壳体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同样提供了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其包括:燃烧器,在其中发生外部空气的压缩用于产生压缩空气流;燃烧器组件,在其中发生燃料和从所述压缩机到来的压缩空气的混合物的燃烧用于产生热气体流;以及膨胀涡轮,在其中发生从燃烧器组件到来的热气体的膨胀;

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组件包含至少一个燃烧器装置,其包括:管状壳,其界定其中发生可燃混合物的燃烧的长方形燃烧室;以及焚烧器,其位于管状壳内部,在所述燃烧室上游,且形成所述可燃混合物;

所述管状壳包括:内管状部件,其与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粗略地同轴延伸,界定燃烧室且包绕焚烧器;外管状壳体,其与内管状部件粗略地同轴延伸,在相同内管状部件外部,且大小确定为包围与后者间隔开的内管状部件;以及中间支承结构,其介于内管状部件与外管状部件之间,用于牢固地连接且稳定地维持与外管状壳体粗略地同轴的内管状部件;

所述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与外管状壳体相关联的外环形支承部件;与内管状部件相关联的内环形支承部件;以及一系列的三个或更多长方形连接横梁,其从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外环形支承部件中的第一环形支承部件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沿非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外环形支承部件中的第二环形支承部件以将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外环形支承部件稳定地连接到彼此。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从所述第一环形支承部件刚性地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且沿所述非径向方向朝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延伸;所述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稳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构造成具有沿径向方向的柔性性质,以便允许相同的连接横梁的远端沿径向方向自由地进行移动。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铰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由螺接或焊接或钎焊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第二环形支承部件设有一定数目的凸耳,其从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相同的第二环形支承部件伸出,且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稳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的相应凸耳。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在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相应固定点处稳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上的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长方形连接横梁的固定点与到所述第一环形支承部件上的相同的长方形连接横梁的固定点沿轴向和/或成角地失准。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长方形连接横梁围绕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粗略地均匀地成角地交错。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所述外环形支承部件沿轴向转移至彼此。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所述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布置成与沿径向延伸的参考放置平面共面。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大致为l形,以便连接横梁的近侧部段从所述第一环形支承部件沿粗略径向方向延伸,且连接横梁的邻接远侧部段沿相对于燃烧器装置的纵轴线倾斜的非径向方向朝第二环形支承部件延伸。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内环形支承部件稳定地刚性地配合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内管状部件中。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外环形支承部件稳定地刚性地固定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外管状壳体中。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组件包括围绕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发动机轴成角地交错的一定数目的所述燃烧器装置。

最后,根据本发明,同样提供了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其包括:燃烧器,在其中发生外部空气的压缩用于产生压缩空气流;燃烧器组件,在其中发生燃料和从所述压缩机到来的压缩空气的混合物的燃烧用于产生热气体流,以及膨胀涡轮,在其中发生从燃烧器组件到来的热气体的膨胀;

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包含:内管状元件;外管状元件,其与所述内管状元件粗略地同轴延伸,在相同的内管状元件外部,且大小确定为包围与后者间隔开的内管状元件;以及中间支承结构,其介于内管状元件与外管状元件之间,用于牢固地连接且稳定地维持与外管状元件粗略地同轴的内管状元件;

所述燃气涡轮发动机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与外管状元件相关联的外环形支承部件;与内管状元件相关联的内环形支承部件;以及一系列的三个或更多长方形连接横梁,其从围绕内管状支承元件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所述内环形支承元件和外环形支承元件中的第一环形支承元件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沿非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内环形支承元件和外环形支承元件中的第二环形支承元件,以将所述内环形支承部件和外环形支承部件稳定地连接到彼此。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从所述第一环形支承元件刚性地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且沿所述非径向方向朝所述第二环形支承元件延伸;所述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稳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构造成具有沿径向方向的柔性性质,以便允许相同的连接横梁的远端沿径向方向自由地进行移动。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远端由螺接、焊接或钎焊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二环形支承部件;和/或在于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的近端由螺接、焊接或钎焊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环形支承部件。

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承结构的第一环形支承元件和第二环形支承元件沿轴向转移至彼此。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该附图示出了其非限制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设有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内容实现的一定数目的燃烧器装置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部分截面的透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且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内容实现的燃烧器装置中的一个的侧视图,其中一些部分以截面,且一些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图4为图3中所示的燃烧器装置的中心截面的部分的透视图,其中一些部分以截面,且一些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图5为图3中所示的燃烧器装置的一种备选的实施例的端视图,其中一些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而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燃烧器装置的沿剖线e-e的截面侧视图,其中一些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被移除。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2,参考标号1表示作为整体的适合于结合到优选地带有连续燃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100中的燃烧器装置,其继而特别适于驱动传统发电机200旋转。

更详细而言,燃气涡轮发动机100优选地基本上包括主管状外壳101,以及在所述管状外壳101内:优选地多级的压缩机102,在其中发生外部空气的压缩用于产生压缩空气流;第一燃烧器组件103,其位于压缩机102下游,且在其中发生从压缩机102到来的压缩空气和从第一燃料供应管线104到来的燃料的混合物的燃烧用于产生热气体流;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多级第一膨胀涡轮105,其位于燃烧器组件103下游,且在其中发生从燃烧器组件103到来的热气体的部分膨胀;第二燃烧器组件106,其位于膨胀涡轮105下游,且在其中发生经由膨胀涡轮105从燃烧器组件103到来的热气体和从第二燃料供应管线107到来的燃料的混合物的燃烧用于产生第二热气体流;以及最终,优选地多级第二膨胀涡轮108,其位于燃烧器组件106下游,且在其中在所述热气体离开燃气涡轮发动机100之前发生从燃烧器组件106到来的热气体的完全膨胀。

第一燃烧器组件103和/或第二燃烧器组件106继而包括至少一个且优选地一定数目的离散的燃烧器装置1,其优选地围绕燃气涡轮发动机100的发动机轴109均匀地成角地交错。

燃气涡轮发动机100的总体结构本身是广泛地已知的,因此不需要进一步阐释。

具体参看图3和4,各个燃烧器装置1优选地尽管不是必要地粗略平行于燃气涡轮发动机100的纵轴线a延伸,且基本上包括:管状壳2,其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同轴延伸,且界定燃烧室3的至少一部分,其中发生可燃混合物的燃烧;以及焚烧器4,其位于管状壳2内,直接在燃烧室3上游,且适于使燃料与从压缩机102到来的压缩空气(如果属于燃烧器组件103),或与从燃烧器组件103到来的稀释热气体(如果属于燃烧器组件103)连续混合,以用于产生在燃烧室3内直接燃烧的可燃混合物。

更具体而言,焚烧器4优选地布置成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同轴,即,粗略地在管状壳2的中心处,且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燃料注射器6,其从所述第一燃料供应管线105或从所述第二燃料供应管线107经由输送管(未示出)接收燃料,且能够雾化管状壳2内的所述燃料,以便产生可燃混合物,其在相邻燃烧室3内直接燃烧,以产生随后离开管状壳2的大量热气体流f。

管状壳2继而具有双罩结构,因此由外部对流和内部膜对流的组合冷却。

更详细而言,参看图3和4,管状壳2基本上包括:内管状部件8,其通常称为“内衬套”,其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同轴延伸,包绕焚烧器4,且最终界定燃烧室3;外管状壳体9,其与管状部件8粗略地同轴延伸,在管状部件8外部,且大小确定成包围管状部件8,同时保持成与后者略微间隔开,以便形成环形空隙或腔10;以及中间环形支承结构11,其介于管状部件8与管状壳体9之间,以用于将内管状部件8牢固地连接且稳定地保持成与外管状壳体9粗略地同轴。

优选地,管状部件8的入口区段此外以沿轴向滑动的方式伸缩地配合到管状壳体9的入口区段。

参看图3,在所示实例中,具体而言,内管状部件8优选地具有粗略地圆形的截面,且优选地具有会聚-扩散的轮廓。

焚烧器4优选地位于具有较小截面流动面积的管状部件8的第一管状部分内部。燃烧室3继而优选地由具有较大截面流动面积的管状部件8的第二管状部分界定。

优选地,内管状部件8的第一和/或第二管状部分此外在形状上为粗略地圆柱形。

然而,根据一种备选实施例,内管状部件8可为大致漏斗形,且将优选地朝管状壳2的入口扩散。

优选地,内管状部件8此外设有大量小贯穿隙透冷却孔(smallpass-througheffusioncoolingholes)(未示出),其优选地均匀地分布在管状部件8的第二管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且/或带有一定数目的大贯穿稀释开口(largepass-throughdilutionopenings)(未示出),其适合地在管状部件8的第二管状部分上间隔开,且分别大小确定成允许稀释气体(例如从压缩机102到来的压缩空气)存在于环形空隙或腔10中,以自由地进入到内管状部件8中且在其中与在相同的管状部件8内部流动的热气体混合。

优选地,这些隙透和/或稀释开口此外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均匀地成角地交错。此外,各个隙透和/或稀释开口优选地大致在形状上为圆形。

可选地,内管状部件8还可包含一定数目的管状延伸部(未示出),其从管状部件8的第二管状部分向内凸出,且分别大小确定成允许稀释气体(例如从压缩机102到来的压缩空气)存在于环形空隙或腔10中,以自由地进入到内管状部件8中,且在其中与在相同的管状部件8内部流动的热气体混合。

优选地,这些管状延伸部此外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均匀地成角地交错。各个管状延伸部此外优选地以悬臂方式从管状部件8的第二管状部分凸出,且优选地朝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沿径向延伸。

具体参看图3和4,外管状壳体9继而优选地在形状上粗略地为圆柱形,且优选地对于相同的管状部件8的整个长度而言大致包绕内管状部件8。此外,管状壳体9优选地具有包绕内管状部件8的外口(outermouth)的粗略地漏斗形的端部区段。

优选地,管状壳体9此外设有至少一个且优选地一定数目的/多个大贯穿开口或通路(未示出),其优选地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均匀地成角地交错,且分别大小确定成允许稀释气体(例如从压缩机102到来的压缩空气)自由进入到环形空隙或腔10中。

参看图3和4,在所示实例中,具体而言,外管状壳体9优选地基本上包括:布置成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同轴且刚性地联接到彼此的一系列优选地粗略地圆柱形的离散的管状部件12;以及还优选地,漏斗形管状部件13,其刚性地连接到最后的管状部件12,以便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同轴延伸,优选地略微超过管状部件8的出口(outletmouth),用于包绕管状部件8的相同的出口。

具体参看图3和4,中间环形支承结构11继而包括:外环形支承部件20,其稳定地刚性地固定到或直接结合到与相同的管状壳体9粗略地同轴的外管状壳体9中,即,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同轴;内环形支承部件21,其稳定地刚性地配合到或直接结合到与相同的管状部件8粗略地同轴的内管状部件8中,即,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同轴;以及一系列的三个或更多横向长方形连接横梁22,其从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成角地交错的外环形支承部件22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沿横向非径向方向w朝内环形支承部件21延伸,以将两个环形支承部件20和21分别稳定地连接到彼此。

更详细而言,这些长方形连接横梁22优选地刚性地从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成角地交错的外环形支承部件20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且沿所述非径向方向w朝内环形支承部件21延伸。此外,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远端在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成角地交错的相应固定点处稳定地连接到内环形支承部件21。

换言之,内环形支承部件21相对于外环形支承部件20沿轴向失准,即,沿轴向转移,且长方形连接横梁22形成粗略地漏斗形的环形管状构架,其将外环形支承部件20稳定地连接到内环形支承部件21。

优选地,长方形连接横梁22此外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均匀地成角地交错,且各个连接横梁22优选地从外环形支承部件20延伸至内环形支承部件21,同时保持与对应的沿径向延伸的参考放置平面共面。

换言之,内环形支承部件21上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固定点与外环形支承部件20上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起始点或根部成角地对准。

除上文外,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22此外构造成具有沿径向方向的柔性性质,以便允许相同的横梁的远端在局部垂直于环形支承部件21的方向d上自由地进行小移动,即,沿径向方向d自由地进行小移动。

换言之,长方形连接横梁22在径向方向上是柔性的且在轴向方向上是刚性的。

优选地,各个连接横梁22的远端此外经由对应的连接铰接23稳定地固定到内环形支承部件21。

更详细而言,参看图3和4,内环形支承部件21优选地设有一定数目的凸耳24,其从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成角地交错的相同环形支承部件21伸出,且分别沿粗略径向方向延伸,以便达到相应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各个远端。

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远端继而牢固地固定到环形支承部件21的相应的凸耳24。

在所示实例中,具体而言,各个连接横梁22的远端优选地经由横向连接销25稳定地固定到对应的耳24,该横向连接销25局部垂直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延伸,且以贯穿且可轴向旋转的方式接合耳24和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远端二者,以便形成铰链组件。

在一种备选的实施例中,横向连接销25可由横向螺栓替代。

参看图3和4,在所示实例中,具体而言,环形支承部件20优选地刚性地夹持在管状壳体9的两个相邻管状部件12的轴向端之间。环形支承部件21继而优选地为内管状部件8的组成部分。

在所示实例中,管状壳2的环形支承结构11此外优选地包括:优选地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均匀地成角地交错的四个沿径向柔性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即,以90°彼此成角地间隔开;以及优选地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均匀地成角地交错的四个向外凸出的耳24,即,以90°彼此成角地间隔开,且分别与相应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成角地对准。

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22继而优选地大致为l形,以便横梁的近侧部段从环形支承部件20沿粗略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且横梁的邻接远侧部段朝对应的耳24沿优选地相对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以优选地在0°到45°之间的范围的倾角α倾斜的非径向方向w延伸。

更详细而言,在所示实例中,各个连接横梁22优选地由大致为l形弯头的长方形板状舌部构成,且优选地以与环形支承部件20成单件的方式实现。

燃烧器装置1的通常操作类似于用于带有连续燃烧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传统燃烧器装置的通常操作。

至于环形支承结构11,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径向柔性允许内管状部件8沿径向和/或沿轴向自由地扩张,同时保持内管状部件8与外管状壳体9同轴。

由环形支承结构11产生的优点数目有很多。

首先,径向柔性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未经历磨损问题。

此外,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成角地交错的三个或更多径向柔性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使用允许增大内管状部件8与外管状部件9之间的距离,带有该情况引起的冷却中的所有优点。

此外,燃烧器装置1的组件关于相关成本节省极大简化。实际上,长方形连接横梁22的远端容易从管状壳体9的出口接近,因此允许了连接销25的较快插入。

显然,可对上文公开的燃烧器装置1和对燃气涡轮发动机100进行改变,然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例如,燃气涡轮发动机10可不带有中间膨胀涡轮105。

至于燃烧器装置1,在一种备选的实施例中,耳24可从外环形支承部件20向内凸出,而径向柔性的长方形横向连接横梁22可从内环形支承部件21向外凸出。

此外,内环形支承部件20或外环形支承部件21可优选地对于各个长方形横向连接横梁22而言具有一对相邻凸耳24,形成了适用于接收连接横梁22的远端的叉形部件。

此外,代替经由横向连接销25或螺栓,各个耳24可借助于焊接或钎焊稳定地刚性地连接到对应的径向柔性的长方形横向连接销22的远端。

最后,根据环形支承结构11的一种备选的实施例,环形支承部件20和21彼此大致共面,且长方形连接横梁22从环形支承部件20沿非径向方向延伸至环形支承部件21,同时保持与环形支承部件20和21粗略共面。

换言之,长方形连接横梁22在内环形支承部件21上的固定点(即,耳24)相对于长方形连接横梁22在外环形支承部件20上的起始点成角地失准,即,成角地转移。

同样在该备选的实施例中,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22优选地从外环形支承部件20向内刚性地凸出,且以悬臂方式且沿非径向方向延伸直至到达内环形支承部件21。

此外,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22构造成具有沿径向方向的柔性性质,以便允许横梁的远端沿径向方向自由地进行小移动。

除上文外,尤其参看图5和6,根据一种备选的实施例,该/各个长方形燃烧器装置1至少部分地容纳到优选地粗略地圆柱形的另一外管状壳30中,其优选地刚性地固定到燃气涡轮发动机100的主外壳101,且大小确定成包围燃烧器装置1,同时保持与后者略微间隔开,以便形成环形空隙或腔。长方形燃烧器装置1优选地牢固地连接到所述外管状壳30,且由介于燃烧器装置1的管状壳2与所述外管状壳30之间的另一中间环形支承结构31稳定地维持成与相同的外管状壳30的纵轴线粗略地同轴。

同样地,环形支承结构11,同样环形支承结构30优选地包括:外环形支承部件32,其稳定地刚性地固定到或直接结合到外管状壳30中,其与相同外管状壳30粗略地同轴,即,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同轴;内环形支承部件33,其稳定地刚性地固定到或直接结合到燃烧器装置1的管状壳2中,其与相同管状壳2粗略地同轴,即,与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粗略地同轴;以及一系列的三个或更多径向柔性的横向长方形连接横梁34,其从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成角地交错的外环形支承部件32伸出,且分别以悬臂方式朝内环形支承部件33沿横向非径向方向延伸以将两个环形支承部件32和33单独地稳定地连接到彼此。

在所示实例中,具体而言,外环形支承部件32优选地由环形肩部构成,其从附加的外管状壳30向内突出,优选地在相同的壳30的边沿处,且优选地沿径向方向。

内环形支承部件33继而优选地由从管状壳体9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缘构成。

优选地借助于一个或多个锚定螺栓35,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34的近端优选地刚性地且稳定地固定到外管状壳30的环形肩部32。显然,(一个或多个)锚定螺栓35可由(一个或多个)焊接或(一个或多个)钎焊替换。

优选地借助于一个或多个锚定螺栓36,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34的远端继而优选地刚性地且稳定地固定到管状壳体9的向外凸出的环形凸缘33。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锚定螺栓36可由(一个或多个)焊接和/或(一个或多个)钎焊替换。

优选地,长方形连接横梁34此外围绕燃烧器装置1的纵轴线b均匀地成角地交错。

类似于支承结构11的长方形连接横梁22,各个长方形连接横梁34此外构造成具有沿径向方向的柔性性质,以便允许相同的横梁34的远端沿径向方向d0自由地进行小移动。

换言之,类似于长方形连接横梁22,长方形连接横梁34在径向方向上是柔性的且在轴向方向上是刚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