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限位、支撑梁加强筋板及风道防震的三合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4731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限位、支撑梁加强筋板及风道防震的三合一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防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风道限位、支撑梁加强筋板及风道防震的三合一结构。



背景技术:

风道自重较小,而风道内部正压大,容易引起风道漂浮震动,必须设计风道限位装置防止风道左右、上下震动。

风道支撑梁一般翼缘板宽度比较小,在设计滑动支座时支座本身占掉大部分翼缘面积,两边剩余空间很少,支座限位挡块设计空间不足,并且现场安装施工困难,容易产生安装误差,导致支座膨胀受阻引起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风道限位、支撑梁加强筋板及风道防震的三合一结构,其结构简单,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风道限位、支撑梁加强筋板及风道防震的三合一结构,包括:风道、支座垫板、一号支座、二号支座、滑动垫板、两块挡板、基座和三号支座,

所述二号支座一端通过支座垫板与风道相连,二号支座另一端与滑动垫板的上端面相连;

所述滑动垫板下端面与基座上端面相贴合;

所述三号支座一端与风道相连,三号支座另一端与二号支座相连;

所述一号支座一端与风道相连,一号支座另一端与二号支座相连;

所述两块挡板对称置于基座两侧,两块挡板的相对面上均开有凹槽,基座为工字钢结构,二号支座的下端及滑动垫板置于凹槽内,基座的上翼缘板固定于凹槽内,基座的下翼缘板与挡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二号支座垂直于风道下端面。

进一步,所述一号支座与二号支座所成角度为30-50度。

进一步,所述三号支座与二号支座所成角度为30-50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三合一的支座限位结构,不仅解决支座空间紧凑,三个部分设计难度大的问题,而且大大简化了现场安装难度,并且解决因安装误差导致风道支座卡死变形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风道限位、支撑梁加强筋板及风道防震的三合一结构,包括:风道1、支座垫板2、一号支座3、二号支座4、滑动垫板5、两块挡板6、基座7和三号支座9,

所述二号支座4一端通过支座垫板2与风道1相连,二号支座4另一端与滑动垫板5的上端面相连;

所述滑动垫板5下端面与基座7上端面相贴合;

所述三号支座9一端与风道1相连,三号支座9另一端与二号支座4相连;

所述一号支座3一端与风道1相连,一号支座3另一端与二号支座4相连;

所述两块挡板6对称置于基座7两侧,两块挡板6的相对面上均开有凹槽,基座7为工字钢结构,二号支座4的下端及滑动垫板5置于凹槽内,基座7的上翼缘板固定于凹槽内,基座7的下翼缘板与挡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

所述二号支座4垂直于风道1下端面。

所述一号支座3与二号支座4所成角度为30-50度。

所述三号支座9与二号支座4所成角度为30-50度。

通过两块挡板5,不仅解决支座空间紧凑,三个部分设计难度大的问题,而且大大简化了现场安装难度,并且解决因安装误差导致风道的支座卡死变形等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