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全预混冷凝热水炉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2960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全预混冷凝热水炉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功率全预混冷凝热水炉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将燃料与空气合理混合,使燃料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的设备。全预混冷凝热水设备在正常点火的情况下点火针产生的电弧距离燃烧器表面的距离为10mm左右,现有的换热设备通常是在燃烧器基座上开有一定角度的内螺纹,然后通过点火针上的螺纹将点火针旋进燃烧室内,此方式点火稳定性较差,点火针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功率全预混冷凝热水炉燃烧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功率全预混冷凝热水炉燃烧系统,其包括前盖、位于所述前盖内侧的燃烧器本体及位于所述前盖外侧的喉管,其中:所述前盖的中部设有燃烧器基座,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燃烧器基座上,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底部的外侧斜插有集成点火针,所述集成点火针的针头朝向并靠近所述燃烧器本体;所述喉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燃烧器基座并与所述燃烧器本体连通,所述喉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风机。

其技术效果在于:集成点火针位于燃烧器本体底部外侧,使得点火距离及点火电引距离可控,从而使得点火稳定性大幅提高,同时延长了集成点火针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本体与所述前盖之间设有隔火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安装有隔火限位板,所述燃烧器基座贯穿所述隔火限位板。

其具体技术效果在于:保证了燃烧系统的密封性,减少热能损失。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喉管的一端经喉管法兰固定连接在所述燃烧器基座上,所述隔火限位框经螺杆与所述前盖连接。

其具体技术效果在在于:实现对燃烧系统的快速装卸,方便对燃烧系统内部进行维护及清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基座上安装有点火针座,所述集成点火针插接在所述点火针座上,所述集成点火针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安装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其具体技术效果在在于:方便了集成点火针的安装及更换,并进一步提升了集成点火针的点火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点火针与燃烧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功率全预混冷凝热水炉燃烧系统包括前盖5、位于所述前盖5内侧的燃烧器本体1及位于所述前盖5外侧的喉管2。

所述前盖5的中部穿设有燃烧器基座4,所述燃烧器本体1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燃烧器基座4上,所述燃烧器本体1的底部的外侧斜插有集成点火针3,所述集成点火针3的针头朝向并靠近所述燃烧器本体1。

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基座4上安装有点火针座7,所述集成点火针3的底端穿接在所述点火针座7上。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集成点火针3的点火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点火针3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安装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35°。

所述喉管2的一端经喉管法兰6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燃烧器基座4上并与所述燃烧器本体1连通,所述喉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风机(未图示)。

为了减少热损失,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本体1与所述前盖5之间设有隔火限位框9,所述限位框9内安装有隔火限位板8,所述隔火限位框9经螺杆10与所述前盖5密封贴合。拧下所述螺杆10即能方便地卸下所述前盖5,从而实现对燃烧系统内部的维修、清洁。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