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1647发布日期:2019-01-04 22:4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烧器的点火针和热电偶一般都在燃烧器的内环和外环之间,点火针只对内环燃气点火,或者只对外环点火。一旦火孔堵塞,容易出现燃气量不够,点不着火的情况。此外,现有传统燃烧器的点火针和热电偶安装后都是裸露在外,若油烟机或者窗户外有风吹入,则点火时燃气容易受到风的影响而往往产生点火困难的现象,热电偶也存在自动熄火和保火失效的隐患,并且,点火针和热电偶上面没有遮挡,水和汤汁等液体容易溅落在点火针和热电偶上面,造成点火不良,对热电偶的测试精度和准确度也有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于一专利号为ZL201620846899.3(公告号为CN206330122U) 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一体式火盖结构》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一体式火盖结构,它包括呈环形的火盖本体和覆盖在火盖本体中央孔上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火盖本体活动连接并能相对火盖本体作上下移动,由于火盖本体上设置间隔分布且长短、深浅不同的第一主火槽和第二主火槽后,利用二次空气补充,从而更好地促进燃气充分燃烧。但是其盖板仍然遮盖不了第一主火槽和第二主火槽,溢液仍然容易堵塞第一主火槽和第二主火槽,为此,需要对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溢液不容易堵塞火盖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同时对两圈火打火,且不易出现打不着火现象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具有燃气室、设置在该燃气室上的环状火盖以及覆盖在所述火盖上的盖板,所述火盖与盖板之间形成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径向上圈火通道,所述火盖在该上圈火通道下方的位置还形成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径向下圈火通道,在邻近所述火盖外周壁的位置设置有点火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所述上圈火通道、下圈火通道以及点火针上方的第一防水檐。

为了实现上圈火通道为稳焰火通道,对于稳焰火通道的设置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出现离焰而“拉”不住下圈火通道,为此,所述火盖包括有圆周半径基本相同的环状火盖本体和环状稳焰火盖,所述稳焰火盖叠置在火盖本体上方,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部上开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槽,所述稳焰火盖的顶面开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稳火槽。

所述径向稳火槽包括在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内稳火槽和外稳火槽,并且所述内稳火槽的开槽深度小于外稳火槽的开槽深度。当燃气从燃烧室出来,经稳焰火盖,流入盖板与内稳火槽形成的第一腔体以及盖板与外稳火槽形成的第二腔体后,燃气的流速先增加后减小,减速后的燃气撞击到第一防水檐后,燃气的流速再次减速,最后从第一防水檐和外稳火槽之间的间隙流出,此间隙形成的出口大小决定了稳焰火的大小,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决定出口大小同,因燃气经过多次节流,扩压,减速,最后流出燃烧,气流速度低,起到很好的稳焰作用。

更好地,实现稳焰功能,所述第一防水檐在邻近外缘的下表面向下凸设有第一环形壁,所述内稳火槽与所述盖板的竖直距离D1、所述外稳火槽与所述盖板的垂直距离D2以及所述第一环形壁底端与所述外稳火槽的距离D3满足有如下关系:D1<D3< D2。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引导燃气至稳焰火盖,所述环状稳焰火盖的顶面的内侧边缘向下延伸有内环壁,所述内环壁包括位于下方的竖直的下环部和沿下环部的上端缘自内向外向上倾斜的上环部,所述火盖本体具有竖直的外侧面并套在所述的下环部外。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本体的顶面开设有内火孔,所述各内火孔的中垂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α为25~50度。内火孔设置为斜孔,不仅可以确保稳焰火至内环的火能够全部被传出来,且传火时间更短,而且斜孔本身还可以起到稳焰孔的作用,进而使传火更为稳定、可靠。

为了补充空气至内环火焰,所述盖板呈环状,其中心孔上方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与盖板本体之间形成内环空气口,所述防护盖整体高于所述盖板本体,所述防护盖的外缘形成遮挡在内环空气口上方的第二防水檐。

所述基座的中心还设有被环形通道包围的中心通道,所述盖板本体的中心向下凸设有第二环形壁,所述中心通道,第二环形壁围成的通道上下贯通并构成与所述内环空气口连通的空气补充通道。

为了实现火盖的主火孔与稳焰孔具有不同的燃气腔以分别供给燃气,所述燃气室包括有外环燃气室和内圈燃气室,其中,所述基座与所述火盖本体配合形成外环燃气室,所述稳焰火盖的环状顶面叠置在所述火盖本体外侧面的上方,所述基座与所述盖板和稳焰火盖配合形成内圈燃气室,外环燃气室与内圈燃气室下方分别连接有供燃气进气的外引射管和内引射管。

为了防止溢液堵塞点火针,所述火盖本体和稳焰火盖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所述点火针的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

为了提高保火性能,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点火针并排设置的热电偶,所述热电偶也容纳在所述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内。

为了能够对上、下两圈火同时点火,对于点火针的位置有特殊的要求,所述点火针的顶端不高于下圈火通道的最高点。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针的顶端相平于或低于下圈火通道的最低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盖板形成的第一防水檐能同时遮挡上圈火通道、下圈火通道以及点火针,点火针的最顶端位于下圈火通道内并与第一防水檐配合形成电火花,由于上圈火通道和下圈火通道对应的燃气通道为独立的燃气通道,当电火花穿过上圈火通道和下圈火通道中的燃气便能同时对两圈火进行点火,点火针对上圈火通道和下圈火通道同时点火,出气量大大增加,提升了点火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稳焰火盖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基座1上具有燃气室和设置在该燃气室上的火盖以及覆盖在火盖上的盖板6,火盖与盖板6之间形成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径向上圈火通道5,火盖在该上圈火通道5下方的位置还形成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径向下圈火通道50,在邻近火盖外周壁的位置设置有点火针4,盖板 6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上圈火通道5、下圈火通道50以及点火针4上方的第一防水檐62。

为了实现上圈火通道为稳焰火通道,对于稳焰火通道的设置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出现离焰而“拉”不住下圈火通道,火盖采用分体结构包括有火盖本体2和叠置在火盖本体2上方的稳焰火盖3,火盖本体2和稳焰火盖3所处的圆周半径基本相同,火盖本体2的顶部20上开设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槽21,各径向主火槽21与盖板6构成下圈火通道,相应地,稳焰火盖3的顶部311开设有沿着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稳火槽30,该径向稳火槽30包括在圆周方向成型有径向一体设置的内稳火槽32 和外稳火槽33,内稳火槽32的开槽深度小于外稳火槽33的开槽深度,盖板6与内稳火槽32和外稳火槽33配合形成上圈火通道5,基座1于火盖的外沿设置有点火针 4,点火针4的最顶端位于下圈火通道50内并纵向邻近主火孔21。为了能够对上、下两圈火同时点火,对于点火针4的位置有特殊的要求,点火针4的顶端不高于下圈火通道50的最高点,点火针4的顶端相平于或低于下圈火通道50的最低点。

而盖板6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上圈火通道5和下圈火通道50上方的第一防水檐62。其中,盖板6的顶面开设有内火孔61,同时为了实现自稳焰,各内火孔 61的中垂线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α优选为30度。为有效补充空气至内环火焰,盖板 6呈环状,其中心孔上方设置有防护盖7,防护盖7通过连接筋连接在盖板6的中心并整体高于盖板6,防护盖7与盖板6之间形成内环空气口71,防护盖7的外缘形成遮挡在内环空气口71上方的第二防水檐72。稳焰火盖3的环状顶面311沿着圆周方向成型有径向一体设置的内稳火槽32和外稳火槽33,内稳火槽32的开槽深度小于外稳火槽33的开槽深度,盖板6与内稳火槽32、外稳火槽33之间形成上圈火通道5。为了实现稳焰功能,盖板6的外缘于向外延伸形成遮挡在上圈火通道5和下圈火通道 50上方的第一防水檐62,第一防水檐62在邻近外缘的下表面凸设有第一环形壁60,内稳火槽32与盖板6的竖直距离D1、外稳火槽33与盖板6的垂直距离D2、以及第一环形壁60底端与外稳火槽33的距离D3满足有如下关系:D1<D3<D2。当燃气从燃烧室出来,经稳焰火盖3,流入盖板6与内稳火槽32形成的第一腔体、盖板6 与外稳火槽33形成的第二腔体以及第一防水檐62下表面的第一环形壁60后,燃气的流速先增加后减小,减速后的燃气撞击到第一环形壁60后,燃气的流速再次减速,最后从第一防水檐62和外稳火槽33之间的间隙流出,此间隙形成的出口大小决定了稳焰火的大小,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决定出口大小同,因燃气经过多次节流,扩压,减速,最后流出燃烧,气流速度低,起到很好的稳焰作用。稳焰火盖3的环状顶面 311的内侧边缘向下延伸有内环壁312,内环壁312包括位于下方的竖直的下环部313 和沿下环部313的上端缘自内向外向上倾斜的上环部314,火盖本体2具有竖直的外侧面20并套在下环部313外。

为了实现上圈火通道5和下圈火通道50对应的燃气通道为独立的燃气通道,燃气室包括有外环燃气室8和内圈燃气室9,其中,基座1与火盖本体2配合形成外环燃气室8,稳焰火盖3的环状顶面311叠置在火盖本体2外侧面20的上方,稳焰火盖3的下环部313设置在基座1上,基座1与盖板6和稳焰火盖3配合形成内圈燃气室9,外环燃气室8与内圈燃气室9下方分别连接有供燃气进气的外引射管10和内引射管20。基座1的中心还设有被环形通道11包围的中心通道12,盖板6的中心向下凸设有第二环形壁620,盖板6的顶部中心的防护盖7与盖板6之间形成有内环空气口71,上述中心通道12,第二环形壁620围成的通道上下贯通并构成与内环空气口71连通的空气补充通道,从基座1底部流入空气补充通道的空气从内环空气口71 流出并补充到内环火焰。更优地,火盖本体2和稳焰火盖3均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点火针4的第一凹口13和第二凹口14,点火针4隐藏于第一凹口13和第二凹口14内,烹饪过程中的溢液被第一防水檐62挡住,溢液不易进入并堵塞点火针4。为了提高保火性能,基座1上设置有与点火针4并排设置的热电偶30,热电偶30也容纳在第一凹口13和第二凹口14内。这样,由于点火针4和热电偶30藏在第一防水檐62 下方,因而当油烟机或者窗户外有风吹向点火针4和热电偶30时,点火针4在点火时不易受到风的干扰,避免出现点火困难的现象,热电偶30上的火焰也不易被风吹灭。

燃烧器工作时,两路引射管分别为外引射管100和内引射管200,喷射燃气到基座1内,其中一路燃气经气流分配后从火盖本体2的外火孔流出,另一路燃气从圆环形的内环燃气通道进入稳焰火盖3和盖板6形成的环形腔体,并进而从稳焰火盖3 的内稳焰槽、外稳焰槽以及盖板6的内火孔61流出。由于火盖的上圈火通道5和下圈火通道50为内圈燃气室9和外环燃气室8分别提供燃气,点火针4能同时对上圈火通道5和下圈火通道50进行点火,且上圈火通道5和下圈火通道50对应的燃气通道为独立的燃气通道,出气量大大增加,提升了点火的成功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