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和废水联合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6873发布日期:2018-09-04 21:4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活垃圾和废水联合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生活垃圾和废水造成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生活垃圾和废水,人们做了许多的研究工作。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基本分为掩埋、焚烧、沼气发酵。其中,掩埋和焚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沼气发酵的工艺和设备复杂,在城市中很难普及。而且,现有技术中生活垃圾和废水的处理通常是分开的,这样使得处理成本高,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处理处理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和废水联合处理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活垃圾和废水联合处理工艺,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收集生活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

s2.将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进行破碎;

s3.将破碎后的生活垃圾与废水混合,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收集起来作为燃料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

s4.在s3步骤后的废水通过分流装置对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和中性废水进行分流,并储蓄在相对应的酸性废水池、碱性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中;

s5.调节酸性废水池和碱性废水池中的ph至中性,并将调节ph后的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经过过滤装置过滤,然后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沉淀下来,收集沉淀的悬浮物按照s3步骤进行焚烧处理;

s6.对s5步骤中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步骤中的生活垃圾破碎至粒径为10mm~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3步骤还包括对漂浮物和沉淀物的脱水处理和烘干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水处理通过活性炭吸收漂浮物和沉淀物中的水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处理采用热风风干机或隧道式网带烘干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处理的温度为60℃,时间为2h~3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5步骤中的过滤装置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5步骤中絮凝剂为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5步骤中絮凝剂加入量为200mg/l~250mg/l,絮凝沉降时间为1h~2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5步骤中将co2通入碱性废水池中调节ph至中性,将石灰加入到酸性废水池中调节ph至中性。

上述技术方案将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工艺结合在一起,简化了处理工艺,减少了垃圾处理设备,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可用于焚烧发电,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生活垃圾和废水联合处理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生活垃圾和废水联合处理工艺,所述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收集生活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厨余垃圾、树叶、灰土、砖瓦。

s2.将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进行破碎。

s3.将破碎后的生活垃圾与废水混合,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收集起来作为燃料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

其中,s3步骤还包括对漂浮物和沉淀物的脱水处理和烘干处理。而脱水处理可采用压力脱水、离心脱水或化学物质脱水。

焚烧的实质是将生活垃圾在1500℃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沉淀物。

s4.在s3步骤后的废水通过分流装置对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和中性废水进行分流,并储蓄在相对应的酸性废水池、碱性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中。

s5.调节酸性废水池和碱性废水池中的ph至中性,并将调节ph后的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经过过滤装置过滤,然后添加絮凝剂,使悬浮物沉淀下来,收集沉淀的悬浮物按照s3步骤进行焚烧处理。

其中,过滤装置可以为袋式过滤器、间歇式加压过滤器、膜过滤器或转台真空过滤器的一种;絮凝剂为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或氯化铁的一种。

s6.对s5步骤中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将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工艺结合在一起,简化了处理工艺,减少了垃圾处理设备,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可用于焚烧发电,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实施例1

1)收集生活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可回收类生活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2)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倒入生活垃圾破碎机中,破碎粒径为10mm。

3)将粒径为10mm的生活垃圾倒进废水池中与废水混合,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收集起来,通过活性炭吸收漂浮物和沉淀物的水分来进行脱水处理,烘干处理采用热风风干机,将脱水处理后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添加到热风风干机中,其加热温度调至60℃,加热时间为2h;然后将烘干的漂浮物和沉淀物作为燃料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焚烧后的残渣还可用于制造粘土或砖块。

4)通过分流装置对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和中性废水进行分流,并储蓄在相对应的酸性废水池、碱性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中。

5)将co2通入碱性废水池中调节ph至中性,利用价格低廉的co2来调节碱性废水池中的ph值,co2的中和能力比无机酸要好。而且安全系数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过程控制的能力。酸性废水池中加入石灰调节ph至中性,石灰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以进一步降低处理成本。

过滤装置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器,絮凝剂采用硫酸铝,其加入量为200mg/l,絮凝沉降的时间为1h。

6)对5)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实施例2

1)收集生活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可回收类生活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2)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倒入生活垃圾破碎机中,破碎粒径为15mm。

3)将粒径为15mm的生活垃圾倒进废水池中与废水混合,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收集起来,通过二氧化硅吸收漂浮物和沉淀物的水分来进行脱水处理,烘干处理采用隧道式网带烘干机,将脱水处理后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添加到隧道式网带烘干机上,其加热温度调至60℃,加热时间为2.5h;然后将烘干的漂浮物和沉淀物作为燃料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焚烧后的残渣还可用于制造粘土或砖块。

4)通过分流装置对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和中性废水进行分流,并储蓄在相对应的酸性废水池、碱性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中。

5)将co2通入碱性废水池中调节ph至中性,酸性废水池中加入石灰调节ph至中性。

过滤装置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器,絮凝剂采用氯化铝,其加入量为225mg/l,絮凝沉降的时间为1.5h。

6)对5)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实施例3

1)收集生活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可回收类生活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2)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倒入生活垃圾破碎机中,破碎粒径为20mm。

3)将粒径为20mm的生活垃圾倒进废水池中与废水混合,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收集起来,通过二氧化硅吸收漂浮物和沉淀物的水分来进行脱水处理,烘干处理采用隧道式网带烘干机,将脱水处理后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添加到隧道式网带烘干机上,其加热温度调至60℃,加热时间为3h;然后将烘干的漂浮物和沉淀物作为燃料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焚烧后的残渣还可用于制造粘土或砖块。

4)通过分流装置对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和中性废水进行分流,并储蓄在相对应的酸性废水池、碱性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中。

5)将co2通入碱性废水池中调节ph至中性,酸性废水池中加入石灰调节ph至中性。

过滤装置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器,絮凝剂采用硫酸铁,其加入量为250mg/l,絮凝沉降的时间为2h。

6)对5)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实施例4

1)收集生活垃圾,并将生活垃圾分成可回收类和不可回收类,可回收类生活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2)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倒入生活垃圾破碎机中,破碎粒径为20mm。

3)将粒径为20mm的生活垃圾倒进废水池中与废水混合,将废水中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收集起来,通过二氧化硅吸收漂浮物和沉淀物的水分来进行脱水处理,烘干处理采用隧道式网带烘干机,将脱水处理后的漂浮物和沉淀物添加到隧道式网带烘干机上,其加热温度调至60℃,加热时间为3h;然后将烘干的漂浮物和沉淀物作为燃料焚烧,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焚烧后的残渣还可用于制造粘土或砖块。

4)通过分流装置对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和中性废水进行分流,并储蓄在相对应的酸性废水池、碱性废水池和中性废水池中。

5)将co2通入碱性废水池中调节ph至中性,酸性废水池中加入石灰调节ph至中性。

过滤装置采用微孔滤膜过滤器,絮凝剂采用氯化铁,其加入量为250mg/l,絮凝沉降的时间为2h。

6)对5)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