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2295发布日期:2019-11-13 01:4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为顺利地将内环火传递至外环,燃气燃烧器上一般设置有传火结构,并且该传火结构一般设置在外环火盖的上方,如:专利号为zl201621154541.0(授权公告号为cn2061129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火盖,其包括火盖本体,在火盖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引火槽。这样会造成火盖上表面不平整,溢液容易堵塞传火结构,导致内环火无法传递至外环。

进一步,申请号为201410116688.x(公布号为cn10390008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隐藏式传火槽高效燃烧器,其包括燃烧器本体、火盖座、内环火盖以及外环火盖,其采用分级燃烧技术,扩压腔由三个引射管单独控制,每管控制一环,火盖座的上表面有四个凸起,凸起的每部分又分为两环,每环与扩压腔的对应环相通,外环火盖下表面有四个对应的凸起,每个凸起分为两环,外环的出火方式为圆形出火,中环的出火形式为槽形出火,四个凸起的中间部分为二次空气增氧槽,可以通过四个缺口进行中环和内环的二次空气的补充,外环火盖的上表面无传统结构的引火槽,火焰的传递则通过隐藏式传火槽完成。该专利中传火槽结构为相对封闭的通道,传火槽内空气补充不足,导致传火失败或影响传火速度,并且当传火槽内发生燃烧时,该传火槽无法向内环补充空气,导致燃烧器燃烧不完全,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传火稳定且传火速度快的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包括混气室、具有环形的外环火盖本体的外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上述混气室的顶部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朝上开口的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上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上,上述内环混气腔和外环混气腔之间设置有二次空气环道,而混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二次空气环道相通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本体的底部开设有径向延伸的主传火槽,与该主传火槽对应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的局部上壁向上贯穿而形成通槽,上述主传火槽盖设在该通槽的顶端而形成传火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火盖包括筒状的内环火盖本体,该内环火盖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内环传火孔,且该内环传火孔与上述传火通道相对,从而能顺利地将内环火传至传火通道。

为使内环传火孔中火焰燃烧时更靠近传火通道,实现快速传火,优选地,所述内环传火孔的孔道水平延伸。

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环火盖本体的顶部盖封有端盖,与上述内环传火孔对应的端盖的侧缘处水平向外延伸而形成传火挡檐。该传火挡檐可以防止溢液滴入内环传火孔中,从而避免该内环传火孔被溢液堵塞,同时该传火挡檐可以压着内环传火孔中喷出的火焰,使得该火焰更加靠近传火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通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上开设有与上述外环混气腔相通的引火槽,该引火槽水平延伸并相对于其所在的通槽槽壁由外环混气腔侧向内环火盖侧倾斜,该引火槽用于将内环火盖上的内环火引至传火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通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上开设有与上述外环混气腔相通的外环传火槽,该外环传火槽水平延伸并相对于其所在的通槽槽壁由外环混气腔侧向混气室外侧倾斜,该外环传火槽用于将传火通道中的火焰传至外环火盖的主火孔上。

作为优选,至少所述通槽的一侧槽壁上同时开设有上述引火槽与外环传火槽,且该引火槽与外环传火槽通过第一辅助传火槽连通。通过开设第一辅助传火槽可使引火槽与外环传火槽中的火焰均能稳定燃烧(主要通过降低气流速度),并且能起到在引火槽与外环传火槽之间传火的作用。

上述第一辅助传火槽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其中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为:所述主传火槽与通槽相匹配,所述引火槽与外环传火槽均贯穿其所在通槽槽壁的顶端,并且,主传火槽的槽壁的底端或者通槽的槽壁的顶端中至少其中一处上开设有沿对应的槽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主传火槽盖设在通槽上时,该第二凹槽与对应的主传火槽或通槽的槽壁拼合形成上述第一辅助传火槽。

作为优选,所述主传火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上开设有与至少一个主火孔相通并贯穿外环火盖本体外侧壁的对应处的第二辅助传火槽。通过该第二辅助传火槽能将传火通道中的火焰分别传向主传火槽两侧的主火孔。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火盖本体的外侧壁沿周向向外延伸而形成挡液环檐,所述主传火槽的外侧端位于该挡液环檐的内侧。从而能有效避免滴至外环火盖顶面的溢液通过贴壁作用分别流入主传火槽中,防止主传火槽被溢液堵塞。

作为优选,所述通槽由其所在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的中部上壁向上贯穿而成。这样二次空气补给通道中部的二次空气能充分补充至传火通道中,而两侧的二次空气能更加顺畅地补充至二次空气环道中,进而保证稳定、快速传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二次空气补给通道中的二次空气中的一部分补充到传火通道中,进而促进传火通道中的火焰充分、高效、稳定的燃烧,同时剩余的二次空气继续补充至上述二次空气环道中,保证内环火的稳定燃烧,实现了二次空气的分向补充;此外,在传火通道着火瞬间,其下方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可充当扩压腔,进而保证传火通道中内压力稳定,实现稳定、迅捷传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ⅱ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ⅲ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0所示,一种稳定传火的燃气燃烧器,包括混气室1、具有环形的外环火盖本体2的外环火盖以及内环火盖。本实施例中,上述混气室1与其底部的基座10为一体件,述混气室1的顶部由内至外依次设有朝上开口的内环混气腔15和外环混气腔13,上述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内环混气腔15和外环混气腔13上,上述内环混气腔15和外环混气腔13之间设置有二次空气环道14,而混气室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二次空气环道14相通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11。

进一步,外环火盖本体2的底部开设有径向贯通的主传火槽24,且该主传火槽24的内顶壁由内向外朝上倾斜。本实施例中,上述外环火盖本体2包括环形顶壁21以及由该环形顶壁21的内外侧缘竖向或倾斜向下延伸而成的内、外环壁22,23,该外环火盖本体2的内底面上凸设有一块凸块5,该凸块5的底部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即上述主传火槽24。此外,外环壁23上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主火孔20和稳焰孔27,该稳焰孔27位于主火孔20的上方并与主火孔20间隔设置。另外,上述环形顶壁21的外侧缘水平向外延伸后竖向向下延伸而形成环形的挡液环檐26,该挡液环檐26与外环壁23的外侧面之间沿周向留有间隙,且其能水平遮挡上述稳焰孔27,同时主传火槽24的外侧端位于该挡液环檐26的下方的内侧,从而能有效避免滴至外环火盖顶面的溢液通过贴壁作用分别流入稳焰孔27和主传火槽24中,防止稳焰孔27和主传火槽24被溢液堵塞。

进一步,该主传火槽24对应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11的局部上壁向上贯穿而形成通槽12,该通槽12与上述主传火槽24相匹配,并且主传火槽24盖设在该通槽12的上部而形成传火通道4。这样二次空气补给通道11中的二次空气中的一部分补充到传火通道4中,促进传火通道4中的燃气充分、高效的燃烧,同时剩余的二次空气继续补充至上述二次空气环道14中,保证内环火的稳定燃烧,实现了二次空气的分向补充。优选地,通槽12由其所在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11的中部上壁向上贯穿而成,这样二次空气补给通道11中部的二次空气能充分补充至传火通道4中,而两侧的二次空气能更加顺畅地补充至二次空气环道14中。此外,一般情况下,传火通道4内着火瞬间,传火通道4的内压剧增,容易导致传火中断,本申请通过如上设计,在传火通道4着火瞬间,其下方的二次空气补给通道11可充当扩压腔,进而保证传火通道4中内压力稳定,进而实现稳定、迅捷传火。

本实施例中,上述内环火盖包括筒状的内环火盖本体31和盖封在该内环火盖本体31顶部的端盖32,上述内环火盖本体31的侧壁上开设有内环传火孔311,且该内环传火孔311与上述传火通道4相对,从而能顺利地将内环火传至传火通道4。为使内环传火孔311中火焰燃烧时更靠近传火通道4,实现快速传火,上述内环传火孔311的孔道水平延伸。此外,与上述内环传火孔311对应的端盖32的侧缘处水平向外延伸而形成传火挡檐321,该传火挡檐321可以防止溢液滴入内环传火孔311中,从而避免该内环传火孔311被溢液堵塞,同时该传火挡檐321可以压着内环传火孔311中喷出的火焰,使得该火焰更加靠近传火通道4。

进一步,上述通槽12的两个槽壁上分别开设有引火槽121,并且两侧引火槽121以通槽12的径向中心轴为中心呈对称设置,各引火槽121均水平延伸,并分别与外环混气腔13相通,且分别相对于其所在的通槽12槽壁由外环混气腔13侧向内环火盖侧倾斜,各引火槽121均用于将内环火盖上的内环火引至传火通道4。同时,上述通槽12的两个槽壁上还分别开设有外环传火槽122,并且两侧外环传火槽122以通槽12的径向中心轴为中心呈对称设置,各外环传火槽122均水平延伸,并分别与外环混气腔13相通,且分别相对于其所在的通槽12槽壁由外环混气腔13侧向混气室1外侧倾斜,各外环传火槽122均用于将传火通道4中的火焰传至外环火盖的主火孔20上。可见,通过设置引火槽121和外环传火槽122有利于传火通道4将内环火传至外环火盖上。

再进一步,上述通槽12的两侧槽壁上的引火槽121与外环传火槽122分别通过第一辅助传火槽123连通。通过开设第一辅助传火槽123可使引火槽121与外环传火槽122中的火焰均能稳定燃烧(主要通过降低气流速度),并且能起到在引火槽121与外环传火槽122之间传火的作用。上述第一辅助传火槽123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其中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为:上述引火槽121与外环传火槽122均贯穿其所在通槽12槽壁的顶端,并且,主传火槽24的槽壁的底端或者通槽12的槽壁的顶端中至少其中一处上开设有沿对应的槽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123a,主传火槽24盖设在通槽12上时,该第二凹槽123a与对应的主传火槽24或通槽12的槽壁拼合形成上述第一辅助传火槽123。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凹槽123a开设在通槽12的槽壁的顶端。

此外,上述主传火槽24的两侧槽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二辅助传火槽25,各第二辅助传火槽25均从其所在的槽壁贯通至与该槽壁相邻的主火孔20的孔道中,并且贯穿该槽壁至上述主火孔20所对应的外环壁23处。通过该第二辅助传火槽25能将传火通道4中的火焰分别传向主传火槽24两侧的主火孔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