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的多级送风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5563发布日期:2018-10-26 18:3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锅炉的多级送风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料装置,尤其是一种锅炉的多级送风给料装置,属于锅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给料装置是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一个重要装置,用于将燃料给入炉膛。目前的给料装置都是只在入炉口布置一股播料风,在播料风之前是一段长溜料管,燃料在溜料管中靠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至炉膛内,这种布置能够适应普通水份不高的燃料,但是如果燃料的水份高、粘结性较强,燃料颗粒在下落过程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就会首先在溜料管内停滞、粘结,最后造成整个溜料管堵塞,导致锅炉因无法给料而停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多级送风给料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溜料管底部依次设置多级送料风管及播料风管,使得在溜料管底部形成气流层,有效防止燃料颗粒在溜料管内停滞、粘结,使燃料顺利地通过溜料管进入炉膛。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锅炉多级送风给料装置,包括溜料管,所述溜料管入口侧通过膨胀管与进料管连接,所述溜料管出口与锅炉的炉膛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料管为斜置方形溜料管,从溜料管入口指向出口的方向上,在所述斜置溜料管的底部依次设置有若干级均匀分布的送料风管及位于出口处的播料风管。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风管和播料风管均通过导风通道与溜料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的一端闭合,另一端与溜料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与溜料管底部平行,且宽度与溜料管底部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的高度小于送料风管和播料风管的直径,所述送料风管和播料风管的直径小于溜料管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炉膛是由水冷壁组成的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溜料管底部布置多级送风装置(即多级送料风管及播料风管),会在溜料管底部形成“气垫”,可有效防止燃料颗粒在溜料管内停滞、粘结,使燃料顺畅地通过溜料管进入炉膛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料管;2—膨胀管;3—溜料管;4—送料风管;41—一级送料风管;42—二级送料风管;5—导风通道;6—播料风管;7—水冷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中以两级送料风管为例,锅炉多级送风给料装置,包括溜料管3,所述溜料管3入口侧通过膨胀管2与进料管1连接,所述溜料管3出口与锅炉的炉膛连通,所述炉膛是由水冷壁7组成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料管3为斜置方形溜料管,从溜料管3入口指向出口的方向上,在所述溜料管3的底部依次设置有若干级均匀分布的送料风管4及位于出口处的播料风管6,所述送料风管4和播料风管6均通过导风通道5与溜料管3连通,所述导风通道5的一端闭合,另一端与溜料管3相连通,所述导风通道5与溜料管3底部平行,且宽度与溜料管3底部宽度相同,所述导风通道5的高度小于送料风管4和播料风管6的直径,所述送料风管4和播料风管6的直径小于溜料管3的宽度。

本发明中,送料风管4的数量可以是一级或多级,具体数量是根据运送燃料的多少及粘度决定的,燃料越多、粘度越大,送料风管4的数量越多。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燃料通过进料管1进入斜置方形溜料管3,送料风从布置在溜料管3底部的一级送风管4和二级送风装管5,经由导风通道5进入溜料管3内,由于导风通道5与溜料管3底部平且,且高度远远小于溜料管3的宽度,因此会在斜置溜料管3底部形成一层气流层,类似“气垫”,“气垫”可以减少燃料与溜料管3壁面的接触摩擦,防止燃料在斜置溜料管3内停滞粘结,再加上“气垫”的输送作用,可以使燃料能顺畅地通过溜料管3下滑至炉膛入口,最后经播料风管6进入的播料风吹入炉膛内;本发明通过在溜料管底部布置多级送风装置会在溜料管3底部形成“气垫”,可以使燃料能顺畅地通过溜料管3进入炉膛,有效防止了燃料颗粒在溜料管3内停滞、粘结。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锅炉技术领域,涉及锅炉多级送风给料装置,包括溜料管,所述溜料管入口侧通过膨胀管与进料管连接,所述溜料管出口与锅炉的炉膛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料管为斜置方形溜料管,从溜料管入口指向出口的方向上,在所述斜置溜料管的底部依次设置有若干级均匀分布的送料风管及位于出口处的播料风管;本发明通过在溜料管底部依次设置多级送料风管及播料风管,使得在溜料管底部形成气流层,有效防止燃料颗粒在溜料管内停滞、粘结,使燃料顺利地通过溜料管进入炉膛。

技术研发人员:徐锋飞;蒋文年;徐盛明;黄武;苏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工业锅炉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13
技术公布日:2018.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