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14473发布日期:2018-12-19 05:25阅读:2265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柴火灶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cn200420111289.6;一种柴火节能无烟灶,是在炉膛的上方有环形烟室,环形烟室的内侧有烟孔与炉膛相通,后面外侧有出烟孔;出灰口上方有点火道。这种柴火节能无烟灶,容易生火、火力集中,热效率高,火焰不冒出灶口,烟气可顺着烟管排出室外,保持了环境干净卫生。

该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仅是将烟中的热量进行环绕后的吸收,无法改进排烟。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所述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用于燃烧木质柴火与粉末、秸秆等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碳类燃料,其中,所述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包括用于总体支撑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的上部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用于容纳碳类燃料进行燃烧的燃烧壁,燃烧壁的上部设有用于保持燃料进行充分反应的隔档件,燃烧壁为可通风的结构。

所述燃烧壁为网孔、支撑杆和/或通风槽形成的侧壁。

所述燃烧壁外侧的支撑座向上延

伸有助燃壁,助燃壁向上延伸形成有向上的支撑结构。

所述隔档件的顶部设有充燃壁,充燃壁的顶部设有燃烧顶。

所述燃烧壁的顶部支撑有外罩,外罩沿着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的顶部向下延伸形成防护罩结构。

所述隔档件顶部上铺设有进气管,进气管沿着隔档件边缘外向下延伸。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本申请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将碳类物料填充在支撑座中,利用支撑座外侧部进气结构进行充分的燃烧,同时利用隔档件的阻隔保证不充分燃烧的烟气形成可燃气体,如(高温),c+h2o=高温、可逆co+h2,进而实现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中进气管的安装位置图。

图3为本申请中进气管的安装位置图。

图4为本申请中空气流入的路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所述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1用于燃烧木质柴火与粉末、秸秆等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碳类燃料,其中,所述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1包括用于总体支撑的支撑壁11,所述支撑壁11的上部设有支撑座111,支撑座111上设有用于容纳碳类燃料进行燃烧的燃烧壁12,燃烧壁12的上部设有用于保持燃料进行充分反应的隔档件121,燃烧壁12为可通风的结构;具有将碳类物料填充在支撑座111中,利用支撑座111外侧部进气结构进行充分的燃烧,同时利用隔档件121的阻隔保证不充分燃烧的烟气形成可燃气体,如(高温),c+h2o=高温co+h2,进而实现充分燃烧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4中所示,

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利用的原理为;(高温),其中,烟气形成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下与碳结合可以形成一氧化碳进行充分的燃烧,再者,碳与水气在高温下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而充分的燃烧,c+h2o=高温co+h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1中所述的燃烧壁12、助燃壁13、充燃壁14均可以采用网孔、支撑杆和/或通风槽而形成侧壁结构,利用环绕形成环形,进而形成总体支撑。

所述燃烧壁12为网孔、支撑杆和/或通风槽形成的侧壁。利用该种结构形成的侧壁不仅能够流通保证燃烧,还可以形成稳定的燃烧物料侧边供给。

一种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1,所述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1用于燃烧木质柴火与粉末、秸秆等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碳类燃料,利用碳类物料进行燃烧以保证碳的反应能够充分进行。

所述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1包括用于总体支撑的支撑壁11,通过支撑壁11向上延伸形成总体的支撑与固定。

所述支撑壁11的上部设有支撑座111,沿着支撑壁11顶部固定设置支撑座111,进而形成固定的燃烧结构,利用支撑座111上部对碳类物料进行容纳及支撑,进而形成填充。

具有将碳类物料填充在支撑座111中,配上一定比例高度的通风管,在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利用支撑座111外侧和底部进入气体结构进行燃烧。

同时再利用隔档层121底部隔档使未充分燃烧的气体121中间隔层,在其通过时,充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和未充分燃烧的气体进行第二次燃烧。

如一氧化碳和氧气(高温)下燃烧,从而达到无烟的效果。

支撑座111上设有用于容纳碳类燃料进行燃烧的燃烧壁12,该侧壁具有网孔、槽和/或镂空的结构,利用该镂空的结构可以形成总体的支撑,沿着侧壁位置进行燃烧,燃烧壁12的下部为敞开的进气区域,保证空气的充分供给,保证充分燃烧,燃烧壁12下部充分的敞开,即可保证烟气的充分降低即无烟效果的实现。

燃烧壁12的上部设有用于保持燃料进行充分反应的隔档件121,沿着燃烧壁12的上部设有隔档件121,不仅可以保证烟气向上流动时,必须沿着两边的火焰位置进行燃烧,即实现烟气与火焰的高温之间充分的混合,且此时,火焰位置位于燃烧壁12的下侧,因为燃烧壁12的下侧位置与空气接触最为充分,燃烧也最充分。

由图4中,可知空气由112进气口位置进入内部,由外罩15的侧壁内侧进入,并向上流动,进入支撑座111的底部及两侧部中,进而保证支撑座111两侧及底部充分燃烧。

其中,进气管16由外罩15的下侧引入空气进入隔档件121上部,进而又实现再次充分供氧及在火焰高温下的燃烧。

燃烧壁12的上部只产生烟气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或水气,此时向流动由隔档件121阻挡,进而与侧边的火焰结合在高温下产生可燃性气体。

燃烧壁12为可通风的结构。可将物料流动至侧壁处进行燃烧,进而形成可以燃烧的外侧部结构,进行通风保证燃烧效果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燃烧壁12外侧的支撑座111向上延伸有助燃壁13,助燃壁13向上延伸形成有向上的支撑结构。利用助燃壁13保证火焰其烟气的向上引导,且为空气的流入保证了支撑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隔档件121的顶部设有充燃壁14,充燃壁14的顶部设有燃烧顶141。火焰沿着充燃壁14向上走动,并沿着充燃壁14的位置接触烟气与火焰顶端进行再次充分。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燃烧壁12的顶部支撑有外罩15,外罩15沿着适用于锅炉及柴火灶的无烟燃烧器1的顶部向下延伸形成防护罩结构,外罩15向下敞开其顶端与燃烧壁12顶端内侧固定。通过外罩15对火焰的燃烧外围进行包裹,同时对氧气进行引导。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隔档件121顶部上铺设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沿着隔档件121边缘外向下延伸。设置进气管16由敞开口的底部向充燃壁14的位置供应氧气,以保证充分的燃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