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5779发布日期:2019-01-29 17:5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预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



背景技术:

空气预热器就是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内部的散热片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受热面,是一种用于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的设备。可分为管箱式、回转式两种,其中回转式又分为风罩回转式和受热面回转式两种。电站锅炉较常采用回转式预热器。

转子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由转动的圆形转子和固定的外壳组成,转子式受热面,它被分为许多仓格,里面装有蓄热板,蓄热板吸收燃气热量并蓄积起来,等到转至空气那面,再将袭击的热量释放给空气,自身温度降低。受热面不断旋转,热量便会不断从烟气传送给空气,空气得到加热,烟气冷却,这是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工作原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主要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传热元件允许有较大磨损,因此特别适合大型锅炉使用,但是其存在结构复杂,热交换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的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

一种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包括外壳、中心轴、转子、驱动装置和蓄热元件,所述外壳上部具有空气出口和烟气入口,下部具有空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中心轴和转子,所述转子安装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和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中心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转子转动;

所述转子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分别由多个仓格组成,多个所述仓格沿着中心轴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所述蓄热元件安装在所述仓格上,所述蓄热元件和气流方向成一定的夹角。

进一步,所述仓格包括两个框架,两个所述框架沿着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竖直方向排列设置,所述蓄热元件安装在两个所述框架之间。

进一步,两个所述框架均呈等腰梯形,其中,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与所述中心轴相邻,梯形的所述下底边远离中心轴。

进一步,两个所述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蓄热元件。

进一步,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导风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所述蓄热元件为传热板。

进一步,所述传热板包括定位板和波纹板,所述定位板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波纹板之间。

进一步,所述定位板呈波浪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烟气先通过第一通道,以对第一通道内的蓄热元件进行加热,然后转动转子,使第一通道与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相对,此时,空气通过第一通道,实现空气和位于第一通道内的蓄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即对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循环进行上述步骤,进而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空气,使用方便,且效率高。另外,蓄热元件为传热板,且传热板和和气流方向成一定的夹角,以增强气流的扰动,强化传热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转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仓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壳、11烟气入口、12烟气出口、13空气入口、14空气出口、20中心轴、30转子、40驱动装置、51第一通道、52第二通道、60传热板、61定位板、62波纹板、70仓格、71框架、72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包括外壳10、中心轴20、转子30和驱动装置40,外壳10上部具有烟气入口11和空气出口14,下部具有烟气出口12和空气入口13,其中,参考图1,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位于外壳10的左侧,空气入口13和空气出口14位于外壳10的右侧。中心轴20位于外壳10的中心上,且中心轴20能够转动,转子30位于外壳10的内部,且安装在转子30上,驱动装置40和中心轴20相连接,用于带动中心轴20转动,进而带动转子30转动。

如图3所示,转子30通过隔板分隔形成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其中,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均沿着转子30轴线方向设置,并且,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之间相互独立,即通过第一通道51的气体不会流至第二通道52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53,防止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内部的气体相互流通干扰。还有,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内分别设置有蓄热元件。优选地,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横截面均呈扇形。

防腐性垃圾焚烧发电氟塑料空气预热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烟气从烟气入口11进入到第一通道51内,且从烟气出口12排出,此时,位于第一通道51内的蓄热元件吸收烟气的热量。

第二步,驱动装置40带动转子30转动,使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分别和第二通道52相对,空气入口13和空气出口14分别和第一通道51的两端相对。

第三步,空气从空气入口13进入到第一通道51内,且从空气出口14排出。该通过第一通道51的空气会吸附第一通道51内蓄热元件吸收的热量。同时,烟气从烟气入口11进入到第二通道52内,且从烟气出口12排出,此时,位于第二通道52内的蓄热元件吸收烟气的热量。

第四步,驱动装置40带动转子30转动,使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分别和第一通道51相对,空气入口13和空气出口14分别和第二通道52的两端相对。

此后,按照上述步骤循环进行,进而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空气。

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5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道52的横截面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51的横截面占转子30横截面的50%,第二通道52的横截面占转子30横截面的30~40%。

如图4所示,蓄热元件为传热板60,传热板60包括定位板61和波纹板62,定位板61位于相邻的两个波纹板62之间,定位板61和波纹板62之间用于气体通过,该定位板61为受热面,即吸收烟气的热量,而空气吸收受热面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61呈直线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板61也呈波浪形,这样,有效增加受热面的面积,进而提升热交换效率。

传热板60和气流方向成一定的夹角,即传热板60分别与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呈夹角设置,以增强气流的扰动,强化传热效率。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分别由多个仓格70组成,多个仓格70沿着中心轴20的轴线圆周阵列设置。如图5所示,仓格70呈梯形,优选为等腰梯形,其中,梯形的上底边与中心轴20相邻,梯形的下底边远离中心轴20。

如图5所示,仓格70包括两个框架71,两个框架71沿着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竖直方向排列设置,传热板60安装在两个框架71之间。烟气或空气穿过一个框架71,且经过传热板60,最后从另一个框架71穿出。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框架71的形状、大小相同,且均呈等腰梯形,其中,梯形的上底边与中心轴20相邻,梯形的下底边远离中心轴20。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框架71的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传热板60。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71上设置有导风板72,用于使通过的烟气或空气传输至传热板60处,以实现热交换效率。优选地,导风板72能够转动。

综上,烟气先通过第一通道,以对第一通道内的蓄热元件进行加热,然后转动转子,使第一通道与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相对,此时,空气通过第一通道,实现空气和位于第一通道内的蓄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即对空气进行加热,之后,循环进行上述步骤,进而将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空气,使用方便,且效率高。另外,蓄热元件为传热板,且传热板和和气流方向成一定的夹角,以增强气流的扰动,强化传热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采用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